油水处理与处置.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837219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77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水处理与处置.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油水处理与处置.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水处理与处置.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水处理与处置.pptx(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MEPC第31届会议对经1987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73/78)附则I的排放标准做了修改:将船舶在沿海和特殊区域排放机舱舱底水的含油量排放不超过l5PPM的规定扩大到所有海区,也就是将原来公海的排放标准由100PPM减为15PPM。另一方面,监视排放的技术在不断地更新。海上污油的采样、化验和比较,使得违规排放的船舶在铁证面前无话可说。机载遥感技术或人造卫星海洋污染遥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得航行中的船舶时时刻刻都处于被监视中,一旦有违规排放迹象,船舶到港后面对的将是巨额的罚款通知单,直接责任者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第1页/共41页一、船舶造成油污染的

2、危害船舶排放的含油污水进入海洋后,当超过了海水的自身净化能力时,就会造成海洋污染。它不仅有碍观赏,还将造成以下各种不同类型的严重危害:1、含油污水对水产资源的危害:沿海水域受到含油污水污染后,水产资源明显减退,鱼产量急剧下降。当油膜和油块粘住鱼卵和幼鱼时,将会使其死亡。另外,浮在表面的油膜也会便海水缺氧气而使海生物无法生长、海水变臭。2、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油中的有毒物质能积累于海生物中,从而使海洋食物链和人类们食物来源中混入致癌物质(三、四苯并芘),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引起人腹泻、恶心、头晕等症状。3、油水污染对水工建筑的危害:码头和水工建筑物上粘附大量油污,将影响其使用寿命

3、及维修保养工作。第2页/共41页4、油水对海水浴场、风景优美的海滨疗养地区的危害:油漂到岸上,形成油垢或油皮,破坏了海滨的使用价值,恶化了海岸自然环境。油进入海洋后,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减少污染源,以改善环境。5、船舶对海洋造成污染后将给船东带来经济上的损害:申华人尺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凡违反本法,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本法第五条规定的主管有关部门可以责令限期治理,缴纳排污费,支付消除污染费用,赔偿国家损失,并给予警告或者罚款。第3页/共41页在国外,造成油污染的赔偿也是非常严重的,美国的1990年油污法规定:如果油污染事故是由

4、于负责方或者其代理人、雇员或者按照与负责方的合同关系的人员下列行为,将承担无限赔偿:(1):有重大过失或者是故意不当行为;(2):违反适用的联邦安全、构造或操作规则和命令,其中包括没有按规定报告该事故或者没有向有关方面提供关于清污活动的一切合理的合作与协助;(3):从外部大陆架设施运载货油时,油污染事故所产生的一切清污费用全部由船东或经营者承担,不享受责任限制。二、船舶含油污水处理方法油水分离的方法较多,有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电浮分离法等。物理分离法是利用油水的密度差或过滤吸附等物理现象使油水分离的方法,主要特点是不改变油的化学性质而将油水分离,主要包括重力分离法、过滤分离法、聚结分离法、

5、气浮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超滤膜分离法及反渗透分离法等。第4页/共41页化学分离法是向含油污水中投放絮凝剂或聚集剂,其中絮凝剂可使油凝聚成凝胶体而沉淀,而聚集剂则使油凝聚成胶体使其上浮,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一种方法。电浮分离法是把含油污水引进装有电极的舱柜中,利用电解产生的气泡在上浮过程中附着油滴而加以分离,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此外,乳化油可用活性污泥法(生物化学法)分离。就目前船用油水分离器而言,主要还是采用物理分离的方法。1 1、常用的物理分离方法1.1 1.1 重力分离法重力分离法是利用油和水的重度差,使水中油滴克服水流阻力上浮与水分离的一种方法。第5页/共

6、41页修正的托克斯定律:水-油d V=g-18式中:污水中上浮速度的降低系数,通常取0.95;水流不均匀紊流等影响修正系数,通常取1.35-1.5。用重力分离法能否在较短时间内将油水分离,取决于油粒上浮速度,而影响上浮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油粒直径及油、水密度。另外由于水的粘滞系数,油和水的密度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温度对上浮速度也有直接影响。图2-1所示是不同品种油粒上浮速度与油粒直径的关系曲线。第6页/共41页重力分离法的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缺点:只能分离自由状态的油,而不能分离乳化状态的油。一般认为油粒直径小于50m就很难分离。重力分离法如按其作用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机械分

7、离,静置分离和离心分离3种:机械分离法:让含油污水流过斜板、波纹板细管和滤器等,使之产生涡流、转折和碰撞,以促使微小油粒聚集成较大的油粒,再经密度差的作用而上浮,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静置分离法:将含油污水贮存在舱柜内,在单纯的重力作用下,经过沉淀使油液自然上浮以达到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装置,同时也难以连续使用。离心分离法:利用高速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使油、水在离心力和密度差的作用下实现分离,它的特点是油污水在分离器中的停留时间很短,所以分离器体积较小。第7页/共41页离心分离法,可采用水旋分离法,即分离器本体固定不动,而使污水沿切线方向流人分离体内,造成旋转运动。也可采

8、用器旋分离法,即分离器本体高速旋转,并带动体内污水一起高速旋转。1.2过滤分离法过滤分离法是让油污水通过多孔性介质滤料层,而油污水中的油粒及其他悬浮物被截留,去除油分的水通过滤层排出。这种油水分离的过程主要靠滤料层阻截作用,将油粒及其他悬浮物截留在滤料表面。另外由于具有很大表面积的滤料对油粒及其他悬浮物的物理吸附作用和对微粒的接触媒介作用,增加了油粒碰撞机会,使小油粒更容易聚合成大油粒而被截留。第8页/共41页过滤法所用滤料主要有石英砂、卵石、煤屑、焦炭等粒状介质,和由棉、麻、毛毡、各种人造纤维与金属丝织成的滤布,以及特制的陶瓷塑料制品。这些滤料共同的特点是化学稳定性好,不易溶于水,一般不与污

9、染物质起化学反应,不会产生有害或有毒的新污染物。同时还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因滤料达到饱和状态后,必须进行反冲洗,使滤料重新获得良好过滤性能,如强度不够,会在反冲洗时由于不断碰撞和摩擦而使滤料产生粉末,并随冲洗水流一超流失掉,增加滤料损耗,反过来,在过滤时粉末又会聚积于滤料表层,增加流动阻力,滤速增大,过滤质量恶化。使用粒状介质做滤料时,要依据过滤要求及工艺条件选用适宜的滤料粒径的范围及在此范围内各种粒径的数量比例。在一定范围内还应尽可能选用孔隙率大的滤料,即滤料的孔隙体积与整个滤层体积的比值大,水力阻力损失小,滤层含污能力大;过滤效果好。第9页/共41页用粒状介质组成的滤料层,理想的状态应是各

10、层粒径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少。这样整个滤料的作用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含污能力高,水头损失速度慢,过滤层使用时间增长。如仅用一种滤料做成滤层,当水流方向自上而下流动时,实际难以保持粒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的状态。因为反冲洗时,整个滤层处于悬浮状态,而且必然有粒径大重量大的滤料悬浮在下层,粒径小重量小的滤料悬浮于上层,反冲洗停止后,就会自然形成粒径上小、下大的滤层,这样的滤层对过滤是很不利的。因此,为提高滤料过滤性能,可改变水流方向或采用两种以上滤料组成多层滤料层。任何一种滤料对污染物的过滤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过滤效果会越来越差,在滤料达到饱和以后,必须进行反冲洗,便滤料重新具有良好过

11、滤性能。第10页/共41页1.3聚结分离法聚结分离法是一种精细的分离方法,在微小油粒通过多孔材料的同时,让它们互相碰撞以使油粒聚合增大,从而上浮和分离。在这种分离过程申,由于微小油粒逐渐聚合长大,因此这种分离过程称为聚结,也叫做粗粒化过程。粗粒化的程度与聚结元件的材料选择以及材料充填的高度和密度等有关。聚结分离法特别是用在油污水的深度处理上是很有价值的,这一方法最初是被人们用来从油中除去微量的水,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量地被应用在水中除油。油粒聚结的过程,目前较为一致的认为是,油粒在聚结材料表面被截留、成长、剥离而使微油滴转变成粗大油粒,迅速上浮而被除去,一般情况下能将油污水中油粒全部除去,甚

12、至更小的油粒也能除去,效果好,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一次投资低,便于分散处理且运行费用低,不产生任何废渣,不产生二次污染。第11页/共41页聚结作用理论关于聚结除油的机理,目前尚处在探讨阶段,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总的来说,大体上有两种观点,即“润湿聚结”和“碰撞聚结”。“润湿聚结”理论是建立在亲油性粗粒化材料的基础上,当含油废水流经由亲油性材料组成的粗粒化床时,分散油粒便在材料表面润湿附着。这样材料表面几乎全被油粒包住,再流来的油粒更容易润湿附着在上面,因而附着的油粒不断聚结扩大并形成油膜。由于浮力和水流的冲击作用,油膜开始脱落,于是材料表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更新。脱落的油膜到水中仍形成油粒,该油

13、粒粒径比聚结前的油粒粒径更大,从而达到粗粒化的目的。第12页/共41页“碰撞聚结”理论是建立在疏油性材料的基础上,无论由粒状的还是纤维状的粗粒化材料组成的粗粒化床,其空隙均构成互相连通的通道,像无数根直径很小弯曲交错的微管。当含油废水流经该床时,由于粗粒化材料是疏油的,两个或多个油粒有可能同时与管壁碰撞或者互相之间碰撞,其冲量足可以使它们合并成为一个较大的油粒,从而达到粗粒化的目的。当然,无论是亲油的还是疏油的材料,两种聚结都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前者以“润湿聚结”、为主,也有“碰撞聚结”,原因是废水流经粗粒化床时,油粒之间也有碰撞;后者以“碰撞聚结”为主,也有“润湿聚结”,原因是当疏油性材料表面

14、沉积油粒时,该材料便有亲油性,自然有“润湿聚结”现象。因此无论是亲油性材料还是疏油性材料,只要油粒直径合适,都会有比较好的粗粒化效果。第13页/共41页聚结分离的关键:从聚结过程来看,一个重要的关键是材料与油粒之间的表面作用,首先是油粒能顺利地附着在材料的表面,并且能在材料表面展开而形成较厚的油,最后在水流的带动下,以大油粒脱落,如图2-2所示,显然这一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润湿来说明,即只有当材料能很好地为油所润湿时,这种情况才能发生。润湿可以用接触角来量度,如图2-3所示,如果 90,则不能润湿。第14页/共41页在两个相混溶的液相(如油和水)之间分配以研究固液界,必须提及Reinders的

15、工作,固体的润湿决定于三个界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如图2-4所示有三种措施存在:VsoVwo+Vsw,固体在水中;Vsw Vwo+Vso,固体在油中;Vwo Vsw+Vso,或三个张力没有一个大于其他两者之和,则在水、油界面,这种情况可用下式表示:Vso Vsw=Vwo cos。90大部分在油中,=90在中间。式中,Vso为固油界面张力;Vwo为水油界面张力;Vsw为固水界面张力 。所以,接触角测定、润湿性的判断,对选择聚结材料是十分重要的。第15页/共41页此外,油的表面张力VLv与聚结材料的临界表面张力Vc之间,如果Vc VLv,则油就能润湿材料。表面张力的测量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细小粒料及纤

16、维几乎不可能测量。提出了用气相色谱来测定比润湿的方法。将粗粒化剂装入气相色谱柱子中,在一定温度下注入蒸馏水及正已烷,注入后通过色谱柱,以热导池为检测器,测定水及正已烷的保留时间tw和tH,取R=tH/tw。Madic作了一些测定,如表2-1。粗粒化剂 tH(s)tw(s)R 除油率(%)无烟煤 8 32 0.25 10.1 石英砂 8.5 7.5 1.13 77.1 聚丙稀 31 11 2.82 87.2 XAD-2 167 17 9.82 96.1第16页/共41页从实际上来看,材料的润湿是它能否作为聚结材料的关键,但必须说明的是这是一个表面作用,所以某些情况下从材料来看并不理想,但经过表面

17、处理是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的。影响聚结作用的因素(1)聚结材料的基本特性:A、亲油疏水性好,材料已为油所润湿,而不会被水润湿,可以滞留一定的油量,而转变成大油粒,但过强的亲油性在水流冲击下易生成油包水的缺点,所以在外层最好用亲水材料封套,防止产生油包水,或使用恰当的亲油材料。B、耐油性好,材料不能为油所溶涨或浮解。C、不产生板结,防止阻力的增加。D、比表面积大,以提高有效表面积。E、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第17页/共41页(2)聚结床层的特性:A、聚结材料应有一定的填充密度,从理论上讲,虽然极细微的油粒也能用聚结方法除去,如果按极细微的油粒为目标设计元件,则密度很高,空隙率很低,相对而言阻力很大,容

18、易为固体悬浮物堵塞,使用寿命短。考虑到这些因素,较现实的应根据油污水的水质情况来确定,一般能除去5m左右的油粒就可以,没有必要做到半点油也不放过,填充密度一般控制在0.050.15g/cm3。B、通过速度的影响,一般是在0.110cm/s,过小则不利于处理,过大则聚结过程不易完成,使出水质量受影响C、油污水中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使油粒在油污水中稳定性提高。D、其他方面的影响,如纤维的纤度一般大于15旦尼尔则处理效果较差,越大越差。在流向问题上平行流向比垂直流向在确保相同流量的条件下,压降要低而且出水状态也要好。此外原水的含油量、硫化物的含量、pH值、温度及床层厚度等均对聚结作用有一定的影响。第1

19、8页/共41页1.4吸附分离法吸附分离并不是借油滴的聚合增大和利用密度差来进行分离,而是用多孔性固体吸附材料做滤器,当污水通过滤器时微小油粒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使油水分离。固体吸附材料表面的分子在其垂直方向上受到内部分子的引力,但外部没有相应引力与之平衡;因此,存在吸引表面外侧其他粒子的吸引力,由固体表面分子剩余吸引力引起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由于分子间的引力普遍存在,所以物理吸附没有选择性,而且可吸附多层粒子,直到完全抵消固体表面引力场为止。吸附是一种可逆过程,被吸附的粒子由于热运动,会摆脱固体表面粒子引力从表面脱落下来重新回到污水中,这种现象称为脱附,当吸附速度与脱附速度相等时,吸附达到平衡

20、状态,这时单位重量吸附材料所吸附的油量称为吸附量,它是表面吸附材料吸附能力的参数,比表面积(单位重量吸附材料所具有的表面积)越大,吸附量越大。第19页/共41页常用的吸附材料有纤维材料、硅藻土、焦炭和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吸附油料达到饱和时,失去油水分离效能。因此,吸附材料达到饱和之前就应更换;而吸附材料的更换和处理都此较困难,并且需要用大量吸附材料;所以吸附分离法主要用于含油量很少的细分离。1.5气浮分离法气浮原理气浮就是通过产生气泡将污水中的细微油粒吸附上浮,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气浮有时还同时加入凝聚剂,借以提高气浮的效果。对于含油污水,一般勿需投加凝聚剂,因为细微油粒本身就有粘到气饱上的

21、趋势,所以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利用气浮法来处理油污水。第20页/共41页气浮原理可以从表面张力现象来说明。由于液体表面分子所受的分子引力和液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分子引力是不同的,如图所示,因此,表面分子受到不均衡的力。这种不均衡的力要把表面分子拉向液体内部,并力图缩小液体表面积。这种力就是液体表面张力。第21页/共41页当液体质量很小时,由于表面张力就力求成为球形,使表面积最小,如欲增大液体的表面,就需做功,似克服分子间的吸附力,才能使分子由内部转移到表面。因此,液体表层分子比内部分子具有多余的能量,即表面能,可用下式表示 W=F S式中:W表面能;F表面张力;S表面积。表面能也有力图减小至最小的趋势

22、。第22页/共41页在两种互不相混合的液体(例如石油和水)接触所产生的界面之间,两种液体的不同的表面分子同样也因受力不均衡而产生表面张力,称为界面张力。见图2-6,水与油的界面张力可近似地写成:F水、油=F水-F油式中:F水水与空气界面的表面张力;F油油与空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同样,它们之间所产生的能量差异称为界面能,即:W =F S式中:W 界面能;F 界面张力;S 界面面积。第23页/共41页界面能也有减小至最小的自然趋势,以水中细微油粒都呈圆球形。因同样体积小,球的表面积最小,而且都有自然粘聚的趋势,所以粘聚后可以有更小的界面总面积。当把空气注入含油污水中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界面能,油粒

23、同样也具有粘附到气泡上的趋势。但并非任何物质都能粘附到气泡上,这取决于该物质被水润湿的程度。各种物质对水的润湿性,可用它与水的接触角来表示(以对着水的角度为准)。接触角90者称为疏水性物质,90,其本身的相对密度又小于1,用气浮法分离就特别有利。在油粒粘附到气泡上以后,油粒的上浮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如:粒径为10m的油粒,单独上浮时(清水的温度为20C),其上浮速度约为0.00059cm/s。若粘附到直径为80m的气泡上(利用加压气浮产生的气浮直径一般为30120m),该气浮的上浮速度约为0.34cm/s,即该油粒上浮速度提高了约500余倍。对于细微分散的亲水性油粒,若用气浮进行分离,则必须在污

24、水中加浮选剂,使被气浮的物质颗粒造成表面疏水性而粘附于气泡上。另外,浮选剂还有促进起泡的作用,可使污水中的空气泡形成稳定的小气泡,有利于气浮。第27页/共41页气浮的种类气浮按其产生气泡的方式分为:溶气法和散气法。溶气法主要采用的是加压气浮。散气法主要有叶轮气浮、布气气浮等。气浮分离的效率取决于油粒与气泡的粘着力,因此疏水性强的物质容易与气泡粘附上浮分离。高度乳化的油粒其表面呈很强的亲水性,不易分离,所以严重乳化。含有表面活性剂、碱性物质和砂栎的污水不能放入分离器内,而且还应尽量避免水流的强烈搅拌和紊流。因此为产生大小适宜、数量足够的气泡,通常采用加压气浮。(1)加压气浮:加压气浮就是在加压的

25、情况下,使水中溶解的空气达到饱和,然后再急剧降压到常压状态,这时溶解度减小,则溶解于水中的空气形成细小气泡并以高速上浮,而吸附在气泡上的微小油粒也随之一起上浮到水面,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第28页/共41页加压气浮所加压力越高,产生的气泡就越小,气泡与油粒接触面积和接触几率越大,有利于提高油水分离效果。加压气浮工艺流程如图2-9所示。适用于压载水及洗舱水处理场。第29页/共41页(2)叶轮气浮:叶轮气浮的充气是靠叶轮高速旋转时,在固定的盖板下形成负压,从空气管中吸人空气。空气进入污水中与循环水流被叶轮充分搅拌,形成细小的气泡甩出导向叶片处,经过整流板稳流后,气泡垂直上升,进行气浮,形成的泡沫由不

26、断地缓慢旋转的刮板刮出槽外。叶轮气浮由于动力消耗大,构造较复杂,一般较少采用。(3)布气气浮:布气气浮是直接将压缩空气通入气浮池底中的布气装置里,通过布气装置使空气形成细小的气泡,进入污水中,进行气浮。布气装置的种类较多,而且正在不断研究新的布气形式。目前采用的主要有微孔陶瓷板(管),微孔塑料管等,它们比以前用的穿孔管、帆布管等材料所产气泡小而且均匀,但它比加压气浮产生的气泡略大,通常从数百微米到数千微米。第30页/共41页1.6超声分离法超声分离是借助于对含油污水发射超声波的方法,引起油粒振动,从而使微小油粒互相碰撞、聚集、扩大而分离上浮的。超声分离性能良好,能分离用普通方法难以分离出的乳化

27、油。然而,这种分离技术在使用时必须正确掌握振动频率,否则,水中的油粒由于振动频率的错误非但不能聚合,反而还会乳化,以致难以分离。另外,生产制造超声分离装置价格较高,大型装置中也难以采用。2 其他分离方法2.1电解分离法电解分离法属于物理化学分离法,是用油污水做电解液,当电极通电时水被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气泡,当气泡上浮时将粘附在气池上的油粒带到水表面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也称为电解浮选分离法。第31页/共41页含油污水通过直流电场时电流密度达到一定值,水被电解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氢氧根离子,即 H2O H+OH-氢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氢氧根离子向附极移动,在阳极放出电壬

28、生成新生态的氧,即2H+2e H24OH-4e 2H2O+O2氢气泡粒径约为1030m,氧气泡粒径约为2060m,平均密度0.5g/L(20C时)。因此,电解产生的气泡捕获油粒能力强、浮载能力大。电解浮选分离效果与电解时间、电场强度、电流密度有关,一般处理时间为10-20min,电场强度小于3-4kV/m,最终电流密度为150-200A/m2,耗电量为0.1-l kWh。第32页/共41页电解分离的主要缺点是电解过程放出氢气。有爆炸危险,处理量为5m3/h的装置,电解放出的氢气为100L/h。因此电解分离装置及排气管必须有良好密封,气体排出口应装在没有引火源的地方。电解分离需消耗大量电能,整个

29、装置比较复杂,目前电解分离法在船舶上并未得到实际应用。2.2凝聚分离法凝聚分离法属于化学分离法,是在油污水申投入凝聚剂(如硫酸亚铁、氯化铁、硫酸铝和其他高分子化合物),使悬浮或乳化油粒凝聚成化学状的凝胶体沉淀或上浮而被免离。2.32.3活性污泥法(生物化学法)活性污泥分离法是利用好气性微生物的氧化作用来处理含油污水的一种方法。向污水中不断送人空气,使污水中的微生物获得良好的生存条件,则大量的好气性细菌和原生动物生成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凝聚和分解氧化能力的微生物胶团,即所谓的活性污泥。第33页/共41页标准活性污泥油水分离工艺流程如图2-10所示,装置工作时向曝气池供入空气和一定量营养物质,使之

30、产生活性污泥,在曝气池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时,油分被活性污泥吸收并受到微生物氧化作用,一部分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另一部分合成为细胞质,变成新的污泥。然后流入沉淀池,活性污泥与除去油分的污水分离,清水上浮排出,污泥沉淀,大部分排掉,少部分回活性污泥法所能处理的油量有限,适用于油水分离装置最后一级处理少量的乳化油或溶解油。活性污泥法适用于陆地污水处理场。第34页/共41页2.4超滤膜过滤法超滤膜过滤属于膜式分离技术,是根据聚合薄膜的筛滤作用,利用一种只有水分子才能通过的超滤膜,截留污水中的细微油粒及其他杂质,达到分离油水的目的。超滤膜是涂在多孔材料制成的烧结空心管表面上,一般超滤膜孔径小于0.05m

31、,比乳化油的粒径(直径为0.10.3m)小得多,因此分离性能特别好。这神分离器分离效果总是小于5ppm,特别是分离乳化油效果更为显著。超滤膜分离由于滤膜孔径很小容易堵塞,滤膜也容易剥落,所以只适用于小流量和含油浓度低的污水,而且一定要有反冲洗系统,才能连续使用。2.5反渗透法反渗透法也属于膜式分离技术,是利用油污水被加压到一定的压力以上,半透性薄膜能使水透过而油液被截阻的原理,能使油污水的油分浓度从500ppm降到10ppm,处理薄膜常用醋酸纤维素等经加工制成、膜式分离装置都必须注意定期清洗,以消除污垢,保持原有处理效能。第35页/共41页目前,在船上实际应用的油污水分离装置所采用的分离技术主

32、要是重力分离、聚结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过滤分离法。而船用油水分离器既有按它们当中的一种分离方法设计而成的,也有按它们当中的几种分离方法组合设计而成的。其中重力分离法一般用于粗分离,而聚结、吸附等分离方法则用于细分离和精分离。四、船舶污油、污水的处理途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处理途径1机舱污油、污水的主要来源1)污油(油渣或油泥)的来源(1)分油机排出的油渣;(2)油水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污油;(3)主机扫气箱排出的污油;(4)清洗油舱柜的污油;(5)更换的废机油。第36页/共41页2)污水的来源(1)分油机的排水、冲洗水、水封水;(2)油柜的残水;(3)空压机、空气瓶的残水;(4)水柜、膨胀水柜、

33、热水井的溢水;(5)柴油机及其系统的漏泄;(6)轴系的漏泄;(7)清洗用水或用油。2处理途径1)通过船上的油水处理装置和焚烧炉处理;2)通过岸上接收设备处理。二处理方法1油渣的焚烧注意事项 当船上装配有焚烧炉时,废油、油渣、含油棉纱以及生活污水的固体物质和垃圾均可处理。焚烧炉使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第37页/共41页1)可燃的固体垃圾应在点炉前投入炉中;2)点火前应预扫风30秒以上;3)污油柜应加热到80-100C,并放掉残水;4)用柴油点火,待炉温达600C以上,再引入污油,燃油根据污油含水量决定是否停止柴油,一般污油含水量可在30-50%;停炉前应改有柴油以冲洗管路中的污油;5)焚烧后炉灰可

34、在离港后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投弃。2含油污水处理时的注意事项1)使用油水分离装置前应先征得驾驶员同意,并注意是否在许可排放的海域,由驾驶员协助监视海面有否明显油迹;2)正确操作和使用油水分离器及其监控装置;3)每次使用油水分离器后应记录“油类记录薄”。第38页/共41页3船上残油、污水送岸上接收设备的注意事项 按要求船舶必须设有符合规定的残油舱、污水舱和通岸接头。1)残油舱 按规定:400总吨及以上的任何船舶,按其机型及航程长短,应设置一个或几个足够容量的舱柜,用来接收按规定不能以其它方式处理的残油(分油机排出的油渣和机器漏出的残油)。这种舱柜的设计与建造应能便利其清洗和将残油排至岸上接收设

35、备。(1)对于专用燃油舱,残油舱的最小容量V1按下式计算:V1=K1CD(立方米)式中:K1主机用重渣油舱取0.01;无需净化处理的柴油舱取0.005;C燃油日耗量(吨);D接收残油的港口间的最大航行天数或取30天。第39页/共41页(2)具有焚烧炉的船舶残油舱的最小容量V1可按如下确定:400-4000总吨,1立方米;4000总吨及以上,2立方米。(3)兼压载舱的残油舱最小容量:V2=V1+K2B(立方米)式中:K2重渣油舱取0.01;柴油舱取0.005。B能兼做燃油舱的压载水舱的容量。2)油类标准通岸接头:外径215mm,6个22mm的螺栓孔,螺栓节圆直径为183mm,法兰厚度为20mm;可用6个直径为20mm的螺栓上紧,其垫片应能承受0.59Mpa的压力。第40页/共4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1页/共4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