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分析及实例教程.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833010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43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层次分析法分析及实例教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层次分析法分析及实例教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层次分析法分析及实例教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层次分析法分析及实例教程.pptx(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层次分析法建模层次分析法建模一一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决策问题。决策是指在面临多种方案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选择某一种方案。例1 购物 买钢笔,一般要依据质量、颜色、实用性、价格、外形等方面的因素选择某一支钢笔。买饭,则要依据色、香、味、价格等方面的因素选择某种饭菜。例2 旅游 假期旅游,是去风光秀丽的苏州,还是去迷人的北戴河,或者是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一般会依据景色、费用、食宿条件、旅途等因素选择去哪个地方。第1页/共38页例3 择业面临毕业,可能有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单位可以去选择,一般依据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发展前途、住房条件等因素择业。例4 科研课题的选择 由于经费等

2、因素,有时不能同时开展几个课题,一般依据课题的可行性、应用价值、理论价值、被培养人才等因素进行选题。第2页/共38页 面临各种各样的方案,要进行比较、判断、评价、最后作出决策。这个过程主观因素占有相当的比重给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带来不便。T.L.saatyT.L.saaty等人20世纪在七十年代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处理这类问题的实用方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过去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主要有机理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机理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两

3、种方法,前者用经典的数学经典的数学工具分析现象的因果关系,后者以随机数学随机数学为工具,通过大量的观察数据寻求统计规律。近年发展的系统分析是又一种方法,而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第3页/共38页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们对某一复杂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一致。选择钢笔质量、颜色、价格、外形、实用钢笔1、钢笔2、钢笔3、钢笔4质量、颜色、价格、外形、实用进行排序将各个钢笔的质量、颜色、价格、外形、实用进行排序经综合分析决定买哪支钢笔第4页/共38页二二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1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一般分为三层,最上面为目标层目标层

4、,最下面为方案层方案层,中间是准则层或指标层准则层或指标层。例1 的层次结构模型 准则层 方案层目标层第5页/共38页例2 层次结构模型层次结构模型 准则层A 方案层B目标层Z若上层的每个因素都支配着下一层的所有因素,或被下一层所有因素影响,称为完全层次结构,否则称为不完全层次结构。第6页/共38页设某层有个因素,2 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构造成对比较矩阵要比较它们对上一层某一准则(或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在该层中相对于某一准则所占的比重。(即把个因素对上层某一目标的影响程度排序)用 表示第个因素相对于第个因素的比较结果,则则称为成对比较矩阵成对比较矩阵。上述比较是两两因素之间进行的比较,比较时

5、取1919尺度。尺度。第7页/共38页尺度第 个因素与第 个因素的影响相同第 个因素比第 个因素的影响稍强 第 个因素比第 个因素的影响强 第 个因素比第 个因素的影响明强第 个因素比第 个因素的影响绝对地强 含义比较尺度:(1919尺度尺度的含义)2,4,6,8表示第个因素相对于第个因素的影响介于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不难定义以上各尺度倒数的含义,根据。第8页/共38页由上述定义知,成对比较矩阵则称为正互反阵正互反阵。比如,例2的旅游问题中,第二层A A的各因素对目标层Z Z的影响两两比较结果如下:满足一下性质Z ZA A1 1A A2 2A A3 3A A4 4A A5 5A A1 1A

6、A2 2A A3 3A A4 4A A5 511/2433217551/41/711/21/31/31/52111/31/5311分别表示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第9页/共38页由上表,可得成对比较矩阵旅游问题的成对比较矩阵共有6个(一个5阶,5个3阶)。问题:问题:两两进行比较后,怎样才能知道,下层各因素对上层某因素的影响程度的排序结果呢?第10页/共38页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单排序:确定下层各因素对上层某因素影响程度的过程。确定下层各因素对上层某因素影响程度的过程。用权值表示影响程度,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看如何确定权值。例如 一块石头重量记为1,打碎分成 各小块,各块的重量分

7、别记为:则可得成对比较矩阵由右面矩阵可以看出,第11页/共38页即,但在例2的成对比较矩阵中,在正互反矩阵 中,若 ,则称 为一致阵。一致阵的性质:5.的任一列(行)都是对应于特征根 的特征向量。作业作业第12页/共38页若成对比较矩阵是一致阵,则我们自然会取对应于最大特征根 的归一化特征向量 ,且定理定理:阶互反阵 的最大特征根 ,当且仅 当 时,为一致阵。表示下层第 个因素对上层某因素影响程度的权值。若成对比较矩阵不是一致阵,SaatySaaty等人建议用其最大特征根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 ,则(为什么?)这样确定权向量的方法称为特征根法特征根法.第13页/共38页由于 连续的依赖

8、于 ,则 比 大的越多,的不一致性越严重。用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被比较因素对上层某因素影响程度的权向量,其不一致程度越大,引起的判断误差越大。因而可以用 数值的大小来衡量 的不一致程度。定义一致性指标一致性指标其中 为 的对角线元素之和,也为 的特征根之和。第14页/共38页则可得一致性指标 定义随机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随机构造500个成对比较矩阵随机一致性指标 RI 的数值:n n1 1 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1111RIRI0 0 0 00.50.58 80.90.90 01.11.12 21.21.24 41.31.32 21.41.41 1

9、1.41.45 51.41.49 91.511.51第15页/共38页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利用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0.1及随机一致性指标的数值表,对 进行检验的过程。一般,当一致性比率 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之内,可用其归一化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否则要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对 加以调整。时,认为第16页/共38页4 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确定某层所有因素对于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过程,确定某层所有因素对于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过程,称为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 从最高层到最低层逐层进行。设:对总目标Z的排序为的层次单排序为第17页/共38页即 层第 个因

10、素对总目标的权值为:层的层次总排序为:B B层的层次层的层次总排序总排序AB第18页/共38页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设 层 对上层(层)中因素 的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 ,随机一致性指为 ,则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比率为:当 时,认为层次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到此,根据最下层(决策层)的层次总排序做出最后决策。第19页/共38页1.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该结构图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基本步骤归纳如下3.计算单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计算单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从第二层开始用成对比较矩阵和19尺度。

11、对每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要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第20页/共38页计算最下层对最上层总排序的权向量。4.4.计算总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计算总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进行检验。若通过,则可按照总排序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 较大的成对比较矩阵。利用总排序一致性比率第21页/共38页三 层次分析法建模举例1 1旅游问题旅游问题(1)建模分别分别表示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分别表示苏杭、北戴河、桂林。第22

12、页/共38页(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第23页/共38页(3)计算层次单排序的权向量和一致性检验成对比较矩阵 的最大特征值表明 通过了一致性验证。故则该特征值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第24页/共38页 对成对比较矩阵 可以求层次总排序的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下:计算 可知 通过一致性检验。第25页/共38页对总目标的权值为:(4)计算层次总排序权值和一致性检验又决策层对总目标的权向量为:同理得,对总目标的权值分别为:故,层次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第26页/共38页可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故最后的决策应为去桂林桂林。又 分别表示苏杭、北戴河、桂林,即各方案的权重排序为第27页/共38页四四 层次分

13、析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和局限性1 系统性 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2 实用性 层次分析法把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应用范围很广,同时,这种方法使得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能够相互沟通,决策者甚至可以直接应用它,这就增加了决策的有效性。第28页/共38页3 简洁性 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即可以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该法的基本步骤,计算也非常简便,并且所得结果简单明确,容易被决策者了解和掌握。以上三点体现了层次分析法的优点,该法

14、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第一 只能从原有的方案中优选一个出来,没有办法得出更好的新方案。第29页/共38页第二第二 该法中的比较、判断以及结果的计算过程都是粗糙 的,不适用于精度较高的问题。第三第三 从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到给出成对比较矩阵,人主观 因素对整个过程的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结果难以让 所有的决策者接受。当然采取专家群体判断的办法 是克服这个缺点的一种途径。思考:多名专家的综合决策问题思考:多名专家的综合决策问题第30页/共38页五五 正互反阵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实用算法正互反阵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实用算法用定义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相当困难,特别是阶数较高时;成对比较矩阵

15、是通过定性比较得到的比较粗糙的结果,对它的精确计算是没有必要的。寻找简便的近似方法。第31页/共38页定理定理对于正矩阵 A(A的所有元素为正)1)A 的最大特征根为正单根 ;2)对应正特征向量 w(w的所有分量为正);3)其中是对应 的归一化特征向量。第32页/共38页1 幂法幂法 步骤如下a)任取 n 维归一化初始向量b)计算c)归一化,即令第33页/共38页d)对于预先给定的精度 ,当下式成立时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否则返回b;e)计算最大特征值这是求特征根对应特征向量的迭代方法迭代方法,其收敛性由定理的3)保证。第34页/共38页2 和法和法 步骤如下a)将A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得b)对c)归一化按行求和得d)计算第35页/共38页3 根法根法步骤与和法基本相同,只是将步骤 b 改为对按行求积并开n次方,即三方法中,和法最为简便。看下列例子。e)计算,最大特征值的近似值。第36页/共38页列向量归一化求和归一化精确计算,得第37页/共38页谢谢您的观看!第38页/共3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