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重点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8832428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重点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重点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重点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重点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ACu2+B只有Fe2+CFe2+和Fe3+DMg2+和Fe2+2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

2、养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安全B 化学与生活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 豆浆等解毒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稀释浓硫酸先放水后放浓硫酸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溶解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钙、铁、镉、砚微量元素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D化学中常见的“三”用10mL量筒量取7.2mL水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AABBCCDD3许多物质的名称中含有“水”。“水” 通常有三种含义: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水溶液。下列物质名称中的“水”不属于

3、以上三种含义的是A重水B氨水C水银D水晶4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的说法错误的是A异黄酮是由分子构成的B异黄酮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C异黄酮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酒精挥发分子消失了B气体膨胀分子间隔变大C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6碳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元素。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B金刚石、石墨之间可以转化,该转化为物理变化CCO

4、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制碳酸饮料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C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保持不变的只有丙D采取降温和蒸发溶剂的方法都可以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8氢能源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但氢气的制取和储存一直是一个难题。中科院煤化所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采用铂-碳化钥双功能催化剂实现对水和甲醇的高效活化,在低温(150-190

5、C)下获得了极高的产氢效率。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CH3OH+H2O=CO2+3H2B铂-碳化钼在反应后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C甲醇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H4OD该过程使氢能源的广泛利用成为可能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C“冬日捞碱,夏日晒盐”中的碱和盐可分别对应曲线中的甲和乙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析出晶体质量

6、多于乙10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ABaCl2、MgSO4、稀HNO3、NaOHB稀HCl、NaNO3、K2CO3、Ba(NO3)2CK2SO4、Ba(NO3)2、Na2CO3、稀 HClDNaOH、KCl、NaNO3、CuSO4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加热液体C点燃酒精灯D称量NaOH固体12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2 C+3 D+41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氧化物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

7、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14将pH2与pH6的两种溶液相互混合,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A1B3C8D无法确定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根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铊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铊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81CZ的原子序数大于YDX和Y处于同一周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能源、材料、环保、食品、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请从化学的视角分析下列有关问题并填空:(1)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了压缩天然气(CNG)作为燃料,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钢铁属于_(填“合

8、成材料”“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3)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NO、N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X的化学式为:_。(4)为了合理膳食,生活中把榨好的蔬菜汁放到面粉中,做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蔬菜馒头。这种馒头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有_(任写一种)。(5)实验时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应立即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碳酸钡广泛用于陶瓷、光学玻璃等行业。有一种碳酸盐矿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钡和碳酸钙,现以此矿石为原料生产碳酸钡,并得到副产品氢氧化钙,其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是:温度04

9、080氢氧化钡溶解度g1.678.22101.4氢氧化钙溶解度g0.1870.1410.094请回答碳酸钡与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相似,高温下能分解成两种氧化物,碳酸钡在高温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氧化钡与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能与水反应。溶液A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写离子符号)。在实验室里完成操作1,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漏斗、玻璃棒外,还有_。操作2采用的操作方法依次为_(填序号)。A过滤 B降温 C加热 D蒸馏 E.灼烧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为_。废渣要经过洗涤后才能弃渣,原因是_。假设该碳酸盐矿石中含有40%的碳酸钙,那么50kg该矿石理论上可制得氢氧化钙的质量是_kg。18(8分)利用中和反应可以

10、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如,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质量分数的碱(或酸)溶液(标准溶液),直到酸、碱正好完全反应,根据消耗标准碱(或酸)溶液的多少即可求算出待测酸(或碱)溶液的质量分数 下图为某次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的某标准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1)根据下图曲线可以判断实验中是向_(填“酸”或“碱”,下同)溶液(待测液)中滴加_溶液(标准液) (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用酚酞作指示剂,即在待测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看到_,则证明中和反应正好完成 (3)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酸是硫酸,碱是氢氧化钠,且待测液和标准液的密度均以1.0g

11、/mL计若测定中取用待测液25mL,标准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硫酸铜和氯化铜的溶液都有毒。铜离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可以破坏人体细胞。硫酸钠溶液呈中性,无毒。内容现象实验解析结论实验一取少量稀盐酸于小试管中,滴入数滴碳酸钠溶液试液,振荡_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0+CO2生成物中有_或有_或有_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实验二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

12、液振荡,液体呈现红色;再滴入足量的稀硫酸_ 实验三取少量氯化铜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试液,振荡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废液处理)实验结束时,老师指出,废液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实现绿色排放(不考虑酚酞试液)。同学们把三个实验的试管内所有物质都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得到蓝色澄清液体。根据上述现象,同学们向废液中逐滴滴加_溶液,直至观察到_。说明废液达到了绿色排放的要求。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灵活的运用有关的知识,加入铁粉可以置换出银与铜,滤渣中放入盐酸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有铁的存在。【详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

13、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由于铁在镁后,不可能把镁离子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银和铜的前面,因此铁可以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由于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过量的铁,因此在滤液中不可能再有硝酸银和硝酸铜,而铁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故有Mg2+和Fe2+ ;故选D【点睛】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B【解析】A、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 豆浆等解毒;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稀释浓硫酸先放水后放浓硫酸,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B、除去餐具油污可以利用清洁剂乳化,鉴别羊

14、毛和合成纤维可以点燃后闻气味,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没有,钙不是微量元素,选项不完全正确,符合题意;C、用10 mL量筒量取7.2mL水;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为整数,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铁粉,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D、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3、D【解析】A、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相对分子质量为20.0275,比普

15、通水()的分子量18.0153高出约11%,因此叫做重水,处于液态,属于以上三种含义中的一种,故不符合题意;B、氨水是一种常见的碱,氨水表示的是水溶液,属于以上三种含义中的一种,故不符合题意;C、水银是汞的俗名,是一种液态的金属,由于处于液态,属于以上三种含义中的一种,故不符合题意;D、水晶是一种矿物质,其主要成为为二氧化硅,是固体,不表示上面的任何一种含义,故符合题意。故选:D。4、B【解析】A、异黄酮是由分子构成的,正确;B、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异黄酮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D、异黄酮的

16、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正确。故选B。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A、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的运动,不是分子消失了,错误; B、气体膨胀是由于分子间隔变大,正确;C、桂花飘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D、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正确。故选A。6、B【解析】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A正确;B、金刚石、石墨之间可以转化,金刚石、石墨是两种不同物质,该转化为化学变化,故B错误;C、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制碳酸饮料

17、,故C正确;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故选B。7、C【解析】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某一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一般物质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快速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详解】A、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故A不正确;

18、B、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不正确;C、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保持不变的只有丙,故C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则采取降温方法不能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8、A【解析】A. 注意反应条件,且高于100时水为气体,该反应的方程式可为,说法错误;B. 铂-碳化钼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变化,说法正确;C. 由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见,一个甲醇分子含有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甲醇的化学式可表示为或,说法正确;D. 该过程有极高的产氢效率

19、,使氢能源的广泛利用成为可能,说法正确。故选:A。9、D【解析】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A正确;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说明t1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故B正确;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冬日捞碱,夏日晒盐”中的碱和盐可分别对应曲线中的甲和乙,故C正确;D、t2时,甲、乙两种溶液是否饱和不能确定,所以分别降温到0,析出晶体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错误。故选:D。【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

20、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0、D【解析】A、将溶液两两混合,氯化钡能与硫酸镁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钠产生沉淀,能产生两种沉淀的是硫酸镁,剩下的硝酸,将硝酸加入产生的沉淀中,沉淀溶解,则是硫酸镁与氢氧化钠产生的,剩下的是氯化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将溶液两两混合,碳酸钾能与盐酸产生气体,与硝酸钡产生沉淀,与硝酸钠没有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C、将溶液两两混合,能产生气

21、体的一组是碳酸钠和盐酸,取产生气体的一种与剩余的两种混合,产生沉淀,则取的是碳酸钠,剩下的是盐酸,能与碳酸钠产生沉淀的是硝酸钡,剩下的是硫酸钾,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观察溶液,蓝色的是硫酸铜,与硫酸铜产生蓝色沉的是氢氧化钠,氯化钾和硝酸钠无法鉴别,符合题意。故选D。11、A【解析】A、稀释浓硫酸,酸入水且搅拌,选项A正确;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选项B不正确;C、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选项C不正确;D、称量氢氧化钠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烧杯中称量,选项D不正确。故选A。12、C【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正负总价代数和为零原则,NaNO2中氮元素的

22、化合价是+1x-220,x+3。故选C。13、C【解析】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氧化物,例如硫酸钾,故A错误;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错误;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也放出气体,故C正确;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质子带正电,不属于离子,故D错误。点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14、B【解析】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

23、液的pH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 7时,呈酸性;将pH2与pH6的两种溶液相互混合,所得溶液的pH应介于26之间。故选B。【点睛】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5、D【解析】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可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1,质子数=原子序数=81,故说法正确;C、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中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因此Z的原子序数大于Y,故说法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为一族,同一横行为一周期,因此X和Y处于

24、同一族,故说法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 金属材料 NaNO2 糖类(或淀粉) 用湿抹布扑盖 【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钢铁属于金属材料;(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X的化学式为NaNO2;(4)把榨好的蔬菜汁放到面粉里做成蔬菜馒头,这种馒头提供的营养素有糖类、维生素等;(5)实验室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应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同时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点睛】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25、);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BaCO3 = BaO + CO2 Ba2+、Ca2+ 烧杯 C A Ba(OH)2 + CO2 = BaCO3 + H2O 充分利用原料,保护环境 14.8 【解析】(1)碳酸钡与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相似,高温下能分解成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BaO + CO2;(2)氧化钡与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能与水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溶液A中存在的阳离子是Ba2+、Ca2+;(3)操作1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所以操作为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4)操作2要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分开,根据氢氧化

26、钙和氢氧化钡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可以先加热使氢氧化钙析出,然后过滤分离;(5)反应3是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 +CO2 =BaCO3 + H2O;(6)废渣中还含有未溶的氢氧化钙及氢氧化钡溶液,要经过洗涤后才能弃渣,及充分利用原料,又保护环境;(7)解:设可制得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 + CO2,CaO + H2O= Ca(OH)2 ,可知关系CaCO3Ca(OH)2 100 7450kg40% x x=14.8g答:可制得氢氧化钙的质量为14.8g。18、碱;酸碱溶液的红色刚好褪去3.6%【解析】由图中溶液的pH

27、变化情况,未加入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后来溶液的pH逐渐减小,最终小于7,故开始是碱性溶液,过程中向碱溶液中滴加酸溶液,故填:碱,酸。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中和反应刚好完成时溶液显中性,此时红色褪为无色,故填:碱溶液的红色刚好褪去。设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2NaOH+H2SO4 Na2SO4 +2H2O 80 9825mL1.0g/mLx 24.5mL1.0g/mL4.5%解得:x=3.6%答: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认识,识图判断的能力,到达中和反应终点的判断依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能力。酸碱中和反应刚好完成时溶液显中性,

28、酚酞不变色。计算题中,溶液质量=溶液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质量分数,注意列式时比例问题。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产生无色气泡 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产生蓝色沉淀 Cu2+2OH-=Cu(OH)2 沉淀 气体 水 氢氧化钠 恰好无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解析】实验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在液体中生成气体会冒气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实验二: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液体呈现红色,再滴入足量的稀硫酸,最后溶液不显碱性,所以溶液红色逐渐褪去。实验三:取少量氯化铜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振荡,2NaOH+CuCl2 =2NaCl+ Cu(OH)2,Cu(OH)2是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所以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是离子之间能结合为沉淀、水或气体,该实验中是Cu2+2OH-=Cu(OH)2。废液处理同学们把三个实验的试管内所有物质都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得到蓝色澄清液体,说明废液中含有铜离子,铜离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应该将铜离子转化为沉淀,可向废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观察到恰好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废液达到了绿色排放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