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8831781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糖醋凉拌紫甘蓝C纯奶发酵制酸奶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2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厨房煤气

2、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3下面是我国几位著名的化学家。其中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A张青莲B侯德榜C孙师白D张允湘4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下列化学知识用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BCD5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t2时,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6

3、 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验溶液酸碱性B溶解固体C倾倒液体D熄灭酒精灯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CuSO4 NaOH KNO3BFeCl3AgNO3NaNO3CNa2CO3HCl BaCl2DCaCl2K2CO3NaCl8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集气瓶中的水:更快地吸收白烟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ABCDAABBCCDD9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举措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是( )A实行垃圾分类B限制燃放烟花C合理开采矿物D大量砍伐树木10如图所示,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连接上电表,一段时间之后,关于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锌极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铜表面增厚C电流表读数不为零,显示出电路中铜极到锌极的电流D这个装置可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物质中,_(填“甲”“乙”或“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与气体溶解度的变化相似。 (2)将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

5、甲_乙(填“”“ 降温结晶 乙甲丙 【解析】(1)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图像中丙物质符合该趋势,故填:丙。(2)在t2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若二者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则析出固体的质量甲物质要多,故填:。(3)若要提纯甲,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也称为降温结晶法,故填:降温结晶。(4)由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呈正比,则在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降温至t1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乙的溶解度最大,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填:乙甲丙。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

6、分)12、(1)1.28kg (2)70天【解析】(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消耗甲烷的质量为x, 解得x=1.28kg(2)3.52kg=3520g,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需要的天数为 ,答:(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1.28kg;(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70天。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 变废为宝,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即可) 【解析】(1)白色污染的危害主要有: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焚烧产生有毒气体、引起火灾隐患、污染地下水;(2)进行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变废为宝,合理利用资源(

7、合理即可)。【点睛】(1)白色污染的危害主要有: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焚烧产生有毒气体、引起火灾隐患、污染地下水。14、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分子很小 【解析】(1)墙内开花墙外香,表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填:分子在不停的运动。(2)1滴水中大约有1.67x1023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填:分子很小。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液封,关闭活塞,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内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防止 Na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加液口逸出;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 放热 NaOH 溶液最终呈强碱性,反应物中只有 Na、O、H 三种元

8、素,故溶质为 NaOH 2Na+2H2O=2NaOH+H2 变大 【解析】(1)步骤中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关闭活塞,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内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2)根据“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不与煤油反应,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与水剧烈反应能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可知,步骤中煤油的作用是防止 Na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3)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可以方便添加液体,还能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加液口逸出;长颈漏斗可以容纳一定量的水,反应生成气体时气压增大,水流回长颈漏斗,减小时水重新流回试管,可以缓冲平衡气压,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4)根据图3

9、可知,反应过程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钠和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5)根据图3可知,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判断剩余溶液的溶质为氢氧化钠,理由是溶液最终呈强碱性,反应物中只有 Na、O、H 三种元素,故溶质为 NaOH;(6)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7)小季同学将如图试管中的水换成足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到产生了气泡和一种蓝色沉淀,反应后硫酸根在水中不发生变化,但水被 Na 消耗,溶剂的质量减小,溶液中SO4的质量分数变大。16、A 氧气和水蒸气 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Zn(

10、NO3)2、Cu(NO3)2 【解析】(1)下列制品的用途,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A、铁锅利用金属导热性好,传递热量快;故选项正确;B、铜导线利用金属的导电性好;故选项错误;C、钢丝绳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好;故选项错误;D、黄金饰品利用金的化学性稳定;故选项错误;故选:A。(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3)化学兴趣小组要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试管D中铁钉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现象是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两名同学将试含A和试管C中上层清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有氯化银白色沉淀生成,则试管A中硝酸银过量,试管C中一定有氯化锌生成,可能有稀盐酸剩余,小组同学通过分析一定有硝酸银和氯化锌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A试管中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溶液,若将烧杯中混合物过滤,滤液中一定含的溶质有:硝酸铜和硝酸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