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829918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6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重难点】理解殖民扩张、华工出国对美洲、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影响。理解近代殖民扩张背景下,国际人口迁移与文化交融、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概念解析】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者空间流动,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到永久性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按地理范围可划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

2、迁移活动。文化认同: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可具体分为对世界不同文化圈的认同,如对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等的认同。【课前自学】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概述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人口结构的特征。2.阅读教材第一子目,说明拉丁美洲混血族群形成的历史原因。3.阅读教材第二子目 ,概述英国殖民扩张对大洋洲人口结构和文化的影响。【课堂探究】探究一:艰难的抉择华工出国背景材料一:清代历代土地与人口比列关系变化 ( 单位: 亩 /每人)年代土地面积人口每人实得土地

3、嘉庆十七年( 1812)7913939( 顷)361600000 人2 19道光十三年( 1833)7420000( 顷)398942036 人1 86咸丰元年( 1859)7716254( 顷)432164417 人1 78摘编自周源和清代人口研究材料二:“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续增条约设问: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教材第一子目,分析华工出国的原因。(8分) 合作探究二:艰辛的隐忍华工海外境遇材料三:其载运出洋也,数百人闭置一舱,昏闷而死者已三之一。抵埠以后,饥饿、疾病、鞭翁

4、而死者又三之一。仅延喘者不及一成。 陈炽:续富国策 材料四:闻各工每日晨起以铁链锁牵就役,晌食不过面包一块,香蕉二枚,日晚牵归,监以黑奴,稍怠则鞭棒交下,击死勿论。郑观应在盛世危言 设问: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教材第三子目,概述华工的在海外的境遇。(6分)合作探究三:艰苦的奋斗华工历史贡献材料五:他们(指华工)不仅是开采金矿的主要力量,而且也是开采银矿、铜矿、煤矿等各种矿藏的主要力量。华工占加州农业工人的百分之七十五,他们参加田园劳动,参加排涝、筑堤、防洪舫潮等工程,使不毛之地变成肥沃良田华工参加修筑铁路的功绩也十分卓著,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筑,有五分之四是由华工承担的。 摘编自梁碧莹美国与中国

5、的“苦力”贸易 设问:依据材料五,结合教材,分析华工历史贡献。(6分)综合探究:近代国际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材料六:西班牙人和萄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前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会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现代拉丁美洲材料七: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依据材料六、七,结合华工出国的历程,探究近代殖民扩张背景下,国际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的关系。(12分)【知识框架】自主建构本课思维导图【课后小练】一、选择题115

6、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 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 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2.一场持续了400多年的“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它造成了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和经济社会的倒退,同时也把非洲的古老文化传播到美洲,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场“贸易”是()A. 香料贸易B. 黑奴贸易C. 鸦片贸易D. 烟草贸易317世纪,荷兰、英格兰、威尔士人口继续增长,意大利和法国人口处于停

7、滞状态,西班牙属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的人口下降。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 荷兰、英格兰等国人口继续增长是因为奴隶贸易B. 意大利、法国人口停滞是因为丧失海上贸易航线C. 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人口下降因为黑死病肆虐D. 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响国家人口增长的形势4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后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享受的调味品。这主要因为()A. 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B. 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 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D. 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5太平洋邮船公司于1866年

8、从美国邮政总局拿到了与中国和日本通邮的长期合约,开始了茶叶和丝绸等交易。18671877年间,中美建立了正常的通航服务,从旧金山经日本横滨到香港,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劳动力,也给邮船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这表明()A. 华人移民给太平洋铁路建设带来转机B. 中美正常通航服务的建立启动了茶叶和丝绸交易C. 华人移民带动美国航运和邮政的发展D. 华人移民推动了中日通邮的长期合约6.有学者认为,“澳洲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这意味着澳洲淘金华工()A. 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 B. 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现象的出

9、现C. 奉行独立自主和闭关锁国政策 D. 深受济世安民思想的影响7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农民曾与牧民争夺土地。与这一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A. 美国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B. 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C. 发现煤矿后牧民辍牧为耕D. 澳大利亚自然条件优越8.18201850年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 1823年,英国议会通过相关司法条例,规定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地区分别建立起5至7人的立法会议。此后,英国被迫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革,变换统治方式。这说明英国对澳大利亚的统治()A. 顺应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变

10、化 B. 削弱了当地地主资产阶级对议会的控制C. 根据澳大利亚的实际主动进行调整D. 遏止了自由移民大批涌入澳大利亚二、非选择题拉丁美洲的国际人口迁移,是世界近代史发展的重要现象,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一:牙买加黑奴增长情况年份人口数净输入数16591400172280000555361739992392304117621464645499081817346150 摘编自杨启藩浅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拉丁美洲人口发展进程的影响(1)依据材料一,说明表格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要分析其影响。(8分)材料二:19552005年拉丁美洲净迁入人口数量变化 摘编自毛爱华等拉丁美洲国际移民现

11、状研究(2)拉美地区的国际人口迁移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变化并说明原因。(10分)参考答案:【课前自学】1. 北美以欧洲白人为主导;土著印第安人锐减;拉美欧洲白人、非洲黑人、土著印第安人及其后代之间长期相互交融,形成了以混血人种为主导的族群结构。2.殖民扩张,欧洲白人涌入;黑奴贸易,非洲黑人大量被贩运至美洲;白人、黑人,当地土著印第安人之间长期互相通婚。3.欧洲白人大量移民至大洋洲,当地土著人口锐减,欧洲文化成为当地主流文化。【课堂探究】网站探究一:国内人地矛盾突出;政府政策允许;西方殖民扩张的需要;奴隶贸易相继被废止。探究二:生存环境恶劣;无人身自由;工作强度大;死亡率高。探究三:促进了美

12、洲、大洋洲经济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推动了拉美新族群的形成。综合探究: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扩张进程开始,引起了世界性的人口国际迁移。欧洲白人纷纷移民至新大陆,他们在开发美洲、大洋洲等新领地的同时,当地土著人口锐减,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对非洲的黑奴贸易和对中国的苦力贸易相继展开。欧洲白种人、非洲黑种人、亚洲黄种人,长期杂居一起,互相通婚,交融交流交往,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族群混血人,在大洋洲欧洲文化取代土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同时民族文化也借机向全世界传播。【课后小练】BBDBC ABA(1)现象: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大量黑奴持续迁入美洲。影响:对人口,人口数量增加,改变了民族结构和种族结构;对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但导致了经济结构单一;对文化,非洲文化、欧洲文化和印第安文化融汇成拉美文化。(2)变化:从上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拉美人口已经由净迁入转变为净迁出,且迁出量呈现逐年加大的走势。原因:世界生产力发展的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经济日渐不景气,金融危机频发,社会动荡不安。根源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