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预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826587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363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预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3页
铁路预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预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预可研报告.doc(3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81目录总则1第一部分新建(改建)铁路的文件组成与内容预可行性研究1 第一章概述12 第二章3 第三章4 第四章5 第五章6 第六章7 第七章8 第八章9 第九章区域路网概况1经济与运量2建设必要性研究3建设方案研究4铁路主要技术标准4运输组织5主要技术设备设计原则和主要工程内容5相关工程及外部协作条件610 第十章 工程实施对环境的影响611 第十一章 建设工期、预估算及资金筹措612 第十二章经 济 评 价613 第十三章 研究结论714 第十四章 省、市、自治区、军区及有关部门的意见715 第十五章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7可行性研究1 第一篇 总说明书92 第二

2、篇 经济与运量.163 第三篇 运输组织 184 第四篇5 第五篇6 第六篇7 第七篇地线轨路质21路22道28基298 第八篇土地利用319 第九篇桥涵3210 第十篇 隧道3411 第十一篇 站场37112 第十二篇13 第十三篇14 第十四篇电气化41机务设备46车辆、动车组设备4815 第十五篇 给水排水.5216 第十六篇17 第十七篇18 第十八篇通信信信53号56息5819 第十九篇防灾安全监控6020 第二十篇电力6121 第二十一篇22 第二十二篇23 第二十三篇24 第二十四篇25 第二十五篇26 第二十六篇27 第二十七篇综合检测与维修63房屋建筑65环境保护、水土保持6

3、7节约能源69施工组织方案意见70投资估算、资金筹措72经济评价75初步设计1 第一篇2 第二篇3 第三篇总说明书77经济与运量84运输组织854 第四篇5 第五篇6 第六篇7 第七篇地线轨路质88路89道96基978 第八篇 土地利用1009 第九篇 桥涵10010 第十篇隧道10411 第十一篇站场10912 第十二篇13 第十三篇14 第十四篇电气化114机务设备121车辆、动车组设备12315 第十五篇 给水排水.12716 第十六篇17 第十七篇2通信信129号13318 第十八篇信息13519 第十九篇防灾安全监控13720 第二十篇电力14021 第二十一篇22 第二十二篇23

4、第二十三篇24 第二十四篇25 第二十五篇26 第二十六篇27 第二十七篇综合检测与维修142房屋建筑14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148安全施工150迁改与重点大型临时工程151施工组织设计153总 概 算156施 工 图1 第一篇总 说 明1592 第二篇3 第三篇4 第四篇线轨路路161道165基1665 第五篇土地利用1686 第六篇7 第七篇8 第八篇桥隧站涵169道171场1739 第九篇10 第十篇电 气 化177机务设备18211 第十一篇12 第十二篇车辆、动车组设备183给水排水18613 第十三篇14 第十四篇15 第十五篇通信信信187号193息19616 第十六篇防灾安全监

5、控19717 第十七篇电力20018 第十八篇19 第十九篇20 第二十篇综合检测与维修203房屋建筑20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20621 第二十一篇22 第二十二篇23 第二十三篇安全施工207迁改与重点大型临时工程207投资检算或总预算2103第二部分 铁路枢纽(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的文件组成与内容预可行性研究1 第一章概述2142 第二章3 第三章4 第四章枢纽地区现状214枢纽建设的必要性215枢纽总布置方案216可行性研究1 第一篇2 第二篇3 第三篇总说明书220经济与运量226运输组织2294 第四篇5 第五篇6 第六篇7 第七篇8 第八篇地站线轨路质230场232路235道2

6、37基2389 第九篇土地利用23810 第十篇 桥涵23911 第十一篇隧道.23912 第十二篇13 第十三篇14 第十四篇15 第十五篇电 气 化.239机务设备.239车辆、动车组设备.241给水排水.24516 第十六篇17 第十七篇18 第十八篇通信信信.247号.249息.25119 第十九篇防灾安全监控.25320 第二十篇电力.25421 第二十一篇22 第二十二篇23 第二十三篇24 第二十四篇25 第二十五篇4综合检测与维修.256房屋建筑.25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256节约能源.257施工组织方案意见.25826 第二十六篇投资估算、资金筹措258初 步 设 计1 第

7、一篇2 第二篇3 第三篇总说明书259经济与运量266运输组织2684 第四篇5 第五篇6 第六篇7 第七篇8 第八篇地站线轨路质269场271路274道276基2789 第九篇土地利用28010 第十篇桥涵.28111 第十一篇隧道.28412 第十二篇13 第十三篇14 第十四篇15 第十五篇电 气 化.284机务设备.292车辆、动车组设备.295给水排水.29816 第十六篇17 第十七篇18 第十八篇通信信信.301号.305息.30819 第十九篇防灾安全监控.31020 第二十篇电力.31221 第二十一篇22 第二十二篇23 第二十三篇24 第二十四篇25 第二十五篇26 第二

8、十六篇27 第二十七篇综合检测与维修.314房屋建筑.31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315安全施工.317迁改与重点大型临时工程.317施工组织设计.317总 概 算.317施 工 图1 第一篇总 说 明3182 第二篇3 第三篇站线场320路32154 第四篇5 第五篇轨路道322基3226 第六篇土地利用3237 第七篇8 第八篇桥隧涵323道3249 第九篇10 第十篇电 气 化324机务设备32411 第十一篇 车辆、动车组设备32412 第十二篇 给水排水32413 第十三篇 通14 第十四篇 信15 第十五篇 信信324号329息33216 第十六篇 防灾安全监控33317 第十七篇

9、电力33318 第十八篇 综合检测与维修33319 第十九篇 房屋建筑33420 第二十篇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33421 第二十一篇 安全施工33422 第二十二篇 迁改与重点大型临时工程33423 第二十三篇 投资检算或总预算334第三部分 铁路特大桥(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的文件组成与内容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335338初步设计说明书(单独成册)343施 工 图说明书(单独成册)347附录加深地质工作的文件组成与内容3496总则一、为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规范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使其达到所需的深度要求

10、,依据铁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铁路建设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二、本办法包括新建(改建)铁路、铁路枢纽(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铁路特大桥(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的文件组成三个部分和附录加深地质工作的文件组成与内容,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客货共线铁路、客运专线铁路、货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铁路枢纽、铁路特大桥等大、中型建设项目。铁路中型及以上站房设计文件比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编制。三、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应在项目决策阶段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实施阶段开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小型项目或工程简易的项目可适当简化,在决策

11、阶段开展可行性研究,实施阶段开展施工图,其文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项目决策及实施的要求。四、预可行性研究文件是项目立项的依据,根据国家批准的铁路中长期规划,收集相关资料,经社会、经济、运量调查及现场踏勘后编制。其内容和深度主要包括:客货运量预测;系统研究项目在路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线路起迄点及线路走向方案和建设规模(改建铁路应对其运能与运量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拟定改建的初步方案,铁路枢纽应结合总图规划拟定研究年度的建设方案,铁路特大桥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线路方案初拟桥址方案和桥式方案);初步提出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各项主要技术设备设计原则及主要工程内容;对主要工程、相

12、关工程、外部环境(包括邻近或穿越特殊环境功能区)、土地利用、协作条件做初步分析;提出建设工期、投资预估算及资金筹措设想;进行经济初步评价;从宏观上分析对各种保护区、集中噪声敏感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五、可行性研究文件是项目决策的依据,根据国家批准的铁路中长期规划或项目1建议书,进行社会、经济和运量调查,综合考虑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从技术、经济、环保、节能、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采用初测资料进行基础性设计。其内容和深度主要包括:落实各研究年度的客货运量;确定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稳定建设方案(包括邻近或穿越特殊环境功能区的线路方案)和主要技术设备的设计原则(改

13、建铁路应解决扩能方案及重大施工过渡方案,铁路枢纽应解决主要站段方案和规模、枢纽内线路方案及其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重大施工过渡方案,铁路特大桥应解决桥址方案、初步拟定桥式方案);提出主要工程数量、主要设备概数、主要材料概数、拆迁概数、用地概数、施工组织方案、建设工期、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提出满足项目用地预审要求的土地利用资料;提出建设及运营管理体制的建议;阐明对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影响和防治的初步方案以及节约能源的措施;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的工程数量和投资估算要有较高的准确度,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土地利用的设计工作,应达到规定的深度。国家或铁道部批复的可行性

14、研究报告是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控制的依据,批准的投资估算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法定限额。六、初步设计文件是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应根据可行性研究进行现场调查,对局部方案进行比选,采用定测资料,依据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及通航论证报告等,进行比较详细的设计。其内容和深度主要包括:确定各项工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和技术问题;提出工程数量、主要设备数量、主要材料数量、用地及拆迁数量、施工组织设计及总概算;确定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初步设计文件经审查、修改、批准后,作为控制建设规模和总概算的依据,应满足征用土地、建筑物拆迁、

15、进行施工准备及主要设备采购的需要。初步设计总概算静态投资不应超过批复的可行性研究静态投资。因主要技术条件和重大工程方案变化等原因,初步设计总概算超过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 5%时,应报请铁道部研究决策;初步设计总概算超过批复投资估算 10%时,需重新履行规定审批程序后批准执行。2七、施工图文件是工程实施和验收的依据,应根据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采用定测及补充定测资料编制,为施工提供需要的图表和必要的设计说明,并依据施工图工程数量编制投资检算。施工图文件应详细说明施工注意事项和要求,说明运营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安全施工的措施。施工图投资检算由建设单位进行审查后,按章节编制施工图总预算。施工图总预

16、算原则上应控制在批复的初步设计总概算之内,并报铁道部核备。因特殊情况超出者,须经铁道部批准后方可实施。八、勘察工作应为设计工作提供详实的地质资料,铁路工程勘察应充分、合理运用综合勘探手段,查明与工程有关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影响线路方案选择的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重点工程地段的地质条件必须详细查明。影响线路走向方案选择的长距离、大面积、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应在预可行性研究中开展遥感工作,编制遥感地质报告(内容可参照附录加深地质工作的文件组成与内容中的“遥感工程地质解译报告”),对线路走向方案作出地质评价。影响铁路安全或控制线路方案的复杂地质地段,应在预可行性研究中提出开展专题地质研究工作的具

17、体意见,以指导后续地质工作。专题地质研究工作的文件编制可视具体情况确定。地形地质特别复杂、线路可能方案较多、范围较大的地区,应在预可行性研究中提出加深地质工作的具体意见,经审查后,在初测前安排加深地质工作,以确定初测方案,指导后续地质工作。加深地质工作的文件组成与内容详见附录。九、铁路勘察设计应高度重视基本农田保护、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满足行洪、泄洪要求。要完善邻近或穿越特殊环境功能区的线路方案,注重沿线耕地补充、复垦和绿化,强化对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高原高寒地区特殊环境的保护。对线路穿越的各类保护区,必须取得按法律法规规定的

18、主管部门的批复意见。各项保护、防治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十、建设单位应按国家规定,组织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防洪影响评价、通航论证等工作,及时将成果报告的结论提交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应在设计中做好防护和保护工作。并在初步设计前组织做好征地拆迁(含三电、地下管线)、交叉跨越等与地方签定协议。3十一、本办法涵盖了客货共线铁路、货运专线铁路、客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等。对个别篇、章、条只适用于改建铁路或客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者,若为新建铁路或客货共线铁路(货运专线铁路)时可取消该篇、章、条。对有些需补充说明的事项,则用加“(注)”予以说明。十二、本办法是按一般情

19、况制定的,具体应用时,各篇、章、条的组成与内容在不影响文件编制深度的原则下,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减,增减后的篇、章序号不变。十三、各篇(章)的组成与内容是按各专业的性质并考虑各专业篇(章)的完整性所做的统一规定,不涉及各设计单位的专业分工。十四、各阶段的研究文件、设计文件均应有相应的电子文件。关于提供电子文件的事项,按铁道部及有关委托单位的规定或要求办理。4第 一 部 分新建(改建)铁路的文件组成与内容 预可行性研究说明第一章概述一、研究依据二、研究范围三、研究年度(分近、远期,按国家的五年规划年度拟定)四、研究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径路五、研究工作概述(含项目的提出、规划,研究历史,本次

20、研究经过,研究思路及特点)六、研究的主要内容提要(一)项目建设必要性(二)近、远期运量和远景年输送能力的建议(三)建设方案和线路走向方案的推荐意见(四)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推荐意见(五)运输组织和运输能力(六)主要工程数量(七)预估算总额和资金筹措(八)经济评价主要指标(九)研究结论第二章区域路网概况一、区域路网概况(一)区域路网现状11.区域路网构成2.区域路网的铁路主要技术标准3.区域路网的主要设施布局4.区域路网运营概况(二)区域路网规划二、既有线概况(改、客)(一)修建简历(建设年代以及历次改扩建概况)(二)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三)主要技术设备概况1.线路、轨道、路基、桥涵、隧道2.枢纽(地

21、区)及站场3.电气化4.机务、车辆、动车组设备5.给水排水6.通信、信号、信息7.电力8.房屋建筑9.其它(四)运营特征1.客货运量(近五年的区段密度、客车对数及增长趋势)2.运输能力和列车运行速度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含现有环境问题)2经济与运 量一、社会经济特征(一)研究区域界定(二)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影响区域范围、社会和经济发展、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产业结构特点等)2(三)沿线社会经济概况(沿线吸引范围行政区划、面积、人口;资源利用和开发,工农业现状和发展;主要城镇概况)二、交通运输结构(一)区域交通网(包括综合运输网现状和建设规划)(二)区域交通运输量(社会总运量及各种运输方式

22、合理市场占有份额分析)(三)沿线交通运输概况三、区域铁路网运量预测(一)预测的主要依据(包括路网构成,预测思路及方法,影响运量的主要因素)(二)区域铁路网运量预测(包括区域总量及流向、径路选择、相关线网运量分布态势)四、建设项目运量预测(一)货运量预测(地方运量、通过运量、区段密度,大宗货物品类、流量、流向)(二)客运量预测(客流特点、区段密度、客车对数、起迄点及径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预测高峰小时区段客流密度)(三)全线区段货流密度、旅客列车对数汇总表(含上下行,改建铁路附现状资料)五、远景年输送能力的建议第四章建设必要性研究一、既有能力与预测客货运量适应情况分析(分析区段能力适应情况、差值

23、和能力不足区间数等)(改)(客)二、建设项目替代方案可能性研究(研究分析利用或改建既有线分流、修建新线分流以及利用其它交通方式替代的可能性、合理性)三、项目的功能和定位(根据项目的主要作用和客货运市场研究,提出本项目承担的主要运输任务,分析本项目功能和定位)四、项目建设必要性(从完善路网布局、国土开发、解决运能紧张、满足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节能环保、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国家防务等方面分析)3五、建设时机(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项目合理建设的时机或分期建设的意见)第五章建设方案研究一、线路经过地区概况(一)自然特征(沿线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评价、气象、水文、风

24、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现状、规划对线路的影响)(二)影响线路走向的重要因素(重要政治经济据点、复杂越岭、大河桥渡、重大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矿山、各种保护区、集中噪声敏感区及军事设施等)二、建设方案研究(客货共线、客运专线、货运专线等及其它方案的比选和推荐意见)三、线路走向方案研究(一)接轨点和枢纽(地区)引入方案(含联络线及疏解线)(二)通过主要城市和经济据点方案(三)线路走向方案(四)线路局部方案(包括重大桥渡、越岭隧道方案、邻近或穿越特殊环境功能区方案等)(五)推荐方案综述(推荐方案的线路起迄点和走向,运营长度、建筑长度,必要时

25、列出分省、市的长度,重大工程等)四、分期建设方案意见第六章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一、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比选(一)相邻线主要技术标准(含现状、规划或改建线路标准)(二)主要技术标准比选二、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推荐意见(一)铁路等级(二)正线数目4(三)设计行车速度(四)线间距(五)最小曲线半径(六)限制坡度或最大坡度(七)牵引种类(八)机车类型或动车组类型(九)牵引质量(十)到发线有效长度(十一)闭塞类型或行车指挥方式、列车运行控制方式(十二)建筑限界第七章运输组织一、车站分布二、运输组织模式及运营管理方式三、客货列车开行方案四、设计的通过能力、输送能力五、客货运需求的适应性分析六、设计列车运行速度及客货运市场竞争优势分析七、进一步提高运输能力的措施第八章主要技术设备设计原则和主要工程内容一、线路、轨道二、路基、土地利用三、桥涵、隧道四、枢纽(地区)及站场五、电气化六、机务设备及车辆、动车组设备七、给水排水5八、通信、信号、信息九、防灾安全监控十、电力十一、综合检测与维修十二、房屋建筑十三、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十四、其它第九章一、相关工程二、外部协作条件第十章相关工程及外部协作条件工程实施对环境的影响阐述工程实施对自然生态、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