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案汇总《论语》教案(二篇).docx

上传人:说****呢 文档编号:8825621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教案汇总《论语》教案(二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语教案汇总《论语》教案(二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教案汇总《论语》教案(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教案汇总《论语》教案(二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论语教案汇总论语教案(二篇)有关论语教案汇总一 孔子是一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一位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匠。他用最锋利的才智,翻开了一道为时间所尘封的门,使仁爱之心溢满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一条布满哲理芳香的坦途,让子孙后代奏响了胜利的凯歌;他用最简洁朴实的教导,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在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读论语是一种享受。如同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边上,细细品茗。仿佛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中,喝一口,它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芳香荡漾胸怀,足以洗涤冲刷你灵魂中的一切欲念。 读论语是一次旅行。弥留在布满油墨芳香的字里行间,感受儒家思想与

2、仁义之道的巨大魅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包涵与豁达以及“仁”是做君子的根本。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深厚而深邃,不失为一次精神旅行。 读论语是一种学习。在品读间,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在“仁“的思维熏陶下,感悟人心之伟岸,让仁义之花盛开在每一位贤士心中。于感悟中,学习修身治学之法,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读论语是一场精神洗礼。让原本枯燥的心灵得儒学的甘霖以滋养,让原来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循循善诱的言语,那一段段平易朴实的文字,震醒了你我,也浇湿了被快节奏生活带动下,一颗颗骚动的心灵。 总而言之,读论语让我感受到的

3、是古文化的浓郁芳香,品尝到的是精神的点滴精华,领悟到的是圣贤思想的深刻内涵。 读论语,于心灵间,荡漾起一片纯洁 有关论语教案汇总二 紧急劳碌的中考最终画上句号了,闲暇之余,将始终放在书橱里的论语又拿出来认真翻阅了一番,每回心得都有不同,孔子不愧为“先师之范”,也将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总结一下。 一、孔子的做人之道对我的启发。 论语中孔子的做人之道根本可以总结为学境地、学自制、学明辨、学态度和学交友。其中,学明辨和学态度对我的影响深刻。 论语学而提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告知我们不管事情胜利与否,我们要正确探求其缘由,擅长反思,由果追因。作为教师,我们提倡要擅长课后反思。这是不断提高我们教

4、育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每天四问第一问:我今日的身体有没有进步?其次问我今日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今日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今日的道德有没有进步?看着这四句话,我深有感受。在我看来,其实这就是作为教育工对自己每天教育工作与生活的反思。只有做到不停的反思,才会有所更新、有所进步。而教育教学只有不断地更新,才能有新的突破;只有不断的变化,教育才会有生命力。同时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思路,才能更好的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更全面的提高自身与学生的素养修养。 有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态度打算一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首先将喜爱教育摆在第一位

5、。只有怀揣满怀热忱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才可以去做好我们的工作。经常听到一些老是埋怨:教的学生如何淘气不好教,工作太累之类的埋怨。可是反过来想:教师的本职是什么?不就是教书育人吗?假如都是好孩子又怎么需要教育、需要教师呢?我们的胜利不是只有把好孩子教育的更优秀,更多的是把不优秀的变成优秀,让问题学生不再“问题”。教师的工作肯定不是悠闲的,需要我们付出比一般工作更多的心血。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用满怀激情的态度来处理,一味的埋怨只能让我们成为不称职的教师,从严峻的角度来说是对教育、对学生的不负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先生教育的真谛。陶老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提倡并实践了爱的

6、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我们应当向陶老先生学习,用“爱”来对待我们的工作,对待我们的学生。爱教育、爱学生。把我们的工作看成是一份播撒爱的种子的工作。这样才能收获工作的幸福感,才能以观赏的目光去对待学生,并能准时发觉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力,才能使师生双方在教育教学中最终都能获得胜利与欢乐。 二、孔子的学问之道对我的启发 而孔子的做人之道可以概括为学问的追求、学问的历程、学问的多元。这里我就学问的多元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更多的学问充实自己。教师应当做到旁征博引。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学问,更要有宽厚的科学文化学问以及教育治理理论。新课程改革,召唤教师的学科学问构造的综合性,要求教师把握现代教育理论,特殊是教育新观念和学生身心进展规律,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把握创新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并有意识地自觉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假如教师的学问广博,学生会由衷地鄙视你,那么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就会得到发挥,学生由鄙视变为信服你的要求,对于开展师生合作教学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学科学问是相通的,教师学问的多元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对学科学问的综合运用和把握,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引导开拓学生学问视野,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以上是我对论语的一点通俗理解与感悟,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