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气候.docx

上传人:zn****k 文档编号:882264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二节气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 气候(3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知道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2教学难点: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

2、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设置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知道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 学生:(读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教师: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发学生兴趣。】讲授新课读“我国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3、”“我国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 1 月和7 月气温特征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学生回答预设:气温和降水。教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预设: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教师:同学们可以通过生活实际得出刚才的结论,让我们从

4、地图上验证一下我们刚才的发现。出示“我国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我国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地图要首先读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先读图名,左边这幅图为我国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代表的是我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分布,右边的图为我国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代表的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的分布。教师:读图的第二步是读什么?学生回答预设:读图例。教师:通过读图例,我们可以知道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范围。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读图的第三步根据问题,提取信息。【设计意图:回顾读图方法。】教师:请同学们依次完成 PPT 上的提示问题。(问题 1)阅读我国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依次标注各等温线。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每相

5、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预设:我国 1 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教师:请大家找到一条特殊的等温线0等温线,它有着重要意义: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 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 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让我们来看一下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学生回答预设:从图上可以看到 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教师:(问题 2)1 月的最低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最高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学生回答预设:最低气温为-28以下,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最高气温大概是 16以上,分布在海南岛及台湾岛南部。教师:(问题 3)1 月南

6、北温差是多少?学生回答预设:50左右教师: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我国 7 月份的平均气温的分布。【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读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问题 1:阅读我国 7 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除了 28等温线外,以 8为间隔的等温线有几条? 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气温变化并不剧烈。问题 2:7 月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温度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这时 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最大的低温区在哪呢?青藏高原。问题 3: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

7、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独立完成读图任务。】讲授新课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知道我国的温度带教师: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咱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出示温度带划分表。)学生回答预设:根据看到的每个温度带的积温数据,在对应的区域填上相应的温度带名称。教师: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相近呢? 学生回答预设: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教师:既然农业生产是我们划分温度带的依据,让我们来看一下不同温度带

8、的熟制和代表性农产品。学生:为不同温度带选择适当熟制,识别水果产地。【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地理与教材中的地理联系起来。】教师:我们特别容易把温度带和热量带(地球上的五带)混在一起,请大家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预设: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度来划分;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作物品种、作物的熟制相关。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2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9、,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国季风的概念、特点、原因和影响范围,了解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二)教学难点1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五、教学过程讲授新课

10、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我国降水特征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温特征和气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哪个自然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不同区域的建筑形式)学生回答预设:降水。教师:(展示建筑所在位置,学生竞猜)刚才的图片反映的情况,我们结合我国年均降水量的分布来看一下。请同学们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 4 个问题。1指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2年降水量超过 1 600 毫米的地区大多在 。3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岭、 _河附近至_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 1 月份的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4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 岭、张家口市、_ 市、_ 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11、。5年降水量 200 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6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设计意图:问题链式的任务,让学生独立读图。】教师:观察到现象后,我们需要思考原因,为什么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学生回答预设:西北内陆离海较远,东南靠近水汽源头。教师:同学们的意思是含有丰富水蒸气的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运动,所以使得降水出现这种变化趋势,是什么推动了云的运动呢?学生回答预设:风。教师: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

12、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和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展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年降水量柱状图)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1四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吗?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2四城市的雨季长短有何差异?学生回答预设1不均匀,集中在夏季。2广州最长,武汉次之,北京和哈尔滨最短。教师:请大家思考原因。学生回答预设每年冬季,我国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寒冷干燥,使我国降温减湿。因此,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教师:第二个问题让我们通过夏季风的运动过程来了解。夏季风进入陆地后,与陆地气团相互作用,它带来的

13、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会冷却凝结,成云致雨,这种雨称为锋面雨。冬季,我国大陆一直被冷空气控制,5 月夏季风开始从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冷暖气流相遇,这时就会发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锋面雨(转 PPT)因此,随着南部暖气团势力的逐渐加强,我国东南地区自 5 月起就进入到了雨季。 随后,暖气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夏季风向北推移。6 月,夏季风北上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雨带随之向北扩大,此时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长江中下游徘徊,于是形成了细雨绵绵的“梅雨”季节。之后,夏季风继续北上,在 7、8 月份到达华北、东北地区,全国降水达到最多,而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却处于下沉暖气流的控制之下,出现

14、了伏旱天气。进入 9 月,冷气团势力增强,暖气团势力减弱,夏季风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区,10 月,彻底退出我国大陆,我国雨季结束。归纳总结: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示意图学生:掌握我国夏季风运动过程。教师: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我国降水不仅存在着季节的变化,不同年份之间的降水分布也很不稳定。(出示我国北京 19512000 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标注降水量最高和最低年份,分析这两年可能的夏季风进退情况。学生回答预设: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此时可能会出现洪涝灾害;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这时容易引发旱灾。【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印象。】讲授新课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掌握我国干湿地

15、区的特征及分布教师:降水量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一个地区水分的多少并不只受降水多少的影响,让我们通过一个动画来看一下。(展示蒸发量动画)大家说,还有哪个因素影响了区域的水分的多少?学生回答预设:蒸发。教师:当降水量蒸发量时,气候比较湿润,反之则气候比较干燥,据此我们将全国划分为 4 个不同的干湿地区。请大家对照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和降水量分布图,找到每个地区对应的降水量。【设计意图:深化读图能力。】教师:地区的干湿状况不同,会影响到植被的种类和农业的类型,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四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哪个干湿地区?学生回答预设湿润区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半湿润区植被以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为主,耕地大多

16、是旱地半干旱区以温带草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牧区干旱区远离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教师:其中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是什么?学生回答预设:秦岭淮河一线。教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条线的意义。学生回答预设: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主要为水田;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主要为旱地。一、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能够体会到各地理要素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2通过对季风气候利弊的评价,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季风气候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灾害性天气的祸首,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二、教学重点

17、、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2教学难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五、教学过程讲授新课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知道各类型的特征教师:由于我国不同地方气温和降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将其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请同学们回答 PPT 上的问题。1我国

18、有哪几种气候类型?2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气候特征,识别气候类型。学生回答预设1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一共有五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要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得先看它们的气候特点。第一张图,夏季最高气温 7左右,冬季最低气温接近-20,降水较少,7、8 月降水最多,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应该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对应图上的五道梁。这种气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众多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我国气候更为丰富多彩,比如横断山脉南麓,从山脚到山顶出现这样的变化,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第二张图

19、,夏季最高气温超过 30,冬季最低气温接近-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应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图上的吐鲁番。第三张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漠河。第四张图,全年高温,分旱雨(干湿)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海口。【设计意图:深化读图能力。】教师: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请大家思考,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展示我国冬季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温度差异)学生回答预设: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南北温差较大,形成了不一样的温度带。教师:请大家思考还有没有别的因素会影响气温?学生回答预设: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区

20、域的气温差异较大,导致气候不同。教师:刚才大家总结了自然因素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此外,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也非常大。(展示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以南地区位置与景观比较)同在北回归线上,阿拉伯半岛上沙漠广布,而我国江南地区却是山清水秀,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学生回答预设: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教师:是的,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构成了我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请大家回顾一下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展示 ppt 上季风性质表格)。除了降

21、水上的不同外,季风气候显著还表现在气温上。(展示广州、上海、北京气候特征图)请大家读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观察这三个城市所代表的三种气候,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区。【设计意图: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加深理解。】 章节梳理归纳教师:下面我们来总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是受到 因素的影响?(学生:纬度) 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是受到 的影响(学生:海陆位置/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区出现垂直分异的现象是受到 (学生:地形因素)的影响。 受这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受海

22、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六、教学反思气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八年级的重要课程,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内容和课标要求来看,既回顾、承接了七年级学过的知识,又有拓展、延伸并进行综合应用的部分。本节的学习加强了对区域内自然环境差异的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学生综合地理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本节内容中强调的纬度位置与温度带、海陆位置与降水、气候与季风等的关联性,虽然相关的知识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或者作为常识已经了解了,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仍需要锻炼,这就是地理思维的养成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要想在八年级时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就要在深度、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上做文章,要让学生通过课堂能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地理原理结合起来,赋予其真正的“地理之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