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描述方法+第3部分+碳酸盐岩潜山油藏.docx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88145806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藏描述方法+第3部分+碳酸盐岩潜山油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油藏描述方法+第3部分+碳酸盐岩潜山油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藏描述方法+第3部分+碳酸盐岩潜山油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藏描述方法+第3部分+碳酸盐岩潜山油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75020E 12备案号:24328-2021 SY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57932021 代替sYT 5355-2000,SYT 5388-2000, SYr 61651995,SYr 6286-1997油藏描述方法 第3局部:碳酸盐岩潜山油藏Reservoir description method-Part 3:Carbonate buried hilI reservoir20210616发布2021一12一01实施国家开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svT 557932021目次前言 1范围 12标准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描述内容“ 241地层层序及沉积相 24

2、 2油藏圈闭 243碳酸盐岩储层 344油藏特征 945油藏三维地质模型 O46储量计算及复核 O5各开发阶段油藏描述的(精度)要求 O51油藏评价阶段描述 O52油藏开发初期阶段描述 153油藏开发中后期阶段精细描述 16成果图件及电子文档 2svT 557932021刖菁SYT 5579?油藏描述方法?分为四个局部:第1局部:总那么;第2局部:碎屑岩油藏;第3局部:碳酸盐岩潜山油藏;第4局部:特殊岩性油藏。本局部为SYT 5579的第3局部,由SYT 53552000?油藏地质特征描述技术要求碳酸盐 岩潜山油藏局部?、SYT 5388 2000?碳酸盐岩储层的划分方法?、SYT 6165-

3、1995?碳酸盐岩油 藏地质特征描述方法?、SYT 6286-1997?碳酸盐岩储层精细描述方法?四个标准整合修订而成。本局部与SYT 5355-2000,SYT 5388-2000,SYT 6165-1995,SYT 6286-1997四个标 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SYT 5355-2000,SYT 6165-1995和SYT 6286-1997中的内容重复局部进行了整合、精简;将SYT 5388-2000中的内容进行了合并与重写;对有关条款的内容进行了精简;增加了各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精度)要求方面的内容。 本局部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局部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

4、气股份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局部起草人:刘大听、张淑娟、黄杰、张国杰。 本局部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YT 5355 1991,SYT 5355-2000;SYT 5388一-1991,SYT 5388 2000;SYT 6165 1995;SYT 6286 1997。SYT 557932021油藏描述方法 第3局部:碳酸盐岩潜山油藏1范围本局部规定了碳酸盐岩潜山油藏描述的技术内容、方法和要求。本局部适用于碳酸盐岩潜山油藏的描述。2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SYT 5579的本局部的引用而成为本局部的条款。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

5、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局部,然而,鼓励根据本局部 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局部。SYT 5386石油探明储量计算细那么裂缝性油气藏局部SYT 5478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sYT 55791油藏描述方法第1局部:总那么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SYT 5579的本局部。31碳酸盐岩潜山油藏carbonate buried hill reservoir由地层圈闭形成。产层为碳酸盐岩的油藏。32潜山地层buried hill strata不整合面之下的碳酸盐岩地质层位。33油层组refmrvoir group按照碳酸盐岩岩性

6、组合特征变化,结合沉积旋回划分的地层单元。34小层sabzone油层组内次一级沉积韵律的地层单元。35相对隔层relative restraining barrier横向分布稳定、具有一定厚度,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对流体运动起相对隔挡作用的泥质碳酸盐岩。36内幕构造inner structure潜山地层内部,由相对隔层和断层或潜山面构成的地质构造。37储层reservoir缝、洞、孔发育且具有储渗能力的碳酸盐岩地层。1SYT 55793202138非储层nonreservoir缝、洞、孔不发育的泥质碳酸盐岩和致密碳酸盐岩地层。4描述内容41地层层序及沉积相411地层层序4111油田地层层序4111

7、1应用测井资料,结合岩性、古生物等有关资料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进行单井岩性 剖面与区域地层比照。41112建立地层分层数据表。地层系统,如界、系、统、组、段,应与区域地层系统层位名称 保持一致。41113选择有代表性的剖面编制出油田地层比照图。4112油藏油层组、小层41121选择钻开厚度大、层组多的井作为根底剖面,按照岩性特征,落实细分层的电性标志层, 结合沉积旋回划分油层组。41122根据岩性、电性及物性特征,落实纵向上稳定分布的非渗透层,作为油藏主要相对隔层。41123在油层组的内部依据次一级韵律划分小层,并建立油层组内的小层数据表。41124编绘油层组和小层比照图。412沉积相41

8、21沉积相标志41211岩性标志:岩石成分、颜色、沉积结构、构造、自生矿物、特殊指相矿物。41212古生物标志:种类、组合类型以及生物化石的保存状况及产状。41213地球化学标志: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比值,如硼(B)、硼镓(BGa)、铷钾(RbK)、 锶钡(SrBa)、黄铁矿及化石中的B2q含量。还有氧(0)、硫(s)、碳(c)稳定同位素的含量及 其比值等。41214地球物理相标志:岩性单元的测井相特征和地震相特征。4122沉积相带划分 根据水体能量、潮汐作用、水体深度、古地理位置等进行沉积相带划分。4123沉积相带特征 根据碳酸盐岩潜山地层不同沉积相带的岩性、古生物特征及电测曲线形态和地震相位

9、特征,建立潜山地层沉积相综合柱状剖面图,描述纵向上沉积相带的特征变化。42油藏圈闭421应用资料、方法和要求4211应用资料 主要包括地震资料、测井解释资料及钻井资料。不同开发阶段所应用资料侧重不同。4212方法和要求42121依据钻井分层,单井合成地震记录,对潜山各地层层位进行标定,建立连井潜山地层层序框架。42122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包括常规剖面解释、连井任意剖面解释、水平切片解释等方法)进行潜山形态及潜山内幕构造精细解释研究,编制潜山顶面形态图、内幕构造图和古地形地质图。422潜山形态4221层位分布特征2SYT 55793_一2021根据潜山古地形地质图,描述潜山地层在不同部位分布特征

10、。4222潜山形态特征42221描述潜山带的走向,长、宽分布,闭合面积,闭合高度,坡度变化,山头分布等。42222描述山谷、山梁带的分布方向、起伏大小和断层及层位分布的关系。42223描述潜山局部高点位置、埋深、幅度、规模。423内幕构造4231相对隔层特征42311根据岩性、电性及物性特征,纵向上对非渗透相对隔层进行分类评价。42312描述各类隔层平面上厚度及岩性的变化。42313根据注采关系分析及井间干扰试验,分析判断各类隔层在开发动态上对流体运动的阻隔 作用。4232内幕构造形态 根据潜山内幕主要隔层构造图,描述受主要隔层控制的内幕构造形态,包括构造闭合面积、幅度、高点埋深、地层产状。4

11、24潜山断裂系统4241根据潜山顶面构造形态图,统计各级断层的数量,描述各级断层的产状、断距、延伸长度、分布间距等。4242描述内幕构造断层的产状、规模、断距大小和内幕隔层厚度的关系。43碳酸盐岩储层431成岩作用4311成岩阶段划分成岩阶段划分及各阶段成岩标志描述按照sYT 5478的规定执行。4312主要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43121胶结作用431211描述胶结物的成分:常见的矿物成分有方解石、白云石、石膏、天青石、粘土等矿物, 以方解石为主。431212描述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结构特征:胶结物的结构特征有新月型、悬挂型、渗流砂型、 再生边型、世代型、包壳型等。431213描述胶结作用对

12、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的影响。43122自云岩化作用431221描述白云岩化的程度:根据灰岩的原始结构及白云岩化后的被破坏程度,确定白云岩 化程度。431222描述不同成岩阶段白云岩化:包括准同生白云岩化、成岩白云岩化、后生自云岩化、 表生白云岩化。431223描述白云岩结晶程度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和白云石含量对储层物性的影响。43123去白云岩化作用 描述去白云岩化的程度及其对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的影响。43124硅化作用431241描述硅质岩的分布特征:硅质岩分布一般有结核状、条带状、薄层状、分散状等。431242描述硅化作用对储层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和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43125重结晶作用

13、431251描述结晶特征:包括晶体大小、形状、分布及晶体内的包体。431252描述重结晶程度对储层孔隙结构和储层物性的影响。34312 6溶蚀作用4 31261描述溶蚀作用所形成孔渗空间的类别、形态与规模以及所形成粒问溶孔、粒内溶孔、品问和晶内溶孔、溶蚀缝洞的特征。431262划分溶蚀作用阶段,确定成岩前溶蚀作用、成岩早期溶蚀作用、戚岩晚期溶蚀作用和表生期溶蚀作用。4 3 1 26-3描述溶蚀带的分布特征和发育程度。溶蚀作用形成岩溶古地貌、垂直淋漓带、水平溶蚀带、顺层溶蚀带以厦由于岩性的变化形成不规那么的溶蚀作用。432储屡电性特征43 21测井系列 碳酸盐岩由于岩性及裂缝、储层的强非均质眭,

14、应采用的测井系列是: a)岩性划分:GR、岩性密度。 b)孔隙度补偿中予、补偿声波、补偿密度。 c)裂缝分析成像测井系列。d)饱和度分析:饱和度测井系州。e)地层产状、井旁构造、地应力分析:地层倾角测井系列。4 3 22参数确定与定量解释4 322 1岩性划分根据GR和岩性密崖及取心等资料定性划分岩性,根据自然伽马计算泥质含ji根据岩陛密度引 算白云岩、灰岩含啵。常规测井资料根据岩性识别躅版划分岩队。43 222储层段划分4322 2 1储层类型确定 类型及依据为: a)大洞大缝型储层:指储集空间直径大于2mm的溶洞及张开的有一定长度的裂缝组成的储集空司溶洞多为溶蚀作用形成。根据对露头和岩心的

15、观察分析裂缝发育程度2j75(裂缝和溶洞的相比照例),其中大小裂缝占70“80微裂缝很少。裂缝渗透率很高,一般 数、P方微米(pm2)。溶拥发育程度2575(溶润和裂缝的相比照例),以大中型溶洞 为主。b)复合型储层此粪储层孔洞齄都较发育,具双重孔隙介质特征是最好的储集层。多数孔隙 发育程度5(I庄右(溶蚀孔洞缝fL隙度和总孔隙度的比例),裂缝、溶涧各t1F。一般裂 缝渗透牢较高-多为平方微米(pm2)级,主要反映夫裂缝的渗透率。裂缝渗透率和基质渗 透率相差比拟大,一般在数十倍咀上。c)裂缝型储层:储集空间根本为裂缝,孔脒度在15之间。溶蚀孔洞午发育虽有一定数 鼙的微孔、微隙但裂缝是主要的储渗

16、条件。d)孔隙型储层于fi白云岩化和重结晶作用后形成的孔障和较密集的微孔、微隙组成,相互连 通,使储集体近似均值。虽有较大孔晾度,但由于袈缝不发育,地层渗滤能力差。此类储层在钻井巾极少放空和大量褥失说明大型缝澜不发育。4 32 2 2 2储层划分 根据各娄储层电性特征、划分标准参考奉井的录井、取心技邻外的试油、测井、录井等项根底资料,划分出I类、类、类、类储层及非储层。根据FMl!上理成果计算裂缝力位、丌度、密度。根据裂缝在双侧向、卢波、自然伽r5、井径曲线的响应特征划分裂缝发育段。4 3 2 2 3孔隙度计算根据巾子、密度帅线计算总孔隙度根据声波曲线计算岩块fL隙度裂缝孔隙度为总孔隙度与岩4

17、SYT 557932021块孔隙度之差。或者有阵列侧向时,裂缝孔隙度可根据阵列侧向计算。43224渗透率计算应用新测井系列直接解释渗透率;常规测井系列根据岩心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计算渗透率。43225饱和度计算 根据FMI,HRLA处理成果及中子、密度、声波曲线计算。433储层几何形态4331产状根据油层比照和构造解释结果,描述储层的倾向、倾角及其平面变化。4332埋深根据钻井、构造解释和测井解释结果,描述储层不同构造部位的埋藏深度及其变化规律。4333厚度描述分油层组、小层统计储层层数,总厚度,单层最大、最小和平均厚度及储层厚度的平面变化。4334平面展布 描述储层平面分布的几何形状、分布面

18、积以及和含油面积的比例关系。434储层物性4341孔隙度43411孔隙度确实定434111利用大直径或小直径岩心测量储层基质孔隙度和局部小缝、洞的孔隙度。434112利用铸体薄片和岩心切面测量储层面孔率。434113利用放空、扩径溶洞率确定直径大于05m溶洞的孔隙度。434114利用中子、密度、声波等测井资料求储层的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434115利用压力恢复曲线、井阃干扰试验和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储层的总有效孔隙度及裂缝孔隙度。434116利用CT、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储层的孔隙度。434117根据与油藏相似地质条件的野外地质模拟调查以及其他方法确定储层的孔隙度。43412孔隙度描述434121描

19、述基质、裂缝和溶洞孔隙度以及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的分布。434122描述油层组、小层的平均孔隙度及其纵横向变化情况。434123描述孔隙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岩性、埋藏深度、成岩作用和断裂构造作用。434124描述不同开发阶段孔隙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4342渗透率43421渗透率确实定434211利用大直径或小直径岩心测定基质及局部小缝、洞的渗透率及不同方向的渗透率。434212利用测井资料(组合测井及裂缝测井)定性地解释渗透率。434213利用压力恢复资料和试井资料确定有效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43422渗透率描述434221描述基质岩块渗透率和有效渗透率的关系、垂直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的关系

20、以及不同 方向渗透率的变化。434222描述油层组、小层的平均渗透率及其纵横向变化情况。4,34223描述渗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裂缝的发育程度、岩性及地层压力变化等。434224描述不同喉道级别渗透率奉献值的大小。434225描述不同开发阶段渗透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54343孔、港关系 描述孔隙度和渗透牢的相关关系井分析这种关系的影响斟豢。4 344储层的四性关系根据诣层的岩陀捕述、测井解释、物性分析和含油性特征描造诣层的岩性、电性、物性和含油 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435储层裂缝43 51裂缝信息资料43 511岩心资料包括岩心裂缝统计资料和利用岩心做的分析化验资料。435l 2刮井资料

21、包括倾角测井、井径涮井、徽电子扫描、井下电视和常规测外裂缝解释资料、成像测井资料。43513生产动态殛井间测试资抖j包括试井、井j啪十扰、试踪剂测试及生产动态资料等-43514地震资料包括_蔓维地震资料和挑地震资料。43 515野外模拟资料相似露又区的野外裂缝地质调查赍料。4 3 5 2单条裂缝特征4 3 521产状 裂缝的倾向、倾角,4 3 52 2形态裂缝的长度 肝度和裂缝壁的结构。4 3 5 2 3充填情况描述裂缝充填程度ur分为未充填、半充填和全充填。描述充填物的成分、结品程度、溶蚀一晰况技充填物和缝擘的接触关系,43 5 3裂缝分级和分类4 3 5 3 1分级4 3 5 3 1 1根

22、姑裂缝穿层情况分为穿层缝和层内缝。435 312根据裂缝的宽度及延伸长度分为微裂缝和班观裂缝。裂缝宽度分绒见是l。表1裂缝大小分级表 裂缝竟度裂缝级别蔷沣赡右观缝 巾缝c)1?1 毛细竹力忭月鞍 窄缝镦缝e杼力怍川较强 超微缝43 5 32分类435321根据裂缝的成凶,可分为构造缝和非构造缝。非构造缝包括由沉积作用蟛成的层理缝6层面缝、粒问缝;由成岩作用形成的风化缝、收缩缝、压溶缝、溶塌碎裂缝及晶间缝;以及人工诱发 裂缝。4 3 53 2 2根据裂缝产状可分为高角度缝(倾角大于70。)和低角度缝(倾角小于30。)。435323根据裂缝产状和地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走向缝、倾向缝和顺层缝。43

23、54裂缝组系4 3 5 4I裂缝组系确定根据裂缝产状、规模和性质对裂缝进行分组,产状相近、规模相似、性质相同的裂缝确定为同组裂缝。43542裂缝密度描述裂缝的间距、面密度和线密度。4354 3裂缝期次根据裂缝的切割情况、克填物结构及包体鉴定资料r确定裂缝的期次。4355裂缝发育的影响园素4355I岩性因素描述裂缝发育程度干岩性及岩性组合的关系。4 3552岩层厚度因素描述不川厚度岩层的裂缝发育程度H43553构造因素 描述: a)不同构造都位裂缝的发育程度。b)断层的规模、性质、组系、切割情况及期次。c)不同性质、不同规模断层对裂缝美育的影响范田和断层两饲裂缝发育程度的变化。4356裂缝预测4

24、 356l方法目的常用的裂缝预测方法有:构造恢复洼、有限元法、曲率法、相干分析法、地震属性参数法。435 6 2储层裂缝分布模型根据裂缝坝测结果确定的各项裂缝参数建立储层裂缝三维分布模型,包括裂缝的产状、力学性 质、组系、密度、延伸、开度t以及纵向r裂缝发育段和平面上裂缝发育区块。4 3 6储层溶洞436 1描述溶洞的Jhf,l形态、三维商往大小和比例。按溶洞直径或宽度大小分为蔓级。犬溶洞 直径一般大于500mm,中等溶嗣直径分布范围为5()Omm10mm,小的溶洞直径分布范围为5 0【)m的断层。52油藏开发初期阶段描述521描述内容要求521I结合动、静态资料,描述构造、断层切割程度及对油

25、层连通的影响。5212描述单井油水运动规律,进一步落实油气水分布。其中:a)潜山双重孔隙介质渗流机理描述:1)裂缝系统驱替机理:根据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动态特征,描述裂缝系统驱替动力及 由于诸如速度和压力的变化其含油饱和度、水驱效率和采收率的变化。2)基质岩块系统驱替机理:根据密闭取心分析、压汞、相渗和室内驱替实验分析,描述基 质岩块系统驱替动力及束缚水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和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b)油藏油水分布描述:1)单井见水规律:描述单井水锥高度,涉及范围及影响因素;单井含水上升速度和压力变 化、产液强度的关系;2)油水界面形态:通过数值模拟和单井资料分析,描述油水界面形态变化;油水界面

26、形态 变化、上升速度与构造、储层、井网及采油速度的关系。5213以小层为单元描述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及油层分布状况。5214进一步完善地质模型。522描述精度要求构造幅度20m,等高线问隔20m,应表现断距20m、延伸长度lOOm的断层。53油藏开发中后期阶段精细描述531描述内容要求5311潜山顶面微构造 描述潜山顶面起伏变化所显示的微构造特征,进一步落实断层位置,包括小高点、小构造、小断层等,编制微构造图。5312内幕隔层特征 描述隔层的电性特征、在开发动态上的反映,建立识别模式,对隔层类型进行划分及评价、研究隔层分布特征及对油水分布的影响。5313水淹层解释及判断53131根据水淹前后储层

27、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特征变化解释水淹层。53132结合动态资料,分析试油、压汞等资料,建立水淹层解释模型。53133量化计算储层含油饱和度,划分水淹级别(弱、中、强水淹层)。53134根据密闭取心井和检查井资料,修正水淹层解释模型,确定油层水淹状况。53:I4剩余油分布预测(油藏数值模拟)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a)剩余油动态监测:利用油藏观察井、采油井开发动态分析和时间推移测井等资料,对油藏不同开发时期油水界面的变化进行研究。b)地质储量拟合:在静态地质模型网格粗化后形成的数值模拟地质模型的根底上,拟合地质 储量。c)生产历史拟合:油藏数值模拟生产历史拟合的开发指标,主要包括:产量及累积产量

28、、含水、 气油比、压力。生产历史拟合时间点以月为拟合单位,也可根据油藏开采历史长短或实际需 要选择日或年为时间单位。d)剩余油量化及分布:在油藏数值模拟生产历史拟合后,研究储层剩余油空间量化分布场。1SX71 55793-2日向85315剩余油分布特征53151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定量描述剩余油在储集空间的分布产状与类型,描述裂缝系统和基质岩块系统剩余油分布特征和 含油饱和度的变化;描述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有:a)潜山顶面几何形态。 b)断层分布。 c)内幕构造。 d)裂缝系统等影响因素。53152剩余油分布模式剩余油分布模式分以下五类:a)潜山顶面形态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包

29、括;1)侵蚀残丘型,受潜山古地貌形态控制;2)断棱型,受断层和潜山古地貌双重因素控制;3)潜山面膝折带型,受潜山面坡度变化控制,位于潜山面由缓变陡处。b)内幕构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包括:1)边界断层侧向封堵型,隔层顶部遮挡型或上下隔层夹持型;2)内幕断层侧向封堵型,圈闭规模往往较小,隔层顶部遮挡型或上下隔层夹持型。 c)内幕隔层与潜山面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由潜山顶面盖层和内幕隔层组合形成局部圈闭。 d)低渗透岩块区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受潜山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一些裂缝发育较差的区带,因渗流条件的差异和油水置换进度的滞后,存留有较高含油饱和度区。e)油水界面低部位所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30、由于裂缝储层渗流条件的差异及井网控制程度和 各井采出程度的不同,导致油水界面上升速度和高度差距很大,在油藏边部及潜山内部局部 地区出现油水界面低部位。532描述精度要求5321顶面构造表现幅度10m的构造,微构造图等高线间隔10m;应表现断距10m、延伸长度100m的断层。5322内幕断层表现断距10m、延伸长度100m的断层。5323三维地质模型 三维地质模型要求反映平面上十米级的变化,纵向上分米级的变化。6成果图件及电子文档 成果图件及电子文档按SYT 5579 1要求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油藏描述方法 第3局部:碳酸盐岩潜山油藏SYT 5579 32021*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石油工业出版社印刷厂排版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8801230毫米16开本1 25印张30千字印1 looo2021年8月北京第1版2021年8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6195定价:18 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