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语文中考真题(无锡常州扬州徐州宿迁等)分项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含详解).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13681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5.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江苏语文中考真题(无锡常州扬州徐州宿迁等)分项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含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2年江苏语文中考真题(无锡常州扬州徐州宿迁等)分项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含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江苏语文中考真题(无锡常州扬州徐州宿迁等)分项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含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语文中考真题(无锡常州扬州徐州宿迁等)分项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含详解).pdf(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 7文言文阅读(-)(2022 江 苏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上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腹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

2、及二万,次顺义。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一军尽覆。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节 选 自 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注】嗣昌、起潜:人名,指杨嗣昌、高起潜。腹:颈,脖子。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刃及鞍勿顾(顾念、考虑)B.恨不得死所(遗憾)C.次 顺 义(编次)D.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使听到)2.下列句中的 之”与“象昇击却之”中 的“之”

3、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B.何陋之有C.已而之细柳军D.益慕圣贤之道3.翻译下列句子。(1)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2)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4.文中的卢象昇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二)(2022 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节度使王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守一方,专以持重中安边为务,常日:“太平之将,但当抚循训练士卒而已,不可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军中日夜思战,忠嗣多遣谍人何其间隙,见可胜,然后兴师,故出必有功。每互市,高估马价,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由是胡马少,唐兵益壮。与吐蕃战,皆大捷。以部将哥舒翰为副使,李光弼为兵马使。上欲攻吐蕃

4、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俟其有衅,然后取之。”上意不快。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域,上命忠嗣助之。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副延光所欲,延光怨之。李光弼曰:“大夫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忠嗣曰:“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吾志决矣,子勿复言。光 弼 曰:“向者恐为大夫之累,故不敢不言。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趋出。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挠军计。上怒,贬忠嗣汉阳太守。上以哥舒翰帅兵,攻石堡域,获吐蕃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选 自 资治通鉴唐纪,有改动)【注释】持重;谨慎,稳重,抚循;安托慰问

5、,上;指唐玄宗。衅:缝隙,间隙,破绽。副;相称,符合。大夫:中唐以前,称将帅为大夫。制:十王的命令,沮:阻止。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唐兵益壮()不如俟其有衅()实夺其谋也()向者恐为大夫之累()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7 .哪些事情表现了王忠嗣以“持重安边”为首要任务?请简要概括。8 .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或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三)(2 0 2 2 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舆,合观人。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临战,本视贼水栅,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曰;“尔

6、往为我取彼。”舆唯唯,而色不欲行。本曰:“尔惮往耶?”舆曰:“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栅破之,舍而趋彼何为?”本大喜日:”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遂排栅入,诸军继址,贼大溃。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烈祖遣使械廷坚。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曰:“今独可即日乘轻舟,归阙待罪,毋与中使遇。”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至金陵,遇赦得免。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矢自左耳出,又中旁一人,犹立死。舆扶归营,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腿亦无瘢痍。攻颍州,倚营门,仗剑驱士卒登城。城上机石发,中营门及铠之半,皆糜碎,而舆不伤,莫不异

7、之。(选自陆游 南唐书,南京出版社,有删节)【注】周本、危全讽;均为人名。栅:设置水寨时插在水中的木桩。唯唯;应答声。烈祖:指南唐皇帝李昇(b i d n)。械:特指枷锁、镣铐一类的刑具。此处作动词。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瘢 痍(b a n y i):创伤后留下的瘢痕。9 .文中画浪线句子的断句,文博拿不准,请 你 用“/”标出来。(限三处)卧 百 余 日 复 起 耳 至 老 不 瞧亦 无 瘢 痍1 0 .文中有三个词语,文栋不理解,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只写出词义)方法指引文中语句字词解释【借助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惮:1.d a n 畏难,害怕。敬,敬畏。通“瘴”,劳苦。2.d d

8、惊惧。尔惮往耶惮:(1 )【课内迁移】“莫不异之”中 的“异”,根 据 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可理解为“对感到惊异”的意思。遂排栅入遂:(2 )【成语推断】“舍而趋彼何为 中的“趋”,可以根据成语“趋之若鹫”不暇为他谋暇:(3 )中 的“趋”推 断 为“奔向,奔赴”的意思。1 1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文雅觉得不大好懂,请你翻译。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1 2 .文栋认为文中王舆个性鲜明,请你结合选文简析其形象特征。(四)(2 0 2 2 江苏徐州 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

9、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邪?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邪?彻其环琪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选 自 战国策 齐策四)注 岁:收成。彻;除,摘下。环 琪(t i d n):古代垂挂在冠冕

10、两侧的玉质饰物。1 3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彻 其 环:至 老 不 嫁 以 养 父 母。1 4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书未发 无从致书以观B.使者不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臣奉使使威后 使内外异法也D.何以王齐国 陈涉乃立为王1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1)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2)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1 6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赵威后先问齐国的收成如何,老百姓情况如何,最后才问到齐王是否无恙。这充分显示了赵威后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民本思想。B.从赵威后对齐国使者

11、的批评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她的重用贤人、赏罚分明的政治文化见解。C.全文围绕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势。D.钟离子、叶阳子和婴儿子这三位贤士孝女是帮助齐国治理的有德之人,却没有得到重用。赵威后以“无 恙 邪(乎)”发问,弦外之音是对齐王的指责。(五)(2 0 2 2 江苏苏州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留园记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及庚申

12、、辛酉间,大乱海至,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惜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 台 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遮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都人士女或持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日:“仍其旧名乎?抑肇锡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0人曰刘园,吾则日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

13、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选 自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梃,有删节)【注】涛(j i a n)至:相继而至。毗(pD陵:今江苏常州市。肇:开始:锡:通“赐”。1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 是 园 也 斯 是 陋 室(陋 室 铭)B.诚 足 为 吴 下 名 园 之冠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嘉树荣而佳卉茁 清荣峻茂(三峡)D.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1 8 .下面括号内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芜秽不治(污浊)B.迤通相属(曲折连绵)C.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饮酒赋诗)D.兵燹之余(战火焚

14、毁破坏)1 9 .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日刘园也。(2)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2 0.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表现了留园的景致之美?2 1 .如果你陪同外地的亲戚去留园游玩,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向他们介绍留园。(六)(2 02 2 江苏扬州中考真题)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乐中,父亮为金山卫百户。祥年十四,被倭掠.国王知为中国人,召侍左右,改名元贵。遂仕其国,有妻子,然心未尝一日忘中国也。屡讽王入贡。宣德中,与使臣偕来。上疏言:“臣夙遭俘掠,抱衅痛心,流离困顿,艰苦万状。今获生还中国,夫岂由人。伏乞赐归侍养,不胜至愿。”天

15、子方怀柔远人,不从其请,但许给驿暂归,仍还本国。祥抵家,独其母在,不能识,曰:“果吾儿,则耳阴有赤痣。”验之信,抱持痛哭。未几别去至日本启以帝意。国王允之,仍令入贡。祥乃复申前请,诏许袭职归养。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华夷之限,竟得遂其初志,闻者异之。(选 自 明史孝义)注 永乐,明第三帝成祖朱棣年号。宣德,明第五帝宣宗朱瞻基年号。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父亮为金山卫百户()(2)屡讽王入贡()(3)则耳阴有赤痣()(4)闻者异之()2 3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未 几 别 去 至 日 本 启 以 帝 意2 4 .翻译句子。遂仕其国,有妻子,然心未尝

16、一日忘中国也。2 5 .作者肯定了麹祥的哪些品质?(七)(2 0 2 2 江苏泰州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注】树 杪(m i d o):树梢。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选自张岱 陶庵梦忆龙 山放灯,有删减)【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寝。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宋元 小石潭记)2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山下望如星河倒注()头不得顾()其岸势犬牙差互()乃记之而去()2 7.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2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2 9 .翻译下列句子。(1)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

18、无不灯者。(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 0 .【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文言小贴士】张 岱 在 陶 庵 梦 忆 序 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A)(2 0 2 2 江 苏 连 云 港 中考真题)“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甲】和董传留别粗缙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19、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丙】臣自颖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

20、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节 选 自 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 9 8 6年版)3 1 .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B.颔 联“踏槐花”源 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3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月色入户(2)亲入村落(3)臣亦不觉流涕(4)臣窃度之3 3 .用 斜 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3 4 .用

21、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2)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3 5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书”的关系。3 6.林 语 堂 在 苏东坡传中 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专题0 7文言文阅读(-)(2 0 2 2 江 苏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

22、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上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腹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一军尽覆。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

23、,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节 选 自 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注】嗣昌、起潜:人名,指杨嗣昌、高起潜。腹:颈,脖子。1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刃及鞍勿顾(顾念、考虑)B.恨不得死所(遗憾)C.次 顺 义(编次)D.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使听到)2 .下列句中的 之”与“象昇击却之”中 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B.何陋之有C.已而之细柳军D.益慕圣贤之道3 .翻译下列句子。(1)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2)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4 .文中的卢象昇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答案】1.C2.A3.

24、(1)(卢象昇)定出计策讨论作战方案,然而事情再三被杨嗣昌、高起潜阻挠。(2)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赞叹卢象昇的(义举).4.示例:(1)身先士卒,作战英勇;(2)不怕牺牲,舍身爱国;(3)不畏权贵,正直重义.(意对即可)【解析】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C.“次顺义”的意思是:军队驻扎在顺义。次:驻扎。不 是“编次”。故选C o2 .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象昇击却之”中 的“之”,代词,他,他们。A.代词,他;B.宾语前置标志,不译;C.动词,至I J,往;D.助词,的;故

25、选A。3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决 策(制定计策)、议 战(讨论作战方案)、为(被)、挠(阻挠)”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 中 的“由 是(因此)、惜(惋惜)、多(赞赏,推崇)”几个词是重点词语。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事件分析概括作答。从第一段“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可以看出,卢象昇是一个文武双全,善于谋略之人;从“象昇每临阵,

26、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可以看出卢象昇是一个身先士卒,作战英勇之人;从第二 段“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腹耳”和第三段“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可以看出卢象昇是一个不怕牺牲,舍身爱国之人;从第四段叙写卢象昇上书想要救奇士侯弘文,可以看出,卢象昇是一个不畏权贵,正直重义之人;据此可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卢象昇是宜兴人。卢象昇虽然是个读书人,但是他擅长射击,娴熟于用兵谋略。崇祯六年,贼子侵犯到京城附近的地区,占据着西山,卢象昇攻打他们使他们退出占领区。卢象昇每次上阵地(参加战斗),

27、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和贼人搏斗,贼人的刀都碰到马鞍都不在意,没有了马就徒步作战。把贼人追逼到高峻的悬崖边(的时候),一个贼子从山顶射箭射中了卢象昇的额头,卢象昇却提着战刀作战更加迅猛。贼人惊骇逃走,互相警告说:卢 廉 使(官职名,指象昇)谁遇到谁就会杀死,不可以进攻他。(十年)九月,清兵驻扎在牛兰这个地方。皇帝召唤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进入营地护卫。皇帝赐卢象昇尚方宝剑,监督指挥国内增援的部队。卢象昇穿着麻布衣服和草鞋,出征前在城郊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明决心。在那个时候,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和清兵停战、讲和。卢象昇听说这件事之后,情绪激昂(用脚跺地)地感叹说:“我蒙

28、受国恩,(不知如何报答),遗憾不能死得其所,如果国灭(概率极小又偏偏发生不希望发生而竟然发生的事情),我宁愿断头死去啊!”卢象昇定出计策讨论作战方案,然而事情再三被杨嗣昌、高起潜阻挠。卢象昇上书请求分配兵力,于是选择了宣、大、山西三帅属于卢象昇指挥,关、宁诸路则归属高起潜。卢象昇表面上监督指挥国内军队,但实际上可以指挥的不到两万人。卢象昇的军队驻扎在顺义。卢象昇带领中军,虎大威带领左军,杨国柱带领右军,成功作战。第二天,清军数万骑兵包围了卢象昇军队三圈。卢象昇带领军队跟敌人打仗,喊 话(指挥的)的声音很大(震到云间),从上午到下午,炮弹发射光了,箭也没有了。卢象昇奋力投身作战,后面随从的骑兵都

29、和他一起上前作战,卢象昇搏杀了几十个敌人,身上遭到四支箭三把刀的伤害,才 倒 地(死去)。杨陆凯担心敌众毁坏卢象昇的尸体,所以趴在卢象昇的身上(掩护),杨陆凯背上被射了二十四支箭而死。卢象昇整个军队全都覆灭了。侯弘文是一个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将自己的家产分发,招募滇军追随卢象昇讨伐贼人。侯弘文率领着招募兵到达楚地,巡抚王梦尹将侯弘文以侵扰驿站的罪名上报给皇帝。卢象昇上书解救侯弘文,但没有成功,侯弘文最后被放逐至边地、军台戍守。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赞叹卢象昇的(义举)。(-)(2022 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节度使王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守一方

30、,专以持重中安边为务,常曰:“太平之将,但当抚循训练士卒而已,不可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军中日夜思战,忠嗣多遣谍人何其间隙,见可胜,然后兴师,故出必有功。每互市,高估马价,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由是胡马少,唐兵益壮。与吐蕃战,皆大捷。以部将哥舒翰为副使,李光弼为兵马使。上欲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俟其有衅,然后取之。”上意不快。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域,上命忠嗣助之。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副延光所欲,延光怨之。李光弼日:“大夫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忠嗣曰:“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吾志决矣,子勿复言。光

31、弼 日:“向者恐为大夫之累,故不敢不言。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趋出。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挠军计。上怒,贬忠嗣汉阳太守。上以哥舒翰帅兵,攻石堡域,获吐蕃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选 自 资治通鉴唐纪,有改动)【注释】持重;谨慎,稳重,抚循;安托慰问,上;指唐玄宗。衅:缝隙,间隙,破绽。副;相称,符合。大夫:中唐以前,称将帅为大夫。制:十王的命令,沮:阻止。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唐兵益壮()不如俟其有衅()实夺其谋也()向者恐为大夫之累()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7.哪些事情表现了王忠嗣以“

32、持重安边”为首要任务?请简要概括。8.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或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答案】5.更加 等候,等待 改变 从前,往 昔(意思对即可)6.各 地(或“许多”)胡人都争着把马卖给唐军(或“唐朝”“唐人”),唐 军(或“唐朝”“唐人”)把马全都买下。(意思对即可)我怎么能够用几万人的生命来换取我一个人的官位呢!7.(1)伺机兴师,出必有功;(2)高价买马,唐兵益壮;(3)反对攻打吐蕃,认为得不偿失。(意思对即可)8.不设统一答案。示例一:军中士卒为了功名,求战心切与王忠嗣派人反复侦察、见机出兵形成对比,突出王忠嗣的谨慎稳重。示例二:王忠嗣反对攻打石堡城与董延光主动请求

33、率兵攻打形成对比,体现出王忠嗣对士兵生命的关爱。示例三:哥舒翰率兵攻打的结果,衬托王忠嗣预估攻打石堡城会损失巨大、得不偿失的正确,突出王忠嗣高瞻远瞩,料敌如神。示例四:李光强对王忠嗣态度的转变,侧面衬托王忠嗣始终不愿用数万人的生命来保全官职,突出王忠嗣的正直善良。(意思对即可)【解析】5.句意为:唐军兵马更加强壮。益:更加。句意为:不如等有机可乘时再行攻取。俟:等候,等待。句意为:实际上改变他们的谋略。夺:改变。句意为:以前我是担心您会受到连累。向:以前,从前,往昔。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重点词语:(1)诸胡:各地胡人(少数民族);争:争着:皆:都。(2)岂:怎么;易:换取。7.本题考查

34、信息的筛选与概括。由第段“见可胜,然后兴师,故出必有功”可知,意思是“如果看到胜利的机会,然后就带军队攻打,所以每次出击都能够建功”,可概括出答案:伺机兴师,出必有功;由第段”每互市,高估马价,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由是胡马少,唐兵益壮”可知,意 思 是“每次与少数民族做贸易,都会把马的价格定得很高,各个少数民族争着把马卖给唐军,唐军都买去了。因此,少数民族的马越来越少,唐军兵马日益强壮”,可概括出答案:高价买马,唐兵益壮;由第段“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俟其有衅,然后取之。”可知,意思是“石堡城坚固,不杀死数万人定难攻克。我担心最后得不偿失,所以咱们不如等有机可乘时再

35、行攻取。”可概括为:反对攻打吐蕃,认为得不偿失。8.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赏析。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或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任举一例即可。在对待战争的态度方面,“忠嗣多遣谍人何其间隙,见可胜,然后兴师”与“军中日夜思战”形成对比,突出了王忠嗣的谨慎稳重。在攻打石堡城时,王忠嗣认为“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俟其有衅”,与“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域”形成对比,体现出王忠嗣思虑周全以及对士兵生命的关爱。第自然段“上以哥舒翰帅兵,攻石堡域,获吐蕃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哥舒翰率兵攻打的结果,衬托王忠嗣预估攻打石堡城会损失巨大、得不偿失的正确,突出王忠嗣高瞻远瞩,料敌如神。第自然段“向者恐为大

36、夫之累,故不敢不言。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通过李光弼的评价,侧面衬托王忠嗣始终不愿用数万人的生命来保全官职,突出王忠嗣的正直善良。【点睛】参考译文:节度使王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等到他镇守一方,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他常说:“当国家太平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训练士兵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捞取(求取)个人功名啊。”军中士卒都日夜思战,由于常常派遣侦探观察敌方的薄弱地方,如果看到胜利的机会,然后就带军队攻打,所以每次出击都能够建功。每次与少数民族做贸易,都会把马的价格定得很高,各个少数民族争着把马卖给唐军,唐军都买去了。因此,少数民族的马越来越少,唐军兵马日益强

37、壮。与吐蕃开展,每次都能取得胜利。让部将哥舒翰担任副使,李光弼为兵马使。皇上想让王忠嗣率兵攻打吐蕃国的石堡城,王忠嗣上言说:“石堡城坚固,不杀死数万人定难攻克。我担心最后得不偿失,所以咱们不如等有机可乘时再行攻取。”玄宗听后十分不高兴。这时,另一名叫董延光的将军却主动请求由自己率兵攻打石堡城,玄宗就命王忠嗣派自己所部兵马助战。王忠嗣不得已,只好接受了诏命,然而实际上却不完全按董延光的想法满足他的要求,董延光对他十分不满。李光弼劝王忠嗣道:“将军虽然被迫服从皇上的命令前来协助,但实际上改变他们的谋略,然而攻打石堡城是皇上的主意,董延光如果无功而返,他必然要归罪于您。”王忠嗣说:“我怎么能够用数万

38、名士兵的生命来换这一官半职呢!我的主意己定,你不要再多说了。”李光弼叹道:“以前我是担心您会受到连累,所以不敢不说。现在却发现您能够像古代贤人那样为人处世,真是我们所不能及的。”于是小步跑出。董延光超过了规定的日期没有攻克石堡城,并说是王忠嗣阻挠进军计划,唐玄宗大怒,贬忠嗣做汉阳太守。皇上让哥舒翰率领军队,攻打石堡域,擒获吐蕃四百人,但唐军士兵死数万,果然被王忠嗣言中。(三)(2 0 2 2 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舆,合观人。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临战,本视贼水栅,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日;“尔往为我取彼。”舆唯唯,而色不欲行。本曰:“尔惮往耶?”舆曰

39、:“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栅破之,舍而趋彼何为?”本大喜曰: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遂排栅入,诸军继址,贼大溃。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烈祖遣使械廷坚。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日:“今独可即日乘轻舟,归阙待罪,毋与中使遇。”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至金陵,遇赦得免。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矢自左耳出,又中旁一人,犹立死。舆扶归营,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瞧亦无瘢痍。攻颍州,倚营门,仗剑驱士卒登城。城上机石发,中营门及铠之半,皆糜碎,而舆不伤,莫不异之。(选自陆游 南唐书,南京出版社,有删节)【注】周本、危全

40、讽;均为人名。栅:设置水寨时插在水中的木桩。唯唯;应答声。烈祖:指南唐皇帝李昇(b i M)。械:特指枷锁、镣铐一类的刑具。此处作动词。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瘢 痍(b a n y l):创伤后留下的瘢痕。9.文中画浪线句子的断句,文博拿不准,请你用“/”标出来。(限三处)卧 百 余 日 复 起 耳 至 老 不 瞧亦 无 瘢 痍1 0.文中有三个词语,文栋不理解,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只写出词义)方法指引文中语句字词解释【借助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惮:1.d a n 畏难,害怕。敬,敬畏。通“瘴”,劳苦。2.d d 惊惧。尔惮往耶惮:(1 )【课内迁移】“莫不异之”中 的“异”,根 据

41、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可理解为“对感到惊异”的意思。遂排棚入遂:(2 )【成语推断】“舍而趋彼何为 中的“趋”,可以根据成语“趋之若鹫”中 的“趋”推 断 为“奔向,奔赴”的意思。不暇为他谋暇:(3 )1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文雅觉得不大好懂,请你翻译。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12.文栋认为文中王舆个性鲜明,请你结合选文简析其形象特征。【答案】9.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聘/亦无瘢痍10.害怕 就,于是 空闲,闲暇11.王舆年少时跟随军队攻打润州,被巨大的弓弩射伤,射中右边耳朵。12.勇武有谋略:王舆发现水栅重要性,并乘舟袭破。明辨是非、胸怀宽广:王舆虽然与甄廷坚关系不

42、和,但依然坚信他的清白,并为他献计脱险。【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躺了一百多天,又起来,耳朵到老了也不聋,也没有留卜瘢痕。“卧”字的主语是“王舆”,“百余日”是补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复”为状语修饰“起”,其后应断开;后句转换主语为“耳”:“亦”字为明显的断句标志,其前应断开。据此正确的断句应为:卧百余I 1/复起/耳至老不聘/亦无瘢痍。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根据方法指引将查到的解释与文中语句进行比对,翻 译 成“畏难,害怕”最符合语境,原句可翻译为:你害怕前去吗?根据方法指引与课内文章进行迁移,“遂排栅入”与 桃花源记中 的“遂与外人间隔”的 遂 字 相 同,“遂

43、与外人间隔”的“遂”是于是,就的意思,所以“遂排栅入”的“遂”也是于是,就的意思,句子的意思为:于是排除水栅进入敌营。根据方法指引用成语推断,“不暇为他谋”与“不暇顾及”的“暇”字相同,“不暇顾及”中 的“暇”是空闲,闲暇的意思,所 以“不暇为他谋”的“暇”也是空闲,闲暇的意思,句子的意思为:没有闲暇制定其它谋略。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重要词语:从军:跟随军队:中:射中;为所:表被动。1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根 据“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栅破之,舍而趋彼何为”“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遂排栅入,诸军继址,贼大溃”的内容可知,王舆发现水栅重要性,并乘舟袭破,可见其勇武有谋略;根 据

44、“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至金陵,遇赦得免”的内容可知,虽然王舆与甄廷坚不和,但是得知时方被诬陷,还是帮助出谋划策,助其脱罪,可见他明辨是非、胸怀宽广。【点睛】参考译文:王舆是合观人。王舆起初担任小军官,跟从周本攻打危全讽。临近战斗,周本查看敌军的水栅,部署安排各位将领,指着旁边山头的一座小营地,对王舆说:“你前去替我攻下那里。”王舆唯唯应答,但从脸色上看不想前去。周本说:“你害怕前去吗?”王舆说:“您一定不认为我不勇武,请允许我前去攻破这个水栅,舍弃这样做却去攻打山头为了什么呢?”周本大喜说:“你也知道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吗?我本来是自己前去攻打

45、,现在就把它作为你的功劳,劳烦派遣你前去。”王舆乘着轻便船只,突袭攻破敌军的前锋部队,于是排除水栅进入敌营,各路人马相继进军,敌军大败溃逃。王舆和监军甄廷坚关系不和,恰逢甄廷坚被诬告有反叛之心,南唐烈祖李昇派使者用枷锁把甄廷坚抓回去。王舆探询知道了这件事,秘密告诉了甄廷坚,趁机为他谋划说:“你如今只有在今天乘坐轻便船只,回到朝廷等待治罪,不要和使者碰上。”甄廷坚感到害怕,没有闲暇制定其它谋略,就听从了他的计策。到了金陵,遇到赦免得以免罪。王舆年少时跟随军队攻打润州,被巨大的弓弩射伤,射中右边耳朵。箭从左边耳朵射出,又射中旁边一个人,尚且立刻死去。王舆被搀扶着回到营地,躺/一百多天,又起来,耳朵

46、到老也不聋,也没有留下瘢痕。进攻颖州,王舆倚着营门,拿着剑驱使士兵登城。城上发射石块,射中营门以及一半的铠甲,都碎烂了,而王舆没有受伤,没有人不对此感到惊异。(四)(2 0 2 2 江苏徐州 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乃进而问之日:“齐有处士日钟离子,无恙邪?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

47、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邪?彻其环琪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选 自 战国策 齐策四)注 岁:收成。彻;除,摘下。环 琪(t i a n):古代垂挂在冠冕两侧的玉质饰物。1 3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彻 其 环 琪 至 老 不 嫁 以 养 父 母。1 4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书未发 无从致书以观B.使者不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臣奉使使威后 使内外异法也D.何以王齐国 陈涉乃立为王1

48、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1)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2)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1 6.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赵威后先问齐国的收成如何,老百姓情况如何,最后才问到齐王是否无恙。这充分显示了赵威后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民本思想。B.从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批评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她的重用贤人、赏罚分明的政治文化见解。C.全文围绕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势。D.钟离子、叶阳子和婴儿子这三位贤士孝女是帮助齐国治理的有德之人,却没有得到重用。赵威后以“无 恙 邪(乎)”

49、发问,弦外之音是对齐王的指责。【答案】13.彻 其 环 壬 真/至 老 不 嫁/以 养 父 母14.B15.(1)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收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2)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16.C【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彻其环琪”“至老不嫁”是北宫之女的两种做法,中间要断开;“以养父母”是她的目的。据此可断为:彻其环填/至老不嫁/以养父母。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书:名词,信/名词,书籍;B.说:同

50、“悦”,喜悦/同“悦”,喜悦;C.使:动词,出使/动词,造成;D.王:名词动用,治理/名词,大王;故选B。15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岁:收成;民:百姓:岂:难道不是:先:以为先;后:以为后;(2)然:这样;苟:如果;何以:凭什么,哪里。16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C.全文围绕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问话为主,第一段有问有答,第二段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提升了文势。因 此“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