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诗歌鉴赏-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13680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0 诗歌鉴赏-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专题10 诗歌鉴赏-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0 诗歌鉴赏-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 诗歌鉴赏-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pdf(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 0诗歌鉴赏(2022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中的 秋色 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赞美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誓死报国的决心)。(意思对即可)2.示 例-: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 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示例二: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

2、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可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解析】1.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演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从诗人对战斗场面以及

3、对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刻画可看出诗人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2.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角声满天秋色,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的意思是: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秋色 一词可理解为秋天的色彩,这个词点明了当时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可据此分析“秋色 应该理解为肃杀的景象。结合 角声满天 半卷红旗临易水 及 报君黄金台上,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

4、昼持续到黄昏。临易水 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 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写出了将士们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的精神。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秋色 更能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及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可据此分析 秋色 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2022河北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5、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 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 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袭起逡巡久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久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桂:地名。吴:地名。馀:同 余。中夕:半夜。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垠:边际。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4.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答案】3.茅屋为秋风所破(或 秋风破屋)4.推己及人

6、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解析】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 床头屋漏无干处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

7、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新制布裘描 述J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其中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 于 杜 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都具有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2022河北中考真题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 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 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桂,地名。吴:地名。馀:同 余 中夕:丰皮。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垠:边际。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

9、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6.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答案】5.茅屋为秋风所破(或 秋风破屋)6.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解析】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 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10、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 床头屋漏无十处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其中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 茅屋为

11、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据此回答即可。(2022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7.首联 风烟望五津 的 望 改成 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8.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答案】7.不好。望 字从空间着眼,写作者自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 则距离较

12、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8.示例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我们分开之后,依然能彼此牵挂,友谊天长地久。示例二 希望你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示例三 莫愁前路无知己,希望你在新的环境满怀信心,抖擞精神,开启新征程。【解析】7.本题考查炼字。此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风烟望五津 的意思是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诗人巧用一个 望 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远赴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 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

13、者的视野吓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 五津 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r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 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希望你在今后的人生历程里,努力奋进,攀登人生的顶峰。(2022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山秋色图胡行简连山缥缈树槎牙,江上西风雁影斜。万迭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家。注 此诗为画作 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槎(Ch3)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万迭:万重。野人:山野之人。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生项的一项是()A.前两

14、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1 0.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 江山秋色图的原因。【答案】9.B1 0.画作展现出万重秋天的美好,显现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佳境。图中还画了许多人物活动情景,使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令观者目不暇接,百看不厌。【解析】9.B.本项 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 有误,根据前两句中的 树槎牙 和 西风雁影 可知,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树木枝叶稀疏,江山西风劲吹,北雁南归的画面,虽不可说

15、萧瑟凄凉,但也不能说“生机勃勃。故选B。10.考查诗句赏析。三、四句大意为:一重重的秋光风景无限美好,画中还有山野之人的活动,使画面增加了生趣。由此可知,联系前两句中的 连山缥缈”可知,画作展示 万重秋光的美好,一重山色就是一重秋光,一重秋光就是一重美好。除了自然风光以外,画作中还有很多山野之人的活动情景,景与人相融相合,使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2021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16、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2.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答案】1.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2.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王维使用了“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于是盎然的春意,稼丽的春景,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只有盛春,才有这样的美景。白 居 易“乱花渐欲迷人眼,

17、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中的花是“乱”的,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姓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朵,西一簇,零星开放,用 一 个“乱”字来形容。而“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矮小,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2.本题考查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如果说开篇感情平淡,或看不出什么感情,那么,接下来的两联,作者的喜爱之情,就在描写的景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

18、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把春天给人的清新之感表现出来,把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之情融入这些景物之中。作者觉得对所要表达的喜爱之情意犹未尽,便不再含蓄,尾联用“最爱”二字直抒胸臆。(2021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

19、道。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C2.诗歌表达了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也体现出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没有体现活泼可爱的性格;故选C。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意思是:松树在小的时候不被人发觉,如今松枝己超过蓬高(野草)J。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参天大树,等到长大了人们才称赞:这棵树真高!这首诗

20、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2021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榔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释: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凫:野鸭。1.对诗歌理解不4 砸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C.五六

21、句写柳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C2.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离乡的羁旅孤寂之苦和浓浓的思乡之情。【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C.“柳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不仅纯然写景,诗人看到棚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的景象,怀乡的情思油然而生;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

22、、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点睛】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瞭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柳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2021新疆中考真题)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

23、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A.这是一首登高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囊括时空,气势恢宏。B.京口曾是东昊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婺”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未休”赞其斗志之旺。C.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D.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权一样建立功业。【答案】D【详解】D.有误。“天下英雄谁

24、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喑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故选D o(2021天津中考真题)下 面 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

25、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答案】C【详解】C.“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 愁心”有误。这里的“愁心”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故选C。(2021青海中考真题)阅读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

26、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的颔联用 和 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及个人的命运。2.诗 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信念?【答案】1.风飘絮 雨打萍2.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坚定信念。(答出两点即可)【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意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 元 1279年)。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

27、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颔 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晟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曷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

28、飘摇的政治形势。2.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大义凌然、无畏牺牲、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作者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2021海南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己亥 杂 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和“”两幅实景,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

29、心境的真实写照。2.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归类摘抄批注诗句修辞内容主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 自 珍 已亥杂诗)(1)_(2)_(3)_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 游 游山西村)对偶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对偶像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生”的哲理。【答案】1.白日斜 吟鞭东指2.比喻 纷纷飘落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它即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坚定信念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解析】

30、1.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实景是作者所看到的、亲目所见之景。在“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中,描写了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前两句中西斜的落日和扬鞭向东挥去,是作者亲眼所见、所做动作,故答案为白日斜,答案为吟鞭东指。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比 喻 是 一 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将自己比作落红,将国家比作花。故答案为比喻。根据表格对照可知,答案应是诗句的翻译。在翻译时注意“落红”是指飘落的花。从“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诗人虽然犹如花落

31、般离开官场,但他时刻心系国家,并非从此袖手旁观,而是想要像春泥一样,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报国,体现出他把自己全身心都奉献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的精神。(2021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 家 傲 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 的“雁”写 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2.“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答案】1.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

32、地域和时令特点。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示例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示例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或:一 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愁绪的浓重。)【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雁”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内涵,理解一个意向常有的情感链接。“燕子”是春天的使者,“雁”具有点缀秋冬景象,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的象征意义。根 据“塞下秋来

33、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分析,此 处 的“雁”与“秋天”有关,与思乡有关。此写出理由即可。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意思是“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在此基础上赏析即可。示例:本句描写的是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H”的延续。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都带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2021北京中考真题)阅 读 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崔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

34、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o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答案】1.历历 芳草的茂盛2.示例: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 以“记得这名目”。【分析】1.本题考查品析词语。题空一:“晴川历历汉阳树”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

35、可见;历历:清楚可数。因此填“历历”。题空二:“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鹦鹉洲上芳草繁茂;“萋萋”形容芳草的茂盛。2.本题考查探究情感。“日暮乡关何处是,在日暮时分怀念家乡,这句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诗人的思乡之情。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远离故国,心中也有无限的家国情思吧!当看到“日暮里”,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对家国的思念是极有可能的。因为情感的相通,所以这种推测是合理的。(2021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无理的一项是(

36、)A.以“卜 算子”为词牌的词,形式以五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C.词 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D.词以独特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答案】1.C2.【示例】“碾作尘”喻指作者屡遭挫折,“香如故”突出强调其心志始终如一。这两句作者以梅自比,表现不惧厄运、坚持正义的精神。【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作者 以 妒 写梅 理解不准确,“妒”是指百花

37、的嫉妒,而不是梅,梅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的,它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一任群花去嫉妒。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零落”“成泥”,写出梅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纷纷凋落了,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梅的这种遭遇和诗人是很像的。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种处境和梅被摧残极其相似。“只有香如故”,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它 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

38、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梅的这种高洁坚贞也像极了作者。作者在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梅如出一辙,本词作者以梅自喻、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所以此句正是作者的人格写照。(2021广西中考真题)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登亭远眺,感慨历史兴衰,大处落笔,时空交融,慨 叹“千古兴亡”悠远难追。B.褒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孙权,气魂宏大雄壮,在小令

39、中含如此大题材的,并不多见。C.融典故入词,曹操的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阙,毫无斧凿痕迹,融经诗史,驱遣自如。D.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自相呼应,层层推进,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豪边奔放。2.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 诗经里“兼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答案】1.C2.示例:我 选“悠悠”。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又于下文“滚滚”相和;内容上,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从“不尽长江滚滚流”可知,化用了杜甫的诗句,有诗;从“生子当如孙仲谋”可知,引用了曹操的话,有史;但

40、找不到“经”。故选C。2.本题考查叠词的理解。叠词,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本题要求从韵律、内容上谈理解。音律上,从叠词的作用回答即可,内容上,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内涵。“悠悠”,上 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此处是对上句的回答,因而,又时间漫长久远之意;再从开篇之句来看,作者登上北固楼,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而,这里含包括了此人的无限感慨在其中。下文的“滚滚”,也同样隐含着这层意思,所以,如 选“滚滚”,据此作答即可。(2021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白雪歌送武判

41、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人名)。2.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下.顿 的 一 项 是()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 个“卷”字,一 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

42、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答案】1.岑参2.(1)交代了诗的体裁是歌行体,是送别诗;(2)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一一大雪中送别好友武判官;(3)点出了送别的背景一一下雪天。3.B【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这首诗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

43、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2.考查对诗歌标题的理解。题目中的“白雪”,交代了差别的环境背景;“歌”表明体裁是古体诗中的歌行体:“送武判官归京”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整体来看,诗题还隐含着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3.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项,“将梨花比作雪花”有误,应该是“将雪花比作梨花”。故选B。(2021 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山 坡 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辔,山河表里潼关路”句中

44、的加点字。【答案】示例一:“聚”字,从视觉角度,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地势险要,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好似它们守卫着潼关。“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写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地势,表现生动形象。示例二:“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用拟人的手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波涛汹涌的情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1)表现手法的角度句中,“聚”“怒”二字在表达上比较生动形象,且意蕴丰厚。“聚”字从视觉上来写,写出了包围潼关的重重高山的雄伟险峻;“怒”字从听觉上来写,写出

45、了黄河的奔腾怒吼和势不可当,而潼关处在这样的河山之间,其险要地势不言自明。(2)修辞手法的角度“峰峦如聚”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 个“聚”字表现 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波涛如怒”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考生据此可作答。(2021 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诗(节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再,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济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旦辞

46、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有同学将前四句的意思理解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鞫,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大家都说他的理解不对。请你说服他。2.有评论说,“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点出了木兰当时的处境和身份。请对此做简要分析。【答案】1.这四句使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相互交错、补充。应该理解为,“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2.借“不闻”点出木兰替父丛军、奔赴战场的处境;借“唤女声”点出木兰的女子身份。或:借木兰对父母的依恋、思念,点出她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处境和她的女子身份。【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理解。开始写木兰准

47、备出征,“东市买骏马”四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这里并不是一处买-一样东西,而是到各处去购买马具,表现了木兰出征前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2.此题考查的是对词句的赏析。“不闻爷娘唤女声”意思是“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浓浓暗夜,木兰听不到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包围着木兰的只有溅溅的水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传达出木兰内心的孤寂与凄凉,突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她女子的身份。【点睛】译文: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

48、,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2020年中考北京卷】阅 读 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 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 的自然之景,抒发了 之情。2.孟 浩 然 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白日西斜,广阔天涯 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2.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

49、感情,而是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词中的意象。(1)首联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这里抓住了“白日西斜”“天涯广阔”的自然景象。(2)“浩荡离愁白 I斜”中“浩荡离愁”直接点明了作者对离愁的无限感慨,“吟鞭东指即天涯”则通过“天涯”这个开阔的意象表现了豪放和洒脱。2.本题考查诗歌主

50、题。(1)龚自珍的诗。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自比为落花,落花从枝头落下,化为肥料,滋养大地,为新花的成长做贡献。作者虽然离开朝廷,但是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依然坚持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一片拳拳爱国之情。(2)孟浩然的诗。翻译:春天睡醒不觉天己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第一联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鸟儿清脆的鸣叫,营造了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氛围,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第二联则从视觉角度,运用联想,写春花被吹落到地的景象。写出了对春花凋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