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13553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pdf(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省龙岩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一、单选题1.本草纲目 中有“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记载。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薪柴之灰可做钾肥B.取碱浇衣存在水解反应C.碱浣衣与肥皂浣衣原理不同D.上述过程涉及溶解、过滤、蒸馄操作2.异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之一,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Z 的部分合成路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 能 被KMnO4溶液氧化B.ImolY最多能与4moiNaOH反应C.Z 中环上的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D.X、Y、Z 均能发生加成、取代反应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gD2MO含中

2、子数目为8NAB.44gCCh和足量Na2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C.常温下,lLpH=l的H2SO4溶液中氧原子数为2NAD.标况下,22.4L Cl2溶于水所得溶液中,HC1O和 C1。微粒总数为2NA4.磷化氢(PH3)是一种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剧毒气体,可通过以下流程制取:2PO2稀 H2sO4AH,3P o22反应H3p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H2PO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B.流程中有两处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该过程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D.分解反应生成H 3 P。4和 P,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5.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向 F e b 溶液滴入少量母2:

3、2 F e2+B r2=2 F e3+2 B rB.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4 3+3 4。0 =.(O H 为 J+3 C。2 TC.Z n 溶于过量的浓硝酸:3 Z n +8 4+2 N。=3 Z n?+2 N 0 T +4 H 2。D.同浓度同体积的NH4 HSO4溶液与N a O H 溶液混合:NHt+OH-=NH3 -H20电子数是w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化合物4 除L i+外其它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Li+Y一/z/W、Y X一XA.W位于第2周期IVA族C.元素电负性:YZXB.原子半径:ZXYD.最高化合价:YZW8.如图是某科研团队设计的光电催化

4、反应器,可由C02制得异丙醇。其中A、B均是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丁el f*fl g*A.B为正极B.若A极产生2gH2,则B极产生16go2C.电子从B极通过合成蛋白质纤维膜到A极D.A 极 上。2 参与的反应为:3co2+18H+18e=CH3cH(OH)CH3+5H2O9.在Fe+催化下乙烷氧化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图中为副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O N2均为反应中间体B.X 既含极性共价键也含非极性共价键C.该机理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每生成ImoICH3cH0,消耗的 电 0大于2moi1 0.常温下,向某浓度的H2A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溶液中-l

5、gc(x)(x为 H2A、HA-或A b与溶液 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点溶液中 c(Na+)3c(A2)B.整个过程中 比人)+1 A、B两点对应的CO正反应速率v 鼠A)v”(B)(填或“,下同),B和C两点对应的反应温度TB T c.已知反应速率V E=k,I;X(C O)X(H2),V 逆=k合3 2 0),k 为反应速率常数,X为气体的体积分数,V正在达到平衡状态为D点的反应过程(此过程为恒温)中,当某时刻CO的转化率刚好达到6 0%时,武=o (用含k 正 和 k 逆 的式子表示)1 4.最近,妖“银”横行,价格飙涨。锲是一种硬而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的

6、金属,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N i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 种;N i 的熔点明显高于C a,其原因是。(2)N i N T A N a ngold 可用于检测或定位6 x组氨酸(H i s)或 P oly H i s标记的重组蛋白。N i(I I)-N T A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与 N i?+配 位 的 原 子 形 成 的 空 间 构 型 为。配体N(C H 2 co0-)3 中4 种元素的I i 从 大 到 小 的 顺 序 为(用 元 素 符 号 表 示)。已知NN i 存在大7 T 键,其 结 构 中 氮 原 子 的 杂 化 方 式 为。(3)N i 可以形成多

7、种氧化物,其中一种N i*0 晶体晶胞结构为N a C l型,由于晶体缺陷,部分N i?+(填或=,工(4)镇掺杂的稀磁半导体DMS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晶体密度为dg/cn?,设 M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 Ni原子与Mg原子间的距离为 cm(列出计算表达式)。,MgON iOFe1 5.以下是合成有机化合物X 的一种路线(部分反应条件或试剂略去)。八 OH OO 0H I II己知:R1-CHO+卜 D=R.-CHCHCR,R,-CH,-C-R5 请回答下列问题:(1)B 的名称是 o(2)由A 制备B 所用试剂为 o(3)若 D-E 是在碱性水溶液中进行,则 B-D 反应类型为

8、o(4)E 中的官能团名称为 o(5)J 在一定条件下自身分子间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X、乙酸和水,生成物中乙酸和X 的物质的量比是。(6)G-J 的化学方程式是。(7)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E 同 分 异 构 体 的 结 构 简 式(写 2 种)。能使FeCb溶液显紫色能发生水解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且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答案解析部分L【答案】D【解析】【解答】A.薪柴之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可做钾肥,故A不符合题意;B.薪柴之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油污水解达到洗衣的目的,则取碱浣衣存在水解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碱浣衣是利用了碳酸钾在溶液中

9、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油污水解达到洗衣的目的,而肥皂浣衣的原理是在洗涤的过程中,污垢中的油脂跟肥皂接触后,高级脂肪酸钠分子的烧基就插入油滴内,而易溶于水的竣基部分伸在油滴外面,插入水中。这样油滴就被肥皂分子包围起来,再经磨擦、振动,大的油滴就分散成小的油珠,最后脱离纤维织品,达到洗涤的目的,两者浣衣原理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D.由题意可知,上述过程涉及溶解、过滤操作,不涉及蒸储操作,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薪柴之灰为碳酸钾,含钾元素;B.碳酸钾是弱酸强碱盐,水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去油污;C.碳酸钾溶液呈碱性,促进油脂水解生成可溶性盐,肥皂是利用乳化作用进行去污除油;D.该

10、过程不涉及蒸储。2.【答案】C【解析】【解答】A.由结构简式可知,X分子中的酚羟基能与高镒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被高锦酸钾溶液氧化,故A不符合题意;B.由结构简式可知,丫分子含有的酯基、酚羟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中酚酯基消耗2moi氢氧化钠,则ImolY最多与4moi氢氧化钠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由结构简式可知,Z分子中环上的单键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双键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故c符合题意;D.由结构简式可知,X、Y、Z分子中均含有的苯环、堤基都能发生加成反应,X分子中含有的酚羟基、丫分子中含有的酚羟基和酯基、Z分子中含有的酚羟基和竣基都能发生取代反应,故D不符合题T*

11、r.忌;故答案为:Co【分析】A.X中的酚羟基、醛基能被高锦酸钾氧化;B.Y 中酚羟基、酯基水解生成的酚羟基和竣基都能和N a O H 以 1:1 反应;C.Z 苯环上的氯原子,黑基氧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3、酸键中氧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4;D.X、Y、Z都含有苯环、酚羟基,苯环能加成,酚羟基邻位和对位能取代。3 .【答案】B【解析】【解答】A.2 0 g D26O的物质的量为I m ol,含中子数IONA,A不符合题意;B .4 4 g C C h 与足量过氧化钠反应生成0.5 m ol O 2,转移电子数为NA,B符合题意;C.H 2 s0 4 溶液中还有水,无法计算氧原子数,C不符合题意;D.

12、标况下,2 2.4 L C 1 2 溶于水所得溶液中,Cl2+H2O H C l O +HCl,可以看出一分子氯气生成两分子含氯微粒,H C I O H+CIO-,一分子次氯酸电离产生1 分子次氯酸根,故 cb、C h H C 1 0和C I O 微粒总数为介于NA和2NA之间,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o【分析】A.1 个 D2I 6O分子含1 0 个中子;B.l m ol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转移I m ol 电子;C.水中也含有氧原子;D.结合原子守恒分析。4 .【答案】A【解析】【解答】A.H 3 P C h 为一元弱酸,N a H 2 P 0 2 为正盐,只能与酸反应,A符合题意

13、;B.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3 P 0 2 分解生成P H 3 和 H 3 P 0 4,这两个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P H 3 在空气中能自燃,整个过程中有P H 3 生成,故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C不符合题意;D.H 3 P 0 2 中P元素为+1 价,H 3 P 0 4 和 P H 3 中P元素分别为+5 和-3 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反应生成H 3 P 0 4 和 P H 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o【分析】白磷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P 4+3 N a O H+3 H 2 O=3 N a H 2 P

14、O 2+P H 3 T,N a H 2 P O 2 和稀硫酸发生反应2 N a H 2 P C h+H 2 so4=H 3 P C h+N a 2 so4,H 3 P O 2 分解的方程式为2 H 3 P C h=H 3 P O 4+P H 3,据止匕解答。5 .【答案】B【解析】【解答】A.碘离子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碘化亚铁溶液与少量滨水反应时碘离子优先与滨反应生成溟离子和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r+B r2=L+2 B ,故 A不符合题意;B.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为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s=A,(

15、0H)3 i+3CO2 T,故 B 符合题意;C.锌与过量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4H+2N0=Zn2+2NO2 T +2H2O,故C 不符合题意;D.同浓度同体积的硫酸氢筱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筱、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故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溪少量,只氧化碘离子;B.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C.浓硝酸还原产物为二氧化氮;D.氢氧根离子先与氢离子反应。6.【答案】A【解析】【解答】A.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可以制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可以制备硅酸,能比较非金属性SCSi,A 符合题意;B

16、.温度计应插在液面之下,B 不符合题意;C.亚铁离子容易被氧化,不能通过蒸发结晶得到该晶体,C 不符合题意;D.气体不能通过洗气瓶,故不能除杂,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o【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回答;B.乙醇在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温度计应测量反应液温度;C.亚铁离子易被氧化;D.除杂时导管应长进短出。7.【答案】B【解析】【解答】A.硼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 周期IHA族,故A 不符合题意;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C N 0,故B 符合题意;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电

17、负性依次增大,则电负性的大小顺序为FON,故C 不符合题意;D.氟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无正化合价,故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W只能位于第二周期,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W形成3个单键和1个配位键,说明W最外层含有3个电子,则W为B元素;四种元素均位于第二周期,化合物中除Li+外其它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X形成2个共价键,丫形成1个共价键,Z形成4个共价键,则X为0元素,丫为F元素,Z为C元素,据此解答。8.【答案】D【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B极为光电池的负极,故A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氢离子和二氧化碳都在正极放电,

18、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若A极产生2g氢气,B极产生氧气的质量大于44瑞。/x 1 x32g/mol=16g,故B不符合题意;C.电解质溶液不传递电子,则电子不可能通过合成蛋白质纤维膜,故C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氢离子和二氧化碳都在正极放电,二氧化碳参与的电极反应式为3CO2+18H+18e-=CH3CH(OH)CH3+5H2O,故 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B极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故B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f+4H+,A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T,3co2+18H+18e=CH3cH(OH)CH3+5H2。9.【答案】D【解析】【解答】

19、A.由分析可知,FeO+为中间产物,氮气为生成物,故A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X为水分子,水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不含有非极性键,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FeO+发生的反应为C2H6+FeO+-(C2H5)Fe(0H)+,反应中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总反应为 C2H6+2N2O%CH3CHO+N2+H2O,副反应为(C2H5)Fe(0H)+一F e+,副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转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每生成ImoICH3cH0,消耗的N2。大于2 m o L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o【分析】A.FeCT先生成后消耗,是反

20、应中间体,N2属于最后产物;B.X为H 2 O,只含0-H键;C.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该反应总反应方程式为C 2 H 6+2 N 2 O Fe+C H 3 c H O+N 2+H 2 O,且发生副反应(C 2 H 5)F e(O H)F e+。1 0.【答案】D【解析X解答】A.c点时,溶液的电荷守恒为c(N a+)+c(H+)=c(H A-)+2 c(A 2-)+c(O H-),此时c(H A-)=c(A2),因此有 c(N a+)+c(H+)=3 c(A 2-)+c(O H)而此时溶液显酸性,则 c(H+)c(OH)所以 c(N a+)(H 2 A),对应图中a点的

21、右方,因此p H 0.8,C项不符合题意;D.H2A 溶液中,Kai*Ka2=岩4 d),b 点时,c(A2)=c(H A),则 c(W+)=y/Ka x Ka2=1 0-3 3,pH为3.0 5,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c点溶液呈酸性,结合电荷守恒解答;B根据物料守恒n(H 2 A)+n(H A)+n(A2-)不变,加入N a O H,溶液体积增大;C.H 2 A的电离程度大于H A-的电离和水解程度;D.b 点时,。(储 一)=C(H2A),C(,+)=Kai x Ka2。IL【答案】(1)搅拌或适当升温(2)4 M n O O H +O 2 .流 4 M n O2+2 H

22、 2 O(3)H 2 O(4)F e(O H)3(5)2.9 p H 6(6)Z n2+H2S=Z nS;+2 H +(7)2 5.9%【解析】【解答】(1)搅拌、适当升温等措施能提高溶解过程的浸出效率,故答案为:搅拌或适当升温;(2)由题意可知,灼烧时,滤渣1中的碱式氧化锦与空气中的氧气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镒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M n O OH+O2局 虚4 M n O2+2 H 2 O,故答案为:4 M n O O H+C h周 流4 M n O2+2 H 2 O;(3)由分析可知,氧化过程发生的反应为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被过氧化氢还原为铁离子,所以铁离子为氧化产物,水为还原产

23、物,故答案为:H20;(4)由分析可知,滤渣2 为氢氧化铁,故答案为:Fe(0H)3;(5)由分析可知,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的目的是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由溶液中锌离子浓度为O.lOmol/L可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二。一二_=10-8mol/L,溶液pH=6,由铁离子完全沉淀时JO.lmoZ/L3 I 1八 一 38.3浓度为10$mol/L可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 T-=101,lm ol/L,溶液pH=2.9,则控制溶J 10 bmol/L液 pH的范围是2.90pH 6,故答案为:2.9pH6;(6)由分析可知,向滤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的目的是将锌离子转化为硫化锌沉淀,反应的离

24、子方程式为Zn2+H2S=ZnS;+2 H+,故答案为:Zn2+H2S=ZnSl+2H+;(7)由题给方程式可得:N N H tN aOH,滴定消耗18.50mL0.100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贝 U 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加。叱 喘?xl00%=25.9%,故答案为:25.9%。【分析】废锌镭干电池拆解得到铜帽、锌皮(含少量铁)、石墨棒等和含有碱式氧化镭、氯化镀、氯化锌、碳及有机物等糊状填充物,糊状填充物加水溶解后,过滤得到含有碱式氧化锌、碳的滤渣1和含有氯化镂、氯化锌的滤液;向铜帽、锌皮(含少量铁)、石墨棒中加入盐酸酸浸,锌和铁溶于盐酸得到氯化锌和氯化亚铁,过滤得到含有氯化锌

25、和氯化亚铁的滤液;将滤液混合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向氧化后的溶液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 H,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铁滤渣2 和氯化镂、氯化锌的滤液;向滤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将锌离子转化为硫化锌沉淀,过滤得到硫化锌滤渣3 和氯化核溶液;氯化镂溶液经结晶得到氯化镂晶体。1 2.【答案】(1)Na2SO3+H2SO4=Na2SO4+SO2 1+H2O(2)球形干燥管;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3)不正确;溶液中的so2,so j-,“SO I c r 都能使高镉酸钾褪色(4)HC1;变浅(或变黄);假设成立(5)使Fe3+的浓度保持不变;Fe3+和 SO/形成络

26、合物使溶液变成血红色(或红色物质为Fe3+和s o j 作用的产物)【解析】【解答】实验一先用亚硫酸钠固体和70%的硫酸溶液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将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铁溶液中,探究变色原因。二氧化硫溶于水会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会产生氢离子、亚硫酸氢根、亚硫酸根,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氢离子、亚硫酸(或SO2)、亚硫酸氢根、亚硫酸根,故可能为这些微粒导致溶液变色,故实验二开始分别探究这些因素的影响。(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和70%的硫酸溶液来制备二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 s04+S。2 T +2。;仪器a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打开K之前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

27、塞;(3)溶液中的5。2、s og、HSO3,c r都能使高镭酸钾褪色,所以结论不正确;(4)实验假设: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关,故在上述血红色溶液中加入含氢离子的物质,若血红色颜色变深,则与氢离子浓度有关,但实际现象是颜色变为黄色,故假设不成立,固定单一变量,改变的探究氢离子浓度的影响,则不能引入别的酸根离子,故加入的丫为H C 1;实验假设与c(H 2 s o3)或c(S C h)有关:向1溶液中,滴入I mol/L N a H S C h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再逐滴滴入H C 1溶液,会产生亚硫酸或二氧化硫,出现与实验相同的现象,假设不成立,故实验的现象为颜色变浅(或变黄);实验假设与c(

28、H S O )或1c(S。:)有关,直接在F e C b溶液中加入N a 2 s C h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则假设成立,在实验中可能是F e 3+和S0j发生反应,形成络合物使溶液变成血红色(或红色物质为F e 3+和S。歹作用的产物);(5)实验过程中要固定单一实验变量,为了研究c(HSO-cCSO-)对实验的影响,应保持VI+V2=4.()使F e 3+的浓度保持不变;根据实验的假设和现象,实验过程中可能是F e 3+和S。/形成络合物使溶液变成血红色(或红色物质为F e 3+和SOj作用的产物)。【分析】(1)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钠和水;(2)仪器a为球形干燥管;打开

29、K之前应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3)so2,S。g、HSO、c r都能使高镒酸钾褪色;(4)控制变量法的关键在于控制变量单一;(5)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变量单一。1 3.【答案】(1)+2 4 7 k J/mol(2)3.8 0 9;P t-N i;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历程,不影响平衡移动,最终CO的产率相同【解析】【解答】(1)由盖斯定律可得主反应=反应i+i i-i i i,贝必1 4=+7 5.0+4 1.0-(-1 3 1.0户+2 4 7 k J/mol;(2)据图可知使用S n-N i催化剂时,由C H 3*+H*到过渡态2的垒能最大,为5.4 9 6 e V*m o l1-1.6 8

30、7 e V*m o r,=3.8 0 9 e Vem o r,;据图可知使用Pt-N i合金作催化剂时,整个过程中的每一步反应的活化能都较小,反应速率较快,催化效果更好,则B是Pt-N i合金催化下C0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A、B曲线到达W点后重合,原因是: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历程,不影响平衡移动,最终CO的产率相同;(3)A、B两点反应物的浓度相同,而A点CO的平衡转化率比B点的大,说 明A点相比于B点平衡正向移动,由于反应亩 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A点反应温度较低,反应速率较慢,则CO正反应速率v(A)v“(B);反 应iii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减

31、小,说 明CO的平衡转化率越小温度越高,由C点CO的平衡转化率小于B点,则反应温度TBTc;平衡状态为D点,则 通 入Im oH及Imol CO,当某时刻CO的转化率刚好达到60%时,列三段式:CO(g)+2=%)+4 2%)起始量mol11 0,恒温下气体的体积分数即物质的量分数,转化量/mol0.60.6 0.6某时刻量/mol0.40.4 0.6x(CO)=X(H 2)=,2 x(HoO)-6 _ 3 已 知 后 应 束率 v-k八.v0.4+0.4+0,6-7,Q,4+0.4+0.6-7,口 川 凤,理/v 11 K 0 5 5 x 3),v逆=1 x(H2y-冷6 4卜 正。【分析】

32、(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2)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历程,不影响平衡移动;(3)A、B两点反应物的浓度相同,A点CO的平衡转化率比B点大;反 应iii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列出反应的三段式,结合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丫逆计算。14.【答案】(1)28;N i与C a同周期,N i的原子半径比较小且价电子数多,形成的金属键比较强,熔沸点比较高(2)八 面 体;N O H C;sp2(3)C。则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 O H C,故答案为:N O H C;由 N Ni 存在大兀键可知,结构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杂化,未参与杂化的p 轨道形成大兀键,故答案为:sp2;设晶胞中Ni

33、2+离子的个数为a,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2 xa+3 x(xa)=lx2,解得x=牛,由a 小于1 可知,学 小 于 1,故答案为:V。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的银原子个数为8 x J =1,位于面心镁原子个数为6 x 1 =3,位于体内的铁原子个数为4,晶胞的化学式为Ni M g3 F e 4,设晶胞的边长为ac m,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静=a3 d,解得a=%|,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银原子与镁原子间的距离为面对角线的1 ,则锲原子与镁原子间的距离为强!,故答案为:要1。【分析】(1)Ni 为 2 8 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金属晶体的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34、2)Ni?+与N 原子形成配位键,配位数为6;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第HA族、第 V A 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H只有一个电子,位于1 s轨道,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力大,第一电离能较大;由 N N i 存在大兀键可知,结构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杂化;(3)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 计算;(4)晶胞中锲原子与镁原子间的距离为面对角线的执1 5.【答案】(1)邻硝基甲苯(或 2-硝基甲苯)(2)浓硫酸、浓硝酸(3)取代反应(4)(醇)羟基、硝基(5)2:1O 9H OaCHO ONO,CH,C CH,NO,Y、kJ或CONH,NHOCHH o X O

35、H、CONH,NHOCH【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CH,名称为邻硝基甲苯(或2.硝基甲苯),N 02故答案为:邻 硝 基 甲 苯(或2-硝基甲苯);(2)由分析可知,由A制 备B的反应为与浓硝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rrC H,和水,NO,故答案为:浓硫酸、浓硝酸;(3)由分析可知,B-D的反应为在光照条件下,NO,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 H Q和氯化氢,故答案为:取代反应;(4)E的结构简式为|,C H,O H,官 能 团 为(醇)羟 基、硝基,故答案为:(醇)羟 基、硝基;(5)由J和X的结构简式可知,J在一定条件下自身分子间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X、乙酸和水的方程式为2

36、 J-X+2cH 3coO H+FhO,则生成物中乙酸和X的物质的量比为2:1,故答案为:2:1;(6)由分析可知,GTJ的反应为碱性条件下CHO与丙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NO2O H C 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CHO+?”CHj C CH)OH oC H),故答案为:NO2CHO+NO,OIICH3cCH3。父 OHN0,OC%;(7)E的同分异构体能使FeCb溶液显紫色,能发生水解,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且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说明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有2个-0 H和1个-C 0N H 2,或2个-OH和1个-N H O C H,符合条件H O x O H HO的结构简式为 Y、CONH,5 Q-RNHOCHCONH,故答案为:U r iNHOCHHOYZ*VOHVCONH,NHOCHCONHjNHOCH【分析】根据E 的结构简式及A、B 的分子式知,A 为,B 为CH,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 为NO:CH,C1NO,CH1,在光照条件下,NO2CH2a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发NO,生水解反应生成aN o;,在铜做催化剂作用下,E 与氧气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G 为aCHOC H O,碱性条件下I T 与丙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NO,NO,O;J 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机物X。CH,C 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