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5171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DF 页数:72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pdf(7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教案教案(2014 年 6 月修订)学院二一四年六月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首页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首页课程编号课程编号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总总 学学 时时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授课地点授课地点授课班级授课班级3232职称职称理论学时理论学时3232实践学时实践学时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所在学院所在学院财经学院财经学院课程学分课程学分2 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普通教室普通教室注册会计、金融会计注册会计、金融会计 1212 级级学生人数学生人数280280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宏观经济活动过程中课程地位与课程地位与作用作用的经济关系

2、及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效果等。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具有学术启蒙的意义.通过教学学习,我们的本科学生应该掌握思考和研究各类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并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课程总体课程总体使学生掌握基本宏观经济学知识并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应用目标目标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1教材教材选用教材、选用教材、参考书目及参考书目及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参考书参考书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第10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多媒体多媒体教学老师根据课程内容自己制作国民收入核算444月出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第 7 版

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9 月出版。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课程总体课程总体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设计设计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4失业与通货膨胀4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2244教学方法为:(1)采用多媒体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抽象、难懂,教学中会用到一些数学公式、图形、案例等,教师在课堂上用黑板现写现画很费时间,如果进行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增加学生发言、讨论的时间和机会,而且可以下载一些音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更为现实的一些经济热点问题的分析。为此,课程组05 年以来就开始制作了电子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尝试,并结

4、合教学实践反复修改完善课件的内容和形式,探索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规律,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西方经济学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的班级已达到 100%,普遍反映良好。(2)不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课程组在每一章节中都尽量安排了相应案例,并利用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课程组编写了每章的典型案例,并将之融入理论教学中,这一点较为明显地体现在课程组编写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教材中.(3)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多用设问、提问等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路跟上教师的思路,上下呼应,而且对于

5、一些可以从学过知识中推论出的相关内容,经教师提示后,请学生上台讲解,以锻炼能力、提高素质,避免死记硬背等的不良倾向。备注:选用教材及参考书须注明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等版本信息。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章节章节学时学时教学教学目标目标与与要求要求教学教学重点重点与与难点难点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2 2班级班级注册会计注册会计 12011201、12021202时间时间3 3。4 4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2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4宏观经济目标及其工具。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

6、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方法课程课程改革改革与与创新创新作业作业与思与思考题考题加入了前沿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情况1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授课计划较好地完成,引起学生兴趣授课授课情况情况总结总结注:1每次课(2 或 4 学时)填写课程章节教案首页;2教案与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第一章第一章导论导论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水平、运行、波动、增长以及调控的一门经济学科。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应用方法上。微观经济学:使用传统(物理学、牛顿力学等)方法研究、分析、综合考虑其内部作用,解释经济现象。利用个量方法分析经济,研究的是一般均衡.宏观经

7、济学:归纳总结各类经济现象,用总量的方法研究经济(综合法)主要研究: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通货膨胀、宏观货币政策、宏观财政政策、环保等问题。第一节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1662 年威廉配弟英国赋税论是宏观经济问题的最早研究者,其核心思想是保持财政平衡,通过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国民财富.1758 年魁奈法国经济表开创宏观总量分析的先河。其核心思想是研究一个农业国家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问题.采取固定体价格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流通总量和货币流通总量、社会总产品和总收入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门(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交换关

8、系,作了宏观静态分析。马克思资本论将社会总产品在使用价值上分成两大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其次将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成物资资料产品税补偿金(c)、工人工资收入(v)和资本家剩余价值(m),最后再对社会再生产(产品的实现)进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失衡的不可避免性。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1929 年,西方爆发经济大危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宏观经济问题成为当时西方经济学家的热闹话题和紧急任务。1936凯恩斯英国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西方宏观经济分析的第一部代表作。其主要思想有:(1)否定充分就业;(2)否定萨伊定律,即否定法国萨伊的“供给为其自身创造需求理论,认为供给并不总是与需求相等,

9、宏观经济经常处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3)主张国家干预。1963阿克利美国 宏观经济理论 比较完整地建立起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二节第二节宏观经济分析的若干前提假定宏观经济分析的若干前提假定一、资源稀缺假设指可用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一切要素、环境、条件和人工资源,小于人们心理和生理的最大需求。二、经济人假设经济人的三大特征:(1)追求最大经济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因;(2)个人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不受外人支配;(3)具有完全的理性行为,可以准确比较和权衡各种经济活动的得失,从而作出合理的选择。三、多元经济主体假说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即经济人)是多元化的。在计划经济中,只有居

10、民、企业和政府三大经济主体。四、完备市场假说完备的市场结构、完备的市场规则、充分竞争市场.五、均衡经济假说宏观经济是应该而且可以实现均衡或趋近均衡状态。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章节章节学时学时教学教学目标目标与与要求要求第二章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4 4班级班级注册会计注册会计 12011201、12021202时间时间3 3。11113.183.18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和 GDP 的算法教学教学重点重点与与难点难点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5名义

11、GDP 和实际 GDP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方法课程课程改革改革与与创新创新作业作业与思与思考题考题理论联系实际来说明 GDP 的核算方法1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2名义 GDP 和实际 GDP授课计划较好地完成,引起学生兴趣授课授课情况情况总结总结注:1每次课(2 或 4 学时)填写课程章节教案首页;2教案与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第二章第二章国民经济流程与核算国民经济流程与核算第一节第一节国民经济的流转过程国民经济的流转过程一、两点说明第一,流程图所表示的是货币的流向第二,流程图所表示的是国民经济的主流,大量的、次要的支流被舍去。二、二部门的国民经济流程家

12、庭: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向居民提供产品和服务,形成供给;同时向家庭购买劳动,形成需求。要素市场: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企业向家庭提供生产要素报酬。产品市场:企业向家庭提供消费品和服务,家庭用所得报酬支付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居民的全部收入用于生活消费。如下图,实线代表货币流通,虚线代表实物流通.产品市场消费支出产品与(C)服务家庭企业生产要素要素市场图 21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两部门经济流程在图 21 中,C 代表家庭的消费,同时等于企业的投入,Y 代表国民收入,同时等于企业的产出。两部门经济顺利运行的条件是,家庭收入等于家庭支出,企业投入等于企业产出,

13、即:YC但是,现实的经济运行是现代化大生产,其本质是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过程,即经济的不断增长.增长的动力是投资,投资的源泉是储蓄,储蓄的主体是家庭。引入储蓄和投资之后,国民收入的生产和使用均发生了变化(见图22)。从家庭部门来看,其收入(Y)分解成消费(C)和储蓄(S),从企业部门来看,其生产分解成消费品生产(C)和投资品生产(I)。为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地运行下去,居民的收入必须等于企业的产出且等于国民收入(Y),即YCSCI由此可得,SI可见,储蓄(S)等于投资(I)是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均衡运行的必要条件。产品市场CCSI金融市场家庭企业YY要素市场图 22扩大再生产条件的两部门经济流

14、程三、三部门的国民经济流程政府对国民经济流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通过强制的、无偿的税收制度,将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形成政府收入(T)。另一方面,政府药费其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服务,形成政府支出(G)。CGC产品市场GT政府IS家庭金融市场企业要素市场图 23三部门经济流程由图 23 可知,政府进入经济过程之后,从消费过程看,社会总支出(AE)总支出(AE)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从收入流量看,社会总收入(Y)消费(C)储蓄(S)税收(T)为保持经济的均衡,社会总收入等于社会总支出,即CIGCST若 CIGCST,即 IGST,则 I(r),利率 r,G(增加政府开支

15、,关税 T).若 CIGCST,即 IGST,则 I(r),T,G四、四部门国民经济流程引入进口(M)和出口(X)。MX国外CGC产品市场GT政府IS家庭金融市场企业要素市场图 24四部门经济流程由图 24 可知,从消费过程看,社会总支出(AE)总支出 AE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出口(X)进口(M)从收入流量看,社会总收入(Y)消费(C)储蓄(S)税收(T)为保持经济的均衡,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即CIG(XM)CST若 CIGXMCST,增加出口 X,减少进口 M若 CIGXMCST,减少出口 X,增加进口 M(进口产品,引进外资)第二节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

16、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变迁国民经济核算的工具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统计、会计、数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地区)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流量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存量所运用的一套指标、表格和帐户系统。目前,世界上普遍流行的核算体系是国民帐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简称 SNA 体系.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普遍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又叫“物质产品平衡体系(The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 MPS。二、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国民帐户体系(SNA)的指标以国民收入为核心,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

17、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五大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1)GNP国民生产总值,简称 GN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总量的市场价值总和。GNP 计算的是市场价值总和;(不包括自产自用的东西)GNP 计算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GNP 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GNP 包括有形产品及无形服务;GNP 只包括本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而不包括以前生产而现在交易的产品,也不包括没有生产而仅仅是交易的市场价值.(新房、二手房交易的不同计算)例:下列经济活动是否增加国民生产总值?(1)你盖了一座新房子

18、(2)你买了一座旧房子(3)你对旧房子进行了维修(4)别人送你一座房子居住(5)你在市场上租了一套房子居住(2)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之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 是按国民原则统计,而GDP 是按属地原则统计.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创造的收入外国国民在本国创造的收入例 1、美国一公民为从事一项国内投资,向日本一家银行贷款,该项目每年为这位美国公民带来 200 万美元收入,但每年向日本支付利息10 万美元。在此例中:美国 GDP:增加 200 万美元 GNP:增加 190 万美元;日本 G

19、DP:增加 0 GNP:增加 10 万美元.例 2、韩国一公民在中国执教足球甲A 联赛一年,获收入 30 万美元。在此例中:中国 GDP:增加 30 万美元 GNP:增加 0韩国 GDP:增加 0 GNP:增加 30 万美元(3)名义 GDP 和实际 GDP名义 GDP:用当年价格计算的 GDPii名义 GDP=ptqtiipt表示第 i 种商品在 t 年的价格;qt第 i 种商品在 t 年的数量。实际 GDP:用基年价格计算的 GDP名义 GDP 因为价格的变动,不能直接进行历史或国际的比较,因此,必须将名义 GDP换算成实际 GDP。ii实际 GDP=p0qti其中,p0表示第 i 种商品

20、在基年的价格GDP 紧缩指数名义 GDP实际 GDP1002、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中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它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NNPGNP折旧3、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国民收入是一国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之和,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商品和劳务净值之和。NINNP间接税企业对外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同时它也是一国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之和,所以NI工资利息租金企业利润业主收入4、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个人收入(PI)指国民收入中分配给居民个人

21、的部分。PINI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5、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付消费储蓄第三节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有三种:产品流动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一、用产品流动法计算的GDP产品流动法:汇总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新增加值,即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对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中间产品对第三产业:营利部门按纯收入计算,非营利部门按员工的工资收入计算。其它(个体、自产自用的产品和服务、自有自用的住房等)采用各种方法估算。二、用支出法计算的 GDP从国民支

22、出角度统计国民生产总值.1、消费(C)不包括建造房屋的支出,此项支出列入投资中计算。2、投资(I)投资支出指企业(或居民)对资本品的购买,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3、政府购买(G)指各级政府对国内和国外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也可以看成是政府部门的消费。不包括政府对企业和居民的转移支付(如补贴、失业救济等)4、净出口(NX)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以后的余额。所以,按支出法计算,GDP=C+I+G+NX三、用收入法计算 GDP从收入的角度统计 GDP。1、工资和其它补贴包括所有未扣税的酬金、津贴、福利费和企业代交的社会保障金.2、净利息指个人向企业提供贷款而获得的利息。3、个人租金收入包括各种租

23、赁收入及专利、版权的收入。4、非公司的业主收入各自营业者的收入.5、公司的税前利润包括股息、未分配利润和公司利润税等。6、企业间接税与折旧企业间接税:指企业交纳的营业税、货物税、周转税等.7、国外要素支付净额GDP=GNP国外要素支付净额8、统计误差三种方法统计的 GDP 若不一致时,一般以支出法计算的结果为准.地下经济:指非法的经济组织和非法的行为,包括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地下钱庄、黑市交易等。约占经济总规模的10%到 20。环境污染问题:绿色 GDP四、国民收入价格的确定名义变量:用当期市场价格计算的变量。实际变量:用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变量。实际变量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的

24、长期变动趋势。本期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100%1、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表示的是消费者在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固定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反映了消费者生活费用的变化情况。它度量的是典型化的城市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组固定物品的价格平均上涨情况,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根据其在消费者的总消费支出中的相对重要性而被相应地给出一个固定的权重。iiii CPI=ptq0p0qo100iiip0和 qo分别为基年第 i 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pt为第 i 种在 t 年的价格。CPI 能及时反映消费品市场地供求状况,资料易收集;不足之处在于范围较

25、窄,公共部门消费、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均不包括在内。2、GDP 紧缩指数它是衡量各个时期一切商品和劳务变化的指数,是按现价计算的 GDP 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 GDP 的比例.该指标的优点是范围广,能全面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趋向.不足之处在于资料难以收集。3、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它是以大宗批发交易为对象,根据产品和原料的批发价格编制而成的指数。PPI 的优点是能在最终产品价格以前获得工业投入品及非零售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信号,从而能较灵敏地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升降,并能进一步判断其对最终进入流通的零售商业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反映劳

26、务费用的变动情况。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章节章节学时学时教学教学目标目标与与要求要求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国民收入决定4 4班级班级注册会计注册会计 12011201、12021202时间时间3 3。25254 4。1 1使学生掌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教学教学重点重点与与难点难点1均衡产出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其他关于消费的理论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5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方法课程课程改革改革与与创新创新作业作业与思与思考题考题通过公式加图形来阐释国民收入的决定1其他关于消费的理论2

27、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授课计划较好地完成,引起学生兴趣授课授课情况情况总结总结注:1每次课(2 或 4 学时)填写课程章节教案首页;2教案与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第三章第三章收入决定的凯恩斯模型收入决定的凯恩斯模型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涉及 4 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指总需求(AD)与总供给(AS)均衡时对应的国民收入。潜在的国民收入:指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为:AD=AS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第一节第一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

28、费理论一、消费函数有效需求:与均衡的国民收入相对应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包括收入、财富、商品价格、个人偏好、社会风尚、利率的高低、收入分配状况等。但是,国民收入是决定消费支出的基本因素。通常消费函数表示为:Cf(Y)或写成 CbY(长期消费函数)从长期看,如果收入为零,消费也等于零。从短期看,没有收入也应该有消费,因此,短期函数可表示为:CabY(a0)其中,a 为自发性消费。自发性消费:指不信赖于收的消费,即全部消费支出中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消费支出。CCabYaY图 31短期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29、 Propensity to Consume),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APCCY0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指消费增量在国民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MPCC Y因为CabY(a0)有CYaYb则CYbaY0并且dCdYb即CY dCdYaY0所以APCMPCaY0即APCMPC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1 而大于零,即 1MPC0。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函数用短期消费函数表示。短期消费函数具有以下特点:(1)存在自发性消费 a(2)平均消费倾向 APC 和边际消费倾向 MPC 是递减的,即由于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长幅度要小于

30、收入增长速度。(3)APCMPC,这是因为即使收入为零,也会有基本消费a,1MPC0。二、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它也是收入的函数,一般来说,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储蓄函数可表示为:ScdY其中,c 为自发储蓄,d 为边际储蓄倾向,dY 为引致储蓄.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APSSY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指储蓄增量在国民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MPSS Y与边际消费倾向相同的是,边际储蓄倾向也

31、是小于1 而大于零,即 1MPS0.SSsS0YYY0S图 32储蓄函数与储蓄曲线图 32 表示,当收入为 Y0时,储蓄为 0;当收入大于 Y0时,储蓄为正;当收入小于 Y0时,储蓄为负。三、消费与储蓄的关系一个社会的总收入,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储蓄,所以:YCS则YabYS得ScdYa(1b)Y所以ca d=1b又由YCS上式两边同时除以 Y,可得1CYSY即APCAPS1又由bd1dCdYbdSdYd所以bddCdYdSdY1即MPCMPS1总之,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有如下关系:(1)APCAPS1(2)MPCMPS1(3)APC 和 MPC 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但 APCMPC;APS

32、 和 MPS 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增,但 APSMPS.作业:证明 APSMPS。第二节第二节其他消费理论其他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又叫绝对收入假定,认为人们的消费,主要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且边际消费倾向大于 0,小于 1;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逐渐下降.而之后经过实证,从长期看,随着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相当稳定。这一结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不一致,这就是“消费函数之迷”。一、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20 世纪 40 年代末美国杜生贝利对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进行修正和补充,并从动态角度来分析消费函数。1、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还受本人过去收入与消费的

33、影响.家庭的消费水平具有向下刚性,即消费水平提高容易而下降难,这称为消费行为的“棘轮效应”。2、消费者本人的收入和消费要同周围人的收入和消费相比。因此,从长期看,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定中心论点:每个人都根据他自己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而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将人生分成三个阶段:少年、壮年和老年。在少年与老年阶段,消费大于收入,在壮年阶段,收入大于消费.1、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总是与它的财产水平保持稳定的比例,而不是与它的收入水平保持稳定的比例。2、一个家庭的实际支出在任何时期内都围绕着家庭的生活水平而上下

34、变动,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则取决于它的成员对自己财产状况的理解。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该理论认为,支配人们消费行为的不是现期收入,而是长期持久性收入.1、弗里德曼将家庭的现期可预测收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持久性收入,另一部分是暂时性收入。暂时性收入和暂时性消费均可正可负。2、持久性消费在持久性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固定不变的常数.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第三节第三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国民收入Y消费储蓄即YCS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即YCI均衡国民收入下,总供给总需求所以YCSCI均衡条件IS二、三部门经济

35、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总供给YCST总需求YCIG均衡条件CSTCIG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总供给YCST总需求YCIG(XM)均衡条件CSTCIG(XM)四、动态模型例:有消费函数 C10000.8Y,Y8000 亿美元,求均衡条件下的投资和储蓄各为多少?当投资增加到 700 亿美元时,国民收入为多少?解Sa(1b)Y1000(10.8)Y10000.28000600 亿美元均衡条件下IS600 亿美元若投资增加到 700 亿美元时,由SIa(1b)Y得Y(aI)(1b)(1000700)(10。8)8500 亿美元然而,当投资从 600 亿美元增加到 700 亿美元时,国民收入并不是一下

36、子就从8000 亿美元增加到 8500 亿美元,这是一个变动过程。因为本期的消费支出并不一定是本期收入的函数,假设本期消费是上一期收入的函数,即CtabYt-1 (t 表示时期)又因为YtCtIt所以YtabYt1It实际上,当投资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700 亿美元时,国民收入从8000 亿美元增加到8500亿美元的变动过程是这样:第一期收入Y110000。880007008100 亿美元第二期收入Y210000。881007008180 亿美元第三期收入Y310000。881807008244 亿美元如此,不断增加,最后达到8500 亿美元。如果上述过程直接用差分方程求解,可得:tYtY0

37、(aIt)(1-b)b+(aIt)(1b)Y0表示初始投入量,It表示任何一期的投资。由于 0bMPC1,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Y0(aIt)(1b)b 的值最终必然趋于 0,从而使Yt(aIt)(1b)t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章节章节学时学时教学教学目标目标与与要求要求教学教学重点重点与与难点难点第四章第四章 一般均衡一般均衡4 4班级班级注册会计注册会计 12011201、12021202时间时间4.84.84 4。1515IS 曲线的推导、IS 曲线的涵义1投资如何决定2IS 曲线3利率的决定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课堂教学教学

38、方法方法课程课程改革改革与与创新创新作业作业与思与思考题考题通过公式、图形和经济学语言来描述 IS 曲线IS 曲线的推导、IS 曲线的涵义授课计划较好地完成,引起学生兴趣授课授课情况情况总结总结注:1每次课(2 或 4 学时)填写课程章节教案首页;2教案与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第四章第四章凯恩斯模型的扩展:凯恩斯模型的扩展:ISISLMLM 模型模型第一节第一节商品市场的均衡:商品市场的均衡:ISIS 曲线曲线产品市场的均衡,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一、IS 曲线的含义一般地,可以用下述三个方程式来说明两部门经济商品市场及其均衡:储蓄函数:Sa(1b)Y投资函数:Iedr均衡条件

39、:SI根据上式可得:Y(aedr)(1b)或者r(ae)d(1b)dY从上式可以看出,要保持产品市场的均衡,即投资等于储蓄,则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0图 61IS 曲线IS 曲线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IS 曲线表示的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商品市场均衡的各种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的组合。IS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能使投资与储蓄相等的不同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配合组合。第二,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表明:在商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一个较高的利率水平将对应一个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一个较低的利率水平将对应一个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这是因为,高利率,产生水平的投资,为了满足投资等于储蓄的商

40、品市场均衡条件,要求一个等量的储蓄量,而与低水平的储蓄量相对应的是低水平的国民收入量,所以,高利率必须要和低国民收入配合,才能实现商品市场的均衡。反之,对于一个低利率来说,必然要求一个高水平的国民收入量.第三,在 IS 曲线右边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商品市场的非均衡点;在 IS 曲线左边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商品市场的非均衡点。例:证明 IS 曲线右边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商品市场的非均衡点。证:设 IS 曲线右边有任何一点为E,如下图所示:图 62对 IS 曲线非均衡点的证明显然,Y1Y0根据 IS 曲线的含

41、义有:Y0(aedr0)(1b)所以Y1Y0(aedr0)(1b)a(1b)Y1edr0又因为 E 点储蓄Sa(1b)Y1E 点的投资为:Iedr0所以SI故,在 E 点的投资小于储蓄,是商品市场的非均衡点.二、IS 曲线的几何推导图 63IS 曲线的推导三、IS 曲线的斜率因为在两部门经济中,IS 曲线方程为r(ae)d(1b)dY所以,IS 曲线的斜率为:(1b)d又因为0bMPC1故曲线的斜率为负.在两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投资系数。IS 曲线的斜率和边际消费倾向成反方向变化,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IS 曲线的斜率越小。IS 曲线的斜率与投资系数也成反向变

42、化,即投资系数越大,IS 曲线的斜率越小。四、IS 曲线的移动投资边际效率提高,技术创新,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下,将使投资需求曲线向上移动,最终使 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投资需求减少,将使投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当投资需求不变时,如果储蓄意愿增强,储蓄曲线向左移动,在同样的投资水平下,要求均衡收入水平下降,IS 曲线向左移动。五、三部门经济中的 IS 曲线国民收入YCIG投资函数Iedr消费函数CabYD(YD为可支配收入)在三部门经济中,YDYTTRYtYTR(t 为利率,TR为政府的转移支付)所以YabYDedrG Yab(Y tYTR)edrGIS 曲线 YaedrGbTR1b(1t)或

43、r(aeGbTR)d1b(1t)Yd当然,也可以用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CIGCST 进行推导,此时同样有:Sa(1b)YD和 TtY此时,IS 曲线的斜率为 1b(1t)d.当 d 和 b 一定时,税率 t 越小,IS 曲线越平缓;反之,税率 t 越大,IS 曲线越陡峭。因此,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IS 曲线将右移;政府购买支出减少,IS 曲线将向左移动。税收增加,将使 IS 曲线向左移动;税收降低,将使IS 曲线向右移动。第二节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市场的均衡:LMLM 曲线曲线一、LM 曲线的含义一般地,可以用下述三个方程来式说明货币市场及其均衡:货币需求LL1(Y,

44、r)L2(Y,r)L3(r)kYhr货币供给m均衡条件Lm根据上式可得Yhrkmk r(kh)Ymh考虑到价格水平,则有mMP则 MPkYhr YhrkMPk上式表示,当货币供求相等时,利率与收入的同向变动关系。如下图:图 64LM 曲线LM 曲线的含义是:第一,LM 曲线表示的是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货币市场均衡的各种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的组合,LM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都可以保证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第二,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表示:一个较高的利率,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将产生一个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相反,一个较低的利率水平将产生一个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这是因为,对于一个较

45、高的利率来说,它对应的是一个较小的货币投机需求量。在货币供给量既定的条件下,为了满足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的相等的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较小的货币投机需求量必然产生一个较高的货币交易需求量,而较大的货币交易需求量则对应的是一个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同理,在相反的情况下,一个较低的利率将对应一个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第三,LM 曲线右边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货币市场非均衡点;在 LM 曲线左边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货币市场非均衡点。二、LM 曲线的斜率和 LM 曲线的移动由 LM 曲线方程r(kh)Ymh可知,LM 曲线的斜率为 k

46、h。LM 曲线的移动有以下特点:第一,货币供给增加时,货币供给曲线右移,新的均衡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使消费和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LM 曲线向右移动;货币供给减少,均衡利率将上升,货币供给曲线左移,LM 曲线向左移动。第二,国民收入水平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右移,新的均衡利率上升,LM 曲线向左移动;收入的减少,将使均衡利率下降,LM 曲线向右移动。第三,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h 小变大,LM 曲线斜率由大变小,LM 曲线逐渐变得平缓;反之,当 h 由大变小,LM 曲线斜率由小变大,LM 曲线逐渐变得陡峭。第四,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k 由小变大,LM 曲线斜率也将由小奕大,LM 曲线逐

47、渐变得陡峭;反之,当k 由大变小时,LM 曲线斜率由大变小,LM 曲线逐渐变得平缓。第三节第三节ISISLMLM 模型模型一、ISLM 模型的含义商品市场与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是:商品市场均衡SI货币市场均衡LM它表明,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必有一个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它既使得商品市场上投资等于储蓄,又使得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于是,把表示商品市场均衡的 IS 曲线一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的LM 曲线置于同一个坐标平面图中,就得到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点,即ISLM 模型.图 65ISLM模型在图 65 中,IS 曲线与 LM 曲线相交于 E 点,E 点就是商品市场和货币

48、市场的同时均衡点。由此点决定的均衡利率为r0,均衡国民收入为Y0。ISLM 模型也可用数学公式来推导: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 IS 曲线Y(aedr)(1b)两部门经济货币市场 LM 曲线Yhrkmk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联立求解上述两个方程,即可得到利率 r 和国民收入 Y.ISLM 模型的含义:第一,IS 曲线与 LM 曲线的相交点 E 所表示的是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唯一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第二,在均衡点以外的 IS 曲线和 LM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只是实现一个实现的均衡,而没有同时实现两个市场的均衡。第三,IS 曲线和 LM 曲线外的任何一点,表示两个市场都不均衡.第

49、四,在两个市场都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可通过对利率和国民收入的调整逐步实现两个市场的共同均衡。二、ISLM 模型中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一般而言,投资增加(财政政策的变动),会使 IS 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都提高;投资减少会使 IS 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使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都下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货币政策变动),会使 LM 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均衡的利率水平下降,国民收入水平上升;货币供给量的减少,会使 LM 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使均衡的利率水平上升,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减少。图 66ISLM 模型中均衡收入与利率的变动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

50、课程章节教案首页章节章节学时学时教学教学目标目标与与要求要求教学教学重点重点与与难点难点第五章第五章 宏观经济学政策分析宏观经济学政策分析4 4班级班级注册会计注册会计 12011201、12021202时间时间4 4。22224 4。29291财政对应的几种情况,其如何影响国民收入2货币对应的几种情况,其如何影响国民收入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2财政政策效果3货币政策的效果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方法课程课程改革改革与与创新创新作业作业与思与思考题考题如何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解决目前中国的经济问题财政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