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书.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5080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DF 页数:121 大小:2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广东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书.pdf(1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推 荐 单 位:广 东 省 教 育 厅学 校 名 称:广东工业大学中 心 名 称:电 气 与 控 制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中 心 网 址:http:/中心联系电话:0 2 0-3 9 3 2 2 5 5 2 02 0-3 9 3 2 2 5 6 0中心通讯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申 报 日 期:2 0 0 8年5月1 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填写说明1.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2.“中心工作职责”是指在中心承担的具体教学和管理任务。3.兼职人员是指编制不在中心,但在中心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或专业技术

2、人员。一、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实验教学中心名称电气与控制实验中心所属学科名称电子、电气信息隶属/管理部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工业大学成立时间1995.8中心基本情况中心建设发展历程中心的建设历程可以追溯到1958年学校创办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初期,为了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建设了电工实验室、工业电子实验室、电器实验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等课程实验室。秉承注重实践、倡导学生参与科研的实践教学理念,紧跟当时学科前沿,成立了可控硅及应用实验室,并由此形成了“可控硅器件制造和应用系统研发”校办工厂。70年代,成立了微机原理实验室,在国内较早进行了“D JS-6计算机”的研发工作,其成果在广东省电力调度系统中应

3、用了近十年。改革开放后,学 校 坚 持“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做贡献”的办学宗旨,成立了基础电工电子中心,增设了电工实训和电子技术实训,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完善了电气控制类专业实验室的基本建设,形成了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体系和基本架构,1995年成立了电气与控制实验中心。随着先进控制技术、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率先建设了楼宇智能控制、嵌入式技术等多个新技术实验室。本着开放性建设的思路,与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建设了ROCKW ELL 自动化、TIDSP、ALTERA-EDA/SOPC 等 10 个联合实验室。中 心“以工业信息化为背景,立足广东支柱产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

4、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建设目标,紧 紧 依 托“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点和省级重点学科,以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重点实 验 室“自动化装备与集成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按 照“四个调整”、“四个结合”的改革思路,科学设置实验项目,注重项目的先进性、开放性、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重动手能力、重工程能力的教学特色。2003年中心建成了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重点实验室“先进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2006年本中心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使中心的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近三年,依托广东地域优势,与香港职业

5、训练局和电子商会合作,成立了联合训练中心,成为港资企业的培训基地。中心还凭借高水平联合实验室和新技术实验室,成立了国内首批、广东省唯一的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技能测试中心。中心主任姓 名王钦若性别男出生年月1958.5民族汉专业技术职 务教授学位硕士毕业院校浙江大学通讯地址广州市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邮 编510006电子邮箱联系电话020-39322558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重点负责实验中心的定位与建设规划、工作计划、经费预算的编制及其实施的监督控制;负责实验教学人员的聘用与考核工作。教学科研主要经历王钦若,自动化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

6、中心“电气与控制实验中心”主任。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英国SOE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教育部特色专业“自动化专业建设点”负责人。1982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原广东工学院)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专业,获硕士学位。自1982年起在广东工业大学工作。历任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院长。近五年来获奖情况:2005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2007年“南粤优秀教师”称

7、号;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7年东莞市科技进步特等奖;2006年中国自动化学会ASEA杯工程技能测试系统方案设计大赛二等奖、案例设计大赛二等奖;2003年广东省突出贡献奖三等奖2007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一等奖(指导教师)。近五年来获得专利情况:发明专利:高速冲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CN200710026207.6(2007年)实用新型:水下电弧高效制造环保可燃气体装置,CN03223023.0(2007年)近五年教学情况:长期坚持工作在本科、研究生教学第一线。主讲本科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楼宇智能化技术、自动化专业导论、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8、主讲研究生课程:现代自动化装备技术。指导硕士研究生36名,已毕业25名,指导博士研究生6名。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习惯,从工程实际背景与需求的生动实例出发,深入浅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在 实 验(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常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启发学生对观测到的实验现象作出理论解释,并不断把自己的科研新成果充实到教学中,近5年开发和更新实验项目9项,研制实验装置2套。近五年来主持的教改项目:1.国家级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教育部,2008-201 0,主持人2.产学全程结合的地方院校制造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教 育 部,2008-2010,参 加(排名第5)

9、3.自动化学院办学思想与定位特色的研究,广东工业大学,2006-2008,主持人4.地方工科院校应对和提高学校竞争力的研究,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基金,2005-2006,主持人5.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创新人才,广东工业大学,2003-2005,主持人2教学科研主要经历近五年来发表的教改论文:1.浅谈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40-412.电类工程实践体系的建构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39-413.新形势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357-3584.把科技成

10、果融汇到课堂教学中,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251-2525.基于RSView32虚拟水箱液位控制实验系统,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2:63-686.浅谈自动化学院的办学思想、定位与特色,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1-27.模糊控制在冷库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24届8.制定完善教学文件能化规范教学管理,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41-429.西门子S7-200可编程控制器在电容器引脚焊接系统中的应用,广东有色金属学报,2006.2:150-15410.科研走进高校教学策略的思考,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11、社会科学版),2006.S1:56-5711.高速数控冲床送料机构驱动装置设计与分析,机电工程技术,2007.4:15-16,112-11312.多媒体课题式单元教学法在“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应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196-20013.基于内模控制的自升式海洋修井平台电动升降实验装置的研究,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8.2:110-112近五年来主持的科研项目:近5年来主持并完成科研项目14项,其中粤港重大招投标项目3项(学校方面的主持人)、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项,超过100万元的项目共5项,总经费超过1000万。1.全视觉片

12、式电子元件贴装设备,粤港重大招标项目,2 0 0万,2004.12-2007.12;2.网络化智能型高速数控板材柔性加工成套装备,粤港重大招标项目,300万,2004.10-2007.12;3.岭南果蔬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关键设备开发,粤港重大招标项目,100万,2005.10-2007.12;4.胜利油田作业八号平台液舱超声波测深系统,胜利油田,5 0万,2007.6-2007.12;5.胜利油田作业三号平台升降系统软件升级系统,胜利油田,216万,2006.4-2007.2;6.锂离子电池自动卷绕成型机及其相关关键设备,广东省攻关项目,15万元,2002.3-2004.8;37.基于嵌入式

13、数据库的工业现场通用网络控制器的研究,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0 万,2004.4 2006.12;8.高速高精度电子数粒装瓶机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开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6 万,2006.12-2007.10;9.2002式车牌半成品全自动生产线,佛山三水京安通讯交通设施有限公司,66万元,2003.8-2004.2;10.汽车制动力自动检测台,肇庆华尔车辆检测设备有限公司,20万,2003.12 2004.12;11.第三代家用型医用臭氧妇科治疗仪及其产品检测线技术,顺德安博基业电子器械有限公司,20万,2005.9-2005.12;12.水产品加工厂制冷监控系统,广东中山小榄水产品加工厂,

14、73.5万,2005.5 2006.8;13.韩江钢板2#彩涂生产线电控设备设计和制造,韩江钢厂,155万,2005.3 2006.12;14.再生能源磁化气制备过程控制系统,25万元,2002.5-2004.l lo近五年来发表的科研论文:(部分)1.Study on the synthetic optimization control of information incompletecomplex industrial process,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ndAutomation,2007,p 2519-25242

15、.Optimum design for nonlinear muti-constrained complex industrial process,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WCICA),2006,v 2,6526-6530(EI 收录)3.Research on a stable adaptive fuzzy control of nonlinear liquid level system,Proceedings-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16、on Hybrid Intelligent Systems andFourth Conference on Neuro-Computing and Evolving Intelligence,HIS-NCEI2006,2006,4041445(EI 收录)4.An optimal design of decoupling variable structure fuzzy controller for ctionmotor,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WC1CA),2004,v 5

17、,4496-4499(EI 收录)5.Communication reliability design of low-voltage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ystem,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Man andCybernetics v 4,2003,4040-4044(EI 收录)6.The hardware structure design of perceptron with FPGA implementation,SM C03 Conference Proceedin

18、gs.2003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Conference Theme-System Security andAssurance,2003,pt.1,762-7 voLl(EI 收录)7.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PID control in aerosol automatic confecting system,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WCICA),v

19、2,2003,923-926(EI 收录)8.一种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仪的研制,传感器技术,2004,23(2):24-269.液压伺服系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模糊控制新方法,电气传动自动化.2007,29(2):5-71 0.基于蚁群算法的数控板材加工路径规划,机床与液压.2007,35(5):33-344专职人员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其它博士硕士学士其它总人数平均年龄人数132221522241416136总数例占人比21%36%35%8%36%39%23%2%教学简况实验课程数实验项目数面向专业数实验学生数/年实验生时数/年482412912000 人52人时/年环境条件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设备台

20、件数设备总值(万元)设 备 完 好率10万元以上设备台件数总 值(万 元)100007223410098%271554教材建设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自编实验讲义 数 量(种)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5330近五年经费投入数 额来源主要投向近五年共投入经费1800万元,社会赠送设备1300多万元。2003年,广东省教育厅高校实验室建设投入200万元,学校自筹经费35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电工电子中心建设和基础电工电子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向TI-DSP联合实验室赠送了第二批设备,价 值 约100万元人民币。2004年,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150万元,学校配套投入300万元

21、,建设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新建和改善了智能楼宇实验室、EDA实验室等一批新技术实验室。2005年,学校自筹经费200万元,用于电气与控制实验中心的扩建。新建了工业过程控制实验室等。同年,摩托罗拉公司赠送了一批价值约50万元的FREESCALE单片机及配套软件。2006年,广东省教育厅拨款150万元,学校配套投入450万元,用于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同年,美国Altera公司提供20套设备和一批IP核,价值约人民币200万,建立了 EDA/S0PC联合实验室;XILINX公司赠送价值100万元的设备和应用软件;微芯科技赠送一批MCU开发装置,价 值 约50万元。2004-2007年,美

22、国罗克维尔自动化公司累计赠送约800万元设备到联合实验室。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近五年来,中心人员共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6项,发表教改论文70多篇,出版教材和专著32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4门,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优秀教育软件奖3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1人。近五年来,中心人员共承担科研项目219项,总经费6229万元。其中,纵向科研项 目65项,经 费2412万元,国 家863项 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重点项目1项);粤港重大招投标项目9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级项目30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154项,经 费381

23、7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27篇,SCI,EEISTP收 录115篇,获授权专利34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共12项。各类教改、科研项目、专利、论文、获奖见附件厂附件12。5中心成员简表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中心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 位、部门1王钦若男1 9 5 8.5硕士主任教授自动控制8全面负责是2谢 云女1 9 6 4.8博士副主任教授电子科学6教学是3彭 端男1 9 6 3.6博士副主任副教电子通信8教学是4禹思敏男1 9 5 7.5害;校实验教指委教授电子通信6教学是5吴黎明男1 9 6 2.1硕士信息分中心主任教授电子通信6教学

24、是6傅秀芬女1 9 5 8.9硕士校实验教指委教授计算机6教学指导否计算机学院7章 云男1 9 6 3.3博士校实验教指委教授自动控制6教学指导否8徐 杜男1 9 5 5.8硕士校实验教指委教授自动控制6教学是中9黄开胜男1 9 6 1.7硕士教授电机6实验教学是心1 0程良伦男1 9 6 4.8博士控制分中心主任教授电气8教学是基本1 1程汉湘男1 9 5 7.2博士教授电气5教学是情1 2戴青云女1 9 6 5.2博士教授电子通信8教学是况1 3唐露新男1 9 5 8.1硕士教授电子通信6实验教学是1 4杨宜民男1 9 4 6.1 2学士校实指委险教 教授自动控制8教学指导否自动化学院1

25、5鲍 鸿女1 9 6 2.3博士校实指委验教 教授自动控制8建设指导否设备处1 6陈少华女1 9 5 2.9硕士电心气主分任中 教授电气8教学是1 7蔡延光男1 9 6 3.5博士教授自动控制6教学是1 8蒋力立女1 9 6 5.1硕士高级电工电子6实验教学是1 9李传芳男1 9 5 4.6学士高级史必自动控制2 0实验教学是2 0蒋永平女1 9 5 6.8学士高程级师工 电子技术1 0实验教学是2 1腾少华男1 9 5 9.8学士副教授计算机1 2实验教学是2 2李秀华女1 9 6 1.6学士高验级师实 电子技术6实验教学A2 3易 波女1 9 6 2.9学士高验级师实 电子通信6实验教学是

26、2 4黄 英女1 9 7 5.1硕士高级实验师自动控制1 0实验教学是25李振坤男1 9 5 6.1学士教授计算机6教学是2 6陈 玮女1 9 6 3.6博士副教自动控制1 0教学是6中心成员简表中心基本情况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中心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2 7潘永雄男1 9 6 4.9硕士副教授电工电子3实验教学是2 8周誉昌男1 9 6 3.1 0 硕士电工分中心主任副教授电工电子1 0教学是2 9刘治男1 9 7 7.8博士副教授自动控制4实验教学是3 0杜娟女1 9 7 1.1 1 硕士讲师电工电子3实验教学是3 1杨俊华

27、男1 9 6 5.1博士副教授电气6实验教学是3 2张祺男1 9 7 5.8博士副教授控制2实验教学是3 3吴小洪男1 9 6 4.4硕士副教授电气8实验教学是3 4万频男1 9 6 3.1 2 硕士副教授电子技术1 0实验教学是3 5毛小明女1 9 7 0.9博士-4-副教授电气5实验教学是3 6宋亚男女1 9 7 6.6博士副教授电气5实验教学是3 7杜昱晓男1 9 7 3.1 0 博士副教授控制3实验教学是38谷爱昱女1 9 7 0.8博士副教授电气信息6实验教学是39杜宇上男1 9 7 8.1 0 学士实验师电子科学7实验教学是4 0刘银萍女1 9 8 0.0 8学士实验师电子科学5实

28、验管理是4 1刘汉瑞男1 9 7 8.0 8 学士实验师电子科学5实验管理是4 2杨 钧女1 9 7 4.8学士实验师控制1 0实验教学是4 3梁远博男1 9 7 1.1 0学士实验师电工电子白办伊6实验管理是4 4汤秀春女1 9 5 5.9大专实验师无线电6实验管理是4 5黄晓波男1 9 6 1.4学士实验师电子技术6实验管理是4 6蔡述庭男1 9 7 9.2硕士讲师电气3实验教学是4 7刘彦鹏女1 9 7 1.1 2学士工程师电子科学7实验管理是4 8邢延女1 9 6 8.1 1博士副教授控制3实验教学是4 9林 珊女1 9 6 8.4硕士讲师电气信息6实验教学是5 0陈憬华女1 9 7

29、4.8博士讲师电子技术3实验教学是5 1高军礼男1 9 7 5.3博士讲师控制3实验教学是7中心成员简表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中心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5 2王春茹女1 9 6 8.1博士讲师自动化6实验教学是5 3黄永慧女1 9 7 0.1 0硕士讲师电子4实验教学是5 4张明键男1 9 7 8.8学士讲师电子4实验教学是5 5徐荣华男1 9 7 8.1 1硕士讲师电气4实验教学是5 6张淼男1 9 6 8.3硕士讲师控制6实验教学是5 7钟映春男1 9 7 3.2博士讲师控制3实验教学是5 8朱燕飞女1 9 7 8.2博士讲师

30、控制3实验教学是5 9张 慧女1 9 8 0.5硕士讲师控制2实验教学是6 0黄珊珊女1 9 7 9.8学士助理实验电子科学5实验管理是6 1韩 萍女1 9 6 2.1 2专科助理实验电子技术6实验管理是6 2王哈男1 9 8 0.1硕士助教仪器科学2实验教学是6 3黄志坚男1 9 5 6.2硕士副教授电气8实验管理是6 4陈灵敏女1 9 8 1.9硕士助教自动化1实验教学是6 5邓耀华男1 9 7 8.1 1硕士助教机械电子3实验教学是82.实验教学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学校实验教学的相关政策】学校明确提出“打造

31、强势本科教育,服务广东地方经济”的战略目标,以门类齐全的理工科专业为办学特色,积极稳妥地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全面、深入地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形成了“实验教学模式新、装备先进、管理高效”的实验室体系。具体措施是:1、加强实验室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全校的实验室建设实践课程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和指导。同时,成 立“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运行督导组”,对实验室的运作状况和管理情况进行督察,形成了较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2、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从2003年以来,学校共投入近2亿元进行本科实验室建设,完成了规模大、使用效益高的公共基础实验室和学科基础实验

32、室的建设,保证高质量的本科实验教学。同时,建成了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装备精良的专业实验室。3、全面推行实验教学课程化,深入实验教学改革。在2004年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大会上,校 长 报 告 强化管理,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实验教育的课程化,加快建立实践教育体系”。到2006年,全校的基础实验教学和基础实训环节全部实现了课程化。学校对实习实训环节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制定了“模块化、多层次、分散学时”的教学形式。4、加强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成立校级“实验教学部”和 院 级“实验中心”,建立了有利于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实验管理体系,制 定 了

33、广东工业大学集中建设实验室的建设和共享管理办法,保证共享的顺利进行。在实验室的管理上,制 定 广东工业大学教学实验室评估方案,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制定一个量化的标准。针对地方工科院校大面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特点,制 定 了 广东工业大学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和 广东工业大学校内实习基地管理办法。5、学校明确要求理论课教师必须承担实验教学,设立了“实验教师”岗位,制定了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人员岗位职责,将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教师吸引到实验教9学中来,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6、组织全校性的实验技能竞赛,制 定 广东工业大学学生实验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让学生享受实验的快乐。中心承担了实验技能竞赛中的主

34、要项目,包括照明电路安装、PCB板设计与制作、电路焊接与调试、微机与单片机技术应用、PLC应用等。7、强化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使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广东省重点教改项目 广州大学城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方法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制 定 了 广州 大 学 城10所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框架协议和 实验室共享协议,基本实现了大学城内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8、发挥学科的传统技术优势,鼓励教师自行设计实验装置,自制实验仪器设备。制 定 了 广东工业大学自制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档次和水平。【实验教学的定位及规划】1.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定位:坚持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适应地方工业

35、化、信息化产业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上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实现“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支撑。2.实验中心人才培养、建设发展的工作目标与规划:1 )成为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验基地;2)成为科技创新的培育基地、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地;3)成为学科建设与中心建设良性互动的示范基地;4)成为各种教学改革成果孵化基地,实 验(实践)指导师资的成长基地;5)成为华南地区高校与社会的电气与控制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6)成为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中独具特色的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学校根据总体发展

36、规划,制订了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案(2005年),从教学内容的规划、场地规划、设备规划,以及特色项目的规划上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与探讨,并经过专家论证。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教学理念】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理工科门类齐全的省属重点院校,担负着为广东省经济建设10培养理工科人才的重任。长期以来,学校一贯重视实验教学,坚持强实践、重能力、抓创新,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工程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需要为依据,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在学校教学改革思路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教学

37、实践,结合自身情况,中心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1、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以行业学科优势为依托,开放性地建设实验教学中心,探索和建立有特色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2、在人才培养上坚持注重实践、注重能力、注重素质、注重创新,在考虑技术素质提升的同时,注意非技术素质的培养。3、用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指导实验(实践)项目的设置,探索实践性学习规律,强调主动实践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发挥中心的平台作用,为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注意及时将科研成果合理地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

38、。5、以开放、联合、共享、服务的理念为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活力。全方位的校内外开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提供良好环境;联合国际知名企业和行业,在某些领域形成突出优势,建立特色人才培养基地;中心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已为广州大学城和周边高校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承担社会责任,为就业和再就业提供技术培训,主动为社会服务。【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根据广东产业界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需求,学校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研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改革,倡导教育创新,以改革促发展,将中心建设全面主动融入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质量工程的大背景.努力形成

39、学科建设与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解决好“人和物、建设和发展”的战略关系。我们始终认为,学科建设是高素质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1 1础,是保证中心持续发展过程中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要素。同时,中心建设可以支撑学科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中心秉承学校一贯重视实验教学,坚持强实践、重能力、抓创新的改革思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确定了“四个调整”、“四个结合”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四个调整”:在观念上,将从属地位调整为并重地位在内容上,将单纯实验调整为与工程实际相关联在方法上,将被动接受调整为主动探究在管理上,将局部开放调整为全面开放“四个结合”:基础实验与提高实验相结合软件仿真与硬件实物

40、相结合实验技能与工程能力相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方案:根 据“四个调整”、“四个结合”的实验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中心以教学质量为重中之重,制定了具体详实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1)“四个调整”在观念上,将从属地位调整为并重地位转变以往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在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平台实验、专业技能实习实训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推进实验课程化,构建与理论教学并重的的“课程实验一校内实训一校外实习一创新实践”科学系统,形成模块化、层次化的金字塔结构的实验课程体系。在该体系中,基础层次的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均全面实现了课程化,即独立设课、独立评定成绩、独立设置学分

41、。在专业层次,根据各课程不同的要求和教学特点,对于含实验的课程,强化实验的实施和考核,做到理论和实验教学并重。与此同时,学校制定本科教学规范,明确要求理论课教师必须完成实验教学,鼓励高水平高资力的教师上实验课,保证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和统筹协调。在 内 容上,将单纯实验调整为与工程实际相关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为适应信12息化、全球化时代对工科人才的要求,紧跟电气信息学科迅猛发展的步伐,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需要对传统单纯性实验项目进行更新改造,中心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先导,跟踪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电气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将科技创新成

42、果移植和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以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此,中心特别注重新技术特色实验室的建设,通过产学研结合,争取校企共建、企业与社会捐款等途径,建设国际联合新技术实验室、成果转化学科特色实验室等,放大学校投入的效能,使学生能够在加强基础的同时,与新技术接轨,与社会需求接轨,与学科发展接轨。在 方 法上,将被动接受调整为主动探究通 过“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资源建设”,形成覆盖电气信息学科的绝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较为完整的立体式实验教学平台,拓展实验的时间和空间,不断的补充完善实验项目,协调与相应理论课的衔接,使其适合自主式、开放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改革原有按实验教材按步骤的被动的实验方式

43、,使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平台(http:/m 过“实践环节”、“创新论坛”、“专题资源”、“远程平台”等形式,完成自选实验项目、自拟实验题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等学习过程。在 管 理上,将局部开放调整为全面开放开放实验室,将单纯时间上的开放调整为时间、空间和内容等方面的全面开放。建设网络资源拓展实验空间;增加选做实验项目、设立开放型实验项目和研究课题,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保证实验人员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管理机制,建立实验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保证实验室的开放率和使用率,创造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2)“四

44、个结合”基 础实验与提高实验相结合在各门课程的实验项目中除应知应会基本要求外,还增设了扩展要求和选做实验项目,满足了不同专业兴趣和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的需要。既达到了普遍受益的教学目标,又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和发挥空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软 件 仿 真与硬件实物相结合13依据电气信息学科与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的特点,要求电类学生既要懂硬件也要懂软件,要“一手软一手硬”、“软硬兼施,在实验体系的四个层次中,均有仿真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如电子电路C A D 实训课程,在要求学生掌握P R O T E L、P S P I C E 的基础上,开设了 E D A 技 术 实 训

45、 课 程,要 求 掌 握 M U X P L U S I I 或 者 Q U A R T U S I k M u l t i s i m 2 0 0 1.S y n o p s y s 3 9 0 3-0 S o C B u n d l e 或者 M e n t o r M o d e l S i m 等 I C 设计软件,以及要求对 M A T L A B和 A n s o f t M a x w e l l 等仿真软件的掌握。实验技能与工程能力相结合根据学校人才培养面向应用的定位,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密切结合,实现工程能力培养不断线。通过改革实训课程的内容,全面加强学生

46、的实验技能训练;通过改革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使之更面向工程应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工程能力。如在电子电路C A D 实训课程中,要求学生在2周的时间内,学会使用C A D 软 件 P R 0 T E L 完成电子电路原理图、印刷板图的设计和仿真,掌握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流程与制作工艺,完成成品的安装调试和测量等。在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中,增 加“基于胜利油田作业三号仿真平台的创新实验”。实验内容以胜利油田作业三号仿真平台为控制对象,选择合适的被控量(可选速度、位置、水平角度),建立数学模型,选用合适的控制器及其参数,实现平台的上升与下降控制。为营造学生重视实验技能与工程能力的气氛,中心每年组织2

47、 次全校性的实践竞赛。竞赛分为上半年公共平台上的电子C A D、电工实训、电器装置等实验技能竞赛,以及下半年专业平台上的单片机系统设计、PL C 应用设计、电控车设计等工程能力竞赛。课 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S R T P),将课外实践固化在教学计划中,要求每一位同学在四年的学习中,必须通过参加科技活动或者科技竞赛取得1 个科技实践学分。实 行“导师制”引导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参加各类竞赛,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竞赛中享受成功、树立信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实验体系中各层次的特

48、点,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在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开发层和研究创新层,考试与项目作品、报告、论文以及竞赛结果相结合,凡获奖者可免相应实验课程考试,并按参加不同级别的科技活动获奖等级确定成绩。14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全校11个电类专业和18个非电类专业,每年在中心完成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的学生约达12000人。具体情况如下表。类别序号专业学生人数/年备注电类专业1自动化200教育部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00广东省名牌专业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004信息工程600广东省名牌专业5测控技术与仪器200广东省

49、名牌专业6电子科学与技术4007光信息科学与技术1008网络工程400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00广东省名牌专业10软件工程20011微电子学100非电类专业1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00教育部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13工业工程200广东省名牌专业14车辆工程10015包装工程10016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广东省名牌专业17食品科学与工程20018生物工程15019应用化学10020制药工程2001521给水排水工程1502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0023交通运输5024环境工程200广东省名牌专业25环境科学1002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00广东省名牌专业27金属材料工程10028高分子材

50、料与工程20029热能与动力工程200合计5950人/年16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等实际应用结合情况等)【金字塔结构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逐步实现了基础课程实验单独设课,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引入E D A、集成信息等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实现软件仿真与硬件实验相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