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全册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4864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DF 页数:144 大小:1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全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全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全册教案.pdf(14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学校:班级:教师姓名:制定日期:2003/2/11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比和比例,小学阶段主要知识的复习四个部分。长方体等立体图形是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简单的统计图表是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比和比例主要是进一步研究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例,学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反比例等归后安排了总复习,对小学阶段的主要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的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编排特点上有以下特点:1、突出重点,加强操作,认识图形特征,发展空

2、间观念;2、继续进行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加强分析统计图表的训练;3、突出比和比例的概念教学,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4、加强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二、全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1、长方体的特征、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是重点,体积概念的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圆锥体积是难点。2、识图是统计图表单元的重点,绘制统计表是难点。3、比、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是重点,也是难点。4、小学阶段知识的事理、复习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三、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2、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理解

3、正反比例的意义。3、巩固和深化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力目标: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学会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正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和比例应用题.3、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情感目标:1、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2、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细致的良好习惯。学生学生非智力因素情况分析(学习动机、习惯、兴趣等)情况分析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有个别学生的学习一定要在教师、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勉强完成;还表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

4、他们觉得的家长要我要学习,是老师要我学习;另外还表现在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思上进,偶有抄袭现象发生。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六(3)班共有学生43人,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等,优等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确实不够扎实,理解水平低,思维不够活跃。本班差生原因分析:差生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作业敷衍了事;2、学习态度较端正,但受思维的局限,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3、学习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惰性思想严重;4、家庭因素:家长没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

5、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措施自身素质提高措施:1、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丰富自己;2、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3、认真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转变差生方法及措施: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

6、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2、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教学研究重点十二册数学单元计划学校:班级:教如 姓名:制定日期:2003/2/11单元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知识前后联系1长 方体、正 方体和圆柱、圆锥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体积、容积单位,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2.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体积。3.发展空间

7、观念和思维能力。重 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 征 以 及 体积、表面积的计算。难点:体积概念的建立,圆锥的体积计算。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基础上教学的,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到认识立体几何图形是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几何形体体积计算的基础,为初中学习作准备。2简单统 计表和统 计图1.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简单知识,看懂并会分析统计数据,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表,在教师帮助下绘制的统计图。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受到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识图,绘制统计表。难点:绘制统计图。前几册教材和日常看到过的一些统计图表,掌握数据整理和绘制单式统计表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学习好这些知识,

8、能为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下基础。3比和比例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2.使学生能应用比的意义求出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图上或实际距离;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解比例;4.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能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有关应用题。重点:比的意义,正反比例的意义。难点:正反比例的意义。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简易方程,用算术方法或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知识,为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打下基础。4总复习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数的知识,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掌握常

9、见的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掌握几何初步知识和有关计算,发展空间观念;4、掌握核计的初步知识,能绘制简单的统计表,认识有关重点:有关数的知识,基本的计算,几何初 步知识的复习。难点:灵活运用 知 识 解 决问题。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和整理,形成系统化,达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的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2002学年第十二册数学教学进度安排统计图。学校:班级:教师姓名:制定日期:2003/2/11数学备课笔记总 第(26)教时周2d艮 题 产 闻 谶 及页码49 假

10、哪J单8课型新授1伸学力初步J中 储卜卜的意义.华樨“卜 卜,的;降冲和写冲.了献“1上”的1产攵219 1维甲化源户分名仞称少工。Li kl J21国 窿 清“比”叮除法、分 数 之 便 裂:够 图 戛W比 翻i f t,能正确3123垃也求出比值0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4比的意义容枳和容积单位、圆柱和圆锥的体枳、O5*才 3n9瀛 沟通比不除法的关系。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复习、单元测试6X町16-3.22统计图表7攵 手 雎 备.2S 投左2 单元测试、比的意义和性质8攵3 30 4.5比例尺、比例的意义和性质9得A6 4.12正比例、反比例10“4 13-4.19期中考试114204.i6

11、复习铺1、六(1)班隹 子计算小组有男生5人,螃 殁 婴 男复习旧知,为主动获取新知124 275拿人数是女之几?生的儿倍?女生人数是用期人装殷白分作铺垫。135 4251辆 汽 车3/J(一)妁学新知、时 行 驶180千米,每小时K伊 蝌 网 跳?14511不更入:前面抑导羽复习、单元测试155出防,女 小jm 姒 里 址Lu-fXj 心/实际与生活中,还有一种新M昆屐方法,1652军 鼎 锌 比,样?.比的各部今比,,的意义是什么?比 的 嚓 赞 用 法 思名称叫什么?比和除法、芬 敏 茴 有 什176 10拨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愍嬖舞。186 8-6.14总复习196.15

12、6.21总复习206.22-6.28期终考试二 课 日 期 一 月 一日月日教学过程2.展开(1)、比的意义A、如: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5+4=1 t 4 4-5=4/5也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五比四,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四比五。B.一辆汽车3 小时行驶1 8 0 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即:1 8 0+3=6 0 (千米),其 中“汽车每小时的速度是6 0 千米”,也可以说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的比是1 8 0 比 3。C、归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比的读法、写法和求比值引导学生阅读说出各部分的名称?比的读法和写法怎样?什

13、么叫比值?你会求出一个比的比值吗?A、比的读法和写法如:5和 4的比 读作五比四 写作5:4B、一个比中,“:”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5 :4 =1;前 比 后 比项 号 项 值练习:求下面各个比的比值,并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4:5 1 8 0:3(3)、试一试:李强植树6棵,张明植树5 棵,说出李强和张明植树棵数的比。(三)、巩固练习:练,.练 第 50 页(四)、结:引导学回顾和归纳。(五)、布置作业:作业本第 28 页 26 设计意图“也 可 以说”搭起旧知至U新知的桥梁,促进 横 向 联系。启 发 学 生带 着 问 题思考,促进学 生 的 分析

14、、推理和归纳能力。培 养 学 生将讲、思练有 机 结 合数 学 备 课 笔 记上课日期一月 一 日 一 月日总 第(30 )教时课题 求图上距离和线段比例尺 页 码58 作 业 本32 课 型 新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关系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图上距离。2、使学生了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概念,能看懂并应用线段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重点和难点重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难点:分清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概念。教方1准备 投影片教后随笔复习准备:1、在一幅平面图上,用4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 6厘米,求比例尺。2、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你能推导出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15、,计算图上距离的方法吗?一、出示例3:1、学生分组用以上讨论的方法解题。反馈解题方法: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用方程)算术法:用线段比例尺来由已知引入,充分发挥,知识 的 迁 移 作用。规 范 书 写 格式,提高作业正确率。教2、试一试设计意图学学生独立做。过3、介绍线段比例尺0 2 4 6 8 1 0 1 2 米程1 1 1 1 1 _ 1 1线段比例尺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以上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了解数值比的线段,相对于地面上的实际距离是2 米。例尺和线段0 6 0 1 20 1 8 0 240 30 0 36 0 F 米比例尺的区1 1

16、1 1 1 1 1力1 耳人力、。图上1 厘米的线段相当于地面上的实际距离是()。图上2 厘米的线段相当于地面上的实际距离是()。3.5厘米呢?9厘米呢?每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厘米数=实际距离。了解数值比二、巩固练习:例尺和线段1、填表:比例尺的区见 P 59 练一练1别和联系。2、把下面的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是1:()0 50 1 0 0 1 50 20 0 千米1 1 1 1 13、P 59 练一练:2、4、5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 作业本 32数 学 备 课 笔 记上课日期一月 一 日 一 月一日第三单元总第(9)教时课 题 正 比 例 页码 65-69 作业P36 课 型 复 习

17、本 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思考,探索规律的良好习惯。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量。教P1准备 小黑板,学生课前的知识整理教后随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请你用比的关系,说出以前学过的数量关系。生: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数量=单价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二、教学正比例的意义。I、出 示 例I-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时 间(小 时)1 2 3 4 5 6 7路程(千米)60 120 180()()()()设计意图:复习数量关系,弓1出新课,有利于学生建立完

18、整的知识结构。(1)填完整此表(2)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师适当提示: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什么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扩大到达2 倍、3倍、4 倍、,路程相应是多少?怎么变?(3)反馈。教师板书上:从左往右;右往左怎样?各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结果怎么样?(4)小结: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等,即:速 度(一定)2、教学例2-种铅笔,支数和总价如下表。支数 12345678总 价(元)0.3 0.6 0.9 1.2 1.5 1.8 2.1 2.4(1)让学生仿照例1 的思路自己分析题中的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2)反馈,并得出:支数和总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随着支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 玛=单 价

19、(一定)2、比较例1、例 2 的相同点,得出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先 引 导 观察,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观 察,发现规 律,再通过比较得出共同的特征再通过看书质疑主动探索出正比例的特征。小)儿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这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性质,1用字母表示=k三、巩固练习1、巩固练习P67练一练1、2、3、(要求口头说明理由)2、每包水泥的重量一定,水泥的总重量和包数是不是成正比例?(出不)学生四人小组口头交流。反馈。3、小结:从两方面看:是否相关联,这两种量的四、总结:.知道怎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数

20、学 备 课 笔 记上课日期一月 一 日 一 月日总 第()教时课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页码8 1 作 业本4 3 课 型 新 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力答。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3)通过自主探索按比例分配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验算的RJ 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上力。?用题的解答,体验合作的作用,培之好习惯。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难点:沟通正比例应用题、分数乘法应用题与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联系。教F 准 备 投 影教后随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谈话引入:体育课上,老师要把1 4 个篮球分给五年级男、女两组,假如由你来分,应该怎样分?(平均分

21、、按人数分一一),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二、研究信息、主动探索1、思考:已有的信息是否理解?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师提供这个班的男、女生人数,男生动活24 人,女 生 1 8 人,让学生计算男女生人数的比从而引出例题:老师要把1 4 个篮球分给五年级男、女两组学生,男、女生分得的个数比是4:3,男、女生各分到几个篮球?2、试着自己独立解决,鼓励学生把能想到的方法都写出来,不会做的可看书。设计意图: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中感知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3、小组交流各自的尝试情况4、讨论反馈各种方法,教师点拨并板书A、用归一法:1 4 4-(4

22、+3)*41 4 4-(4+3)*3B、1 4*4/7=8 (个)1 4-8=6 (个)C、设男同学分到X个X/1 4=4/3+4 1 4-8=6(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2)、验证:你刚才的答案是不是8和 6,这个答案对不对?想一想,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一下?生-和 是 1 4;比4:3揭题:我们分东西,可以是平均分,也可按一定的比例分,象刚才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按比例分配(出示课题)三、知识应用,解决问题1、解决新问题(。)、美化校园,学校准备把3 6 0 盆花摆在两幢教学楼的教室里,请你来设计可以怎么分配?前后两幢教学楼各分到多少盆?(根据学生说的比有

23、针对性地板书1:2-),请你任选一个并计算;实物投影交流(2)、后来决定二年级那边的教学楼也分配一部分,这样可以按怎样的比例分配?三幢教学楼各分到多少盆?2、出出金点子:象这样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也非常广泛,下面一起来帮助出出金点子好吗?水果店老板准备用4 0 0 0 元买进一批水果,可以买哪些水果,按怎么样的比例分配,每种水果各用多少元,你帮助出出主意好吗?(小组合作后交流)四、课堂总结:W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并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会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五、布 置 作 业 1、作业本第4 3 页2、找生活中的比,编应用题解答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独立思考小组讲座引导

24、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问题情景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策略开放,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数 学 备 课 笔 记上 课 日 期 一 月 一 日 一 月 一 日总 第(27)教时课题比的性质 页码 51 作业本29 课 型 新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2、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这一性质化简比。重点和难点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难点: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教备具准投影教后随笔一、准 备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12:20=1.5:2.5=H=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4=()+()=():()(2)、3/4=6/()=

25、()/12=3*4/4*()二、新授1、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根据讨论,区分比、分数和除法的相同点与不同。比比的前项:比号比的后项比值除法分数教学过程(1)、让学生讨论后填写完整,并分析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2)、三者间有何区别?它们之间为什么只能说“相当于”而不能说成是等于?(3)、用分数形式表示比,并读出来:5 4-2=5:2 5 4-2=5/2学生改写并读出来6:5=1 5:4=1 6:1 2 5=7:1=2 .比的基本性质根据比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讨论:性质中的“相同的数”可以指任何数吗?为什么要(零除外)?3 .比的化简:(1)、什么叫最简整数比?(

26、2)、下面各比,哪些是最简整数比?8:5=1 3:3 9=1 8:1 5=3 6:6 3=(3)、不是最简整数比,那怎样化简比?(4)、把下面各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A、3 0:3 6=3 9/1 3=3 9/1 3=3/1 能否读成分数?能不能读成“3”?为什么?B、小 数 比 的 化 简 0.9:1.5=前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再化聚0.9:1.5=0.9/1.5=9/1 5=3/5C.分数比的化简 :g6 3比的前后项分别先前乘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再化简5/6:2/3=5/6*6:2/3*6=5/4或 5/6:2/3=5/6 4-2/3=5/4耳 1这个彳能改成1-吗?为什么?三、巩固练

27、习:练一练四、小结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P 2 9 2 7 形式的不同。突出整数比化简的重点,并促进小数比、分数比迁移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和发展。数 学 备 课 笔 记上课日期一月 一 日 一 月一日总 第(2 9 )教课题比例尺的意义 页码 5 5 作业本 3 1 课 型 新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o 2、渗透初步的函数数学思想和“事物相互洋厂依存,具有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思想的启蒙教育。重点和难点重点:比例尺的意义。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程解。教方1 准备 投影片教后随笔一、复习铺垫:化简下面各题:2 米:1 0

28、米 4厘米:2 0 0 米3 米:6 0 米 5 厘米:5 千米二、教学新课:讨论:我们的教室长8 米,宽 6米,如果要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能照原来的长度画上去吗?篮球场更大,怎样把篮球场的图形画到图纸上去吗?国 有 9 6 0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怎样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的面积画在小小的地图上呢?使学生明白需要把它们的长和宽缩小相同的倍数后再画初步感知,引起知识冲突。教上去,也就是要确定图上下班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设计意图学出示例1:读题后思考,并讨论:过题中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设疑解惑,请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加深学生的程题中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长度单位相同吗?怎么办?在讨论的

29、基础上,指名回答,并板书:2 5 厘米:1 5 0 米=2 5 厘米:1 5 0 0 0 厘米=2 5:1 5 0 0 0 单位相同可以化简比=1:6 0 0答:略。求得的1/6 0 0 是这幅设计衅的比例要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理解。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多种形式的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练 习,加深为了使同学们理解比例尺,特作四点说明:A、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长度单位不同时,先要化成相同单位。B、“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而不是一般度量长度用的尺。对比。C、为了计算简便,比例尺的前一项一般化简成“1”,写多种形式的成 1:N 或 1/N,

30、便于计算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练 习,加深D、用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所以它不带有计量单位。比例尺的应用:(1)出示例2:读题:讨论,想一想,你能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求出实际距离吗?A,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用议程解B,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除法算 3.5/(1/3 0 0 0 0 0 0)对比。(2)试一试三、小结: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的前项通常是几?求比例尺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求图上实际距离?四、布置作业:练一练数学备课笔记上课日期一月 一 日 一 月一日总 第(3 2 )教时课题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页 码 6 1 作 业 本 3 4 课 型 练教学

31、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全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教上1准 备 投 影 片教后随笔一、准备练习在下面各比中,把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5:8 4:6 1 2:2 0 1 0:2 51.5:2.5 5/1 2:2/3 1:1(1 .6 :1.5二、新授1 .引入:把准备题中比值相等的比找出来,添加等号5:8=5/1 2:2/3 1.5:2.5=1 2:2 0 4:6=1:这些等式都叫“比例”,引入课题。2 .比例的意义:例 1

32、:有两段木头,一段长3 0 厘米,重 5 0 克,另一段长3 6 厘米,重 6 0 0 克,分别求出它们的长度比和重量比。以1 日引新,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两段木头的长度比和重量比各是多少?比值相等,处境样用等式表示?归纳: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试一试:练一练:第一题3.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自学:P62思考: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30:36=500:600 30 500内项 36 600外项4.比例的基本性质“补项”游戏 30:36=500:600这个比例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各是多少?它们相等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0*600=36*

33、500分数形式交叉相乘。30 50036 600试一试0.5/5=0.2/2 2/5:1/2=3/53/40.5*2=()*()()*()=()*()归纳: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这叫做比例 的基本性质。5.求比例中的未在基,叫解比例。解比例:8:12=X:45解:12X=4*45 这一步根据什么?45X=8咛|这一步根据什么?X=30 检验(略)试 一 试:例 外:X/0.5=3.2/20三、巩固练习:练-练设计意图在游戏中探索 发 现 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巧妙地寓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于检验之中,融巩固新学数学知识和培 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于一 体,相互学透。四、小结1

34、、什么是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2、你能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吗?3、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五、布置作业:作业本 34J数学备课笔记上课日期一月 一 日 一 月一日第三单元总第(1 1 )教时课 题 反 比 例 页码 7 0 作业P 3 8本课 型 新 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探索规律的良好习惯。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难点:判断是否成反比例的量。教P 1 准备 投影片教后随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我们乘坐在一辆以每小时4 5 千米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内,此时你觉得哪两种量成正比例的?说明理由。2、出示:一个长

35、方形,宽和长的情况如下:宽(厘米)1 2 3 4 5 6 长(厘米)3 0 1 5 1 0 7.5 6 5 .(1)观察:这里的“宽与长”是否相关联?这里的“宽与长”是否成正比例?理由呢?(2)师:不妨在表中找一下,有没有一定的量?生:有。宽与长的乘积“相等。师: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这种情况下两种量的又一种关系,即 反比例。设计意图:在复习中产生歧义,产生问题,以此导入新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二、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性质。1、将复习2改 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四人组讨论这里两种量变化的情况。2、汇报、归纳,得出:长乂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3、出示:为农机器厂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和所

36、需时间如下表。每小时加工数6 0 3 0 2 0 1 5 1 0 .加工时间(小时)5 1 0 1 5 2 0 3 0 .(1)由学生观察,独立分析题中两种数量的关系。(2)反 馈(2至 3名学生说)每小时加工数与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加工的时间随着每小时加工数的变化而变化,每小时加工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或扩大)几倍,并且加工的总数都是 3 0 0。即每小时加工数义加工时间=加工零件总数(一定)4、比较两个例题,得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共同的变化情况,揭示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学生自学P 7 2 第 3、4自然段。指名说说成反比例的两种量必须有什么特点?关系式?(两种相关联的量

37、,如果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式子表示为x X y =k (定)三、运用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1、练一练1 先填空,后反馈。2、练一练2、3,口头回答。要求说理完整,3、出示:食品厂有一批糖果,总重量一定,每袋所装的克数和所装的袋数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并说明理由。四、总结:你知道什么情况下的两种量成反比例?你觉得反比例与正比例的最大不同在什么地方?学正比例时学生已初步感悟两种量的关系,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出反比例的特征数 学 备 课 笔 记上课日期一月 一 日 一 月一日总 第()教时课

38、题 练 习 十 四页 码 85 作业44本课 型 练 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能正确进行解答。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3、培养用数学方法解决实列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平共攵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乐问题的能力。b解答方法,并1致用。重点和难点按比例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教身1准 备 投 影,小黑板教后随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说说上节课学了什么?它的特点和解答方法怎样?二、基本练习。1、张张教师带540元钱去买篮球和足球,买篮球和足球所用的钱的比是5:4,买篮球和买足球的各用了多少钱?2、小明、小红和小华三人的年龄和是45岁,他们的年龄比是4:5:6,小明、小红和小华的年龄各是多少

39、?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设计意图: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对中下生来说了解知识重点为课堂练习作准备注重学生说理的过程反馈:说说题中比的含义。A、说说你的解答思路。这类应用题有什么特征?三、综合练习。1、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1)青山小学春季种了冬青和杨树共2 7 0 棵,其中冬青和杨树的比是5:4。这两种树苗各种了多少棵?(2)一口鱼塘按2:3:4 放养鲤鱼、草鱼、妒鱼鱼苗4 5 0 0 0 尾。这三种鱼苗各养了多少尾?(3)制造机器重要部位轴承和齿轮的青铜,是由铜、锡、锌按4 4:5:1 熔炼面成的。要修炼制这种青铜5 0 0 吨,需要铜、锡、锌多少吨?2、解答下列各题。(1)甲、乙、丙

40、三个工程队共修一条长9 3 0 0 的公路,按各队的人数分配任务,甲队有4 5 人,乙队有6 0 人,丙队有5 0 人,三个工程队各应修多少米?(2)通常人的血液重和体重的比约是1:1 3。王刚的体重是3 5千克,他身上的血液约重多少千克?(3)一种防治树木虫害的喷雾剂,原药乳剂和水的重量比是1:2 5 0 有原药乳2 5 千克,需加水多少千克?(学生解答后指名说说想法)。四、应用练习。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按比例分配的例子,你能说说吗?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 请 2 3 名学生来讲讲,并 请 同 学 想 想解决的办法。五、课堂小结。1、说说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应注意些什么?2、说说你这

41、节课的收获?联系实际,让 数 学 问题生活化五、作业:课本P85 第 2、6 题;作 业 本面数学备课笔记上课日期一月 一日 一月一日总 第(3 3 )教时课题练习十页码6 4作业本3 5课型练教学目标1.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匕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习惯。,能正确地解比例。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难点:根据积的等式改写成比例式。教F 1.准备投影片教后随笔一、练习前知识,整理r比例的意义比例尺比例 J比例的基本性质A Y(两个比相等)比例的判断二、基本练习 11、见 课 本P 6 4 1写出每次买钢笔用的钱数和买的支多求出每个比的比值,说说比值表示1

42、 根据比值是否相等,判断能否组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判断解比例取的比向意义成比例整理知识,对知识系统化,理清学生的思路。理清比例的基本性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2、见课本 P 6 4 2请学生自己写出一个比例请学生讲讲思考方法你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写出几个来吗?三、综合练习1、见 课 本 P 6 4 3用 4,6,4 和 15 这几个数组成比例可以利用比值是否相等也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定2、见 课 本 P 6 4 4根据地4*3=6*7 写聘个比例等号两边的两项分别看作是外项和内项,可以写作:14/3=7/3 14/7=6/3 3/7=6/14 3/6=7/143、补充:A*4=B

43、*3A:B=():()A:3=():()四、课堂作业:1、见 课 本 P 6 4 6,72、作 业 本 P 3 4 3 2 设计意图根据等式,改写成比例式,为今后解比例应用题作准备。数学备课笔记上 课 日 期 一 月 一 日 一 月 日总 第(2 8 )教时课题 练习八 页码 54 作业本 30 课 型 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求出比值和化简比。2.通过比较,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重点和难点重点:化简比,求比值难点: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教备.具 准 投 影 片教后随笔一、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区分求比值和化简比。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的商

44、意 义 上 对 比”对,化简比是把比化成最简整L数比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从方法上对比比(化简比:同除以一个数L(零除外)比值是一个数计算结果上对比,化简比的结果仍然是J 一个比通过求比值化简比的对比,进一步加深认识,多角度方面加强区分。设计意图举例:3 6:12 求比值 3 6:12=3 6/12=3教化简比 3 6:12=3 6/12=3/1化简比是假分数时,能不能不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二、基本练习P 5 0 1、通过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写出两个数的比。学2、求比值。过3、根据实际问题,说出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_ _ _ _ _ _ _加强化简比指什么?(航行速度)和求比值的程4、化简下面的比1

45、2 5:8 0 6 5 1:5 2 5 12 5/1000.2 5:1.2 5 1/2:0.2 5 1:0.085、先化简比,再求比值。9/0.03 1/0.2 5 3/8:5/6对比练习看看化简的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加深知识难6.地球上陆地面积约是1.4 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度,使学生能 举 一 反是3.6 2亿平方千米,写出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37、少年宫健身房长工1 5.6米,宽8行 米,写出健身房长和宽的比,并化成最简整数比。三、小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需注意什么?四、思考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男生人数;女生人数=5/8也可理解为男生占5份,女生占8份参加会演的男女生总数应为5+8=

46、1 3份。于是参加演出的男生人数与男女生总人数的比应为5/1 3五、布置作业:作业本P 3 0 2 8 三。数学备课笔记上 课 日 期 一 月 一 日 月日总 第(3 1 )教时课题 练习九 页码 60 作业本 33课 型 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根据数据比例尺,线2.段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难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方1准备 投影片教后随笔一、复习1、什么是比例尺?怎样求出一幅地图的比例尺。2、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可以怎样计算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二、基本练习1、练习九:162、实

47、际操作:师生共同测量教室的长*宽确定适当的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在作业本上画出平面图标出线段比例尺从实际操作中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学过程三、综合练习1、在 比 例 尺 是1/350000的地图上,量 得A B两地的距离是2.4厘米,在另一幅地图上,量 得A,B两地的距离是2.8厘米,求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实际距离不变)2、在一幅已看不清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为4.5厘米,BC两地的距离为2.8厘米,BC两地的实际距离 为144千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同一幅图的比例尺一定)3、思考题:先量出上底、下底和高再分别求出实际的上底、下底和高运用公式(上底和下底)*高/2计算,梯

48、形的面积。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33设计意图对比练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加强动手能手的培养,培养能力。数 学 备 课 笔 记上课日期一月 一 日 一 月一日第三单元总第(10)教时(1)师:(板书解答过程)因为白糖的数量和总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而课 题 练 习 H 一 页码 69 作业P37 课 型 复 习本 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难点: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量。教去1准备 投影教后随笔教学过程一、复习正比例的意义。1、指名说说正比例的意义、性质。2、

49、列举一些成正比例的量(学生说)如:路程与速度(或时间)总价叮数量(或单价)3、师: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两种方法)二、提出本节课的要求:1 、应用所学的知识判断;2、解决实际问题三、课堂练习:1、引导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例:白糖的单价一定,白糖的数量与总价成不成正比例关系?指名学生说。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正比例关系、性质规范解题过程,培养学生说理能力且=单 价(定)所以购买的白糖数量与总价成正比例。(2)让学生按这样的思路再说一说这个解题过程。(3)学生完成P69页练习1、2、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说明理由。1、稻谷的出米率一定,碾成大米重量和稻谷重量。

50、2、一个人的身长和体重。3、订价一定,订 小学生世界报的份数和总价.4、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5、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6、比值一定,比的前项与后项。7、每公顷施肥量一定,施肥总量与公顷数。逐题进行,对不成正比例的题展开讨论,明确原因。3、作业:练一练第4、5 题4、发展题:Y=60X X 与 Y 的关系3A=5B A 与 B 的关系四 1课堂总结:你觉得你有什么收获?哪些地方需注意?五、作业本数学备课笔记上 课 日 期 一 月 一 日 月日 第三单元总第(11)教时课 题 练 习十二 页码 7 4 作业P39 课 型 练 习本 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