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计划(七篇).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8796583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计划(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计划(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计划(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计划(七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计划(七篇)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规划篇一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局部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力量,且有局部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1、教学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学问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很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学问活动。 2、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进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进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大事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进展。难点在于向学生

2、进展思想教育及对历史大事、人物的评价。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仔细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其次、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精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表达统一要求与共性进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争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留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治理。准时发觉缺乏,准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舞学生参加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

3、扩大历史的学问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力量。加强培育学生制造精神实践力量。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展集体备课一次。 第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一周 9月1日9月6日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 其次周 9月7日9月13日 3华夏之祖单元复习检测 第三周 9月14日9月20日 4夏、商、西周的兴亡5绚烂的青铜文明 第四周 9月21日9月27日 6春秋

4、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第五周 9月28日10月4日 8中华文化的勃兴(1)9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六周 10月5日10月11日 单元复习检测 第七周 10月12日10月18日 10“秦王扫六合”11“伐无道,诛暴秦” 第八周 10月19日10月25日 复习第一单元 复习其次单元 第九周 10月26日11月1日 综合复习 第十周 11月2日11月8日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11月9日11月15日 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进展 第十二周 11月16日11月22日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三周 11月23日11月29日 第十四周 11月30日12月6日 18三国鼎

5、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十五周 12月7日12月13日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第十六周 12月14日12月20日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第四单元复习 第十七周 12月21日12月27日 第四单元检测 第十八周 12月28日1月3日 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 第十九周 1月4日1月10日 复习第三单元总结复习第四单元 其次十周 1月11日15日 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规划篇二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本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当把握的根底学问之外,还向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育

6、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力量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力量。同时要把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所任教的学生上课时的状况有所不同:女同学比拟听话,上课时的整体纪律较好,但学生的思维不够敏捷,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且有个别学生上课睡觉。从总体上观看,大局部学生的心情比拟稳定,对这门课程较感兴趣,特殊是将有关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的时候,学生听得特殊仔细;有一小局部学生的心情不太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打算是不是仔细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力量,自觉性较差。通过上个学期的观看,学生对于“堂堂清”这种

7、教学模式比拟适应了。 1教材特点 初一历史其次册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其次册的内容是从我国隋唐时期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主要叙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和经济、文化的进展状况,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进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大事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进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展思想教育及对历史大事、人物的评价。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仍采纳“平常分积分制度”,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具体的积分制度。从课堂上答题、作业完成状况和上课纪律几个方面来实行积分奖惩。首先,课堂上的提问分为“复习提问”和“新课提问”,在“复习提

8、问”这个环节实行答错扣分,自愿答复多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而在“新课提问”这一环节中,为了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敢于踊跃回答下列问题,答错不扣分,对于答复有创新意识的多加分等。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留意力集中了,提问有难有易,对于比拟简单的问题尽量要求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答复,增加其自信念和学习兴趣,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赐予表扬和嘉奖。其次作业完成状况和上课纪律的积分主要是为了加强课堂纪律的治理。对于作业完成状况的扣分主要是为了催促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对于上课违纪状况依据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扣分,对于表现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赐予加分鼓舞。每个月公布一次积分,使

9、学生能准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缺乏,准时总结。 本学期争取平均分到达及格水平。 新教材初一历史其次册总共有22课,从隋唐时期讲到明末清初的文化教育,大局部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比照较难理解的内容分为二课时来上。教材主要全面贯彻根底学问、力量培育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以历史进展的线索、重大大事和人物、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为重点。本学期共二十一周,第十周进展期中考试,第十九与二十周复习和考试,其次十一周进展期末试卷评卷、统计、分析,除去考试周与放假周,一共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授课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六个课时。 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规划篇三 以

10、校教学规划为指导,落实推动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构造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力量、教学力量;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力量,努力提升教学的境地;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力量。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第一个单元“富强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富强”与“开放”。“富强”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学问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

11、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拟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局部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富强”、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唯恐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水道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进展状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富强与开放打下了根底。 其次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进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进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富强”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进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冲突的一面,都

12、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洁明白地说明它们特殊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挨次,实行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状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缘由、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消失及民族大融合的进展状况。如此安排,既增加了课文内容的规律性,又为教学供应了便利。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展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湾和

13、抗击沙俄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叙述戚继光抗倭、郑胜利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勇敢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终明清经济的进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治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展学法指导。 2、强化抱负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胜利。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构造,课

14、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仔细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催促工作。做到准时发觉问题,准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仔细制定复习规划,细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教导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力量及速度。 6、引资料、学阅历。常常向老教师学习,常常听课。 7、仔细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准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帮助手段。 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规划篇四 本学期我连续担当七年级四个班的历史课教学工作,为了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规划如下: 本册教材承继了上册中国古代史的进展脉络,介绍了我国隋

15、唐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共22课时,另加八节活动课。 (一)富强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两代)隋唐科举制、“贞观之治”与唐太宗、“开元盛世”和唐太宗及武则天、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的进展、唐代中外文化沟通。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进展(宋元两代)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社会生活、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社会危机(明清两朝)明请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胜利收复台湾及雅克萨之战、清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大事和历史现象,了解

16、中国古代历史进展的根本线索。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释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月、描述历史大事、初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根本技能和方法。 通过学习,增加学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念,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1、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出的“历史无用论”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穿插联系取证历史学习的“慢性化作用”。 2、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深厚的状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大胆创新的课堂教学。列如:历史剧表演、历史漫画竞赛、历史诗歌朗读、历史歌曲演唱。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17、针对学生学习态度急躁、懒散的不良习惯,在课堂上加大练习、提问的力度,强化复习频率。 4、针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力量较差的状况,开展组织“历史人物大家谈”的课堂3分钟演讲活动。 5、发觉爱学历史的同学,准时吸纳到“历史兴趣小组”进展更高、更深、更广的素养训练。为将来历史才能的进展提高打好根底。 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规划篇五 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相关学问与技能,培育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学问产生了兴趣,有肯定的学习动力。然而,从目前上课反应的状况看学生底子差,两极分化现象

18、严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分析力量远远不够或欠佳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或许会有肯定的难度。 历史是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我们可以借鉴的阅历有限。因此,与其他分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面临着学科建立和教材呈现方式改造的双重压力。 1、教材编写的思路:以学生的生活规律为主导,以地理、历史学科为根底,以相关学科学问为背景和支撑。根本思路:生活是主题(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异同、生活的问题);时空是框架(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2、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 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和基于问题的表述。 3、教材内容的

19、特点: (1)注意根底学问(根底学问、根本技能、根本观念)。 (2)突出力量培育(课题活动、自我测评、综合探究)。 1、坚持“以学生进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仆人,能够真正“主宰”课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结合教材进展有机教学,活学活用,以发挥课堂最大效益。 3、要重视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详细落实,尤其要强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教学,要淡化某些概念的学科标准,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逐步领悟、构建出有关学问的学科意义。 4、充分利用远程资源进展

20、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至四周:完成第一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五至八周:完成其次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八至十三周:完成第三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十四至十六周:复习备考,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规划篇六 以新课标为指导,落实推动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构造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力量、教学力量;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力量,努力提升教学的境地;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力量。 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中等行列。 1、加强思想工作和常规治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展

21、学法指导。 2、强化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以确保学生学得好。 3、优化课堂教学构造,做到精讲多练,课后仔细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催促工作,做到准时发觉问题,准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仔细制定复习规划,细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教导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力量及速度。 6、引资料、学阅历。常常向老教师学习,常常听课。 7、仔细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准时补救。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把握根本的历史学问,即了解历史的根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大事,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挨次

22、观看历史进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展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拟,概括等熟悉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展简要评述,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力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力量。 1、历史教学要充分表达时代精神,对历史作出正确的表达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在传授根底学问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力量培育,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舞学生主动探求新学问,提高学习素养和学习效率。 3、通过举办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式培

23、育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力量。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做到分类指导。 1、夯实根底,培育学生力量。 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进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究历史进展规律,从而培育学生的力量。 2、优化课堂教学构造,做到精讲多练,课后仔细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催促工作。做到准时发觉问题,准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准时补救。 教材总共22课,从我国的远古居民讲到魏晋南北朝。每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共约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课讲授约二十二课时,单元复习约四课

24、时,期中复习约两课时,期末总复习约四课时。 详细安排如下: 第一周至第五周16课共6个课时 第六周至第八周711课共5个课时 第九周期中复习共2个课时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第三单元(1217课)共6个课时 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第四单元(1822课)共5个课时 第十六、十七周期末复习及统考 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规划篇七 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学问有了肯定的感性熟悉,具备了初步的读图、识图以及分析问题、推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对世界概况有了肯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局部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学问还没有形成系统,读图、识图的力量欠缺,没有到达应有的水平。我将本着仔细,严

25、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盼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规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五步四环节”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本钱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力量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亲密联系的地理学问,传达地理思想,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力量,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教完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使学生把握必要的地理学问,让学生具备必要的根本技能,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

26、境的关系,初步把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根本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进展地理思维力量。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需共同爱护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阅历和问题,增加可持续进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育全球观念。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习并把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学问。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把握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的有关的地理学问。包括地理

27、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把握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等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把握美国和巴西的有关的”地理学问。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第十章极地地区,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把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等。 1、强化学生的根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绘图,从客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学问。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展地理根底学问和根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学问进展必要的储藏。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

28、学期的世界地理根本学问,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把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学问的学习打好根底。 3、培育学生运用地理学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对全体学生。留意收集学生反应的信息,并准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制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培育学生关注自然,关怀社会,关怀时事的自觉性。收看新闻联播, 世界之窗等节目,并让时事走进课堂,以增进学生对世界了解。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力量,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头,从赞美着手,全部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敬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境况、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敬重,从帮忙落脚,帮忙学生解决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