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91972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pdf(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 苏 语 文I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 ,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 ,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 A,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A.与 众 不 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 新 立 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 锐 焦 躁【解析】“标新立异”谓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一样。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2、。“机敏”指机警敏锐,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或形容动作敏捷。故选B。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解析】“借代”是“借之以代”,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它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A是比喻。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C.“长风

3、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D.“帘外南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解析】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故土哀思迥异于“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D自然有误。4 .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 /span看见 书虫诞生记 对话苏东坡 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 伴我同行 奔跑吧,兄弟 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 我 的“离经叛道”的话 扪心自问

4、 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解析】寸草春晖:寸草,形容儿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样微弱;春晖,象征母亲的慈爱。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难以报答。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故选C。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古琴评书昆曲木偶戏 B.昆曲评

5、书古琴木偶戏C.古琴木偶戏昆曲评书 D.昆曲木偶戏古琴评书【解析】“假笑啼”、“新笙歌”、“古衣冠”明示为“昆曲”,“疑雨疑云”“绘声绘影”当是评书的较高境界,“白雪阳春”、“高山流水”皆指向“古琴”,而“儿疑非傀儡”说明实为傀儡,应该是“木偶戏”,故选B。二 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少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帮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法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

6、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虞文。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日:“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薄蓑尚不敢不勤。”文洁日:“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目:“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皆,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犊,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日:“七卷大不通,留作

7、笑资耳。”公日:“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挎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日:“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英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 家传,有删节)【注】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藤蓑:耕耘。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已 事:从事B.病目皆

8、病:疲惫C.詈不佳 詈:责骂D.令五县会鞠之 鞠:审讯【解析】“病目膏”中 的“病”后面跟名词,根据语法结构当为“患病”,故选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班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解析】从“贞父黄先生善谑弄”、“吾将以困张广昌”等词句来看,并 非“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

9、”,故选D。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解析】(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住先人的事业。(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解析】就把他科举考试时的主要经历梳理出来就可以了,当然要从特殊到一般。如,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书写要端正美观;命题取

10、材于四书五经;考试内容为作文,且考试时间长;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三 古诗词鉴赏(1 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 0-1 1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 读 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谢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久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 甫 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

11、虎终残年。1 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解析】事迹只需将上阕的词句整理一下即可:霸陵受辱亭尉,射石虎,功高难封侯,岁晚田间。所 谓“表达效果”,度娘说是“指文章的语言,在介绍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心中的想法。具有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可以是明白流畅、生动活泼、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适当的表达效果可以使句子变得生动出彩。”结合辛弃疾“不能寐”来分析就行了,“专家”答案是: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答案】上阕叙述了:李广罢官闲居时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的醉酒霸陵校尉呵止,只好在亭下止宿;李广单人独骑

12、横山射虎;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这样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表现李广胆气之壮和武功之强;表现了朝政的昏暗。1 1 .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注意,是要“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并要求“简要分析”。“落魄封侯”、“健者闲”、“轻寒”等词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专家”说: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答案】下阕先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爰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

13、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 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这从反面立意,表达了作者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的心情。“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语隐喻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 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朝搴毗之木兰兮,。(屈 原 离骚)(2)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诸

14、 葛 亮 出师表)(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陶 渊 明 桃花源记)(4)地崩山摧壮士死,_ _ _ _ _ _ _ _ _ _ _。(李 白 蜀道难)(5)_ _ _ _ _ _ _ _ _ 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 商 隐 锦瑟)(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 _ _ _ _ _ _ _ _ _ _。(苏 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7)_ _ _ _ _ _ _ _ _ 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8)心事浩茫连广宇,_ _ _ _ _ _ _ _ _ _ _。(鲁 迅 无题)【解析】背诵而已,无需多言。(1)夕揽洲之宿莽(2)引喻失义(3)黄发垂髻(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5、5)沧海月明珠有泪(6)早生华发(7)不义而富且贵(8)于无声处听惊雷。五、现代文阅读(一)(2 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 成1 3 1 6题。会明沈从文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铐都督说过“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

16、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这事情仿佛和自己太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象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

17、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耀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

18、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铐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 说 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懦夫,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烟管一面说.因为这慷慨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回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木子弹箱安置了它,到第二天一早,木箱中多了一个鸡卵,第三天又是一个,他为一种新的兴味所牵引,把战事的一切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

19、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簿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嗝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膊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

20、个鸣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13.第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解析】把第四段反复读上几遍,勾画一下,再关联一下上下文,答案就有了:战争让他重温三十三连的荣耀,体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价值;战争如拖到六月,死伤士兵的腐烂会让他不忍直视;打了,无论胜败,对他而言都是一种解决。建 议“专 家”把 题 目 改 为:第 段 中 会 明 逢 人 就 问 何 时 开 火,这 是 为 什 么?请 简 要 概 括。因为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

21、种解决,打赢了,就高奏凯歌;打败了,就退下,干脆利索;同时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表现出会明对和平的期盼。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解析】注意,是“精神状态”,不要答偏了。“专家”说 是“第一处,向别人吹嘘过去的荣耀,满足虚荣心,体现内心的空虚,第二处,从喂鸡的成就中获得满足,体现内心的充盈。”第一处,表现出会明提及过去时的自豪,同时也有眼下的无聊,第二处,表现出会明安于现状的情形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喜爱。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解析】“细节”在“全文”中的作用?套公式都可以搞定的。参考答案

22、:这个细节贯穿全文,前后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性;会明对插军旗由渴望到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题干问的是“文中多处写到 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这是作用题。题干说到“多处”,这是暗示了“插军旗”在情节上的作用。再找到后文写到的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和主题上的作用即可。文中多处提到 插军旗,在情节上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内容上看,表现出会明对当初生活的眷恋;从主题上看,凸显主旨。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解析】仔细看看勾画的句子,“微笑”的“意蕴”就在其中: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在喂鸡的行为中

23、,会明体验到幸福感;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题干要求“请探究小说结尾 微笑的意义的意蕴”,这是探究题。首先找到结尾“微笑的意义”这一内容,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探究其意蕴。答题的时候要注意多角度。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眼下平静生活的满足,对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的高兴,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 成17-19题。成人不自在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

24、人不自在。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 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个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从而

25、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

26、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 和 成人 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

27、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1 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解析】老生常谈了,“层次”应该不在话下。直接上答案一一第 一 层(第1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第 二 层(第2、3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第 三 层(第4、5段):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第四层(第6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文章首先以孙悟空的经历为例,提出中心论点 成人不自在;接着写孙悟空成长,发觉自己空间险隘、生命有限从而反抗,奋 斗,接受约束,戴 上 金 箍 儿 ,阐述

28、 不自在的原因;然后写 西天取经 经历磨难,对自我进行磨砺、修 心,境从而最后成为“斗战圣佛,阐述 不自在”的意义;最后写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 自在 和 成人 的两难处。18.文 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分)【解析】文中有原话,直接找出来就行了。“如来佛的掌心”象征着孙悟空无法逃脱的社会规范;“紧箍儿”象征着孙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的社会规范;“八十一难”象征着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的障碍。弱弱地问一句,非得写出是“孙悟空”吗?如来佛的掌心 意味着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紧箍咒”意味着一种对绝对自由的约束;八十一难 意味着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19.请结合文章内容,

29、分 析“西天取经”的寓意。(6分)【解析】请集中参考倒数第二段,尤其是划出的句子,你就会得出答案:人生的成长是发挥个人能力、收心敛性的过程;人生要承担责任,克服困难,完成使命;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 在文中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是他 成人”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七、作 文(70分)2 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30、诗歌除外。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解析】抓 住“别人己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一句就行了。“我”只是第一人称而已。哈哈,“子不语”,该怎么办?无语。你知道吗?闰土的话很少,杨二嫂的话就多!石像闰土:痛到深处是无言语 文II(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21 23题。(10分)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

31、、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版窜定其 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铸心亦何所发明?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节选自马端临 文献通考序)2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解析】先吃稳的,如“亦何所发明”;再 玩“大”的,如“虽复”,再 说“以”是个介词,“以 什 么 呢?介宾结构修饰限制的内容又是什么呢?于是,基本搞定。记住,不要被吓到!答曰: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艇窜定其/虽 复 穷 老 尽 气/刿 目 心/亦 何 所发明?匡 义 和 诘 的 改 变 的 句 布、怒弱何所发夕宴第枸技芦4 拘中心诘22.除陈寿外,“前四史”的另外三

32、位作者是_、_、_。(3分)【解析】还好,我记住了。哈哈!“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包 括【西汉】司 马 迁 的 史记、【东汉】班 固 的 汉书、【南 朝 宋】范 晔 的 后汉书以 及【西晋】陈 寿 的 三 国志。23.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 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3分)【解析】他 说“无出于志”、“而独不克作志”,再 说“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你说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参考答案:一部系统地记载历代(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典章制度的书。二、名 著 阅 读 题(15分)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通过 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

33、义释曹操”“水淹七军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E.尽管欧也妮的堂弟背叛了她,没有兑现娶她的诺言,欧也妮也没有任何怨恨,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解析】哈哈,哈哈,哈哈!A中

34、“单骑救主”是赵云,E中欧也妮并没有“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一一“让驿车带回巴黎”,欧也妮喃喃自语,我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下来的东西,让驿车带回!”2 5.简 答 题(10分)(1)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6分)【解析】其实根据不同的回目,我们就应该知道了“这两处的 孽障 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元妃省亲”前,贾政带着宝玉给各个景点题匾额、对联,宝玉文思泉涌,贾政称其为“孽障”,表

35、面上是责怪,实际上是欣赏;“宝玉挨打”中,贾政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斥之为“孽障”,表达了强烈的痛惜之情。(2)在 药中,华老栓眼里的观刑者时而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眼里闪出攫取的光,时而像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这两种联想表明鲁迅对于“庸众”有什么样的认识?(4分)【解析】这样的4分简直是无比厚道,不转一点弯。学 过 药这篇文章的同学,基本都该有印象了:“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眼里闪出攫取的光”这种联想表明鲁迅对于“庸众”“凶残、贪婪”的认识;“像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这种联想表明鲁迅对于“庸众”“愚昧、麻木、无聊”的认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材

36、料,完成26 28题。“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简称 学 庸 论 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 庸都 在 礼记里,论 孟单行。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薇、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 论 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 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 中庸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

37、朱子说,有 了 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 论 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 论 孟旨趣,也便能领会 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 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 子 将 中庸放在第三步,和 大学 论 孟合 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 学 庸 论 孟,那是书贾 因 为 学 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节选自朱自清 经典常谈四书,有删改)26.根据材料,概 述“四书”的形成过程。(4分)【解析】分散一一二程一一朱熹一一书贾,正好一处一分。大学 中庸

38、原本都在 礼记里,论语 孟子单行;二程 强 调 大学 中庸的作用;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 串“四书”;书贾改变“四书”顺序,形成通行本。27.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 大学的?(5分)【解析】这道题初中生也能很快准确回答出,不就是“校对试卷”嘛。二程认为,从 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晓,初学者从它入手不会走错路;朱子认为,大学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 论语 孟子的精微分别,进 而 能 领 会 中庸的心法。长话短说:“So easy!”28.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6分)【解析】要求回答的是“有哪些指导意义”,对那些“读 者 研 读 四书”而言。自然围 绕“四书”展开,否则,“专家”怎么知道你在“研究”呢?“长话短说”吧,“指导意义”在于:研 读“四书”,目的是提升人格修养,而非猎取名利;研 读“四书”,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循序渐进;研 读“四书”,要从大处着眼,进而读天下书,论天下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四书”非得这么读吗?“长话短说”吧,到底是“程朱”厉害,还 是“书贾”厉害?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