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院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790824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学院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某学院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学院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学院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XXXX学院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单位:XXXX二一一年六月58目 录第一章 总 论3第一节 项目概况3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4第三节 研究结论5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7第一节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7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背景12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第二章 场址建设条件16第一节 场址现状16第二节 自然条件16第三节 工程建设条件20第四章 建设方案21第一节 设计依据21第二节 建筑设计21第三节 结构设计24第四节 给排水设计25第五节 强电设计28第六节 弱电设计30第七节 消防设计31第五章 节能、节水措施34第一节 编制依据34第二节 节能措施34第三节 节

2、水措施37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38第一节 环境保护38第二节 水土保持40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劳动保护42第一节 组织机构42第二节 项目管理42第三节 劳动保护43第八章 项目实施方案45第一节 项目实施进度45第二节 质量保证体系46第九章 招投标方案48第一节 招标依据及原则48第二节 招标方式及内容49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1第十一章 风险及效益分析55第一节 风险分析55第二节 社会效益分析59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60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XXXXXX学院楼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XXXX。 法人代表: 三、建设地址:XX市XXXX。 四、建设

3、性质:新建。 五、建设期限:2011年7月2013年12月,工期约为30个月。 六、建设内容与规模规划建设一栋XX学院楼,总建筑面积54950.32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为51138.54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为3811.78平方米。(1)XX学院楼各楼层主要功能分区详见下表。楼层主要功能1冶金学科用房、门厅、展览空间、化工学科用房、化学药品试剂室、半地下停车场2学工用房、门厅、展览空间、化工学科用房、报告厅、材料学科用房3冶金学科用房、门厅、展览空间、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4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5冶金学科用房、冶金办公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材料办公用房、交

4、流空间6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7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8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9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10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2)投资金额: 10304.71万元。(3)计划开竣工时间:2011年7月2013年12月,工期约为30个月。 七、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为10304.71万元,其中:土建工程8599.72万元,工程其他费1214.29万元,基本预备费490.70万元。2、资金筹措申请银行贷款7214.71万元,建设单位自筹3090万元。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

5、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3、中共中央、国务校颁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XX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5、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 6、XXXX建设规划; 7、项目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源现状资料;8、其他有关的资料和当地建材的现行市场价格;9、XXXX委托我公司编制XXXXXX学院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第三节 研究结论本项目为XXXX校内一

6、栋XX学院楼,是学校重要的教学场所之一,也是学校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建设具有迫切的需求和必要性。1、该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XX省、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年规划要求,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和重要举措,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2、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XX市的高等教育水平,完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健全高等教育能力,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3、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建设选址及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多样,建设方案合理。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以学校建设需求为基础、以发展规划为指导,主要建设条件符合工程要求;总建筑面积是切合实际的;项目自筹资

7、金已基本落实到位,工程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XXXX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举,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XX省政府确定的五所重点加强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宝钢教育奖评审学校;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学校创办于1958年,原名XX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XXXX。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国家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现实行中

8、央与地方共建。五十余年的薪火相传,学校砥砺出“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和“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立足XX、面向全国、服务XX、服务行业”的办学定位和“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学校在XX、南昌两地有4个校区(校本部、西校区、应用科学学院和南昌校区),设有12个学院,18个科研院所,占地2480多亩,建筑总面积82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00多万册。学校总部位于享有“世界钨都”、“XX王国”、“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XX省XX市。学校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绿化覆盖率达65%,多年被评为全国造林

9、绿化400佳单位和XX省文明单位。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各类在校生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毕业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XX高校前列。据中国校友网和21世纪人才报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学校在“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63位(2007年),在“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53位(2007年),在“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67位(2009年)。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工程硕士培养

10、领域、59个本科专业(其中部分专业列入XX省、安徽省、甘肃省、河南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和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单位。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管理专业4个、XX省重点学科12个、XX省品牌专业16个。学校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达60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部级主要

11、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井冈之星” 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0余人;正副教授6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270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的12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古德生、肖纪美、周尧和、邱定蕃等一批院士和梁开明、邹家祥、马克努松等1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学校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引导优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集聚。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装备先进,有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产品

12、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5个实验中心和近百个实习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注重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实行了弹性学制、基础课分级教学、完全学分制、三学期制等,启动了质量工程,并在全国率先试行“3+1”创新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上屡创佳绩。学生在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同时,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健美操大赛等全国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竞赛上,多次代表XX省高

13、校赢得了重要荣誉。近年来,学校学生荣获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一、二等奖共27项,成绩位居XX省前列;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学校均喜获佳绩,且实现了XX省在该赛事上一等奖零的突破;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等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9项,获奖数位列XX高校前列;在全国高校算量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国工业设计精英赛、亚洲大学生摄影展等比赛上获得一等奖10项;学校攀岩队获得国际攀岩大师赛、世界杯攀岩赛等国际比赛冠军4项,获得全国攀岩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全国攀岩精英赛等国内比赛冠军17项,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并有3名学生入选国家队集训;学校健美

14、操队多次力克群雄,获得全国冠军近百项,2008年,更是以奥运啦啦操大赛冠军的身份,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一展风采,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啦啦队全国选拔赛中,成功入选亚运啦啦操表演阵容。 学校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已构建起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等一批强势学科,形成了钨、铜、XX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三大特色和优势。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863”、“973”高技术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多项,科研总经费3亿多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

15、明二等奖、XX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70多项。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29个省市,多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深圳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XX铜业集团公司等100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500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同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荷兰、日本、冰岛、泰国、巴西、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特别是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开展了十余年的合作交流,双方每年都开展多次师生互访并

16、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学校应邀出席了在泰国举行的世界大学校长高峰论坛;先后派出代表团和学者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加拿大BOND国际学院、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访问和讲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所矿物所等国外百余位知名学者也应邀来校讲学;与冰岛大学合作开展环保、功能材料及铝深加工技术等方面研究,指导阿克雷利大学建立冶金系,学校科技代表团在冰岛访问期间,受到冰岛总统柯雷姆松及教育部长奥立齐的接见和赞赏;与印度尼西亚BBIM公司建立了科研信息互通机制和全面技术合作开发平台;承担了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卢旺达“钽铌氧化物制备

17、中的钨回收工艺设备系统技术开发”、越南“褐铁矿磁化熔烧及磁选工业生产技术开发”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半世纪沧桑砥砺,五十载春华秋实。XXXX刚刚走过52年的辉煌历程;今天,她站在赣江源头,开始新的长征。“聚精会神抓内涵建设、一心一意促科学发展”,XXXX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更高的起点上践行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建设、科学发展的强校之路,朝着建设“XX一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XX”目标阔步前进!为了本项目能够尽快顺利的实施,项目的建设由校基建处对本项目进行协调、监督、管理。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背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

18、院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大力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方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全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据全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用于子女教育消费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第一位。全国的抽样调查结果说明,无论是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还是内地,家庭消费支出占首位的都是教育费用的支出。教育市场之大,不言而喻,所以说,教育产业是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倡导“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逐年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国家财政费用分类别支出中,用于社会文教费用 的支出在各项支出费用的第二位,列在国防费

19、开支之前,仅次于经济建设费用支出,而且增长幅度是最大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进入21世纪以来,所有大学开始

20、了扩招,学生和教职工规模不断扩大,面对越来越多的教职工和学生,学校的基础设施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各大院校的基础建设成为了燃眉之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XXXXXX学院楼建设项目的建设是适应国家教育发展计划的需要。国家关于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鉴于本项目所在地为XXXX黄金校区院区,基础建设相对于其他兄弟学校的建设滞后,为加快XXXX的发展,满足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适应国家教育发展的计划

21、,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国情的。 2、XXXXXX学院楼建设项目的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目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的各行各业的人才越来越精细化;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更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为满足目前社会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XXXX根据国家规定,在综合考虑宏观因素、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开设了不同种类的专业,而培养这些专业的学生需要有相应的教学基地和配套设施,正是基于此,使得建设XXXXXX学院楼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3、XXXXXX学院楼建设项目的建设是XX市建设特大城市的需要。 XX市政府提出将在2020年左右将XX建设成为100万人口、面积达100平方

22、公里的特大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大专院校的建设不能落后于城市建设,制约城市的发展。同时需要大专院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服务子XX,为XX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此,学校理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深造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基础设施。 4、XXXXXX学院楼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XXXX由原有的学院改成了大学之后,在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同时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放宽,扩招使大学的学生和教师人数急剧增加,原有的教学设施就显得拥挤不堪,设备陈旧等因素成了制约XXXX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在扩大招生规模的情况下,首先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做到建设与招生

23、两不误,相互协调。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符合时代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第二章 场址建设条件第一节 场址现状1、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XXXX号XXXX校区内。2、建设用地属于XXXX自有土地,学校规划此用地为XX学院楼建设用地,可完全满足学校XX学院楼建设需要。3、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学校内部,与学校其他建筑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第二节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本项目场地属于XX盆地,为丘陵地貌。2、气象项目区内,XX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

24、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流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气温: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9.8,比历年同期高0.9,各县市年平均气温在19.120.8之间。全市年平均气温以于都20.8为最高,石城19.1最低。降水:XX市位于赣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每年4-9月为汛期,5-6月为洪水的多发季节,早汛和秋汛也是有发生。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329.2毫米,与多年平均值(1580.2毫米)比较减少15.9%。年径流量194.46亿立方米,全市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实测径流量为138.48亿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71.2%,非汛期径流量为55.98亿立方米,

25、占全年径流量的28.8%。3、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第四系土层整体上表现出典型的“上细下粗”二元结构,勘探深度内岩土体从上而下为:素填土、耕植土、粉质粘土、中砂、圆砾、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微风化粉砂岩、各层分述如下: (1)素填土:灰黑、灰黄、杂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含有少量碎石等杂物,松散稍密状态,湿。层厚1.70-3.80米。 (2)耕土:塑可塑状态,该层分布于场区内稻田、菜地及草地等地段,大部分孔均有分布,仅于道路、池塘及挖方地段缺失此层,层顶埋深0.00-3.80米,层厚0.30-0.40米。 (3)粉质粘土:灰褐、褐黄、灰白、暗红色,硬塑可塑状态,含有铁锰质结核与团

26、块,具浅灰色似网纹状构造。该层一般上部0.53.0米呈灰褐色,往下以褐黄色为主,含有灰白色高岭土,底部含有粉细砂,表现出粉土性状,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0.004.20米,层厚1.80-8.20米。 (4)细、中砂:上部黄褐、暗红色,含有粘粒,局部砂粒径较细,可表现为含粘细砂性状,往下基本不含粘粒,变为浅黄色,稍湿饱和,中密状态,该层全场分布,层顶埋深1. 808.20米,层厚7.409.60米,该层含有粉质粘土夹层或透镜体。 (5)圆砾:棕黄、褐黄、黄白色,饱和,密实状态。成分主要为脉石英、石英砂岩碎屑等,砾石呈亚圆形圆形,砾径230mm,大可达80mm以上,含砾量507090,局部粒径较细

27、,含有砾砂夹层。该层全场分布,层顶埋深13.6017.20米,层厚13.8017.90米。 (6)泥质粉砂岩:拟建场地勘察深度内基岩为第三系新余群泥质粉砂岩,紫红、棕红、青灰色,泥质结构,硅质、钙质胶结,具近水平层理,易崩解,局部可见有少量融蚀孔洞,洞径220mm,半充填有少量方解石、泥质及钙质等填充物,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将场地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岩层结构不甚清晰,层理可辩,发育有较多节理裂隙,易干裂,岩芯呈碎块、碎片、薄饼、短柱状,局部层位风化成泥状,岩块一般手可折断,钻探取芯率中等。该层全场分布,层顶埋深31.0031.50未

28、,层厚1.103.50米。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岩层结构比较清晰,层理清晰,节理裂隙发育较少,多呈闭合状,局部层位发育较多,较易干裂,岩芯多呈530mm的柱状,岩块锤击易碎,钻探取芯率较高。该层全场分布,层顶埋深31.1034.80米,层厚6.7010.40米。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岩层结构、构造、层理清晰,节理裂隙发育较少,可见风化痕迹,岩质较硬,锤击声较脆,岩芯多呈l040mm的中长柱状,岩块用力不能折断,钻探取芯率高。该层全场分布,层预埋深41.5043.50米,本次勘察未穿透层底,揭露厚度7.5010.50米。4、拟建房屋地基基础的类型对于818层的建筑,可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或筏板类型。5、水

29、文地质条件项目区场地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和潜水,上层滞水赋存于(1)层素填土、(2)层耕植土中,水量较小,无统一地下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体下渗补给;潜水则赋存于(3)层中砂及其以下地层汇总,水量较大,径流条件较好,主要受赣江侧向补给和上层滞水、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的下渗补给,水位随季节性而变化,勘察期间测得其水位埋深为7.0015.00米左右。根据水质分析成果表,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12.2条有关规定,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6、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分组规定,该地区地震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30、,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内地势平坦开阔,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第三节 工程建设条件1、交通建设项目位于XX市XXXX号。该基地毗邻323国道、京九铁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环境优美,该项目将为XXXX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2、供水、供电项目所在地的用水用电目前均由市政提供,输电线路为6KV,校区配备了320KVA变压器,用电负荷约占总容量的2/3,目前的加压泵能够满足拟建XX学院楼的用水要求。3、周边环境场址附近无各种化学、生物、物理污染源,无过境架高高压线,无危及工作人员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4、其他条件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设单位的主要领导在以往的工程建

31、设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协作条件。第四章 建设方案第一节 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16-98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99、 国家及省市有关环保、卫生、消防、防疫、交通、市政、绿化等部门的法规及规范。10、其他的相关资料。第二节 建筑

32、设计一、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本工程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部委颁发的各种法规、法令,严格执行现行的各相关规范。以人为本,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土地使用率,合理、经济的组织平面功能和车流人流的关系。考虑到校园学习氛围的特点,尽可能的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学生充分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同时向学生灌输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价值观念。本规划充分地体现了教育建筑对人文特征和生态特征的要求。1、总体布局主体建筑南、北、西三侧相邻园区现有道路,呈“E”字型布局,主体建筑基本为正南北布置,建筑主体为十层,东侧布置两层裙房布置有报告厅等功能用房。建筑平面尺寸为104MX 11

33、2M。结合地形在裙房下设置半地下层(根据地形北侧未埋地),作为停车库使用。2、交通组织整个基地形态方正,建筑主入口设置于建筑的西侧,临校园内主干道与建筑内门厅和垂直交通配合形成建筑的主要流线。北侧与南侧分别设置建筑次入口。在东侧设置辅助出入口。东侧为开放式内院出入口,并在南北侧出入口的相邻位置设置机动车停车位。3、景观绿化设计基地XXXX应用科学院校区内,院内整体绿化环境优美,树木繁茂,让身在此处的人们都能体验到回归自然的轻松。在建筑景观设计时我们考虑使每个空间都能有良好景观环境效果,同时建筑设置了围合的内庭院,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丰富空间的层次,为人们提供交流的空间,把建筑、绿化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34、,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再经过加工提炼,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建筑综合体。XX学院楼各楼层主要功能分区详见下表。楼层主要功能1冶金学科用房、门厅、展览空间、化工学科用房、化学药品试剂室、半地下停车场2学工用房、门厅、展览空间、化工学科用房、报告厅、材料学科用房3冶金学科用房、门厅、展览空间、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4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5冶金学科用房、冶金办公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材料办公用房、交流空间6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7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8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9冶金

35、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10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 第三节 结构设计一、设计荷载的取值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学科用房 4. 5KNm2办公室: 2.0 KNm2走廊、楼梯 2.5 KNm2消防疏散楼梯 3.5 KNm2配电间 10 KNm2上人屋面 2.0 KNm2不上人屋面: 0.5 KNm2其他未说明荷载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要求取用。二、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基本风压值Wo为0.45 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三、雪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基本雪压值取0.45 KNm2取用,屋

36、面积雪分布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用。四、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版附录A,本工程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类别及等级:抗震类别为乙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五、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2级。六、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七、结构设计1、主体结构选型:XXXXXX学院楼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XX学院楼的竖向荷载分别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而水平作用主要由抗侧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承担,这种结构既具有框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力。楼板为现浇混凝土楼板。混凝土采用C30级,钢筋采用HPB235级和HRB3

37、35级,混合砂浆等级取M5。2、基础设计:根据相关工程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础类型裙楼采用天然扩展基础,主体采用筏板基础。第四节 给排水设计一、给水1、给水系统根据用水对象对水质、水压、水量的要求,结合学校供水管条件,本工程给水系统采用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合用的方式。2、水源生活用水水质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执行,水源接学校的加压泵站。消防给水引自校园教学区消防管网。给水引入管管径为DN150,给水管网最低供水压力为0.3Mpa。3、生活用水量本工程为XX学院楼,本项目用水人数按10304.71人考虑。根据用水性质,确定最高用水定额为5L人d,时变化系数为1.5,使用时间取3小时天。未

38、预见用水量以生活用水量的10%计取。最高日用量:Qd=7214.710.005(1+10%)=8.25立方米最大时用水:Qh=8.25/31.5=4.13立方米时4、消防用水量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1/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51/s,本建筑总消防用水量为351/s。5、管网及供水采用环状与树枝状管网相结合,引入管管径采用DN150,用直接供水方式,室内管网布置为下行上给式。管材应选用防爆、防裂和防腐性能强,使用寿命长,运输安装方便,价格合理,接口柔性的管材。二、排水1、污水量按用水量考虑,约为用水量的80%。2、污水水质:本工程主要是卫生间的冲洗水和洗涤水,污染物为悬浮物5S,有机污染物CO

39、DCr、BOD5。3、排水系统由于本工程所在地为XX市内,市政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本工程排水系统亦为雨、污排水分流系统。(1)粪便污水排水系统排除大便器(槽)、小便器(槽)、洗手池等的卫生设备的污水,应采用坚固耐用,便于管理维修的冲洗设备,并应保证冲洗强度和水量。排出的污水经化粪池后排入校园区污水排水管道,再接入市政污水排水管网。(2)室外雨水排放系统:室外雨水经收集后就近排入校区室外雨水排水管道,再接入市政雨水排水管网。 (3)雨水量计算本次研究参照和采用XX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其中:t-设计降雨历时取5分钟p-设计降雨重现期,p取2q-按设计降雨重现期和历时计算所得的降雨强度(L/sha

40、)雨水量计算公式Q=yrqF其中v -设计径流系数,V取0.9F-设计汇水面积雨水排水管网管道计算公式及其参数除管道粗糙系数采用n=0.013(满流)外,其余均与污水排水管网管道计算相同。管材:采用钢筋砼管,砼管“O型橡胶圈或抹带接口。检查井,采用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除转角和支管连接井按要求设置外,其余最大井距DN200-400为40m,DN400-700为60m。排水出口:项目所在地地形纵横坡度较大,汇水面积大,雨水排水自然条件较好,雨水可自然汇集于附近水体或利用微地形通过沟渠排出。第五节 强电设计一、负荷等级本设计仅为XX学院楼新建工程的照明、插座及动力(空调)等。该建筑用电为普通用电,无

41、特殊要求,所以属二级负荷。二、电源电源从校园10kv开闭所引入,电源电压等级为10kv。线路长度600米,10kv电缆直埋方式引入。前端出口断路器容量按60MVA考虑。三、负荷计算大楼负荷计算采用单位面积功率法,其结果如下:照明、插座负荷175 KW,空调负荷为70 KW,设备150kw,计算总负荷395 KW。四、变配电设计本建筑高压配电系统设计成环网供电形式,在建筑物内变配电间设置四台高压开关柜、一台315KVA干式变压器及一段低压母线,用于向建筑物内各用电负荷供电。本建筑按各功能房设置专用配电箱,通过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向各用电设备供电,并根据需要在配电箱内设置漏电开关和浪涌保

42、护器。消防设备采用阻燃型电缆供电。五、防雷与接地设计本建筑属三类防雷建筑物,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要求进行防雷设计。本建筑接地制式采用共用接地装置。该装置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防雷、保护及工作接地均引自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不大于l欧姆。本建筑同时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在低配电间内设置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均需要可靠接地。六、照明设计本建筑物照度按照不同功能房要求进行设计,办公室等的照度按200Lux设计,走道、楼梯间及卫生间按照50Lux设计。照明灯具主要采用荧光灯并配优质电子整流器,走道、楼梯及卫生间采用吸顶灯。本建筑物内还设有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

43、灯具可采用自带蓄电池型灯具,放电时间不小于90分钟。其中应急照明与正常照明照度之比值为:楼梯:100%;配电房:100%;走道/公众区域:50%。第六节 弱电设计一、综合布线系统本系统是整个学校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系统的进线用HYA10020.5和室外六芯光缆从校园通信网引入本建筑内的一层弱电间。再由UTP-5E接入各层。系统走线方式:在线槽内明敷,穿钢管沿顶板暗敷及沿墙暗敷方式。二、广播系统本系统是整个学校广播系统的一部分。广播进线电缆( KWP44.0)引自校园广播网,在楼内的门厅、走廊等公共活动区域设置吸项式扬声器或箱式扬声器。系统走线方式:穿钢管保护沿项板暗敷及沿墙暗敷方式。三、有限

44、电视系统本系统是整个学校有限电视系统的一部分。有限电视信号由校园有限电视网通过同轴电缆(SYWV-75-12)引来,经室外埋地管线引入,再经放大、分配、分支网络传送至各个电视终端插座。系统走线方式:在线槽内明敷,穿钢管沿顶板暗敷及沿墙暗敷方式。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控制的子系统,对楼内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保证,包括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联动两大块。本系统采用学校统一的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与校园火灾报警主机相连。本系统采用JB-2002火灾报警区域控制器。在本建筑内设置感烟探测器,在各出入口及公共走道部位设置手动报警按钮、火警电话插孔及警铃。本系统还接收来自

45、消火栓按钮等其他消防设备发出的消防信号。系统在火灾情况下对有关消防设备进行自动方式联动控制并显示。主要与消防有关的设备开启,为楼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系统采用两总线制、模拟量智能火灾报警系统。系统主机设在控制室内,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及电源设备(包括免维护蓄电池)等。 系统走线方式:在线槽内明敷,穿钢管沿顶板暗敷及沿墙暗敷方式。第七节 消防设计 本项目的消防设计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力争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本项目按高层建筑进行消防设计。本建筑主入口前设疏散广场,周围设有6米宽车道,从而形成消防环

46、路,可满足消防车扑救需要。本建筑为“E”形,中间设有走廊。本建筑共设有8个疏散楼梯,可保证各点到疏散口的距离满足规范要求。本建筑还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布置原则: a.室内每层均设置消火栓,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楼层室内任何部位: b.室内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间距不超过50m,栓口离地面高度为1.1m,其出水方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 c.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舌和水带,每根水带的长度不超过25m,屋顶上宜设置检查和试验用的消火栓。 由设于教学区消防泵房供水,进户水压0.75Mpa,教学区最高建筑物屋顶设高位消防水箱,储存10分钟消防水量。管网设置成环状。消火栓充实水柱不小于7米,同时水枪的流量不小于5L/S,并保证消火栓栓口压力小于0.5Mpa。由于已设置了室内消火栓系统,按规范配置灭火器,按中危险级考虑,在主要入口处、楼道入口配置干粉灭火器,需配备若干干粉灭火器(磷酸氨盐、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