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df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790810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df(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 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烟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烟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二二一四年一四年四四月月 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11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确定拟建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拟建项目管线长度为 11.2km50km,管道由新建西港区中转码头油库沿疏港路和机场连接路至潮水机场油库,区域内无珍稀濒危物种,不存在敏感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属于一般区域。确定本次评价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表表 1 1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2、划分表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面积20km2 或长度100km 面积 2km220km2 或长度 50km100km 面积2km2 或长度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二级 三级 拟建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建输油管道系统两侧 200m 范围和项目涉及的施工作业带等临时占地范围。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2.1 生态影响因子识别 根据本工程的建设内容、工艺特点以及沿线地区的生态现状及环境特点,对本工程的生态影响因子进行识别与筛选,见表 2。表表 2 2 环境生态影响识别与因子筛选

3、矩阵环境生态影响识别与因子筛选矩阵 序号 影响因子 影响行为 影响时间 影响范围 影响程度 1 土地利用 征地 长期 评价区 大 2 地貌变化 平整土地 长期 评价区 较大 3 生物量 清除植被,绿化 长期 评价区 较大 4 动物栖息 人类活动,交通等 长期 评价区及其周围 较小 5 景观 管线建设 长期 评价区 较大 6 地下水涵养 不透水地面增加 长期 评价区 较大 7 水土流失 植被覆盖变化 短期、长期 评价区 较大 由表 2 可见,拟建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工程施工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施工扰动产生的,属于直接影响,而且影响性质属于负烟台潮水机场码头

4、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2面的。根据识别,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其中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景观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即工程建设将会降低植被覆盖率,加剧水土流失,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景观。工程进入运营期后,由于工程施工时期的临时占地区域进行了生态恢复,永久占地区域进行了绿化,所以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此时已经显著减轻。2.2 生态影响方式 根据拟建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特点,在不同的工程阶段,不同类型的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中各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方式列于表 3。表表 3 煤油输油管道系统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方式煤油输油管道系统对

5、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方式 影响类型 影 响 方 式 有利影响 营运期及时安全地满足机场航空煤油的供应 不利影响 施工期的占地、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加重 可逆影响 施工期的临时占地及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大 不可逆影响 永久占地区域的地面植被损失 一次影响 占用土地 明显影响 施工期占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大,营运期的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潜在影响 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存,如果及时采取恢复生态措施可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否则会恶化沿线的生态环境 局部影响 生态环境从施工期的破坏到营运期的恢复 区域影响 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有利条件 由表 3 可见,拟建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主要不利影

6、响是施工期的占用土地、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加重。施工期的影响主要是不利的、一次性的、明显的、局部的影响。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评价区域整体生态现状 经调查,整个评价区为以旱地农田为基质,以河流、道路为廊道,以林地、村庄为斑块的景观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分析,评价区生态体系主要由农田、林地、水域(河流、水塘、灌渠、坑洼水面)、建筑(构)物(包括村庄、道路等)、未利用地(荒草地等)共五种生态系统组成。农田生态系统 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3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的类型,是对评价区环境质量起主要动态控制作用的类型,也是评价区内最主要的生态系统,

7、形成了以农田生态系统为背景的评价区生态景观。农田生态景观系统的生产力水平相对最高,种植的主要为小麦、蔬菜等,主要消费者为农田中的蚯蚓、蚂蚁等爬行类动物和各种鸟类。林地生态系统 此类生态系统属于环境资源型,主要包括成林和幼林,主要为人工开发的次生林、杨树及人工绿地。水域生态系统 此类生态系统属于环境资源型,主要包括曲河、峰山河、水塘、灌渠、坑洼水面等。建筑(构)物生态系统 以居民用地和道路为主的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干扰最强烈的景观组成部分,为人造生态系统,主要包括评价区内的村庄及现有道路等。该类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被覆盖率较低。村庄生态系统以居住和经济生产为主体,呈小块状独立分布于评

8、价区内,该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是相对独立分布、居住人群密集、整体生产力水平较高。3.2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耕地:包括一般耕地、菜地等;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水面:包括曲河、峰山河、坑塘、低洼水面等;林地:包括成林、荒草地等。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现状调查,以及景观单元受人类影响的程度,将拟建管线两侧200m 范围的评价区的用地类型分为耕地、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用地、公路用地等)、河流水面、林地及荒草地等类型。项目管路东侧约 10m 处为已建成的疏港路和正在建设的机场连接线道路,本工程管线位于道路绿化带内,工程总占地面积约 8.4hm2,包括

9、占用道路绿化用地约 5.7 hm2,占总面积的 67.86%,占用耕地(含菜地)1.5hm2,占总面积的 17.86%,占用林地 0.44hm2,占总面积的 5.24%,占用荒草地 0.72hm2,占总面积的 8.57%,占用河流水面 0.04 hm2,占总面积的 0.48%,详见表 4。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4 表表 4 项目施工扰动区土地利用现状项目施工扰动区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分类 面积(hm2)百分比(%)道路绿化用地 5.7 67.86 耕地(含菜地)1.5 17.85 林地 0.44 5.24 水域 0.04 8.57 荒草地 0.72 0.48

10、总计 8.4 100.00 评价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图见图 1。3.3 生物资源现状 动物资源 评价区域内天然野生动物较少,无大型野生动物,也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沿线动物资源以陆栖脊椎动物为主,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两栖动物主要以青蛙和蟾蜍为主,耐旱性较强,广泛分布在平地和草丛中;爬行动物包括蜥蜴和蛇,蜥蜴主要有麻蜥、无蹼壁虎等,蛇主要有赤链蛇、绿草蛇等;鸟类主要有麻雀、燕子、灰喜鹊、野鸽子等;哺乳动物主要包括刺猬、鼠类和野兔,广泛分布于灌木丛和草丛中。另外鱼类包括鲤、鲫、草鱼、鲢鱼等;昆虫包括螳螂、蜻蜓、蚂蚱、地蚕等。拟建管线沿线无珍稀动物养殖。植物资源 项目区植被地处暖温带

11、落叶阔叶林带,植被为天然灌木植被和盐生草本植被,自然植被主要是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有碱蓬、芦苇、羊角草、鹅绒藤、狗尾草等。森林植被主要包括指在农田之间、道路两旁、村庄内大都分布有华北平原典型的防风防沙林,木本类植物主要有杨树、旱柳、刺槐等;农田为一般旱地,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豆类及薯类等;经济作物有:菜、瓜类。经调查,拟建工程沿线林草覆盖率在 18%左右,未见珍稀植物物种分布,管路沿线植被种类现状见表 5。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5 图图 1 1 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图 项目管线路由 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

12、响评价专题 6表表 5 管路沿线植被种类现状管路沿线植被种类现状 类别 植被类型 种植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豌豆等。果树 主要有苹果、梨、山楂、石榴、板栗、核桃、枣、葡萄等。林木种类 泡桐、刺槐、杨、柳、椿、榆、黑松、国槐等。草本与灌丛植被 主要包括胡枝子、绒毛胡枝子、细叶胡枝子、孩儿拳头、花木蓝、山合欢、紫珠、郁李、卫矛、酸枣、茅草、节骨草、蒲公英、苦菜子、青青草、狗尾草半夏、黄芩、元胡、沙参、丹参、菟丝子等。3.4 生态敏感目标现状 拟建管道沿线敏感目标见表 6,部分敏感点的现状照片见图 2。表表 6 管道沿线管道沿线重点保护目标及位置重点保护目标及位置 与项目的相对

13、位置 序号 环境保护目标 相对方位 距离(m)受影响人数 搬迁进度 1 台上村 SE 60 270 2 巨峰村 SE 50 960 3 大邹家村 NW 40 840 距管道中线 100m 以内的房子准备拆迁 4 刘庄村 SE 300 360 5 小雪村 NW 350 450 6 张家村 NW 120 560 影响较小,不拆迁 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7 台上村 大邹家村 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8 巨峰村 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4.1 施工期生态影响评价 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方式、动植物、水土流失、景

14、观生态等方面。4.1.1 土地利用影响评价 施工期,评价区拟建工程占地范围内原有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根本变化,原有的耕地、林地、菜地、荒草地等将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输油管道系统的施工线路和施工场地等。同时,在评价区的可绿化区域进行绿化,使绿地面积逐步达到项目设计的要求。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 8.4hm2,包括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其中永久占地面积约 0.005 hm2,临时占地面积 8.395 hm2。项目永久占地主要是管道沿线设置的里程桩、转角桩、阴极保护桩、警示标志等永久性标志。项目临时性占地包括施工作业带和临时修筑施工便道用地。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15、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9根据蓬莱市住房和规划建设管理局关于建设项目用地规划预审意见(蓬规工2011-008),本项目永久占地中土地利用类型为地下管线用地,无基本农田,临时占地中的施工作业带、运输便道及临时堆管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耕地和荒草地等。4.1.2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4.1.2.1 对生物的影响 对植被的影响 施工期将破坏拟建工程占地区域内原有植被的生长,如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等施工期临时占地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其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施工过程,特别是线路施工会有大量的人流和车流进入,如果施工管理不善,对施工场地周围的植被破坏较大,甚至导致其消失。施工场地如果靠近林地,容易对森林群落产生以下不

16、利影响:使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乔木层由于缺乏灌木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对环境的抵抗能力下降,易感染病害和遭受风折,使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降低,群落的稳定性下降;另外,由于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破坏,并引起群落结构的变化和群落层次的缺失,将直接影响群落的演替。项目施工过程中,运输车辆和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会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带来直接的影响。这些尘土降落到植物的叶面上,会堵塞毛孔,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使之生长减缓甚至死去。另外,原材料的堆放和车辆漏油,还会污染土壤,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虽然随着施工的结束不再产生扬尘,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这些影响并不会随施工的

17、结束而得到解决,它们的影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因此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原材料和废弃料的处理,对于运输车辆,也要尽量走固定的路线,将影响减小到最少范围。对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们会迁移到非施工区,对其生存不会造成威胁。施工期间,临时征地区域的鸟类和兽类将被迫离开原来的领域,邻近领域的鸟类和大型兽类,由于受到施工噪声的惊吓,也将远离原来的栖息地,当临时征地区域的植被恢复后,它们仍可回到原来的领域。施工开始,施工便道上行驶车辆增多,压死两栖、爬行动物经常可见,尤以早晚夜间更多。两栖类动物因经常在湿地和陆地之间迁移,且行动缓慢,在某些地段繁殖期还要横过公

18、路到江河浅水区抱对产卵,繁殖后又穿过公路回到陆地上生活。繁殖后的蝌蚪变成幼蛙后,又从浅水区横过公路到陆地上生长发育在穿过公路时,很容易被车辆压死。半水栖、湿生的游蛇类中不少种类在水中觅食,陆生繁殖,多要横过公路,此间公路上压死的两栖、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10 爬行动物将增多。施工期间,由于施工人员多,施工人员有可能会乱砍乱伐,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境,甚至会直接捕猎野生动物,从而对动物产生严重威胁。这种破坏是短暂的、可逆的,待施工结束后将予以恢复。由于拟建项目永久占地仅为蓬莱市现有土地面积的极少部分,因此,拟建项目建设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将是微弱的。4.1.2.

19、2 物种量和生物量的变化 拟建工程总占地面积约 8.4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约 0.005hm2,临时占地面积8.395hm2。施工期,工程临时占地范围内的农田(含菜地)、果园、林地、和荒草地等群落将被彻底破坏,植物的物种量和生物量短时期内将大幅降低。由于本项目永久性占地面积较小,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较小,不会造成过多物种的损失,再加上施工后期的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沿线的生态恢复可逐渐弥补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损失。4.1.3 水土流失影响评价 4.1.3.1 水土流失量的计算 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流失量是指项目区某一监测时段内的平均土壤流失量。水土流失量:W=W1+W2+W3,其中,W1为扰动地表

20、面积上的水土流失量,W2为弃渣流失量,W3为围堰流失量。在该项目中,未涉及到围堰,因此 W3=0。扰动地表面积上的水土流失量 扰动地表面积上水土流失量 W1采用加速侵蚀模数法,即 W1=(FMAT)式中,F 为扰动地表面积(km2);M 为原地貌侵蚀模数(t/km2a);A 为加速侵蚀系数,类比同类项目,本项目区内 A 值取 7;T 为水土流失预测时段(a),本项目取 1 年。本工程管道线路位于胶东半岛平原区,沿线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该区域土壤容许流失量为 200 t/(km2a)。工程沿线以轻度侵蚀为主,现状年土壤侵蚀模数约 580t/(km2a),扰动地表

21、面积约 0.084km2,因此,W1=341t。弃渣流失量 计算弃渣流失量 W2采用流弃比法,即 W2=(VRB)式中,V 为弃渣堆积体的体积(m3);R 为弃渣堆积体的密度(t/m3);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11 B 为流弃比,即在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下,弃渣体自然流失至自然稳定状态时可能产生的弃渣流失总量与弃渣体总量的比值。根据项目可研报告,工程挖方量 33660m3,回填量 33270m3,则弃土量约 390m3,弃渣堆积体的密度 R 取 1.6 t/m3,流弃比取 0.35,则 W2=218t。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量 W=W1+W2,约 55

22、9t。新增水土流失量 根据 2005 年国家质量监督局颁布并实施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新增水土流失可按下面公式计算:式中,WSi为扰动地表新增水土流失量(t);n 为预测单元 1,2,3,n-1,n;Fi 为第 i 个预测单元的面积(扰动面积)(km2);MSi为扰动后不同预测单元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MSi=M0iA;M0i为扰动前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t/km2a);Ti为预测时段(扰动时段)(a)。由上式可计算出本项目新增水土流失量约 292t。因此,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总量约 559t,其中弃渣流失量约 218t,新增水土流失量约 292t。4.1.3.2 水

23、土流失影响分析 由于管线建设路线长,建设过程中扰动范围广、动土量大,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新的水土流失。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 项目区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为基础,人为因素是主导。自然因素 项目区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等。项目区所经区域为低山丘陵和冲积平原交错区,降雨量相对较大且集中,在侵蚀性降雨条件下,集中的地表径流汇集后对地表产生较为严重的冲刷,地表径流扰动地表后,使得地表的土壤随地表径流而发生流失,形成“土随水跑”的现象,加上地表植被被破坏后,地表植被覆盖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24、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12 降低甚至裸露,原有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表层土抗蚀能力减弱,减小了对地表径流的拦挡及存蓄,使得地表径流的流速加快,加重了土壤流失的程度。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在管线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人的建设活动而使得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等发生改变,从而造成或加重水土流失的现象。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在施工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施工准备期大量的土地停止耕作、地表植被覆盖大大降低,土壤水分下渗存蓄减少,同时伴随大量土石方的开挖、运移活动,地表扰动严重,植被几乎完全被破坏,裸露的地表水土保持功能明显减弱,土壤侵蚀强度增强。施工期项目占地范围内“三通一平”工作完成后,整个地表

25、在绝大部分施工期内处于裸露状态,再加上施工期排水系统的不完善,地表径流肆意冲刷施工面和堆放的土石料,新筑的路基或临时堆放的土方,因其结构疏松,空隙度大,在雨滴击打和水流的冲刷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据有关部门调查,汛期集中而又长期的降雨,使雨水来不及渗透而形成地表径流,不仅产生深长的侵蚀沟,造成严重的地表侵蚀,而且径流携带的泥沙会严重淤积河道和排水沟等,造成河床和沟底抬高,致使排水不畅,对河道行洪安全造成重大隐患。水土流失状况的特点 本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具有以下特点:项目建设路线长、挖填方动土量较大、扰动地表程度剧烈、扰动类型较多。该项目分项工程多,扰动类型多。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管线线路开挖与填埋

26、及施工场地建设等,扰动类型包括了清理地表、场地平整、建筑材料运移、土石方运移、土石方回填、车辆碾压、临时堆放等等。扰动地表面积较大,占压水土保持设施面积较大。该工程具备管线建设工程的一般特点,即侵蚀带呈连续或不连续的线性分布,侵蚀空间分布跨区域差异性大等,因此扰动面积及损坏水保设施面积均比较大,其中扰动面积为全部的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扰动面积为项目区总面积的 100%。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施工期,施工项目区范围内的地表将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局部地貌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施工项目占地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很容易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

27、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13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本项目建设可能引起以下危害:可能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在管线施工过程中若不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就可能致使当地环境及生态平衡受到影响:对施工面不重视临时防护措施,不仅会诱发土壤严重的风蚀、水蚀,产生大量的土壤流失,而且还会使当地河床抬高,淤塞河道,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给下游村庄、道路、农田及水利工程带来一定的危害;同时水土大量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土壤沙化,使得地力下降,周边环境容量减少,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线路建设呈线性分布,扰动距离较长,如果不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合理安排线路跨越的河流通路问题项目建成后,将会阻断区域排水体系,影响行洪,造成洪

28、涝灾害。因此,必须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保障主体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4.1.4 景观生态影响评价 拟建项目施工期,由于临时建筑及工程施工活动频繁,对作业区景观环境影响较大。由于作业区多集中于项目用地范围内,工程直接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但临时占地、施工场地及作业活动由于改变原有地貌景观,可能产生视觉污染。主要表现为:4.1.4.1 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拟建项目主要位处低矮丘陵和冲击平原地貌单元中,线路布设以地形为依托。拟建项目建成后重新填埋,不会因此在境内平原地貌单元内构成一个新的地理分界线,进而改变现有的地貌单元构成;管线在地下

29、敷设,在保证地表径流通畅和现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不会改变现有地表径流汇水区域的基本格局,不会对蓬莱市的地貌单元格局产生较大影响。通过上述分析来看,拟建项目建设不会由此产生新的地貌单元。因此,不会对沿线地貌形态产生影响。4.1.4.2 工程填挖作业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工程填挖作业主要指管线线路填挖及废弃渣料临时堆置等。拟建工程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此外,地表开挖使局部地形、地貌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进而影响土著野生动物的栖息与繁殖环境,使区域景观多样性下降。管线的修建过程中将产生一定数量的裸露边坡,对视觉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并造成水土流失。如果在施工中随意扩大施工作业面、滥砍滥伐树

30、木或不规范取土,会造成地表裸露段的视觉反差。4.1.4.3 临时工程对景观影响 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14 临时工程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产及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粉尘飞扬污染空气,植物枝叶积尘过多易发生灼伤或机械损伤。由于工程临时性用地多具有较好的肥力土层,容易进行复垦利用,施工结束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实现植被恢复。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有肥力的土层具有重要意义。设置的临时工程主要有施工作业带、施工便道、临时堆场等。上述临时工程的修建与投入使用,无疑将对周围景观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将铺设部分施工便道,另根据标段在沿线设置相应施工场地,上述临

31、时工程的设置将影响到沿线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拟建项目沿线以农田和荒地居多,基质比较均一,由于临时施工地等斑块的出现,改变了原有景观的格局和动态。最主要的变化是这些斑块的出现取代了原来的植被斑块,破坏了植被生境,改变了原来斑块结构,使斑块更加破碎化。在雨水冲刷的情况下,钙质淋溶到土壤里,使土壤环境发生变化,这是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期应尽量做好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通过对临时占用土地的恢复及采取绿化美化等措施,可以基本消除影响,所以施工期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是暂时的。建议临时工程应设置在相对比较隐蔽的地方。如设置在地方绿化带背面,如有可能,有的施工场地可租用需拆迁的厂房的场地,以挡

32、住人的视线,减少临时工程对景观的影响。虽然施工期临时工程对景观的影响无法避免,但也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本管道工程敷设在地下,进行密闭输送,运营后沿线工程扰动区域内的原有人工植被及自然植被逐渐恢复,对沿线区域景观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4.2 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由于项目永久占地仅为管道沿线设置的里程桩、转角桩、阴极保护桩、警示标志等永久性标志占地,面积 0.07m2,工程占地较小,不会大量破坏人工植被,荒草地等,项目建成后会在回填土上方进行绿化,因此项目的建设对区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甚微,建设单位应多引进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名木和花卉,确保增加其物种量。从植被分布现状调查的结果看,拟建项目建设

33、的永久占地,对群落的生产面积,群落的生物量等影响甚微,对沿线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态功能影响较小。运营期,由于管线埋设于地下,同时,由于蛇、鼠、猫头鹰、喜鹊、野兔等动物对外环境的适应性,在运营初期,动物对外环境的适应性使它们逐步接近或回到其原有的生活环境,种群结构基本没有变化;运营期,拟建管线不会对其迁移产生明显的影响。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15 拟建项目沿线现场调查时没有发现国家和省级珍稀濒危动物物种存在,因此,不涉及对沿线珍稀濒危动物的影响问题。本项目为人文景观,由于管线在地下呈带状蜿蜒在成片的农田、果园和草地之间,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的景观也有一定的影响。减

34、缓影响的方法主要在于加强输油管道系统地面设施的绿化工作,在现有景观与输油管道系统地面设施之间形成绿色通道,既可以掩饰输油管道系统地面设施在色彩、质感上的不协调,又可以起到点缀、缓冲和美化的作用,使输油管道系统地面设施尽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5.1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期整个地表在绝大部分处于裸露状态,再加上施工期排水系统的不完善,地表径流肆意冲刷施工面和堆放的土石料,新筑的路基或临时堆放的土方,因其结构疏松,空隙度大,在雨滴击打和水流的冲刷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施工期的生态保护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防治。5.1.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本项目管线沿疏港路和机场连接路铺设

35、,全长约 11.2km,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提出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工程开发实际情况,确定本方案编制的总目标为“预防、恢复、治理、改善”四个层面。即预防各分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对造成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尽可能地恢复,难以恢复的则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并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实现项目区范围内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良性循环,提高区域内抗灾减灾能力,从而保障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1.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的有关规定,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本

36、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为 8.4hm2,直接影响区为项目建设区外围 200m 范围。5.1.3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本方案针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规划状况,对已有设计的措施进行了合理的评价,对仅有规划的措施进行了适当的补充设计或提出了设计要求,并根据各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16 防治分区的具体情况,新增设计水土保持措施,本着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有机结合的原则,形成综合防治措施体系。防治措施体系将按照系统工程原理,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单项与综合、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力争达到投资省、效益好、可

37、操作性强,有效地控制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同时,便于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措施能够有效融入一阶段主体工程设计中。5.2 营运期生态保护措施 5.2.1 绿化措施 工程管线沿疏港路及机场连接线西侧绿化带内敷设,工程建成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线铺设位置进行相应的绿化,建议种植大量的香樟、雪松、水杉、女贞等高大的乔木,林下配置各种灌木和花草。5.2.2 景观协调措施 为了减少对主要景观保护目标的不利影响,建议采取以下保护措施:为减少工程活动对沿线景观的影响,拟建工程的施工便道、施工场地、施工营地的场址选择应遵循环境保护原则,尽量避免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设置施工营地和场地而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建议严

38、格执行复垦整治措施。鉴于施工便道多沿路两侧布设,建议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工程完工后,应及时清理料场、施工便道及施工营地等场地内的油污和垃圾,平整地面,尽量恢复原有地貌和植被,使工程建设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和谐。临时堆场应及时进行生态环境、景观修复。6 评价结论 6.1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评价区位于蓬莱市潮水镇境内,整个评价区为以旱地农田为基质,以河流、道路为廊道,以林地、村庄为斑块的景观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分析,评价区生态体系主要由农田、林地、水域(河流、水塘、灌渠、坑洼水面)、建筑(构)物(包括居民点、道路等)、未利用地(荒草地等)共五种生态系统组成。评价区内各

39、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拟建输油管道系统途经以低矮丘陵和冲击平原为主的景观单元,其全线段景观一致性程度较高,耕地、林地和荒草地沿烟台潮水机场码头至机场油库输油管线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17 线广泛分布是其最为直接的表现内容。评价区生态完整性构成的主体要素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等。6.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评价 施工期,评价区拟建工程占地范围内原有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根本变化,原有的耕地、荒草地等将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输油管道系统施工场地等。根据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的占地情况,本项目共占地面积约 8.4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 0.005 hm2,临时占地面积 8.395

40、 hm2。运营期,拟建输油管道系统永久占地为 0.005 hm2,占用面积较小,对周围土地利用影响较小。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评价 施工期,工程占地范围内的农作物、果园、荒地等将被去除,这部分破坏的植被分布范围集中,导致占地范围内的植被覆盖率、植物物种量和生物量短时期内将大幅降低。运营期,由于新引进绿化品种,以及评价区原有的物种并未消失,因此运营期评价区的物种量较施工前有所增加。水土流失评价 施工期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影响较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景观评价 施工期,评价区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割裂了周围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各种施工场地逐步取而代之,景观性质发生根本改变,景观异质性明显增强。运营期,将使输油管道系统沿线各类生态系统进一步破碎化,但从生态完整性指标的角度分析,由于拟建输油管道系统永久占地数量相对很小,拟建输油管道系统建设不会对沿线生态完整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