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预案(应急)预案(应急).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790363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152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30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预案(应急)预案(应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1930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预案(应急)预案(应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30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预案(应急)预案(应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30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预案(应急)预案(应急).doc(1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1930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目录1总 则- 12 -1.1编制目的- 12 -1.2编制依据- 12 -1.3适用范围- 12 -1.4应急预案体系- 13 -1.5应急工作原则- 13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14 -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14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18 -3组织机构及职责- 20 -3.1应急组织体系- 20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21 -4预防与预警- 24 -4.1危险源监控- 24 -4.2预警行动- 29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30 -4应急响应- 32 -5.1 响应分级- 32 -5.2 响应程序- 3

2、2 -5.3 应急结束- 33 -6信息发布- 34 -6.1信息发布单位- 34 -6.2信息发布要求- 34 -7后期处置- 34 -8保障措施- 36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36 -8.2应急队伍保障- 41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41 -8.4经费保障- 43 -8.5其他保障- 44 -9培训与演练- 45 -9.1培训- 45 -9.2演练- 45 -10奖 惩- 46 -10.1奖励- 46 -10.2惩罚- 46 -11附 则- 47 -11.1术语和定义- 47 -11.2应急预案备案- 48 -11.3维护和更新- 48 -11.4制定与解释- 48 -11.5

3、应急预案实施- 48 -12附 件- 48 -12.1专项应急预案- 48 -12.2附图- 49 -附件一:- 50 -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0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为提高煤矿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及其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煤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水灾事故专项预案。- 50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50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50 -3组织机构及职责- 52 -3.1应急组织体系- 52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52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52 -3.2.2应急

4、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53 -3.2.3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53 -4预防与预警- 54 -4.1 危险源监控- 54 -4.2 预警行动- 55 -5信息报告程序- 55 -6应急处置- 56 -6.1响应分级- 56 -6.2响应程序- 56 -6.3处置措施- 57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58 -7.1 应急物资保障- 58 -7.2 应急装备保障- 58 -8水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8 -8.1事故特征- 58 -8.1 .1水害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58 -8.1.2水灾可能发生区域- 58 -8.1.3事故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分析- 58 -8.1.4水灾事故前

5、的事故征兆- 59 -8.2组织机构及职责- 59 -8.2.1 指挥机构- 59 -8.2.2救援工作组职责- 59 -8.3 应急处置- 60 -8.3.1汇报程序- 60 -8.3.2 主要防御方案- 62 -8.4注意事项- 62 -8.4.1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62 -8.4.2在处理上山巷道突水的注意事项:- 63 -8.4.3自救互救注意事项- 63 -8.4.4使用抢险救灾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63 -8.4.5恢复正常状态的原则和程序- 64 -8.4.6其它注意事项- 64 -9附件- 64 -9.1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64 -9.2重要物资

6、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65 -9.3规范化格式文本- 65 -9.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65 -9.4.1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66 -9.4.2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66 -9.4.3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66 -9.4.4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66 -9.4.5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 66 -9.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67 -9.6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67 -附件二:- 67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67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67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68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68 -3.1 应急组织体系- 68

7、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69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69 -3.2.2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69 -3.2.3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70 -4 预防与预警- 71 -4.1 危险源监控- 71 -4.2 预警行动- 72 -5信息报告程序- 72 -6应急处置- 73 -6.1 响应分级- 73 -6.2 响应程序- 73 -6.3 处置措施- 74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74 -7.1应急物资保障- 74 -7.2应急装备保障- 74 -8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5 -8.1事故特征- 75 -8.2应急组织与职责- 75 -8.2.1应急自救组织

8、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75 -8.2.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具体职责- 76 -8.3应急处置- 76 -8.3.1应急处置程序- 76 -8.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76 -8.3.3联系方式及事故报告内容- 77 -8.4注意事项- 77 -8.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体注意事项- 77 -8.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具体注意事项- 78 -8.4.3采取救援措施注意事项- 78 -8.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78 -8.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和人员安全防护- 79 -8.4.6其他需要特别注意事项- 80 -9附件- 80 -附件三:- 82 -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82

9、-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83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83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84 -3.1 应急组织体系- 84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84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84 -3.2.2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85 -3.2.3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85 -4 预防与预警- 86 -4.1 危险源监控- 86 -4.2 预警行动- 87 -5信息报告程序- 88 -6应急处置- 88 -6.1 响应分级- 88 -6.2 响应程序- 89 -6.3 处置措施- 89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90 -7.1 应急物资保障- 90 -7.2 应急装备保

10、障- 90 -8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90 -8.1事故特征- 90 -8.2应急组织与职责- 91 -8.2.1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91 -8.2.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具体职责- 91 -8.3应急处置- 91 -8.3.1应急处置程序- 91 -8.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92 -8.3.3联系方式及事故报告内容- 92 -8.4注意事项- 93 -8.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体注意事项- 93 -8.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具体注意事项- 93 -8.4.3采取救援措施注意事项- 93 -8.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94 -8.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和人员安全

11、防护- 95 -8.4.6其他需要特别注意事项- 95 -9附件- 95 -9.1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95 -9.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95 -9.3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96 -9.3.1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96 -9.3.2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96 -9.3.3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96 -9.3.4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97 -9.3.5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 97 -9.4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97 -9.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97 -附件四:- 97 -煤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98 -1 事故类型和危

12、害程度分析- 98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98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99 -3.1 应急组织体系- 99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99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99 -3.2.2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100 -3.2.3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100 -4 预防与预警- 101 -4.1 危险源监控- 101 -4.2 预警行动- 103 -5信息报告程序- 103 -6应急处置- 104 -6.1 响应分级- 104 -6.2 响应程序- 104 -6.3 处置措施- 104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05 -7.1 应急物资保障- 105 -7.2 应

13、急装备保障- 105 -8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106 -8.1事故特征- 106 -8.2应急组织与职责- 106 -8.2.1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106 -8.2.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具体职责- 107 -8.3应急处置- 107 -8.3.1应急处置程序- 107 -8.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07 -8.3.3联系方式及事故报告内容- 108 -8.4注意事项- 108 -8.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体注意事项- 108 -8.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具体注意事项- 109 -8.4.3采取救援措施注意事项- 109 -8.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09

14、-8.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和人员安全防护- 110 -8.4.6其他需要特别注意事项- 110 -9附件- 110 -9.1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110 -9.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111 -9.3规范化格式文本- 111 -9.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111 -9.4.1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111 -9.4.2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111 -9.4.3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112 -9.4.4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112 -9.4.5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 112 -9.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112 -9.6 有关

15、协议或备忘录- 112 -附件五:- 113 -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3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3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13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114 -3.1 应急组织体系- 114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114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114 -3.2.2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114 -3.2.3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115 -4 预防与预警- 116 -4.1 危险源监控- 116 -4.2 预警行动- 116 -5信息报告程序- 116 -6应急处置- 117 -6.1 响应分级- 117 -6.2 响应程序- 117

16、-6.3 处置措施- 117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18 -7.1 应急物资保障- 118 -7.2 应急装备保障- 118 -8 顶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8 -8.1 事故特征- 118 -8.2 应急组织与职责- 119 -8.3 应急处置- 120 -8.4 注意事项- 122 -9附件- 124 -9.1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124 -9.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124 -9.3规范化格式文本- 125 -9.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125 -9.4.1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125 -9.4.2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125 -9.4.3应急

17、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126 -9.4.4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126 -9.4.5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 126 -9.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126 -9.6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127 -附件六:- 127 -提升运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27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27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27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128 -3.1 应急组织体系- 128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128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128 -3.2.2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128 -3.2.3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12

18、9 -4 预防与预警- 130 -4.1 危险源监控- 130 -4.2 预警行动- 130 -5信息报告程序- 131 -6应急处置- 131 -6.1 响应分级- 131 -6.2 响应程序- 131 -6.3 处置措施- 132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32 -7.1 应急物资保障- 132 -7.2 应急装备保障- 132 -8提升运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2 -8.1 事故特征- 132 -8.2 应急组织与职责- 133 -8.2.1 应急组织体系- 133 -8.2.2指挥机构及职责- 133 -8.2.3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133 -8.2.4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

19、职责- 133 -8.25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134 -8.3 应急处置- 135 -8.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35 -8.3.2 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35 -8.4 注意事项- 136 -9附件- 137 -9.1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137 -9.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137 -9.3规范化格式文本- 138 -9.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138 -9.4.1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138 -9.4.2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138 -9.4.3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138 -9.4.4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139 -

20、9.4.5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 139 -9.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139 -9.6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139 -矿井停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40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40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40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140 -3.1 应急组织体系- 140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140 -3.2.1应急指挥部及职责- 140 -3.2.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141 -3.2.3 现场应急指挥部及职责- 141 -4 预防与预警- 142 -4.1 危险源监控- 142 -4.2 预警行动- 142 -5信息报告程序- 142 -6

21、 应急处置- 143 -6.1 响应分级- 143 -6.2 响应程序- 143 -6.3 处置措施- 143 -7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45 -7.1 应急物资保障- 145 -7.2 应急装备保障- 145 -8停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5 -8.1 事故特征- 145 -8.2 应急组织与职责- 145 -8.2.1 发生矿井停电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145 -8.2.2 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45 -8.2.3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146 -8.2.4 现场应急指挥部及职责- 146 -8.3 应急处置- 147 -8.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47 -8.3.2 事故

22、应急处置措施- 147 -8.4 注意事项- 148 -9附件- 150 -9.1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150 -9.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150 -9.3规范化格式文本- 151 -9.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151 -9.4.1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151 -9.4.2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151 -9.4.3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151 -9.4.4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151 -9.4.5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 152 -9.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152 -9.6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152 -1总 则1.1编制

23、目的规范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有效地控制和处理井下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矿山救护规程、国家矿山灾难应急预案、自治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1930煤矿井下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包括瓦斯爆炸事故、透水事故、矿井火灾事故、煤尘爆炸事故、冒顶片帮事故、提升运输事故、突然停电

24、事故等。1.4应急预案体系1930煤矿井下应急预案体系由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透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矿井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煤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提升运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突然停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八个预案构成。1.5应急工作原则1.51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并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1.52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紧密配合。1.53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经理负责制,事故抢救指挥以

25、事故煤矿为主,相关部门和专家参与,充分发挥企业的自救作用。1.54充分发挥企业应急救援第一响应者的作用,将日常工作、训练、演习、预防性安全检查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培养和发挥兼职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1.55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控。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科学决策,提高事故应急处置技术和水平。1.56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救护中队应急救援第一响应者的作用,会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协同应对,将日常管理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2.1.1交通位置: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30煤矿矿区位于乌鲁木齐市达板城区内,乌鲁木齐市以南130

26、km处,国铁南疆干线鱼尔沟车站在矿区东南部通过,目前有省级公路从矿区通至乌鲁木齐市,简易公路通至鱼尔沟车站。矿区运输铁路专用线与鱼尔沟车站接轨,专用线已至红石岭车站,距矿区14km,交通较方便。2.1.2矿井地质特征:(1)地层矿区位于天山山脉的边缘,本矿区出露的地层有古生界石炭系C、二迭系P、中生界的三迭系T、侏罗系J、第四系Q。石炭系中统C2,二迭系上统(P2)及三迭系的中上统(T2-3)均为矿区含煤系地层的下伏地层,C2和J为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接触,P2、T2-3和J为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接触。侏罗只露出中下统(J2、J1)水西沟群,呈东西条带分布,长约30公里,宽约2-6公里,东宽西窄,

27、出露地层2441.14米。(2)构造1930煤矿井田范围内为单斜构造,产状较稳定,走向近东西,向西南倾斜,井田内煤层倾角一般在19度-26度之间。(3)褶皱在1930煤矿回采范围内,煤岩层无大的褶曲构造,煤层倾角自东向西逐渐增大,向深部变化不大。个别煤层露头处煤层倾角有变化,但在回采水平未见大的褶曲出现。(4)断层现井田范围内已出现F4-2断层,影响4#-7#煤层,在二采区出现上盘及下盘,对开采影响大。 (5)煤层及煤质艾维尔沟矿区有两个含煤组即西山窑组(2x)和八道湾组(1b)。1930煤矿主要开采八道湾组煤层,该组共含煤12层,其中局部可采层5层,不可采层1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1、1-2

28、、1下、2-1、2-2、2下1、2下2、3、4、5上、5、6、7、8、9、10、11、12。最大总厚度75.63m,最小为1.03m,平均厚度32.20m。本组煤层有如下特征:a.4、5、6、7、10号煤层为本矿区主要煤层。 b.煤层较集中,1-7号煤层总间距120-160M,各煤层间距较稳定。1-12号煤层总间距约500m。 c.厚度变化有规律,东西两端及深度变薄尖灭。d.煤层顶板一般为坚硬砂岩,砂砾岩和砾岩,仅1号和9号煤层顶板为粉砂岩,炭质泥岩,底板为粉砂岩。e.煤层结构:12号煤层较复杂,由10多个分层组成,实际为一组煤;2号煤层最复杂,其次1、4、5、8号煤层。一般在矿区中部各煤层结

29、构较简单,两边较复杂,夹矸多为炭质泥岩和粉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常有互相代替现象。本矿井主要开采煤层煤质为焦煤和肥煤。2.1.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涌水量1930煤矿1930平峒矿井田位于吐鲁番盆地西缘的天山峡谷之中,呈一狭长谷地,两侧以中高山脊为分水岭,地形陡峭,分水岭西北为大西沟河流域,南为阿拉沟河流域,最高海拔4394.4m,高山区终年积雪。地形西高(21线沟底海拔2440m)东低(8线沟底海拔+1900m),含水层亦沿沟的走向呈一单斜构造在沟的两侧出露,水系呈羽状,主沟与支沟中以冲积物为主,厚度不等(050m)。高山冰雪融水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流域内降水为地下水与地表水另一补给来

30、源。艾维尔沟河从西部向东穿过井田中部,尤其三采区北部河流距煤层极近,所以河流对现水平矿井涌水量影响大。主要影响范围为10线12线之间,因此开采中形成的地面裂隙和顶板含水层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影响大的含水带共三个,分述如下:(1)、井田内有12个含水层,共划分为(以底板煤层号命名),即#、#、#、#、#、#、7#、8#、9#、10#、11#、12#含水层,由于煤层本身透水性弱,为隔水层。煤层顶板多为砂砾岩,底板多为泥岩、粉砂岩。承压自流,水力坡度40,无层间联系,渗透系数为 0.00232.16m/昼夜。多数承压自流。(2)、第四纪含水层是井田中的次要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各条沟两侧的第四纪冲积岩

31、中,含水层厚度一般为40m左右。有砾岩、卵石、漂石组成,含水。渗透系数k=1.71.19m/昼夜。(3)、小窑积水是矿井充水的又一个因素在井田内812线有多个小窑,大部分采用斜井开拓。部分开采范围不清,又未能很好封闭,有大量积水,在开采时有突水危险。(4)、构造破碎带裂隙水:主要分布在F4、F5断层带,钻穿过时喷水,如8-2孔为13.2升/秒,水头高于水孔口24m。(5)、矿井涌水量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50m3/h,最大涌水量650m3/h。2.1.3经济性质:1930煤矿隶属新疆八一钢铁公司焦煤集团所属子分公司,属于国有重点煤矿。2.1.4从业人数:现1930煤矿职工总人数752人。2.1.5

32、煤矿设计能力和设计产量:1930煤矿始建于1983年,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1930煤矿是1978年1月新疆煤矿设计院提出矿区总体设计,1982年经煤炭工业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矿区总体开发300万吨平硐中间水平。1983年12月由新疆煤矿建设工程处施工建设,1988年4月建成投产,1992年投入综采设备,实行机械化生产,2004年投入综合机械化放顶煤技术,年产量80万吨。2.1.6矿井的开拓方式、落煤方式、支护方式、顶板处理方法:矿井井田范围东起跃进沟,西至10勘探线以西440米处,北部以11#煤层露头为界,南部(深部)以+1800水平开采水平为界,全矿井划分两个采区,现主要开采4、

33、5、6、7号煤层,井口标高+1930米,井口坐标X:4764008、Y:3054210;采用平硐、单翼、集中运输石门的开拓方式,开采方式:单翼采区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落煤方式:采面机切割落煤;顶板管理方法:超前预爆破人工放顶管理顶板。2.1.7通风方式及反风方式:1930煤矿采用分区式通风系统,通风方式为机械抽出式。一采区风机型号为:BDK54-6-No15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共两台,一用一备,电机容量:255kw,额定负压:1470Pa,额定风量:2021.6m3/min。二采区风机型号为:FBCDZ-6-No19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共两台,一用一备,电机容量:2185 kw,额定负压

34、:9873737Pa,额定风量:2838-6300m3/min。矿井主要风量从一采区主大巷、二采区斜石门进入。矿井总进风量为4320 m3/min。风机供电均为双回路,矿井吨煤配风量1.1 m3/t。反风方式:主通风机风机反转法。2.1.8提升运输方式:1930煤矿运输固定式胶带输送机运输,采区集中煤仓容量,二采区200吨,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2.1.9供电方式:1930煤矿矿井供电直接由井口变电所供给,井口变电所容量为24000KVA,由270mm2电缆引至1930煤矿井口配电室,并用全塑电缆MYJV22-10000-370mm2两根电缆引至井下一、二采区变电所。2.1.10监控及通讯方

35、式:1930煤矿使用监控系统为KJ66;通讯主机型号DD6-M。井下所有工作面上下两巷及掘进头、煤仓、运输皮带机头、变电所等处均设有电话与调度站相通。其次,1930煤矿综采工作面均装设有通话仪。2.1.11矿井瓦斯等级:矿区内煤层露头起40m50m以下为风氧化带深度,150m以下为瓦斯带,目前矿井开采水平为+1800m,矿井开采深度为130m。在矿区内,瓦斯涌出量情况是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由浅部向深部逐渐增大的趋势。矿井无瓦斯突出,局部区域延深煤层有瓦斯涌出异常现象。根据新煤行管2010文件,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协会的综合评议意见中认定的:“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28m3/t,瓦斯绝对涌

36、出量2.42 m3/min;矿井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8.31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3.71 m3/min;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的鉴定理论。2.1.12矿井煤尘爆炸指数: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Vr一般在24%45%,有爆炸危险性。煤层浅部风氧化带燃点温度306325,自燃指数T=3339.5,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风氧化带以下煤层燃点温度高达381402,根据乌鲁木齐市煤安采矿专用设备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07年8月2日的矿井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1930煤矿4号、5号、6号煤尘爆炸火焰长度50mm,煤尘爆炸性结论为有爆炸性,现所采4、5、6号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分类为具

37、有自燃性。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是煤矿五大致灾因素,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另外,矿井提升运输系统中绞车断绳可能引发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全矿井突然停电停风引起采掘工作面瓦斯积聚,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瓦斯爆炸事故。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矿井存在水灾、火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顶板事故、提升运输事故、突然停电事故重大危险源。结合生产实际,风险分析如下:2.21水灾 矿井采用井工开采,目前,从井至1950主运输水平开采深度180米,顶板裂隙水增大,加上河水从井口通过,河水从煤岩导裂隙大量涌入井下,丰水期6#总排水巷通过最大水量为1200立方米/秒,采掘工作面涌水量增大,主要表现为

38、采面顶板裂隙到处淋水,大量的淋水将工作面浮煤带到下顺槽堵塞巷道,采面水流不出去,出现采面被淹。掘进工作面由于采用沿中线,巷道沿走向出现起伏,低处用水泵泵水,顶板裂隙水增大时出现掘进工作面被水淹没,掘进巷道遇到大的顶板裂隙时,突然涌现大量的水淹没掘工作面。 2.22火灾由于井下存在各种易燃物(煤炭、坑木、油料等)遇高温火源(摩擦火源、电气火源、爆破)容易引发火灾事故;井下煤炭运输使用13台皮带运输机,皮带运输机管理不善,更换托辊不及时,不转托辊与皮带磨擦容易引发皮带火灾事故;煤炭自燃,矿井煤炭自燃发火性签定为不易自燃煤层,但在开采+1930水以上水平时采空区曾经发现自燃发火现象,目前,采区空区火

39、还没有灭掉,导致矿井火灾的风险也相当大,存在火灾事故发生的危险。2.23瓦斯爆炸瓦斯爆炸是矿井事故重要的致灾因素,矿井处在深部瓦斯带开采(垂直深度180米),虽然矿井没有超通风能力开采,2004年6月上瓦斯抽放系统,对矿井各煤层进行瓦斯抽放,但在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面仍然经常出现瓦斯超限,如果管理不善达到爆炸界限,就有可能引发瓦斯爆炸的危险,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24煤尘爆炸粉尘根据其成分不同可以造成两种危害因素:职业病及煤尘爆炸,这两种危害因素都会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矿井采掘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煤层没有注水,采煤机和掘进机在采掘过程中必然要产生大量的煤尘

40、,如果采掘过程中防尘工作管理不善,采掘空间煤尘浓度就有可能达到爆炸界限,矿井煤尘经鉴定Vr一般在24%45%,具有爆炸危险性,存在煤尘爆炸的危险。 2.25顶板事故冒顶和片帮灾害是矿井常见的灾害之一,往往是由于支护不及时、支护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支护结构不合理以及放顶质量不高而导致事故,目前,掘进工作面大部分巷道采用锚网梁支护,只有部分巷道采用棚架支护,掘进过程中锚杆长度达到设计要求,锚杆紧固力不足没有对顶板产生预紧力,网子联接不合格,棚架没有按设计要求背紧帮顶,棚架前倾后仰,前探梁使用不好,棚架撑杆联接质量差等;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超前预爆破处理顶板,放顶深孔眼不按设计要求打眼,深孔长

41、度、角度、装药量、封孔长度等不符合要求,深孔爆破后达不预期目效果,如此以来,导致的直接后就是掘进工作面在面积冒顶,采煤工作面压力甩不掉,压垮工作面,因此,采掘工作面存在顶板事故的风险。 2.26提升运输事故矿井90万吨改扩建工程未完工,没有材料运输专用绞车道,提升绞车用30吨回柱绞车代替,绞车保护不齐全,绞车道兼做人行通道,一旦管理不善发生跑车,将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 2.27突然停电事故矿区没有双回路供电,一旦供电发生故障,将可能引发全矿井停电停风事故,停电停风后井下采掘工作面瓦斯积聚,恢复供电后排放瓦斯过程中管理不善有可能引发瓦斯爆炸事故。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救援指挥部应

42、急救援办公室生生技术室通风防突室警戒保卫组物资供应组抢险救援组技术专家组党政、行政办调度室机电运输室安全室 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应聘专家工会物资公司职工医院武保科物资公司救护队3.2指挥机构及职责3.21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矿长副总指挥:总工、党委书记书记兼工会主席、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通风副总、地测防治水副总成员:安全主管、生产技术主管、通风防突主管、机电运输主管、调度主管、安全专业工程师、通风防突专业工程师、机电专业工程师、运输专业工程师、生产技术专业工程师、调度专业工程师、水文地质专业工程师、监控专业工程师、管理区现工以上管理人员、各区队队长、副队长及现场专业工程师3.2

43、2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统一组织、指挥、协调矿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全面工作;指挥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施救援;协调参加应急救援的各部门工作;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救援;救援行动结束后的工作总结等。3.23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的职责发生重大事故后,经理、总工程师和其他领导必须在20分钟之内赶到救灾指挥现场,组织抢救,经理是负责处置事故的指挥者。在经理末到之前,由值班经理负责指挥。 3.24各有关人员在处置事故中的任务和职责3.241矿长 是处置事故的指挥者,在总工程师和机电经理的协助下,制定营救人员和处理灾害事故的措施,协调应急救援资源。 3.242总工程师 是经理处理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经理领导下组织制定

44、营救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措施。 3.243副经理、副总、 根据人员营救和事故处理的措施,负责组织处理事故所必需的人员和设备、材料。 3.244救护队队长 对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根据人员营救和事故处理作战计划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援救。 3.245通风队长 按照经理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系统,为实现自然通风及恢复主通风机运转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监测主通风机的工作状况,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设施建设,组织瓦斯排放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他措施。 3.246生产技术室、安全管理室、机电运输室 通风防突室、调度室、综合办公室、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参与现场救援指挥部的工作,协助经理进行抢救、撒人和灾害处理。 3.247井下各区队队长 事故发生后,按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求指挥井下作业现场人员有序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清点人数,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在撤退前当班第一责任者负责将灾害区域的电源水源切断;组织本区队应急人员随时接受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 3.25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3.251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指挥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