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老子》四章(第二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784804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32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老子》四章(第二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老子》四章(第二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老子》四章(第二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老子》四章(第二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课件.pptx(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高二上册老子四章(第二课时)年年 级:高二级:高二 学学 科:语文(人教统编版)科:语文(人教统编版)主讲人:主讲人:学学 校:校: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以经解经以经解经】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而归之。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

2、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反能有功;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长久。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反能有功;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人所谓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人所谓“委曲便会保全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确实能使人得到保全,回归大道。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确实能使人得到保全,回归大道。第二十二章(节选)第二十二章(节选)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理解章旨理解章旨】(1 1)做人不要)做人不要“自见自见”“”“自是自是”“”“自伐自伐”“”“自矜自矜”,而要谦虚、,而要谦虚、谦让。谦让。“曲

3、则全曲则全”的处世哲学:的处世哲学:求全之道,莫过于不争,不争之求全之道,莫过于不争,不争之道,在于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道,在于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2 2)做人不要)做人不要“企立企立”“”“跨行跨行”,不要主观妄为,而要遵循,不要主观妄为,而要遵循遵遵循自然规律循自然规律,顺顺“道道”而行。而行。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经典之用经典之用】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现实中,有的老师或家长特别鼓励孩子去自我表现、现实中,有的老师或家长特别鼓励孩子去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你对这种做法怎么看?请联系实际简要回答。自我展示,你对这种做法怎么看?请联系实际简要回答。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

4、上册参考示例:参考示例:俗话说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程。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程度的自我表现与能力展示固然应该有,但需要有个度。过度的自我度的自我表现与能力展示固然应该有,但需要有个度。过度的自我表现,一味让孩子刻意不自然地炫耀,不仅得不到称赞,反而会让表现,一味让孩子刻意不自然地炫耀,不仅得不到称赞,反而会让人觉得幼稚浅薄,缺少内涵。如果为了某种目的而不顾孩子是否愿人觉得幼稚浅薄,缺少内涵。如果为了某种目的而不顾孩子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就更令人生厌。所以尊重孩子的愿望不加干涉,意、是否有能力,就更令人生厌。所以尊重孩子的愿望不加干涉,顺其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选

5、择。何况真正的自我表现、自我展示,顺其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何况真正的自我表现、自我展示,需要真才实学。而抛却浮华,修炼真学问,真功夫,才是正道。需要真才实学。而抛却浮华,修炼真学问,真功夫,才是正道。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疏通词句】【疏通词句】知知人人者者智智,自自知知者者明明。胜胜人人者者有有力力,自自胜胜者者强强。知知足足者者富富,强强(qingqi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认认识识别别人人的的人人有有智智慧慧,了了解解自自己己的的人人才才算算明明智智。战战胜胜别别人人的的人人有有力力量量,战战胜

6、胜自自己己的的人人才才算算坚坚强强。知知道道满满足足的的人人能能够够富富有有,勤勤勉勉而而行行的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朗读朗读老子老子第三十三章,读准字音。第三十三章,读准字音。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探究内涵探究内涵】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知人者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知人不知己,知

7、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自知者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省自,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胜人者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自胜者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高中语文高中语

8、文高二上册 【探究内涵探究内涵】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两句话与上文的联系?这两句话与上文的联系?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一组,强为一组,强调人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胜人,必先自胜,故以调人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胜人,必先自胜,故以“自知自知”“”“自胜自胜”为立身之本。为立身之本。如果对已经达到的境界(自知、自胜的程度)感到知足,可称如果对已经达到的境界(自知、自胜的程度)感到知足,可称得上富有,但

9、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上有(求道的)意志。得上富有,但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上有(求道的)意志。那些知足者那些知足者“不失其所不失其所”,可以立身长久;但强行者求道不息,可以立身长久;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寿”,即不朽。,即不朽。(参见饶尚宽译注(参见饶尚宽译注老子老子,中华书局年,中华书局年20062006版;朱谦之撰版;朱谦之撰老子校释老子校释,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841984年版)年版)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探究内涵探究内涵】(1 1)知足者富)知足者富真正的富有并不是满足于现状,也不是满足于物真正的富有并不是满足于现状

10、,也不是满足于物质匮乏,而是对自知、自胜的程度达到一定境界而感到满足,这才算质匮乏,而是对自知、自胜的程度达到一定境界而感到满足,这才算富有。知足者不失富有。知足者不失“自知自知”“”“自胜自胜”立身之本,才可以立身长久。立身之本,才可以立身长久。如把如把“知足者富知足者富”解释为解释为“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或理解为对物质生活不做,或理解为对物质生活不做过多要求就是富有,都与老子思想不相符合。过多要求就是富有,都与老子思想不相符合。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探究内涵探究内涵】(2 2)强行者有志)强行者有志强行者自知自胜,并努力奋进,求道不强行者自知自胜,并努力奋进,求道不息,这样的人身体虽

11、然消失,但他所传承的道仍然存在,才称息,这样的人身体虽然消失,但他所传承的道仍然存在,才称得上长寿不朽。得上长寿不朽。如把如把“强行者有志强行者有志”简单理解成发愤图强,才算有志气;把简单理解成发愤图强,才算有志气;把“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亡者寿”简单比附为简单比附为“有的人死了,但还活在人民心有的人死了,但还活在人民心中中”,这就脱离了语境,与老子主张完全不同。,这就脱离了语境,与老子主张完全不同。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理解章旨理解章旨】三十三章讲个人的修养。三十三章讲个人的修养。(1 1)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更重要。)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更重要。(2 2)通过知

12、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知足与强行,不)通过知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知足与强行,不失其所与死而不亡,两两比较辨析,告诉人们:人生唯失其所与死而不亡,两两比较辨析,告诉人们:人生唯有自知,自胜,自强,才能实现天地之志,与道长存。有自知,自胜,自强,才能实现天地之志,与道长存。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疏通词句疏通词句】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n)(pn),其微易散,其微易散(sn)(sn)。为之于未。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ili)土;)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

13、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j)(j)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第六十四章)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朗读朗读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读准字音。第六十四章,读准字音。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其安其安易持易持,其未,其未兆兆易谋。其脆易易谋。其脆易泮泮,其微易散。为之于,其微易

14、散。为之于未有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于毫末;九层之台,起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执者失之。者失之。易持易持:容易维持、保持。容易维持、保持。兆兆:征兆,苗头。征兆,苗头。泮泮:同同“判判”,分离,分散。,分离,分散。未有:没有出现。未有:没有出现。于于:由,从。毫末:指极为细微。由,从。毫末:指极为细微。执执:控制。控制。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是以圣人是以圣人无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从事,常,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于几成

15、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欲不不欲欲,不贵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而不敢为不敢为。从事从事:行事,做事。行事,做事。不贵不贵:不珍视,不看重。不珍视,不看重。不敢为不敢为:不妄加干预。不妄加干预。欲不欲欲不欲:一一“欲欲”,动词动词,想往。想往。二二“欲欲”,名词名词,想往的东西。,想往的东西。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解说大意解说大意】事物安然未生变数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事物安然未生变数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

16、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没有发生前就早作准备,要在祸乱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没有发生前就早作准备,要在祸乱没有产生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没有产生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强作妄为就会败事,执意把持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妄强作妄为就会败事,执意把持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妄为(顺应自然,

17、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失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失败。败。所以圣人求别人所不欲求的,不看重难得的财物,学别所以圣人求别人所不欲求的,不看重难得的财物,学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而不加以干预。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解说大意解说大意】据学者饶尚宽考证,

18、文中两句话为据学者饶尚宽考证,文中两句话为“错简重出错简重出”:(1 1)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2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一句原文见于第一句原文见于老子老子二十九章;第二句意思与前文无关联,且二十九章;第二句意思与前文无关联,且要表达的主旨散见于第三十七章、四十八章、五十七章和六十三章,要表达的主旨散见于第三十七章、四十八章、五十七章和六十三章,应应删去删去。高中语

19、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探究内涵探究内涵】第一层:第一层:“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1 1)为之于无事。)为之于无事。(2 2)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探究内涵探究内涵】第二层:第二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 1)大由小发展而来。)大由小发展而来。(2 2)为之于细微,终成其大。)为之于细微,终成其大。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第三层:第三层:“民之从

20、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则无败事。”没有以慎重态度对待事情的终结,没有注意细微和没有以慎重态度对待事情的终结,没有注意细微和小节,所以小节,所以“常于几成而败之常于几成而败之”。始终谨慎从事,才不会出现失败。始终谨慎从事,才不会出现失败。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般人一般人“常于几成而败之常于几成而败之”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以经解经以经解经】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21、故能成其大。处理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目标)要从细微处处理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目标)要从细微处入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入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的做起。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因此才能成就大的细微的做起。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因此才能成就大的事情。事情。第六十三章(第六十三章(节选节选)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以经解经以经解经】(1 1)事情都是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细到巨发展而来。)事情都是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细到巨发展而来。(2 2)圣人在事情刚出现或在萌芽之时就把它化解掉了。)圣人在事情刚出现或在

22、萌芽之时就把它化解掉了。(3 3)圣人表面上做小事、细事、易事,最后结果却成就大事、)圣人表面上做小事、细事、易事,最后结果却成就大事、难事。难事。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圣人圣人”:道家最高的理想人物,不同于儒家,儒家的圣人是伦道家最高的理想人物,不同于儒家,儒家的圣人是伦范化的道德人;道家的范化的道德人;道家的“圣人圣人”则体任自然,拓展内在的生命世界,则体任自然,拓展内在的生命世界,扬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束缚。道家的扬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束缚。道家的“圣人圣人”和儒家的圣人,和儒家的圣人,无论对政治、人生、宇宙的观点均不相同,两者不可混同看待。无论对政治、人生、宇宙的观点均不

23、相同,两者不可混同看待。(陈(陈鼓应鼓应老子今注今译老子今注今译p82p82注释)注释)“无为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即不干扰,不妄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即不干扰,不妄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圣人圣人”是怎样做的?是怎样做的?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1 1)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无失。圣人顺应自然,不干扰,不妄为,心理不偏执;自然少有圣人顺应自然,不干扰,不妄为,心理不偏执;自然少有失败;而为者、执者必然败之、失之。失败;而为者、执者必然败之、失之。(2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24、学不学,复众人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圣人能补救众人经常犯的错误,能辅助万民顺应自然本圣人能补救众人经常犯的错误,能辅助万民顺应自然本性,性,顺势而为,不妄为,不强为顺势而为,不妄为,不强为,所以圣人能够终成大业。,所以圣人能够终成大业。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理解章旨理解章旨】第六十四章主要讲第六十四章主要讲“治国治国”。首先,指出首先,指出“持于安,谋于未兆,泮其脆,散其微持于安,谋于未兆,泮其脆,散其微”四种现象,四种现象,由此提出治世者要由此提出治世者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

25、乱”的方法,要居安的方法,要居安思危,处盛防衰。思危,处盛防衰。其次,举出事物由小而大、由少到多、由近及远的三个事例,其次,举出事物由小而大、由少到多、由近及远的三个事例,由此提出治世者要循序渐进,慎终如始。由此提出治世者要循序渐进,慎终如始。第三,强调圣人的做法,按自然规律做事,无为无执,所以无第三,强调圣人的做法,按自然规律做事,无为无执,所以无败无失。败无失。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经典之用经典之用】成语:未雨绸缪成语: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患未然/居安思危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有备无患/防微杜渐防微杜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学习任务学习任

26、务请你用三个成语说明请你用三个成语说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观的观点,并联系现实或历史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点,并联系现实或历史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参考示例参考示例1 1:2020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肆虐,由于人们对新病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肆虐,由于人们对新病毒完全没有了解,缺乏防范意识,预防措施不到位,所以疫情开始就毒完全没有了解,缺乏防范意识,预防措施不到位,所以疫情开始就呈现出快速爆发态势,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但是,随呈现出快速爆发态势,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但是,随着我们对病毒认识的逐步深入,全国人

27、民共克时艰,守望相助,以坚着我们对病毒认识的逐步深入,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守望相助,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采取最全面、最严格、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链条,真正做到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链条,真正做到“为之于未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有,治之于未乱”。尽管如此,当前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决不放松。尽管如此,当前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决不放松对疫情的监控,要有备无患,时刻保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对疫情的监控,要有备无患,时刻保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参考示例参考示例2 2:居安思

28、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先秦时期居安思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先秦时期左传左传便提出为政要便提出为政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周易周易中说中说“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孟子也说。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唐朝宰相魏征在。唐朝宰相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中,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先哲们总结出安危、存

29、亡、忧患、安乐之理,都与老子先哲们总结出安危、存亡、忧患、安乐之理,都与老子“为之于未有,治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之于未乱”的观点有相通之处。今天,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我们更应牢记的观点有相通之处。今天,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我们更应牢记历史,心怀忧患意识,只有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才能建好精神大厦,更历史,心怀忧患意识,只有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才能建好精神大厦,更上层楼。上层楼。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学习小结学习小结】(一)自然(一)自然 (二)无为(二)无为 (三)不争(三)不争 (四)辩证:事物对立统一;事物发展变化(四)辩证:事物对立统一;事物发展变化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学者柳诒征指出学者柳诒征指出:“:“老子之书,专说对待之理。老子之书,专说对待之理。”(中中国文化史国文化史)老子老子四章中的四章中的“有有”和和“无无”、“知人知人”和和“自知自知”、“胜人胜人”和和“自胜自胜”即是讲即是讲“对待对待”的关系,其中的关系,其中蕴含着立身处世的道理。请你梳理总结出一至三条,联系实际,蕴含着立身处世的道理。请你梳理总结出一至三条,联系实际,以以“说对待说对待”为题,写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为题,写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高二上册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