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特色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论证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782758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特色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论证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生态特色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论证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特色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论证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特色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论证研究报告.doc(9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县XX村生态特色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咨询公司 二一二年三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2项目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3项目编制依据1.4主要技术参数1.5能源资源利用指标1.6项目土地转用控制性指标1.7建设方案1.8进度安排方案1.9组织管理方案1.10结论及建议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2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意义2.3项目建设可行性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项目地区经济社会概况3.2项目建设所在地建设条件3.3风险评估第四章 市场需求预测与销售4.1市场需求预测4.2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4.3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4.4市场风险预测4.5防范和降

2、低风险对策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5.1建设任务和规模5.2建设规划与布局5.3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方案5.4技术方案5.5建设规划5.6主要设备选型方案5.7实施进度安排第六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6.1项目组织实施管理6.2项目建成后组织管理机构与模式6.3组织管理措施6.4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第七章 环境保护7.1环境影响7.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8.1投资估算范围8.2投资估算依据8.3投资估算8.4资金筹措第九章 财务评价9.1 总成本费用估算9.2经济效益9.3 不确定性分析9.4 盈亏平衡分析9.5 财务评价单因素敏感性分析9.6、评价与结论第十章 经济影响分析10.1

3、经济影响评述10.2影响评述10.3区域经济影响评述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分析11.1社会效益分析11.2生态效益分析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2.1结论12.2建议 附表: 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91 2、总成本费用计算表 93 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931 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费估算表 932 5、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94 6、利润和利润分配表 95 7、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96 8、项目还本付息计划表 97 9、资产负债表 98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9 11、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910 12、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表911第一章 总论1.1项

4、目概况1.1.1项目名称:XX县XX村生态特色养殖小区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1.1.3建设单位:XX县XX生物科技开发公司1.1.4法人:xxx联系方式:xxxxxxxxxxx1.1.5建设地点:XX县XX村一组韩家坪1.1.6建设年限:建设期2年,从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1.1.7建设规模及内容:租赁XX村土地50亩,新建猪舍、鸡舍及办公服务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24160,内置设备38台套。建设存栏鄂西纯种黑母猪150头,年饲养出栏仔猪2400头(含种黑母猪),年出栏肉猪1000头,养殖蛋鸡40万羽。1.1.8项目建设总投资:2509.54万元。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250

5、9.54万元,其中企业资本金519.32万元,企业自筹1090.22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00万元,申请项目补助资金400万元。1.2项目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2.1项目编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包括畜禽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建设市场需求分析、项目建设规模以及生产技术方案和投资估算、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项目中年产1万吨有机复合肥项目为第二期建设项目,且此项目建设由XX村承担建设,故本研究报告未对有机复合肥项目中的技术方案投资估算、环保投资、效益和财务等进行分析和评价。1.3项目编制依据 (1)、财政部令第29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2

6、) 、国家农发办200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3) 、(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5) 、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年3月);(8) 、GB 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9) 、GB 16549

7、畜禽产地检疫规范;(10) 、湖北省农业厅 湖北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度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鄂农牧发20116号);(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2) 、环保总局关于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13) 、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计划及年远景目标纲要;(14) 、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1.4主要技术参数 1)、项目建设主要财务经济指标 主要财务经济效益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一项目总投资万元2509.541其中建筑工程万元1500万元2其中安装工程万元603其中设备购置万元420二工程其他费用万元220三建设期利息万

8、元59.541年销售收入(达产年分)万元7957.52年平均销售收入万元7740.483年平均总成本万元7221.714年平均增值税及附加税万元30.165年平均销售利润万元488.61年平均所得税万元122.15年平均税后利润万元366.46全投资内部收益率%18.559投资回收期(税后)年5.19 2)、项目建设指标 基础设施建设见下表:猪舍栋数长度(m)宽度(m)总面积(m2)空怀配种猪舍13010300妊娠猪舍(限位栏)13010300产仔哺乳猪舍23010600保育舍13010300公猪与后备母猪舍13010300育肥舍360132340鸡舍24601318720仓库1500办公及工

9、作用房800合计4124160 购置设备:38台套1.5能源资源利用指标2、年耗电量:186万千瓦时3、年耗煤量:0.18万吨1.6项目土地转用控制性指标建设用地控制总面积:50亩1.7建设方案 1)、技术来源:由华中农业大学、XX县畜牧局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技术有保障。 2)、生产方案:充分利用当地土地和生态资源,养殖畜禽、品种选择、饲料配方、防疫控制,大力发展畜禽产品,丰富和满足市场需求,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和酒厂废弃物制造生物有机复合肥,再利用生物肥生产畜禽所需的农产品饲料,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1.8进度安排方案养殖小区项目建设分二期进行建设,第一期主要建设内容:为租赁XX村土地50

10、亩,培育存栏鄂西纯种黑母猪150头,年饲养出栏仔猪2400头(含种黑母猪),年出栏肉猪1000头,养殖蛋鸡40万羽。建设期1年,即2012年7月-2013年6月。第二期主要建设内容:为充分利用小区畜禽养殖、酒厂和农作物废弃物建设年产1万吨生物有机复合肥生产线,完善小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期为2年,即2012年7月2014年6月。项目实行边建设边投产,陆续竣工投产,从而使特色养殖项目发挥出更好的生态循环经济效益。1.9组织管理方案项目建设以XX县容美镇XX村生态资源为基础,以XX生物科技开发公司为龙头,以华中农业大学、XX县畜牧局为技术依托,新建无公害标准化循环生态养殖小区。1.10结论及建议

11、1)、结论:项目建成后可有效利用当地农作物和禽畜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对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改善项目地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养殖业;提高当地母猪、肥猪、蛋鸡等养殖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项目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当地农产品及土地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满足和丰富城市市场需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工艺技术成熟可靠,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可行。2) 、建议: 项目建设完成后为防范市场销路及交通不便等风险,可考虑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建设肉制品冷冻及深加工。在建设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同时,进一步研

12、究建设专用复合肥生产,以满足市场专业用肥所需。 加强公司经营和管理能力,完善和落实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的平稳运行。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创特色产品,打造著名品牌,确保竞争优势,保证预期效益的实现。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政策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

13、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在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必将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

14、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出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

15、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畜禽产业和疫病防控等产业。 2.1.2项目建设背景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养殖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已成为世界养殖大国。但由于起步晚、技术水平和养殖条件参差不齐,特别是小规模养殖户占比例较大等原因,造成饲养过程中饲料质量得不到保证、大量添加激素等违禁药物,使得产品营养水平低、有害物质残留多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为此,国家2004年颁布实施了食品无公害标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市场对绿色健康猪肉、鸡蛋的需求越来越大。本项目实施单位将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规范化管理,精选绿色无公害饲料,利用

16、高素质技术人才,实施绿色无公害标准养殖,发展鄂西地方优良品种鄂西黑猪肉的生产和绿色鸡蛋的生产。 2.1.3黑猪产品养殖背景良种是现代养猪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性生产资料,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是由一系列生猪育种和生产单位组成的,能有效地开展生猪育种和杂交利用,以提供适合消费者需要的优质生猪商品为目的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主要包括生猪优良品种的资源保护、纯种扩繁和杂交优势利用等三个方面的技术和组织工作体系。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是金字塔型的,处于塔尖的是原种猪,居于中间的是繁殖群,底部是的生产群,作用是获得生猪遗传改进的传递,这个体系集中向社会提供商品猪。即:通过对种猪的选择,在核心群中取得一代又一代的进

17、展而改良生猪;把核心群取得的遗传改进,通过繁育体系,逐级地推广至繁殖群,扩展到商品群。最终把用于核心群而又主要不能从核心群本身得到回报的投资效益,通过繁育体系,最终在商品群上显示出来。主要形式是,分别建立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原种场、繁殖场,取得地方品种的纯种母本和引进品种的纯种父本,利用两个亲本的各自优势进行杂交,取得具备杂交优势的二元杂交母本,再用引进品种的纯种父本进行杂交,取得三元杂交商品猪。鄂西黑猪是国家地方优良品种,具有母性好、温顺,耐粗饲料,肉质鲜嫩,口感细腻,肉香独特等特点。适合于山区农村养殖,由于其肉味鲜美,也深受消费者所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项目建设有年存栏150头鄂西黑母

18、猪,年可以出栏纯种鄂西黑猪2400头(含黑母猪),出售商品肥猪1000头,对于改良鄂西种猪品种,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做出较大贡献。2012年是湖北省XX县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特色产业振兴年”,畜牧产业是该县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该县围绕“特色”畜牧抓布局,力求做大做强全县畜牧产业。XX县畜牧业今年以畜禽生产为主,突破性发展草食牧业。这种良种繁育体系是全社会共同受益的公益性的基础体系,无法由个别单家独户来负担,只有由政府来支持,由具有一定科研实力的企业才能够完成。因此,建立配套、完善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保护、培育、推广、利用生猪优良品种,提高良种化程度,对于促进养猪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

19、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1.4蛋鸡养殖背景我国是一个鸡蛋生产大国。从1985年以来,我国鸡蛋产量已连续25年位居世界首位,但与之不相称的是,我国只能算一个蛋品产业的弱国。目前,在我国的蛋鸡生产中,超过80的鸡蛋来自不足10000只的小规模鸡场和农户散养。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蛋鸡养殖以分散养殖为主,养殖户既是生产者又是市场销售者,由于技术力量薄弱,鸡的成活率和产蛋率不高,养殖技术、卫生条件、疫情控制均得不到保障,鸡肉、鸡蛋的质量良莠不齐,农户养殖收益总体偏低。这种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养殖户增收和规模发展。如何适应农业和

20、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成为养殖户必须解决的问题。发展规模化无公害蛋鸡养殖,可以克服传统蛋鸡养殖的不足和缺陷,有利于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可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无公害鸡蛋产品,保障了消费者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进环境卫生,保护自然生态,促进农村“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2.2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意义 2.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是新农村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按照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广有机食品、健康食

21、品、建设环保农村、生态农业的战略决策,大力发展生态畜禽养殖,充分利用畜禽养殖粪便、农作物和酒厂废弃物制造生物有机复合肥,再利用生物肥生产畜禽所需的农产品饲料,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推广有机肥,生产标准化有机肥的大环境条件已经成熟,根据有机肥的肥料来源,发展各地区资源优势采取循环经济的有机肥生产发展新模式,投资新建以环保绿色、高效为重点的标准化有机肥,生产基地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生态绿色食品需求显著提高,国内外消费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出口农产品,国际社会对使用化肥的严格禁止.为项目

22、产品销售非常有利.有机肥确立了以全省各地的羊板粪、畜粪为原料有机肥生产的发展战略,项目的实施对农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是必要的,可以集中技术优势,带动各地资源的利用,产品就地销售,加速优势品牌确立,为有机物的生产带来可靠肥料来源,这样做对人类社会是有贡献的、可造福后代,利国利民. 3)、是发展地方经济、增强企业实力的需要 本项目实施后,以XX生态和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公司为依托,以大专院校为技术支持,形成标准化生产,面向城市面向市场,提供符合标准的农副产品,向周边地区乃至全省、全国发展加盟连锁,可以使各地区农作物品质提高,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为国家食品安全和农业经济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

23、为各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加新的活力。2.3项目建设可行性 2.3.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国务院、农业部对现代农业有机作物发展高度重视,把有机作物作为发展重点,提出要在2010年至2 0 1 4年全国有机作物达到70%。这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本项目“养殖小区养殖猪、鸡猪、鸡粪便生物有机复合肥农作物生产养殖猪鸡”的生态循环的养殖生产工艺,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农业产业政策,也符合环保政策要求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导向。项目建设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创造绿色、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项目建设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2.3.2项目建设技术成熟可靠 项目建设有广

24、泛的群众基础和可靠的技术保障。由华中农业大学、XX县畜牧局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技术有保障。县畜牧局、XX防检办事处可以提供检验检疫的技术保障,湖北农科院提供农产品废弃物,猪、鸡粪便用生物酶转化成有机复合肥循环生态技术,项目单位牲猪饲养采用“150”模式,蛋鸡采用笼养和放养相接合的模式,饲养设备性能稳定,可靠性高。项目建设符合当地的产业规划,项目实施见效快,费用省,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率高。 2.3.3项目产品市场广阔 该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需求稳步增加。而在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消费占到60%以上,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由于

25、我国国情和居民肉类消费习惯的原因,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猪肉仍将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食品。2011年湖北省人均肉类占有量为84.5kg,猪肉在肉类总量中占到71.67%。但是现有生猪尤其是优质生猪生产能力还不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特别是2007年以来,受前几年生猪价格过低、去年以来饲养成本上升和部分地区发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下滑,造成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现商品猪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将大大促进项目区优质生猪业的发展,增加优质猪肉产品的市场供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利用畜禽生产的废弃物所生产的生物有机肥

26、,能广乏用于当地农作物、茶叶、烟叶、疏菜、花卉的农业生产,并能节约生产成本,因而项目产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3.4项目建设原材料丰富易得 本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生态、土地和农副产品废弃物畜禽粪便、秸杆、酒糟等变废为宝,其生产所需原材料资源十分丰富,能满足生产所需。 2.3.5营销网络能力较强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销售队伍和完善的电子网络平台,与省州县各大中型商家建立了友好的协作关系,对推公司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3.6项目建设地交通便利,供水供电、建筑材料有保障,完全能满足项目建设所需。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项目地区经济社会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项目地位于XX县

27、位于湖北西南部,恩施XX族、XX自治州东南角,地处东经1094511038,北纬29383014。东毗湖北省五峰县和湖南省石门县,南邻湖南省桑植县,西依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西北与恩施市相连,北同建始县、巴东县接壤。境内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67公里,版图面积2886.35平方公里,占全省山区总面积2.3%。其中耕地占7.6%,水域占1.5%,山地占88.9%,公路、屋场、田坎等地占2%。 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山岳连绵,沟壑纵横,多山间小盆地。平均海拔1147米,是湖北省高山县之一。最高点是西北部的牛池,海拔2095.6米,最低点是东南角的江口,海拔194.6米,高差达1901米。全县

28、地表平均切割深784米,地表坡度平均24.1度,其中小于5度的平地24.8万亩,占地表总面积的5.7%;615度的缓坡地52.7万亩,占12.2%;16至25度的斜坡地138.9万亩,占32.1%;26至35度的陡坡150万亩,占34.6%;36度以上的险坡地66.6万亩,占15.4%。全县划分为低山、中高山、高山三种地貌形态,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带为低山,土地总面积76.8万亩,耕地5.2万亩,分别占全县土地和耕地面积的17.8%和17.4%。海拔8001200米的地带为中高山,土地总面积173万亩,耕地16.3万亩,分别占全县的40%和54.3%。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带为高山,土总面积1

29、83.1万亩,耕地8.5万亩,分别占全县的42.3%和28.4%。县城距自治州首府恩施176公里(公路,下同),距省城武汉603公里,到长江“黄金水道”的巴东港、枝城港分别为251公里和272公里,距枝柳铁路的枝城火车站起来70公里、大庸火车站180公里,石门火车站251公里,境内列入养护的公路341公里。XX因优化产业而强壮。聚力打造绿色产业集群。着力培植茶叶、烟叶、蔬菜、林果、畜牧五大农民现金收入过亿元的特色农业产业;着力发展资源型工业。立足优势资源,大力实施“小进规”和“双十”(10户年产值过亿元、10户年税收过千万元)企业培育工程,发展壮大水电、绿色食品加工、药化、矿产化工、建材五大工

30、业产业。2009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4家,规模工业总产值14.57亿元,增长39%。江坪河电站工程去年完成投资4.2亿元,累计完成16.8亿元;抓园区平台建设。依托优势资源,按照“一区三园”(XX经济开发区,太平、燕子、走马三个工业园)规划布局,园区规划总面积3400亩,“六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启动。太平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规划总面积1500亩,总投资1.9亿元(其中向省农发行贷款1.5亿元,自筹4000万元,已完成规划设计、可研、环评、518亩建材工业园土地收储和融资等工作,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已正式启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9.7:37.6:32.7。 3.1.2

31、自然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28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万亩,园地11万亩,山地376.88万亩,水面6.31万亩,其它占地8.66万亩。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评级标准对全县土地生产力进行评价,一级地44亩,二级地0.36万亩,三级地9.24万亩,四级地23.59万亩,五级地24.68万亩,六级地372.21万亩,八级地8.28万亩,没有七级地。 2)、水能资源 有澧水、清江、沅江三大水系,娄水、渫水、澧水北源、咸盈河、白水河五大流域,娄水、渫水、澧水北源属澧水水系,咸盈河属清江水系,白水河属于沅江水系。全县水资源平均总量为44.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总量35.3亿立方米,占7

32、9.1%,地下水总量9.3亿立方米,占20.9%,人平水资源2.07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全县水能自然资源理论蕴藏量48.76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76处,装机29.5万千瓦,可调峰开发装机85.3万千瓦。 3)、旅游资源 XX县呈现现典型的山区自然景观,群山绵亘,林海涛涌,流莺绕身,山川秀美,风景丽人。 (1)自然景观。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有充满神奇魅力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有深山明珠XX山和中国第一深的溶洞寨坑洞、幽谷深涧的咕嘈溪、平山岩溶峰林等五处。 (2)人文景观有土司古迹遗址(万全洞、睛田洞、万人洞、神龟龙纹恩诏石碑、九峰桥、龙溪桥、百川桥石碑),XX县重要革命遗址21处,湘鄂边苏区X

33、X革命烈士陵园等。 4)、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煤、磷、硒矿等31种,矿库点及矿化点106处,已探明储量的有磷矿、煤矿、硅石等12种。磷矿属全国四大磷矿湘鄂磷矿的主要组成部分,属大型矿床,长55公里,面积250平方公里,储量11.8亿吨,居全省第一位。XX县是世界上最大的硒资源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县有183个村属富硒地带,富硒土壤达300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9.3%,土壤硒含量6.83-21.61mg.kg-1。 5)、生物资源 (1)植物资源 境内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有高等植物143科、457属、914种。其中,林木树种531种,园林观赏树种74种,全年森林蓄积量382

34、万立方米,全县草场面积55.8万亩,已建成人工草场4万多亩,牧草资源可利用量45315万公斤,能载畜4.8万个牛单位,农作物桔杆可利用量16520万公斤,可载畜1.7万个牛单位。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小麦、大豆,油类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烟叶、薇菜、魔芋。 (2)动物资源 天敌资源 益虫有6目、38科、280余种,益鸟有啄木鸟、杜鹃、猫头鹰、燕子等,益兽主要有黄鼠狼、野猫等。还有青蛙、蛇类等有益动物。 水生动物鱼类有2科26种,珍贵水生动物有大鲵、棘蛙、水獭。 家畜家禽 主要有猪、牛、马、骡、驴、山羊、绵羊、鸡、鸭、蜂、兔。优良品种有XX黑猪、山地黄牛、半细

35、毛绵羊,中华蜜蜂。 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3.1.3社会经济状况 1)、茶叶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6.2万亩,10万亩茶园通过国家无公害认定,绿色食品茶叶基地5万亩。2011年茶叶实现总产值2.9亿元,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1亿元,出口创汇380万美元。“翠泉”牌XX茶连续四届评为“湖北十大名茶”;“白果”牌珠茶誉为全省茶叶出口“第一品牌”。“XX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XX被授予“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县”、“中国茶叶之乡”。 2)、烟叶 XX充分利用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优质山地特色烟叶,烟叶已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支柱产业。拥有全国烟叶生产基础

36、设施建设优质烟水配套工程和全国集约化种植示范村。首创的“三先”、“三带一深”烟叶种植技术,在全省得到普遍推广,烟叶规范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地促进了烟农增收、财政增税、企业增效。2011年种植烟叶8.2万亩,收购量达20.23万担,可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超过1.4亿元,为财政提供税收5000万元以上。 3)、蔬菜 以高山夏季蔬菜、山野菜、魔芋等为主的XX特色蔬菜,2011年种植面积8万余亩,总产值达2.5亿元,实现农民现金收入1.2亿元。全县有特色蔬菜生产经营企业、公司及大户100余家,特色蔬菜产业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到2012年全县特色蔬菜产业总规模

37、将达到10万亩、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3.3亿元、农民现金收入1.92亿元。 4)、林果 全县通过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低产林改造工程等多个林业重点工程,实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2.97%,林业生态进一步优化;全县涉林年产值达到0.73亿元,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2.1亿元,箬叶、中药材、林果、速生丰产用材林等特色产业基地达到80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5)、畜牧 作为XX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畜牧产业,2011年,实现总产值36138万元,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5000万元以上。已建成万头养猪场2个,小区规

38、模养殖大户45户,“零排放”养殖示范户10户;山羊100头以上养殖大户4户,养鸡3000只以上专业户3户,以菜牛为主的大牲畜养殖专业户1户。畜牧业生产正由分散性养殖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到2015年,畜牧业总产值将达到42046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以上。 6)、水电产业 以华清公司为龙头,强力推进水电产业快速发展。投资38亿元、装机45万千瓦的江坪河电站已实现大坝截流,主体工程全面开工;投资11亿元、装机17万千瓦的淋溪河电站工程正抓紧进行“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两个电站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2011年,全县水电产业实现产值2.62亿元,增长4.7%。

39、7)、绿色食品加工业。 以长友公司、翠泉公司、白果茶厂等企业为龙头,壮大茶叶、特色蔬菜、干鲜果、薇菜、魔芋等优势产业,2011年实现产值6.25亿元,增长28.6%。 8)、药化产业 氨基酸系列产品品种、生产能力居国内同行业首位,是目前全国重要的氨基酸国产化、产业化基地,2009年实现产值1.46亿元。 9)、矿产化工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磷、钒、铁、原煤等矿产开发,2009年实现产值1.89亿元,增长27.7% 10)、建材业 加大对华新水泥(XX)公司、德繁木业等企业的支持服务力度,2011年实现产值2.65亿元。 2011年,全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GDP)304330万元,按可比价计

40、算同比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9953万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0423万元,同比增长19.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954万元,同比增长20.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9:39.3:32.8调整为26.3:39.6:34.1,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213元,比上年增加2033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5.3%。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1027万元,占县域生产总值的62.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3.2项目建设所在地建设条件 3.2.1项目建设条件 1)、基础设施条件:本项目建设地XX村,位于XX县

41、容美镇境内。距XX县城8公里。项目建设地基础设施完善。已基本完成了道路、供水、电力、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日供水6000吨的供水系统、35kv的输电变压器两台,完全能够满足项目供水、供电的需求。交通方便,其电讯、通信等服务配套设施均较完善。 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2)、项目建设单位条件:XXXX生物科技开发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全国十佳小康村XX县XX村内,创建于1980年8月,注册资本3435万元。公司是以生物医药科技研发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的有生物研发产业、养殖产业、白酒产业、林业产业、煤炭产业、建材产业、旅游产业等,开发的有生物医药产品、XX森林鸡蛋系列产品、土

42、王白酒系列产品、机制水泥砖瓦等。 公司长期与湖北省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致力开发新产品服务社会,也愿意与各界商业朋友合作,共同为社会做出贡献。 公司董事长姚绍斌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星火先进工作者,中共十五大党代表,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3)、项目建设合作单位条件:项目合作单位XX村成立于1984年,国土面积9.37平方公里,14400亩,耕地面积484.5亩,农户经济林765.2亩,村集体经济林900亩,自留山2223.3亩,集体林地10927.1亩(其中:XX村5488亩,生物科技开发公司5439.1亩),森林覆盖率93.8%,最低海拔439米,最高海拔1440米,平均

43、海拔1000米,现有四个村民小组,分7个居民小区,182户,598人,其中:男:283人、女:315人;农业户口509人,非农户口89人;党员40人(含1名预备党员)、团员25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13元。2011年土王酒业销售收入3012265.45元,利润2773407.22元,税收371957.87元。2011年生物科技销售收入3948601.18元,利润420227.19元。 4)、政策条件 2012年初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九次锁定“三农”, 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

44、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XX县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对发展畜牧业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和政策投资环境,鼓励单位或个人投资发展循环生态标准化畜禽小区建设,对标准化农产品的发展基地、产品建设实行单项目标考核。 5)、科研条件 XXXX生物科技开发区公司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开发、鄂西种猪繁育、生猪养殖、中药材种植、农产品开发等业务。现在已建成了种猪存栏300头,商品猪出栏3000头的养殖场,建成了相应规模的产房、育苗房、母猪限位栏等。引进鄂西黑猪纯种公猪5头、能繁母猪

45、150余头,大约克、杜络克、长白猪等优良纯种公猪10余头。对鄂西黑猪的现存状况及需求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与华中农业大学、XX县畜牧局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致力于鄂西地方猪品种改良、提纯与复壮工作的技术研究和生态养猪技术的推广工作。已经完全具备项目建设条件。 XX森林鸡蛋是与省农科院畜禽研究所合作将外地的海蓝灰母鸡与本地的九斤黄雄鸡杂交产生的下一代XX海黄,将外地的罗曼芬母鸡与本地的天下白雄鸡杂交产生的下一代XX曼白,经过人工孵化后的幼鸡放入养鸡厂圈舍中进行笼养;待鸡长到5个月后,按照30只/亩的标准,放入XX的大森林中喂养。 6)、市场条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营养搭配、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鸡蛋除具普通鸡蛋的优点外,还具有无药残、卫生、安全等特点,更容易为市场所接受。目前,无公害鸡肉、蛋的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市场前景看好。同时,加大销售网络覆盖面,健全销售网络体系,除满足XX县市民及周边邻县居民需求外,公司还将销售网络延伸直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建立了武汉为龙头,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 从XX畜牧兽医暨春防工作会上了解到,XX在未来几年内将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稳定增加农民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