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82435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届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pdf(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届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届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9(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好人的故事贾大山后街里住着一个退休老人,姓石,人们都说那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人们不大清楚他的历史,只爱谈论他的故事。那年他在一个工厂里当收发员时,负责卖邮票,谁买邮票只许一张一张地买:“老石,买张邮票。”“八分。”“再买一张。”“八分。“再买一张。“八分。”你若一下买三张,不卖。他怕弄错账目,给国家造成损失。“四清”的时候,街上

2、来了工作队,他家的西屋里也住了两名工作队员。工作队撤走那天,他拿着一个小纸包,追了半道街:“同志,你们丢东西了。”“什么东西?”工作队员一看,是两片四环素,就笑了说:“我们不要了,扔了吧。”“真不要了?”“真不要了。”“真不要了,我就吃了。”“你又没病,吃药干什么?”“有病没病,吃了总没坏处国家造的东西。”脖子一仰,真的吃了。他不昧人东西,也不糟蹋东西。那年县里成立了火化场,没人愿意到那里工作,领导上就把他调去了,让他烧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心里很不平静,一夜没睡好觉,大清早就去问领导:“一个人,得烧多大时辰?”“一个钟头吧。“胖人呢?”“也是一个钟头。”“瘦人呢?”“你看着烧吧!”倒把领导问

3、烦了。一天下着雨,一个死人正要入炉,一个活人把他叫到一边叮嘱:“烧好点儿,这是个局长!”他愣了一下,放下扒拉钩子,又去请示领导:局长怎么烧?领导大笑,他便请了另外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一同去烧,自己不敢烧。干了两年,领导看他忠诚可靠,想培养他入党。一天领导和他谈话:“一个人入了党,得听党的话。”他点点头。“党指向哪里,得奔向哪里。”他又点点头。“是刀山也得上。”他吃了一吓,眼都直了:“哎呀”“怎么了?”“做不到,做不到。”他不欺骗自己,更不欺骗领导,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那年他退休了,文保所下属的天宁寺雇清洁工,把他雇去了。白天让他打扫寺院的院落,晚上让他在寺院里睡觉。所长向他交代:这座寺院是国宝,一

4、定注意防火防盗,睡觉也得睁一只眼。干了两天,他就瘦了,所长问他:“老石,病了?”“没有,睡不着觉。”“怎么睡不着觉?”“睁一只眼睡不着觉。”其实他是不敢睡觉。有一天,他上街买笤帚,看见商场卖彩券,他也买了一张,不料竟然中了奖,得了一辆摩托。他被吓坏了,推着那辆摩托,一定要给了所长。所长当然不要,他就急了,急得满头是汗地说:“那钱不是我的!”“你中的彩,是你的。”“买彩券的钱不是我的!”“不是你的,是谁的?”“那是买笤帚的钱,公款!”所长望着那辆摩托,倒被愁住了。后来,天宁寺里招收了一些待业青年,他就不干了,彻底歇了。彻底歇了,但是日子并不寂寞。街上死了人,总是请他去给死者穿衣服、净面。他给死者

5、穿衣服,手儿很轻,像给婴儿穿衣服;他给死者净面,鼻孔、耳孔都净,手指甲、脚趾甲也要细心剪一剪。他还会用金纸银纸马粪纸给死者糊个电视,很像。街上的老人们都很尊重他,见面就说:“老石,我死了,也得劳动你啊!”“好的,好的,没有问题。”他总是这么说他给死者穿了衣服,净了面,丧事办完了,死者的家属便要酬谢他。给他酒,不要,他不会喝酒;给他烟,也不要,他也不会吸烟。别的礼物,更不收。他看人家实在不落意,就说:“走,我到你家吃碗杂烩菜吧。”无论谁劳动他,都是一碗杂烩菜。我看见这位老石,是在他很老了的时候。那年夏天奇热,晚上人们爱到开元寺里歇凉,他也去。他个子偏矮,稍胖,脸很大,没有胡子,不笑,见了人不打招

6、呼。他总是坐在距离人们稍远一点的地方,瞅着天空听人们说话,偶尔也插一句嘴,像是自语。人们说物价又涨了,他说工资也涨了;人们说现在的东西尽假的,他说京九铁路是真的。不喜不怒,散淡安闲,一副天下什么事也没有的样子。一天晚上,我提起关于他的一些故事,问他是否真有其事?他笑了,举起手里的棍子,象征性地打了我一下说:“没有的事。”去年冬天,他不能出门了,街上的人们天天去看他。人们称颂他的德行,埋怨社会风气,都说,假如人人都像他这么活着,该多么好啊,哪里会有假冒商品,哪里会有车匪路霸,哪里会有卖淫的、嫖娼的、买官的、卖官的他听着听着,笑了,他笑着说了一句颠三倒四的话:人人都像我,世界就好了;人人都像我,世

7、界就坏了。那天后半夜,他就死了这也是传闻,不知真假,但是那辆好像应该属于他的摩托确实还在天宁寺里扔着。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没有主线情节,而是将生活的片段组合在一起,写了一个“好人的故事”B.小说除了大量使用语言描写,还通过侧面描写精细地刻画老石的形象。C.“人人都像我,世界就好了;人人都像我,世界就坏了”体现了老石对生活的理解。D.本篇小说体现了现实主义塑造人物的创作风格,传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2.本篇小说叙述很有特色,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3.老石的“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1

8、2(12 分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内当家王润滋锁成老汉六十岁了,一辈子心眼儿窄巴,经不住个大事儿。会计账上,他家的户主姓名写的是李秋兰,他老婆。连领粮领钱用的手戳都是。这几年,庄稼人兴在院里打机井,手一按就冒水,洗衣濯菜不出门。别人都打,问他,他说:“等问问内当家。”锁成对老婆,不光嘴上称道,心里也佩服。她实在是个挺有能耐的女人。大片脚,二毛子,小他十好几岁。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屋里屋外,她一个操持。冬添棉,夏换单,房上缮草,猪崽入圈百样事,她心到手到,滴水不漏。几十年来,小日子过得严丝合缝。不该破费的,苍蝇衔不出一粒米;该花销的,男子汉没她气魄大。内当家,是锁成叫惯了的称呼,其实内

9、外都当家。动工打井的头一天晚上,锁成推开筷子碗,往后一仰,架起二郎腿,点上一锅子烟听起广播来。可听着听着,不知咋烦了,“嘎叭”一声把开关拉死了。内当家在刷碗,正听在瘾头上,“嘎叭”一声又把开关拉开了。然后,一边刷,一边细细地听。锁成老汉烦透了,嗞嗞地抽着烟,一袋接一袋,不歇气儿。往炕沿上磕第三锅烟灰的时候,随手又把开关拉死了。内当家火了,冲进里屋来,在围裙上擦着手:“你这人真是,自个儿不听,也不叫人家听!”锁成支吾着:“俺、俺头痛,想睡觉哩。”内当家火气立刻消失了,伸手去按他的前额瓜:“不热。恶心么?”锁成含糊不清地答应着:“唔,唔”内当家说:“俺给你烧绿豆汤。真是的,啥事不用你操心,上的哪门

10、的火!”一会儿,绿豆汤端上了,还加了两勺糖。锁成足足喝了两海碗,喝得汗淋淋的,躺下了,可一宿没睡着,翻过来,覆过去,眼珠子溜滑,烟灰磕了半窗台。天傍亮,终于忍不住,把老婆推醒了:“新槐妈俺、俺跟你商量个事儿哩。”“说呗!”锁成为难地看了看老婆,又低下头,半天没装好一锅子烟。内当家急了,一骨碌爬起来,穿衣服,“你这人真是,谁给你嘴上贴封条咧!”锁成憋足勇气说:“咱那井,别打了。”“咋?”“你没听喇叭匣子里喊的啥?”“啥?”“俺不说你也明白。”“说!说晚了不喜得听!”锁成把嘴往老婆耳边凑了凑,小声说:“蒿山的地富分子都摘帽了,连蹲过八年大狱的赵百万都在内。”内当家点点头:“嗯。”“现时,人家又吃香

11、了,跟咱贫雇农平起平坐呢!”内当家咬咬嘴唇:“嗯。”锁成点上烟,咝咝抽。一边抽,一边说:“就为这,咱这井别打了,别把劲出瞎了!”内当家愣了。“唉,你这人真死心眼儿!挑明了说吧,这房还不知姓啥哩!刘金贵注还没死,听说他儿子在日本,开家大饭店,挺有钱。他给县上捎回辆小鳖盖子车,还有电视机啥的。再说,就算他死了,还有儿孙后代呀!这房,不保险哩!”内当家说:“你净瞎寻思!”“瞎寻思?你不见上头的政策,像吃奶孩子的脸儿,一天十八变!吃不准哩!咱家的事儿,从来是大小都你说了算,俺服气!这遭听俺一回,啊?保准吃不了亏。”内当家突然笑起来。锁成懵了:“笑啥哩?”还笑!笑得格格的,笑得前仰后合,笑得用拳头擂着老

12、头子的脊背,擂得咚咚响。锁成慌了神儿,伸手去捂老婆的嘴:“笑啥哩?笑啥哩?你痴啦!左邻右舍都是耳朵,你就不怕唉!笑啥哩!”内当家擦着泪儿,狠狠瞪了老头子一眼:“你呀,神经病!白赚俺两碗绿豆汤!俺就不信日头能跟西边出!俺就不信新社会还能不向着咱老百姓?老头子,没事瞎嘀咕,睡你的省心觉吧!啊?”天放明,内当家下了炕,高声大嗓地冲对面房喊:“新槐,日头照腚啦!”小儿子新槐扣着扣儿走进来:“妈,做啥?”内当家掏出钱,塞进儿子手里:“去,买盘鞭!”乡下盖房上梁,一般人家都放鞭炮,以示吉庆。打井放鞭,老辈子没这讲究。老辈子没有的,李秋兰家做。她叫儿子用竹竿挑起长长的一串小红鞭子,站在院当央,点着。鞭声爆豆

13、似的响了,引来满村看热闹的人。一群孩子围在下边抢落下的那些。满院子纸花飞扬,硝烟弥漫,火爆透了!人们私下里咬耳朵。谁都吃不透,这个手紧如锁的把家婆,今儿怎么舍得拿票子闹光景鞭串快燃尽了,内当家抓过一把锨,推进老头子怀里,朗声朗气道:“槐他爹,动土吧!”不知怎么的,锁成也有劲了,一锨铲下半尺深早晨的阳光落满小院。圈里的猪吃饱了食,在猪圈墙上蹭痒痒。大白公鸡站在墙头上,抻着脖子打鸣。盘满草棚顶的葫芦叶儿上,兜满夜里落下的露水珠儿,风一刮,噼哩叭啦往下滚,像掉银豆子。挂在檐下的棒棒穗子,闪着金火火的光(选自人民文学1981 年第 3 期,有删改)注:刘金贵是二人曾经的地主东家,所住房子的原主人。4.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围绕打井这一主线,叙述了人物之间不同的想法,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心理动态。B.小说通过磕烟灰、装烟袋等细节描写,形象刻画出锁成内心的为难,暗示他的担忧。C.面对形势变化,很多群众都有与锁成同样的担忧,小说中作者批判了这种心理态度。D.小说语言很富有生活气息与农村特色,这也使得人物尤其是内当家的语言生动传神。5.请简要分析李秋兰这一人物形象。6.请简要分析小说末段的作用。(三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II(15(15 分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除夕的夜阿成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

15、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

16、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

17、年好!过来喝一杯吧!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

18、厨师打个电话。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

19、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老伴儿说,好好

20、活着。我说,什么?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选自 2019 年第 1 期长城,有改动)7.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8.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

21、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9.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22、34 分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

23、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尽赦燕罪,使罢兵归藩。又为宣谕数千言授嵓,持至燕军中,密散诸将士。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召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

24、。”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B.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C.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

25、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D.比至/嵓匿宜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武,年号,用年号来纪年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用一个或多个年号。B.世子,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儿子,明清两代指亲王诸子,可世袭亲王爵位。C.少卿,北魏太和时所设的官名,北齐时为正卿的副职,隋唐至明清时亦沿置。D.乙丑,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在古代干支依次相配也被用来纪年和纪月。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孝孺才能出众,深受众人赞誉。他师

26、从宋濂,才能超过了宋濂门下众多知名人士,太祖认为他是正人君子,他还被姚广孝誉为“读书种子”。B.方孝孺善于裁断,参与国家政事。惠帝即位之后,常向他咨询政事;大臣在朝廷奏事,当面讨论可否时,皇帝有时就让他在殿上批示作答。C.方孝孺有谋有略,忠心报效国家。燕兵攻打大名,他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并起草诏书;在惠帝逃往其他地方后,他坚守京师进行抵抗,愿以身殉国。D.方孝孺忠于故主,拒绝配合成祖。他批驳成祖篡位的辩解,三次质问成祖,拒不同意起草登基诏书,激起成祖之怒,最终被处死于街市。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2)城下之日,彼必不

27、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二二)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9(9 分分)15.下列对诗词赏析不正确一项是()A.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B.范仲淹的渔家做是依照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上片描写塞下秋景,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征人的思乡之情,而辛弃疾的破阵子却打破了上下分片的体例,和渔家傲的结构不一样。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分别从声和形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D.苏轼的江城子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

28、南格调截然不同。(三三)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6(6 分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在 桃花源记 中用“_,_”,写出了世外桃源中老人和孩子的快乐生活。(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_,_”表现了秦人对珍宝不当回事的态度。(3)李商隐在 锦瑟 中的“_,_”两句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两个典故。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一一)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9(9 分分)17.下面是某校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当之处,请指出并修改。亲爱的同学们:生命重于天,暑假将至,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防溺水已成当务之急的大事。校学生会倡议:全体同学

29、要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率先垂范,拒绝野泳,并号召亲朋远离危险水域,大家必须以跑步、打球等安全方式锻炼身体,避免溺水事故不再发生。(二二)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11(11 分分)18.成功的商品广告语往往针对消费者的需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采用“提出问题(预设隐藏)解决问题(声言意义)”模式,以引导消费者关注该商品。以舒肤佳香皂的广告语为例。广告语:能有效地去除和抑制皮肤接触的一些常见细菌。预设隐藏:皮肤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细菌,对身体有害。声言意义:舒肤位能有效去除这些细茵,使我们干净卫生。毕业季来临,学生会精心制作了毕业光盘,并为此写了广告语。请你参照上述模式,指出其预设隐藏和声言意义。

30、广告语:珍藏你高中三年的回忆预设隐藏:声言意义: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85 年 4 月 15 日,GPS 全球定位系统国际运用研讨会在华盛顿召开,中国受邀参加,出席本次会议的是后来成为解放军少将的卜庆军。会上,美国向所有与会者表明立场:“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军方会采取三种措施应对紧急状况:第一,降低对方的导航精度;第二,随时变换编码;第三,进行区域性管理。”也就是说,美国对 GPS 系统有绝对的控制力。会议结束,卜庆军回到北京写了一份报告,阐述了两个重要观点:一要跟踪、研究、应用 GPS;二要着手建立我国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请综

31、合以上材料,以“师夷长技与自主自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参考答案【1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 项,小说并没有“精细地刻画老石形象”,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属于白描。故选 B。【2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叙述特色的能力。分析小说的叙述特色可以从叙事人称、叙事方式、叙述语言等方面着手。(1)从叙事人称看,这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结合的方式叙述故事。小说在叙述老石的事情的时候,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在文章倒数第三四节,写“我看见这位老石,是在他很老了的时候”

32、则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的使用使老石的事情显得真实、自然、亲切。(2)从主要情节的展开方式看,这篇小说最明显的特色是采用对话方式,作者用主人公老石和文中次要人物的对话展开情节。如交代买邮票的事情,“老石,买张邮票。八分。再买一张。八分。再买一张。八分”。如老石还两片四环素的事情,“同志,你们丢东西了。什么东西?工作队员一看,是两片四环素,就笑了说:我们不要了,扔了吧。真不要了?真不要了。真不要了,我就吃了。你又没病,吃药干什么?有病没病,吃了总没坏处国家造的东西”,还有老石入党的事情,等等,都采用对话方式完成情节的叙述。这样,小通过人物老石个性化的语言,了解他的事情,从而凸显他的性格特征,

33、文中塑造了老石的确是一个工作严谨认真、不贪财、诚实善良的好人。(3)从叙述语言看,小说在叙述故事过程中,也适当加入作者的评论性语言,如“不喜不怒,散淡安闲,一副天下什么事也没有的样子”“人们称颂他的德行,埋怨社会风气,都说,假如人人都像他这么活着,该多么好啊,哪里会有假冒商品,哪里会有车匪路霸,哪里会有卖淫的、嫖娼的、买官的、卖官的”,作者这些评论性语言使故事简洁、质朴。【3 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此题从“工作严谨认真”“不贪财物”“为人诚实,对生活充满善意”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最典型的事情是老师在火葬场工作的事情,“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心里

34、很不平静,一夜没睡好觉,大清早就去问领导:一个人,得烧多大时辰?胖人呢?瘦人呢”。还有卖邮票的事,用买笤帚的钱买彩票的事,给死者穿衣服的事老石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研究每一个工作细节,表现了他是一个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人。从文中说的“你若一下买三张,不卖。他怕弄错账目,给国家造成损失”“有病没病,吃了总没坏处国家造的东西。脖子一仰,真的吃了。他不昧人东西,也不糟蹋东西”“买彩券的钱不是我的!那是买笤帚的钱,公款”“那辆好像应该属于他的摩托确实还在天宁寺里扔着”分析,老石不糟蹋东西,不贪财物,一辈子为人诚实,中奖的摩托不肯占为己有。从“干了两年,领导看他忠诚可靠,想培养他入党。一天领导和他谈话:一

35、个人入了党,得听党的话做不到,做不到。他不欺骗自己,更不欺骗领导,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睁一只眼睡不着觉。其实他是不敢睡觉。”“他给死者穿衣服,手儿很轻,像给婴儿穿衣服;他给死者净面,鼻孔、耳孔都净,手指甲、脚趾甲也要细心剪一剪。他还会用金纸银纸马粪纸给死者糊个电视,很像”“他给死者穿了衣服,净了面,丧事办完了,死者的家属便要酬谢他。给他酒,不要,他不会喝酒;给他烟,也不要,他也不会吸烟。别的礼物,更不收。他看人家实在不落意,就说:走,我到你家吃碗杂烩菜吧”分析,可见老石善待逝者,善待生命。还有,当别人抱怨生活和世界的时候,他说“京九铁路是真的”“人人都像我,世界就好了;人人都像我,世界就坏了”

36、对生活充满善意。【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 项,“面对形势变化,很多群众都有与锁成同样的担忧”错误,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故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

37、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由“她实在是个挺有能耐的女人。大片脚,二毛子,小他十好几岁。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屋里屋外,她一个操持。冬添棉,夏换单,房上缮草,猪崽入圈百样事,她心到手到,滴水不漏”可看出李秋兰有能耐,勤劳能干,持家有方;由“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你这人真是,自个儿不听,也不叫人家听!”“你这人真是,谁给你嘴上贴封条咧!”“笑得格格的,笑得前仰后合,笑得用拳头擂着老头子的脊背,擂得咚咚响”可看出她性格直率,做事利索;由“内当家火气立刻消失了,伸手去按他的前额瓜:不热。恶心么?”“俺给你烧绿豆汤。真是的,啥事不用你操心,上的哪门的火!

38、”“一会儿,绿豆汤端上了,还加了两勺糖”可知她的体贴和关心丈夫;由“俺就不信日头能跟西边出!俺就不信新社会还能不向着咱老百姓?老头子,没事瞎嘀咕,睡你的省心觉吧”可看出她对新社会政府政策的坚信不疑。【6 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能力。小说结尾各有不同,其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考虑结尾的艺术效果,应从其具体内容出发,综合全文,从上下文结构、人物、主旨、氛围、语言、读者等多个层面作答。内容上,通过写农家小院的猪猪吃饱了食、公鸡抻着脖子打鸣、葫芦叶儿的露珠、棒棒穗子闪着金火火的光,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农村生活的美好;人物上,通过上文李秋兰让儿子买鞭、放鞭,锁成用锨铲土,暗示李秋兰夫妇要打井

39、的坚定决心和热情的干劲;在主题上,通过前文“俺就不信日头能跟西边出!俺就不信新社会还能不向着咱老百姓”和本段中农村生活美好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在新社会政府的良好政策下生活会更加美好的喜悦和坚定的信心。【点睛】小说结尾各有不同,其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考虑结尾的艺术效果,应从其具体内容出发,综合全文,从上下文结构、人物、主旨、氛围、语言、读者等多个层面作答。具体有:表现手法上,是否与前文伏笔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与前文形成对比,升华主题,发人深思。主旨上,深化升华)主旨,含蓄点明主旨,揭示小说主题。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品质、经历、命运、能力等。故事情节上,是否照应标题

40、和开头,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氛围上,是否形成小说的独特艺术氛围。读者上,是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体验。【7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 项,“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故选 D。【8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

41、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A 项,“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它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故选 A。【9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作用和句段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选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

42、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文中的景物描写有:“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关于雪景的描写还有:“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本社会内涵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情节的探究性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

43、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有“我”,除夕夜为安慰妻子,冒着大雪,去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有“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请“我”喝酒,帮“我”指路,祝“我”老伴早日康复等;有“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帮“我”烧菜,价格与平时一样;有“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还有“我”病重的妻子,自己已经病危,还劝“我”“你一定要好好活着”。这些人有的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有的为人热心,救助危难,有的待人细心,体贴入微。

44、这些描写表现了浓浓的人性美,是作者的匠心所在。【点睛】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背景,即交代时间、地点、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氛围,奠定基调。绝对客观的环境描写不存在。自然环境的描写必定与人物的情感形成不同程度上的暗合。表现人物,环境里藏着人物的身世地位、文化教养、生活状况以及精神品质等等。环境描写可用于衬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自然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暗示作品主题,我们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自然环

45、境的细致揣摩。【11 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此句大意:到达之后,薛嵓藏着宣谕诏命不敢拿出来,燕王也不奉诏行事。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长江北岸,皇党下诏征募四方军队,命令众将在长江上集结水军,但是陈瑄带战船投降了燕王,燕军便渡过了长江。皇帝心中害怕。从结构和句意看,“比至”的主语承前文省,是“薛嵓比至”,故此句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 AC 两项;从句意分析,如果“嵓匿宣谕”处断开,那么就是“不敢出燕王”,即“不敢让燕王出来”,这显然不合文意,依据原文,应是“嵓匿宣谕不敢出”;依据句式结构相似的特点,“燕王亦不奉诏”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帝下诏征四方兵”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命诸将集舟师

46、江上”的主语“帝”承前省略,同时“诸将集舟师江上”是一省略句,省略介词,即“命诸将集舟师(于)江上”,补充完毕后,“(于)江上”作“集”的状语,且后置了,故“命诸将集舟师江上”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而陈瑄以战舰降燕”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故可排除D项。故选 B。【12 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古文化常识的能力。B 项,“世子,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儿子,明清两代指亲王诸子”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应为“世子,帝王和诸侯正妻所生的长子,明清指亲王嗣子(多为嫡长子)”。故选 B。【13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也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C 项,“在惠帝逃往其他地方后,他坚守京师进行抵

47、抗,愿以身殉国”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分析可知,“有人劝皇帝到其他地方,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师等待援兵,到形势危急之时,便以死报国”,故惠帝并没有逃走,还在城里。【14 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句的能力。(1)得分点:“适”,刚刚,恰巧;“且”,姑且;“报书”,回复书信;“逾”,超过。(2)得分点:“下”,攻下;“彼”,他,指方孝孺;“幸”,希望。【点睛】参考译文:方孝孺,字希直,是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读书一天可以读一寸厚的页数。长大跟从宋濂学习,宋濂门下的知名人士都不如他。洪武十五年,方

48、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太祖喜欢他举止端庄整肃,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位正人君子,应当让他的才干更成熟。以礼送他回去。蜀献王听说他的才能,聘请他担任世子的老师。等到惠帝即住,征召他担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提升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常常向他咨询。皇帝驾临朝廷朝臣陈述事情,大臣们当面议论可否,有时命令方孝孺在殿上批示作答。燕王起兵,朝廷议定讨伐,诏书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三年,燕王军攻打大名。方孝孺说:“燕王军在大名长期困顿,天热下雨,当不战自疲。现在他的奏折刚刚到达,应该姑且给他回信,往返超过二个月,让他的将士心中懈怠。我们谋略已定,对燕军合国的形式已成,进攻并消灭他,并不

49、困难了。”皇帝认为他说的对。命方孝孺起草诏书,派大理寺少卿薛嵓骑快马回复燕王,赦免了燕王全部的罪过,让他罢兵归藩。又作了数千言宣谕诏命给薛嵓,带到燕王军中,秘密地在众将士中散布。到达之后,薛嵓藏着宣谕诏命不敢拿出来,燕王也不奉诏行事。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长江北岸,皇党下诏征募四方军队,命令众将在长江上集结水军,但是陈瑄带战船投降了燕王,燕军便渡过了长江。皇帝心中害怕,有人劝皇帝到其他地方,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师等待援兵,到形势危急之时,便以死报国。乙丑日,燕兵入城,皇帝自焚而死。这一天,方孝孺被捕下狱。早先,成祖发兵北平,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说:“攻下京城时,方肯定不投降,希望

50、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灭绝了。”成祖答应了。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召方孝孺到宫中,悲伤恸哭之声响彻宫殿。成祖从坐榻上下来劝勉说:“先生不要心中痛苦,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国家应依靠年长的君主。”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朕的家事。”示意左右的人给他笔札,说:“发布诏书于天下,非先生起草不可。”方孝孺挪笔在地,边哭边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是不能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市中处之以碟刑。方孝孺慷慨就义,时年四十六岁。【15 题详解】【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