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版四年人文与社会教案设计上册.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82313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新版四年人文与社会教案设计上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8年新版四年人文与社会教案设计上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新版四年人文与社会教案设计上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新版四年人文与社会教案设计上册.pdf(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第一单元 第一课从满族老屋说起课时上课时间1 课时备课时间教学了解满族民俗知识.初步体会我省的民族文化。知道我省人民在长期与严寒等不利条件抗争中,在饮认知技能食、服饰、建筑等方面形成的特色。教 材分 析(重难点)学 生分析教 学方 法(教学 设想)目标情感、态谐相处,只有民族团结家乡才会飞速发展。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间应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和知道我省人民在长期与严寒等不利条件抗争中,在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形成的特色。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生活,加深印象。通过采访、调查、合作交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交流、交往、交际能力。1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引入(联系生活,谈话导入,了解满族姓氏

2、)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吗?(学生汇报自己的民族.)提问满族学生,你知道自己的满族老姓吗?为什么现在不用老姓呢?阅读知识窗后学生回答师:满族是中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具有 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这是一个举足轻重,令人称羡的民族。现有人口 1068 万(2000 年),主要居住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等省,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二、新知探究活动 走近满族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有关满族民俗方面的知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你们收集到的满族生活习俗方面相关资料,看看哪个小组的收获最多。(注意把查阅到的资料变成自己的话说一说,要学会概括归纳)1 房屋建筑组

3、:学生汇报摘要(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口袋房,弯子炕,烟囱出在地面上,这种结构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2 穿着服饰组:内容摘要(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课 前 让学 生 搜集资料,课 上 交流,养成自 主 学习 的 良好习惯。2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

4、,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男子佩戴扳指,女子佩戴戒指)3 礼仪 节日组:内容摘要(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4.日常食俗组:内容摘要: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

5、粑豆,如高梁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学生结合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点评。锻 炼 学生 的 调查能力,思 考 和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培养关 心 家乡 身 边事 物 的习惯。3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三、拓展延伸(知识窗)了解

6、其他民族民居的特点。四、本课总结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到满族同学家做客要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收集鄂伦族族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第 1 课从满族老屋说起弯子炕的主要功能是取暖满族的服饰是旗袍满族的吃食:满汉全席满族的窗纸:糊在外课后反思:4课题第二课“仙人柱”与“奥伦”课时上课时间1 课时备课时间认知技能教学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教 材分 析(重难点)学 生分析教 学方 法(教学 设想)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与少数民族和谐相处的技能。知道鄂伦春民族的民俗和习惯以及在长期与严寒等不利条件抗争中,在建筑方面形成的特色。学生对鄂伦春这个民族了解的不够多,课上要耐心引导学生交流。通过采

7、访、调查、合作交流,了解少数民族。5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复习一、复习1.满族老屋有哪些特点?2.满族最有名的服饰是哪个?3.满族人最忌讳的是什么?二、导入二、导入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只有一千余人,近几十年人口增长较快,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人口为8196 人。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汉文。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逊克、爱辉、嘉荫等县。黑龙江省有鄂伦春族 3871 人,占鄂伦春族总人口

8、的47%;内蒙古自治区有 3573 人,占 44%。三、过程三、过程1.1.游猎生活游猎生活.(1 1)鄂伦春族的先民一直在莽莽林海中过着游猎生活,其传统文化与游猎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人一马一杆枪,终年游猎在山岗”。(2 2)“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一般通用汉语文。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3)学生观察图片,看看都发现了什么?巩 固 消化知识。了 解 鄂伦 春 民族 的 基本情况。6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2.2.“仙人柱“仙人柱”(1)介绍“仙人柱”:又写作“斜仁柱”、“歇人柱”等。“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为“木杆屋子”。俗称

9、“撮罗子”。鄂伦春族定居以前,居住的房屋。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很简陋的圆锥形房屋。斜人柱的搭建十分简单,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倾斜度约6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它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狍皮或桦树皮,夏可防雨,冬能御寒的“斜人柱”就算建成了。“仙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火时通风,又可采光。门口处,选两根结实的支柱当门框,门朝南。“仙人柱”上的覆盖物以及其大小要根据季节的更迭而变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狍皮覆盖。一架“仙人柱”约需狍皮五六十张。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以换盖桦树皮了。

10、“仙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风向阳处,而夏天则多搭在地势较高、通风凉爽的地方。“仙人柱”既不用钉子,也不用绳,而是利用木杆本身的枝杈交叉而成。“仙人柱”结构简单,拆盖极为容易,所用原料几乎俯首即拾。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定居以后,鄂伦春人大都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或土木结构的房屋,这种较为原始的活动性住房只有在秋冬季外出狩猎时才偶尔搭建,用以栖身或暂避风寒。(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抓 住 学习重点,系 统 地掌 握 本节 课 的内容。7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3.3.“奥伦“奥伦”(1)介绍奥伦:即高脚仓库,也是鄂伦春族别具特色的建筑。它是储藏物品的仓库。其具体做法是选四根自然生长的呈长

11、方形对角的树木,在高出地面三米左右的地方把树头砍去,在其上面横铺木杆,形成底座。再用树枝做成半圆形的顶棚,覆盖桦树皮,用柳条将其捆扎结实,并在一侧开个小门,就可以用了。为了取东西方便,把两根较粗的树干捆在一起,每隔一定距离处砍出一个凹格,作为梯子。为了防止野兽及小动物的侵入,人们将四根柱子的外皮剥光,磨光,使其光滑,使动物不易爬上。“奥伦”中一般存放干肉、粮食以及过季的衣物等。(2)思考问题:你发现鄂伦春人身上具有哪些美德呢?四、课堂总结:四、课堂总结:你的收获是什么?五、作业:五、作业:搜集关于蒙古包的资料。板书设计:2、“仙人柱”与“奥伦”一、鄂伦春的含义:1.住在山岭的人们2.使用驯鹿的

12、人们。二、仙人柱:圆锥形房屋。夏天:覆盖桦树皮。冬天:多用狍皮。三、奥伦:高脚仓库。储藏衣服和粮食。课后反思:8课题第三课“永恒的日晷”蒙古包课时上课时间1 课时备课时间教学1.了解蒙古族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特点。认知技能2.通过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关于蒙古包的资料,培养学生课前查询资料的能力。教 材分 析(重难点)学 生分析教 学方 法(教学 设想)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及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民族特点,了解蒙古包的建筑特点及作用。尊重学生的意见,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采访、搜集、调查、合作交流。9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

13、配一、复习。1.介绍一下什么是仙人柱?2.介绍一下什么是奥伦?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孕育了我们 56 个民族这个大家庭,除了人数较多的汉族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勤劳勇敢,富有创造性,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在我省也有一些少数民族,我们前面已经了解了满族、鄂伦春族,他们独具特色,那么你知道图片上的这种建筑是哪个民族的吗?生:蒙古族。师:从哪里知道的?简介蒙古族: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 581 万人(2000 年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鄂温克族(2 万 7 千人)和土

14、族(24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等。三、了解蒙古民族文化及民族特点。1.可以迁移的房子。(1)蒙古包是便于迁徙的房子。这种迁徙与中国古代其他民族的选址不同,没有关于房屋的风水原则,而是根据季节、气候、草场、牲畜和人的情况,有规律的迁徙,是游牧人适应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的体现,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习得的关于草地生长知识或者自然观念成为蒙古包建筑的基础。巩 固 知识了 解 蒙古族,他们 独 具特色,给我 们 的生 活 增添 了

15、色彩。10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也使得他们所受较少人之外的超自然的观念的束缚,形成豪放的性格和民族特性。(2)蒙古包的建造:只使用木料和毛毡,没有水泥、土坯和砖瓦。(3)学生阅读知识窗。(4)思考:蒙古包在建造时为什么连土坯、砖瓦都不用呢?2.能够计时的房子。(1)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过去很少有钟表,他们创立了自己的蒙古包计时法。蒙古族牧民利用蒙古包上的天窗观察时间。他们根据从蒙古包上的天窗射进蒙古包内的阳光落下的角度,能够准确的断定时间,据说误差不超过 5 分钟。(2)阅读知识窗。并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3)思考:从蒙古族人利用蒙古包来计时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

16、?3.富有美感的房子。东蒙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描绘蒙古族传统房屋蒙古包的民歌:因为仿造蓝天的样子,才是圆圆的包顶;因为仿造白云的颜色,才用羊毛毡制成。这就是穹庐 我们蒙古人的家庭。因为模拟苍天的形体,天窗才是太阳的象征;因为模拟天体的星座,吊灯才是月亮的圆形。这就是穹庐我们蒙古人的家庭。了 解 蒙古 包 的建 筑 特色 及 重要 的 到作用。11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逐水草而居是游牧民族古老的生活方式,蒙古包是游牧生活的产物。这首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蒙古包形状、颜色的由来。蒙古包的造型、轮廓、比例等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种规范的形式美,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蒙古包的结构、材料等又有新

17、的发展变化。有些地区出现了钢架结构的蒙古包,包的前后加开了窗,使采光和通风性能更好。室内还增加了床、电视机、收音机等各种现代生活用品。学生自由阅读书上的知识。四、拓展知识。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建筑?五、全课结束。你的感受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六、课后实践活动:完成 10 页的内容。动 手 操作板书设计:3、“永恒的日晷”蒙古包一、蒙古族:游牧民族。二、蒙古包:1.可以迁移的房子:木料、毛毡。2.能够计时的房子:日晷计时,2000 多年。3.富含美感的房子:外面似莲花瓣,里面色彩鲜艳。坚固、防风雨,冬暖夏凉。课后反思:12课题第二单元 1.独特的交通工具课时上课时间1 课时备课时间教学1.培养学生

18、阅读地图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认知技能2.知道交通工具的发明源自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知道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适应的交通工具,说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教 材分 析(重难点)学 生分析教 学方 法(教学 设想)目标情感、态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关爱自然,感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一些地区各具特点的交通工具,使学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让学生了解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明白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这节课学生看图说交通工具时,很容易把东北的爬犁说成是雪橇,要及时肯定了学生的见识广、肯定了他们原理相同,但又要让学生明白它们的不

19、同之处。阅读、比较、合作交流。13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复习。蒙古包具有哪些特色?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三、新授。1.雪地交通工具滑雪板。(1)由来:滑雪板既是北方渔猎民族主要的冬季雪上交通工具,也是主要的狩猎工具之一,,在北方渔猎民族的狩猎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滑雪板狩猎是北方渔猎民族冬季狩猎生产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狩猎手段,广泛存于各民族中,自古以来,绵延不绝,影响深远,各民族在狩猎生产中都使用这种交通工具行走于深山雪原之上进行狩猎生产活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滑雪狩猎文化,它是北方渔猎民族狩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2)

20、各民族的不同叫法。鄂温克称其为“金勒”,赫哲族称其为“恰尔其刻”,达斡尔称其为“肯古冷”,满族也称其为“恰尔其刻”,鄂伦春称其为“亭那”。(3)制作特点:各民族的滑雪板的特征和功能基本一致,均为长方形,板中间钉有皮带用于捆缚双脚,它的前端向上翘起,功能是分开雪,使滑雪板的头部不会在滑行中插进雪里。滑雪板都用煮过的、质轻而坚实的木料制成,但是不同的民族仍然存在些微的差别。(4)思考:有的滑雪板在底部贴一块皮子,毛尖朝下,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吗?滑雪板一般底部贴一块皮子,用鹿皮、犴皮或野猪皮,毛尖朝下。板底的皮子作用很大,它可以掌握速度,前进时是顺茬,倒退时是戗茬,因此上坡时能有效地防止倒退下滑,下

21、坡时正好是顺茬,可以加快速度。深 入 了解,激发学 生 的探 究 欲望。14过程与方法2.冰雪交通工具爬犁。设计意图时间分配(1)猜谜语:前面没有轱辘,后面也没有轱辘,这是什么车子?(2)东北冬季漫长,很多地区每年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冰雪覆盖大地.为适应这一气候特点,人们发明了适合在冰雪道路上行走的交通工具爬犁。爬犁也写作“扒犁”或叫“扒杆”,满语称为“法喇”,至晚在清代初年即已出现。其制作比较简单。用两根一丈多长的硬杂木杆,前端烘烤弯如弓形向上翘起,作辕子,后部为木架板箱,坐人或装货。如果专供人乘坐,还可以搭篷挡风御寒。爬犁的形状类似滑雪板,上翘的辕头可以减少阻力,两杆贴地的一面砍削得很光滑,又

22、在硬滑的冰雪路行驶,所以不用太大的牵引力就能快速前行,比车还要方便。“爬犁”这一名称应是因其像耕地的犁杖,又不用轱辘就可贴着地面行走,和“爬”差不多而得名的,确实也很形象。(3)学生质疑。3.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1)独木舟,又称独木船,是用一根木头制成的船,是船舶的先祖,是最早的船舶,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现过。(2)独木舟,满语和赫哲语都称为“威呼”,有的地方俗称“快马子”船,是用整根的大树干砍凿制成。长两丈有余,宽以能坐下一人为度,平口圆底,两头尖并微上翘。船桨长近一丈,中段是手握的桨把,两端是桨叶板,用时左右交替划行。这种船小的只容一人,大的可坐五六人,自清代初年在东北林区就很流行。乾隆皇帝

23、在东巡盛京时,曾两次把驾“威呼”作为故乡的“土风”赋诗题咏,称赞这种“制坚质朴提携便,圆底平舷坐起康”的独特水上交通工具。后来人们也用木板来制作这种长而窄的小船,仍称其为“威呼”。15让 学养 成提 问良 好惯。生爱的习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除单独行驶外,“威呼”也可以两只用木板并联,称为“对子船”,用来在涨水的季节运送车辆和货物,能在江河里比较平稳的行驶。在封冻和冬季,人们把“威呼”搬到岸上,有的还用来做喂马的槽子,可谓是“物尽其用”了。四、知识拓展。了解“勒勒车”和“兽皮船”。五、作业:搜集资料。巩 固 提高 阅 读能力。板书设计:1、独特的交通工具雪地交通工具滑雪板。冰雪交通工具爬犁

24、(狗拉雪橇)。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其它交通工具勒勒车和兽皮船。课后反思:16课题第二单元 2.儿童摇篮悠悠车课时上课时间1 课时备课时间教学1.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认知技能2.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亲身体验、拓展迁移的系列活动,认识了解黑龙江人的各种生活用具。教 材分 析(重难点)学 生分析教 学方 法(教学 设想)目标情感、态的这样一个目的。度价值观体验龙江人的聪明才智,进而继承发展民俗文化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亲身体验、拓展迁移的系列活动,认识了解黑龙江人的各种生活用具。这部分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我觉得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好在学生们通过前面寻访民

25、族家庭的学习,对我省民族风俗习惯有了一些积淀,会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帮助。阅读、比较、合作交流。17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复习。你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交通工具?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三、新授。1.传统悠悠车。(1)满族悠悠车的由来:关东人三大怪之一“养个孩子吊起来”,就是指满族人用来养育孩子的吊篮-悠悠车。这一习俗的形成同满族人早期的游牧和渔猎生活息息相关。在茫茫的林海雪原间,不仅要与豺狼虎豹搏斗,还常与蛇蝎为伴,将婴儿放置在地上不仅潮湿而且危险,高高地将摇篮吊起,生产、育儿、家务全不耽误,一举多得。(2)讨论:谈谈你对悠悠车的看法。小组讨论,指名回答。(3)观察图片,说说几个少数民族

26、的悠悠车有哪些不同之处?(4)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人们会用智慧解决,于是发明了许多工具,大家想想悠悠车是什么情况下创造出的?(5)说一说悠悠车和我们小时候睡的摇篮有什么区别?2.特色悠悠车。(1)木制悠悠车,制作时要先把薄木片用水汽熏蒸后完成近似椭圆形的车帮,再把接头处用皮绳或锔钉链接牢固,再在底部安底板,做成后两头微上翘,形如小船。(2)观察其它两幅图片,说一说这几种悠悠车有什么特点?(3)阅读知识窗。(4)思考:请你想一想各民族之间的悠悠车有哪些共同之处?深 入 了解,激发学 生 的探 究 欲望。18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3.神奇悠悠车。(1)学生阅读四个板块。(2)小组探究:

27、悠悠车神奇在哪些方面?(3)小组回答,教师板书。(4)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人们会用智慧解决,于是发明了许多工具,大家想想悠悠车是什么情况下创造出的?(5)为什么北方的悠悠车要吊在房梁上呢?四、知识拓展过去,皇家贵族也用悠悠车吗?五、布置作业:搜集下节课所用材料。让 学养 成提 问良 好惯。生爱的习19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板书设计:2、儿童摇篮悠悠车一、传统悠悠车:养个孩子吊起来。二、特色悠悠车:木制悠悠车、发出声音的悠悠车、桦树皮悠悠车、可以上折的悠悠车。三、神奇悠悠车:防伤害、防叮咬、防中暑、防感冒。课后反思:20课题第二单元 3.时空穿越故事多课时上课时间1 课时备课时间教学

28、1.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认知技能2.知道一些工具的发明源自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教 材分 析(重难点)学 生分析教 学方 法(教学 设想)目标情感、态体会各族人民在生活中的积极态度,学习他们的度价值观勤劳与智慧。知道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一些重要的发明和创造。多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要及时肯定了学生的见识广、肯定他们的努力,同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阅读、比较、合作交流。21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复习。1.北方的悠悠车发到哪里?它是干什么用的?2.悠悠车神奇在哪几个方面?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黑龙江省特有的几个少数民族,这节

29、课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幻灯片:黑龙江民俗博物馆)看这就是我们黑龙江的民俗博物馆,同学们,你们谁去过我们黑龙江的民俗博物馆,哪里都珍藏着什么?历史博物馆里展出的是与历史有关的资料,动物博物馆里展出的是动物标本和相应的文字讲解,那么民俗博物馆里展览的当然是与当地民俗有关的饰物了。那么什么是民俗呢?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原来我们黑龙江民俗博物馆里珍藏着的都是具有浓郁黑龙江特色的由黑龙江人民自己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你们想不想看看,那我们赶快近去吧。看民俗馆里展览的东西可不少呀?每一个物品旁边都有相应的文字讲解,每一个文字讲解背后都或多

30、或少隐含着一个体现人民智慧的故事。(出示幻灯片:时空穿越故事多)三、资料分享1、木日历;找学生读资料(老师拿出教具)找学生上台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总结。碾子和面鱼模子。2.、桦树皮工艺问:谁来介绍一下?生:分享课前收集资料。思考:书上问题。渗透保护树木的德育教育深 入 了解,激发学 生 的探 究 欲望。22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阅读知识窗。3.精美的鱼皮衣。出示图片,问:这件衣服是用什么做成的?学生回答,并介绍鱼皮衣的制作过程。四、知识扩展乌拉鞋问:同学们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生:分享课前收集资料。思考:书上问题。渗透保护湿地的德育教育。五、老师总结说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能够体现人们智

31、慧的用具。让 学 生养 成 自主 学 习的 良 好习惯。23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板书设计:3.时空穿越故事多一、充满智慧的工具:木日历,碾子,面鱼模子。二、桦树皮用具:储物罐,水壶,背篓,相框等。三、精美的用具:赫哲族的鱼皮衣,满族的乌拉。课后反思:24课题第三单元 1.鄂温克的驯鹿文化课时上课时间1 课时备课时间认知技能教学了解鄂温克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教 材分 析(重难点)学 生分析教 学方 法(教学 设想)目标情感、态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培养热爱祖国的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关情感。了解鄂温克族独特的驯鹿文化。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配合阅读教材

32、,较全面深入地了解本课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多说,多问。阅读、比较、合作交流。25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复习。1.桦树皮文化属于哪几个少数民族?2.鱼皮衣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杰作?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黑龙江的少数民族文化中游览,大家看到的是鄂温克族,这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的驯鹿文化很有特色,大家想知道吗?三、新授。1.汇报课前收集资料:指名回答交流:鄂温克人是住在大森林里的人们。过去,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他们的衣、食、住、行、歌舞等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点,穿的是兽皮制成的衣服。鄂伦春族妇女对兽皮加工有特殊的技能,经他们加工的狍皮,结实、柔开的雨伞,用30 多根树杆搭成,外

33、面夏季覆盖桦皮,冬季盖着狍皮和芦苇帘。可很快搭成,也可随时拆卸。每个:“仙人柱”内三面住人,一面是门,当中有一火堆,上面吊一带耳口的小铁锅,以便煮肉。屋顶开一小孔出烟透气。2、独特的驯鹿文化。骑马和使用大轮车是鄂温克族的主要传统交通工具。大轮车适于在山林、草原上使用,用于日常交通。牧区、林区的鄂温克人还使用四轮车,冬季里用雪橇拉草、拉木头等。桦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在沿河狩猎、运输时使用。嫩江流域的鄂温克人还制作独木舟、木板船,用于渡江河和从事渔业。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驯鹿体轻、蹄大,善于在密林和沼泽地中行走,素有“林海之舟”的称号。深 入 了解,激发学 生 的探 究 欲

34、望。26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3、鄂温克人的交通工具鄂伦春族迁到黑龙江南岸以来,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990 年鄂伦春马队曾给入侵的沙俄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夏天,河流里以桦皮船作为交通工具。现在鄂伦春族居住的地区已通了火车、汽车,交通更加方便了。驯鹿曾是丛林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它善于奔跑而且外表柔顺、和美,古人认为它具有神力,蒙古萨满认为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林间,使鹿家族点燃一堆树枝,原来驯鹿害怕蚊虫,熏烟帮驯鹿驱蚊。鄂温克人把驯鹿看成宝贝,在驯鹿产仔期,他们帮助母鹿照顾幼仔,驱赶狼、熊等天敌。每年 9 月中至 10月为驯鹿交配季节,公驯鹿为争夺雌性斗争激烈,这时

35、连主人都不敢轻易上前劝架。放鹿时,鄂温克驯鹿人用独特的发声器物“鹿哨”发出高亢的声响,鹿群在寂静的丛林中就能听到主人的呼唤。那是自然的声响,让人感动。四、知识窗:了解鄂温克的民俗禁忌鄂温克民族十分讲究礼节。老年人普遍地受到社会的尊重,年轻人见到长辈,首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落座让长辈先坐,喝酒请长辈开怀,吃肉让长辈先动刀,起程让长者先走;如骑在马上则下马问安,然后侧身让老人先行。长幼之间恪守严格的礼节,见面相互问安,相互尊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为本民族所憎恶。鄂温克人十分热情好客。他们常说:“外来的人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走”。因此,不论对本民族客人还是其他民族客人,来到自己的家,主人都认为是大喜事

36、,热情地将客人让到屋里,让客人坐在贵宾座位,敬茶递烟。对远方的来客,还要用丰盛的肉食和好酒款待。让 学 生养 成 爱提 问 的良 好 习惯。巩 固 提高 阅 读能力。27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1、鄂温克的驯鹿文化一、鄂温克族:住在大山里的人们。二、驯鹿生活:不断迁徙,相依为命。(林海之舟)三、驯鹿文化:喜爱,保护,视为吉祥物。课后反思:28课题第三单元 2.走出山林的达斡尔课时上课时间1 课时备课时间教学1.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认知技能2.了解达斡尔是一个特殊的民族,以及达斡尔族的生习俗和民族文化。教 材分 析(重难点)学 生

37、分析教 学方 法(教学 设想)目标情感、态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培养热爱祖国的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关情感。了解达斡尔是一个特殊的民族,以及达斡尔族的生习俗和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明白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阅读、比较、合作交流。29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复习。被称为“林海之舟”的是哪种动物?它属于哪一个少数民族?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民族分布民族分布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龙江县、富裕县、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市。根据

38、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人口数为132394。使用嫩江县、爱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兼用满文、蒙古文和哈萨克文。上述达斡尔族分布区域是17 世纪中叶以后形成的。在此以前,达斡尔人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北的阿尔丹河流域到外兴安岭以南精奇里江(今俄罗斯境内结雅河)河谷,东起牛满江(今俄罗斯境内布列亚河)、黑龙江下游及部分松花江流域,西至维季姆河流域(石勒喀河以西)的黑龙江北岸河谷地带。17 世纪中叶由于沙俄殖民者入侵黑龙江流域,江北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族人民受到野蛮的掠夺与屠杀,被迫内迁。达斡尔族最初多数迁至嫩江流域,后来,由于清政府征调

39、该族青壮年驻防东北及西北边境城镇,才有一部分达斡尔人徙居呼伦贝尔、爱辉,以至远徙新疆塔城。三、新授。1.从渔猎到农耕的历史:渔猎业是达斡尔族传统的生产活动。他们生产的貂、狐、猞狸、灰鼠等细毛皮张和鹿茸、麝香等贵重药材,畅销国内市场,尤其是所产的紫貂闻名中外。清代,达斡尔族成年男子岁贡貂皮一张,深 入 了解,激发学 生 的探 究 欲望。30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故兴安岭南麓由达斡尔、鄂温克人组成的八旗称作布特哈八旗,意为渔猎八旗。达斡尔人熟悉许多种鱼的习性,捕鱼方法多,凿冰为洞,用网或钩捕鱼,尤具特色。他们使用 4 牛牵引的木架铁铧犁(达木嘎)耕地,种植燕麦、大麦、荞麦、稷子、谷子、黑豆等大

40、田作物和饕苏子、胡麻等油料作物,在宅旁园田种植白菜、萝卜和瓜果。达斡尔族人民栽培的黄烟,名列“关东烟”之首。1914 年丈量土地,移民垦荒,大批汉族农民迁入达斡尔族地区。在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和商品市场的刺激下,达斡尔族农业迅速发展。2、达斡尔族的食物:达斡尔族的主食以饭(巴达)、饼(午图莫)、粥(兴恩巴达)为主,每顿饭总配肉类和粗菜。米面较之,以米为主。住在黑龙江北岸时,兽肉曾经是主食之一。迁徙嫩江流域以来,肉类减少,菜类增加了,粮食逐渐变为唯一主食了。主副食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别具风味。燕麦叫“花林坡”,带有狍子肉或牛奶的燕麦粥叫“花林坡巴达”。这是达斡尔人尤其老年人爱吃的一种饭。炒熟的

41、燕麦面粉叫“哈格”;炒熟后碾成的碎粒叫“欣特勒”。哈格和欣特勒常拌白糖、黄油、牛奶吃。由于哈格和欣特勒抗饿性强,干燥,便于携带,受到猎手、放排人、农民的欢迎。稷子米叫“敖斯莫”,将糜子(芒格勒莫)烀熟炕干后碾制而成。3、达斡尔族的节日达斡尔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主要有春节(阿聂节)、黑灰节、元宵节、二月二、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千灯节、祭灶节、布通节(除夕节)等。深 入 了解 达 斡尔 民 族的 各 种民俗,激发 对 自然 的 热爱。31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春节:达斡尔语称“阿聂节”,是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初一凌晨,早早起床,女人们准备饭食,而男人们忙于烧香拜天拜神。吃过迎春饺子,男人

42、们便纷纷离家,成群结伙地到村里及外村去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逐户互拜。客人一进门,先去揭主人家的锅盖,抢吃家家都备有的蒸糕,夸奖谁家的糕最甜,就是赞美谁家最善良。一般拜年到初五为止。节日前,妇女们要赠礼品,把最好的烟叶、奶皮、糕点、冻肉等分包包装好,送给老人、亲友。姑娘们要把自己绣的荷包悄悄地在舞会上赠给意中人。在“阿聂节”期间妇女们聚在一起跳舞,姑娘们玩纸人或掷拐。男子举行赛马活动或进行曲棍球比赛。从初一至初五,有些地方是整个正月里,妇女不得动针线,免得一年受累。节期不许哭闹及大声呵斥,否则不吉利。四、体验活动:谈谈这节课后你的收获。板书设计:2、走出山林的达斡尔一、达斡尔民族:勇敢

43、善战。二、从渔猎到农耕:最喜欢捕鱼。三、民族节日:库木勒节。四、最喜欢的体育运动:贝阔(曲棍球)。课后反思:32课题第三单元 3.再唱乌苏里船歌课时上课时间1 课时备课时间教学1.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认知技能合作交流的能力。2.了解赫哲族的生活习惯和民俗特点。教 材分 析(重难点)学 生分析教 学方 法(教学 设想)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与少数民族和谐相处。了解赫哲族的文化历史。让学生了解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明白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阅读、比较、合作交流。33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复习。1.达斡尔族原来是一个什么民族?2.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他们

44、最喜欢什么体育活动?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乌苏里船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东北民歌,反映赫哲族人过上幸福生活,欢快,甜美,心情格外开朗的革命歌曲。20 世纪 60 年代,郭颂老师以其高亢悠扬的旋律唱响了神州大地,奠定了郭颂作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三、新授。1、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清代有人叫他们其中一部落为费雅喀,赫哲人在俄罗斯境外有几支,纳乃,乌尔奇族,奥罗克,乌德盖,也是赫哲人。2、“依玛堪”是一种口头相传的民间说唱文学,其故事内容大多能说唱许多天,大部分是歌颂英雄与复仇事迹、民族的兴衰,以及纯真的爱情等

45、,唱词押韵合辙。说唱时,须按故事的基本内容和词句背诵,不能随意添加。在民间还流传着“说胡力”,它是寓言、童话、神话、传说与民间文学的通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短小活泼,通常是老人对儿童讲述,对儿童有启发教育意义。赫哲族的音乐也很有特点,赫哲族民歌可分为“嫁令阔”、“天鹅歌舞调”、“依玛堪”、“萨满调”。“嫁令阔”曲调悠扬,以情歌居多,触景而编,即兴而唱。其特有乐器称为“空康吉”和“口弦琴”,前者已失传,后者至今仍有人能演奏。激 发 学生 的 探究欲望。了 解 赫哲 族 的文 化 历史。34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3.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他们常常在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

46、制各种云纹、花草、蝴蝶及几何形图案等。在餐具、桦皮制品上雕刻各种二方连续纹样、云纹、山水、花朵、鸟兽等,形象生动,造型美观别致。妇女们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裤腿等处用彩线刺绣的花纹、图案更为精美。尤其是日用品上的彩绣如“雄鸡衔花”、“花篮与莲藕”等图案,构图新颖别致,格外精彩。赫哲族在不同制品上刺绣、接拼的各种花纹图案,以其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群体意识。赫哲族的图案艺术吸收了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并不断创新,既富有本民族气息,又能反映本民族生产、生活特点,极富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刺绣、图案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长期以来,只有民间文学

47、。4.乌苏里船歌赫哲族民歌的经典乌苏里江一带,是赫哲族祖居地之一。在长期的渔猎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反映赫哲人生产、生活习俗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民歌曲调。乌苏里船歌就是在赫哲族传统民歌曲调基础上改编的,并在广泛传播中成为赫哲族民歌的代表作。乌苏里船歌对赫哲族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1)赫哲族每四年一次的“乌日贡”文体大会的主题歌就是乌苏里船歌;(2)国内的听众只要听到乌苏里船歌,就知道这是赫哲族民歌;(3)谈起赫哲族,就会提到乌苏里船歌。这首歌已成为赫哲族的文化象征和标志;对 乌里 船进 行入 的解。苏歌深了35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时间分配(4)在 1980 年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这是赫哲族人民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四、想一想:怎样保护正在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板书设计:3、再唱乌苏里船歌一、离不开鱼的赫哲人:唯一曾以渔业为主。二、用鱼皮作画:鲤鱼皮和大马哈鱼皮。三、特有说唱文学形式:伊玛堪四、乌苏里船歌:文化象征和标志。课后反思: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