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81709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5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藤野先生》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藤野先生》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藤野先生》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藤野先生》教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个性化教学教案授课时间:授课时间:年月日八年年级年级级备课时间备课时间年月日学科学科语文课时课时1学生姓名学生姓名授课主题授课主题语文课程和藤野先生讲解授课教师授课教师1、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学习本文抓隹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领会各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隹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领会各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课程导入】改对联从前有个土财主,仗着有钱有

2、势,欺压穷人,对待长工非常刻薄。这一年,土财主六十六岁。民间有句俗话:“年纪活到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块肉。”他天天求告神灵,希望平平安安过好这一年。腊月二十八,这日正是土财主六十六寿辰。他想一年只剩下最后两天,只要过了这凶年,就可以延年益寿了。于是,他大摆筵席,举家欢庆,并把亲朋找来为他祝寿。有的送寿礼,有的送字画,他特别喜欢其中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家大门大好出官;下联是:年年岁岁官不断。他叫长工把它悬挂在中堂上。谁知第二天,有个长工悄悄地将上联的一个字和下联的一个字,各加了一个相同的偏旁。土财主一见,活活地给气死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你们知道这个长工在哪两个字上加了相同的偏旁吗?你们知道语文这门

3、学科是什么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你们知道语文这门学科是什么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语文学科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它既不是语言学,也不是文字学;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不是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鉴赏课。然而,语文学科与它们都有关系,不但如此,语文还联系着广阔的现实生活,联系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乃至一个民族的生态、心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等等。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应该说,你们长大不论在哪个行业工作,都是非掌握不可的。例如,人人都要关心国家大事,天天都要看报纸;下班后,有的人要看看杂志和电视;工作之初要制订计划,到一定阶段要进行总结;日常生活中,同志间、亲友间要互相

4、学习,交流思想。这些事,哪一样离得开语文的基本要素“听、读、说、写”呢?那种认为有些工作与学语文关系不大的说法,是很难成立的。语文的价值在于,经由语言文字而通向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语文的价值在于,经由语言文字而通向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书籍第 1 页 共 9 页学习札学习札记记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里的“书籍”当然不是指任何一本书。一个人不应该长期满足于阅读通俗读物,爱因斯坦说,我们应该读读优秀的古典作品。古典作品是一个民族心路历程的折射,由于没有或较少受到商业文明的渐染,而保留了较多清明而深邃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些作品对于患有“近视症”“多动症”“麻木症”“妄

5、想症”的现代人无疑是一副难得的清醒剂和镇静剂。学学习语文的过程正是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培习语文的过程正是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培育和提升的过程。育和提升的过程。读书人之于文盲,不仅在于他们认得字,能读书,更在于他们能通过读书而知道越来越多的道理,增长越来越多的智慧,培养起真正属人的性情。因此,学习语文极为重要,要极其重视。【如何去学好语文】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同学门都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

6、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学习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的学。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语文这门学科呢?一、学好课本知识。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

7、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二、注意课外积累。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

8、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三、加强写作训练。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第 2 页 共 9 页学习札学习札记记你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课文讲解】藤野先生1、鲁

9、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3、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 1902 年夏末至 1906 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

10、1926 年 10 月 12 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 年生于福井县一位医生家里,名古

11、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1915 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因没有进过大学,不合“资格”要求而离职,到东京泉桥慈善医院工作,并学耳、鼻科,一年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自设诊所。1945 年 8 月 11 日逝世,享年 72 岁。【课文解读】、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绯红(fi)烂熳(mn)芦荟(hu)解剖(pu)不逊(xn)匿名(n)诘责(ji)瞥见(pi)、解释词语。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抑扬顿挫

12、:(声音)高低起伏和顿挫转折。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1、给题目添加修饰词,感知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正直热诚)(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具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2、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根据地点变化,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如何对文章进行第 3 页 共 9 页段落层次划分。3、本文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从这四件事中,可以概括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正直无私,真挚诚恳)(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学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具有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精神)(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

13、先生(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3)变换了三个地点:“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4)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 38 段):第一部分(第 13 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第 435 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 3638 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事例思

14、想品质1添改讲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2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3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4了解女人裹脚探索研究,实事求是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这四件事,(1)(2)

15、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第 4 页 共 9 页二、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1、想一想,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什么内容2、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3、这些内容对鲁迅先生有什么影响?1、课文除了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四件事外,还写了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第一部分),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课堂上看电影,鲁迅弃医从文等事(第二部分)这些事从表面

16、上,与写藤野先生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处处是写藤野先生:清国留学生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写藤野先生的缘由日本“爱国青年”反衬日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社会背景)弃医从文写鲁迅与藤野先生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三、讨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1、在藤野先生诸多美好的品格中,作者认为哪一是他最为敬佩的感动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正直无私。从第 37 自然段中)2、对于这样一位使鲁迅敬佩和感激的老师,鲁迅怀念他吗?鲁迅有哪些具体的怀念行动呢?(1、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即讲稿)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

17、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自己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3、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全句意思: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自由、民主、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四、讨论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1、在本文中,除了着重描写藤野先生、清国留学生、日本“爱国青年”外,还多处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还叙述了鲁迅在日

18、本留学的哪些经历?(先在东京留学,后到仙台学医,最后离开仙台,弃医从文。)2、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种空虚、无聊的生活的感到憎恶、失望和不满。带到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也就是作者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

19、”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第 5 页 共 9 页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失望和不满的感情。)3、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4、这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

20、了他什么样的精神?(鲁迅的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板书:去仙台学医 寻求强国强民道路,强壮民族体质弃医从文改变国民的精神、唤醒民众的斗争觉悟四、总结全文,本文写作特点。1、脉落分明,记叙有序,按照表现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2、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明确:作者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来统摄全篇的。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的一个表现;在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记得水户,这是作者爱国的又一表现;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最后把

21、怀念之情变为多写反映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可见,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贯穿全文的另一条线索,是暗线。【学习内容】第 6 页 共 9 页一、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注释和校正汉字读音的简便而又科学的工具,比起古代的反切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二、文字书写。文字书写应规范、清晰并力求美观。标点符号应视作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应达到这一要求。三、朗读与背诵。朗读语言材料应做到正确、清晰、富有情感色彩。背诵的对象应是优秀的经典文本,而不应是眼下所盛行的教师课堂讲解笔录和习题答案之类毫无背诵价值的东西。四、查阅工具书。中小学生主要应学会熟练使用四本语文工具书:新华字典(小

22、学低年级)、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小学高年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初中)。这些词典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配备并学会使用。五、作笔记。语文笔记大致可分书头笔记、阅读摘记和日记三类。其中,作书头笔记是最简便、最实用又是最不可缺的功夫。阅读摘记可由“读书纲目”笔记本与卡片两者结合,前者用以记录所读书籍文章中较有价值者的题目、出处和内容提要,后者用以摘录精采的片断、佳句、格言等。日记写录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观察与思考等。六、关注、参与、体验和感悟人生。近代的学者倡导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既是人生的信条,也是学好语文能有所成就的必不可少的途径。语文课上,可结合文学作品的教学和

23、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细心体验和感悟人生。如此,学生作文将获得无尽的“源头活水”。九、思考、分析与质疑。不管是来自于哪一方面,都必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和大胆质疑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运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能力基础。十、语言表达。语文表达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两者同样重要。对于书面表达,目前一般只强调准确、连贯和得体。我以为还应加上简明、真实。契诃夫说过:简明是天才的姊妹。而真实,更是一个大前提。当前学生作文中充满了虚假的东西,而虚假的表达,即使再准确、连贯和得体,又有何用?【小格言】意懒心慵难成事,志坚心恒方有为意懒心慵难成事,志坚心恒方有为一步二步三步步步向

24、上,一步二步三步步步向上,一天两天三天天天进步。一天两天三天天天进步。【课后练习】谈谈你眼中的语文是什么?写下在学习语文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困扰的地方?第 7 页 共 9 页“座右铭”的由来东汉书法家崔援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遇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援自知因一时鲁莽惹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以后凡是把一些格言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用以自勉的,就叫做“座右铭”。“孺子牛”的由来据左传哀公六年记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所说的孺子,是指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特别宠爱他的孺子,

25、有一次,齐景公趴到地上,嘴衔绳子,装作牛,让荼当牛骑。荼正玩得高兴,不小心从“牛”背上跃了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折断了。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他幼儿的宠爱。鲁迅自嘲诗里:“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用这个典故,注入了全新的内容,表示了他甘为人民大众的牛的高贵品质,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打牙祭”一词的由来课外课外小知识小知识“打牙祭”就是吃肉的意思。吃肉为什么叫“打牙祭”呢?首先得从“祭”字讲起。祭,就是祭奠、祭祀。过去人们在逢年过节时总要特别想法子弄点好吃的。那时候,所谓好吃的,最高境界就是吃点猪肉。有好吃的首先当然要记住祖先,要先献给祖先祭祀。由于祭祀只是个仪式,所以只切不

26、大一绺,放在神龛面前,点上冥币、蜡烛表示表示而已。祭了祖先之后便将这一小坨肉切细“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千里送鹅毛”一词的来历回纥使臣缅伯高,于唐贞观年间,遵国王令,带了一只他们认为世间稀有的白天鹅,及珍珠宝物进朝。到湖北沔阳地区,天鹅大叫,缅伯高以为天鹅口渴,便打开笼子放到湖里喝水,不料天鹅展翅高飞,慌乱间,缅伯高伸手一抓,却只抓得一片鹅毛。这下可不得了,进贡的珍宝没了,如何是好?他想不出挽救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用丝缎把鹅毛包裹好,写上一首诗,送给唐太宗:“天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号。上覆唐天子,请饶缅伯高;物轻情义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看了诗,

27、诚恳地收下天鹅毛,安抚一番,按照礼节回赠一些中原土特产。缅伯高没想到唐朝天子这么大度,转忧为喜。回国后,在回纥大赞唐朝天子臣民的友好之情。从此,中国民间便流行“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口头禅了。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照常完成提前完成延后完成,原因_学生的接受程度:完全能接受基本能接受课后反馈课后反馈不能接受,原因_学生的课堂表现:很积极比较积极一般不积极,原因_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完成数量_%已完成部分的质量_分(5 分制)存在问题_第 8 页 共 9 页、形散而神聚: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即从形式上来看,十分自由,天南地北,历史地理,国内国际,驰骋自如。但是,优秀的散文

28、又总是不拘一格而中心突出,富于变化而主题集中,灵活多样而线索分明,纵横开合,随意驱使,都紧紧围绕一个思想。藤野先生一文正是这样。这篇散文,从所写的时间来说,自 1904 年在仙台医专的生活到 1926 年在厦门大学的工作,20 多年;从所写的内容来看,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情况,有医专的学生生活,有国内有国外;从写作手法来说,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真是写人则栩栩如生,记事则娓娓动听,状物则身临其境,抒情则感情奔涌,议论则尖锐泼辣。2、两组人物对比:鲁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淡淡几笔,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两相对照,贬褒之中,爱憎分明。藤野先生一文中有两组人物对比。一是“我”与清国留学生

29、的鲜明的对比。二是藤野先生与日本某些学生的对比。在作者笔下,藤野先生外貌并非不俗,只寥寥数笔,形象逼真:“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讲话,给鲁迅也是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接着,通过留级生讲“掌故”,侧面交代了藤野先生朴素的生活:“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的;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样一位骨科教授,生活如此简朴,令人产生敬意。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感受最深的几件事是:一是帮助作者改正听课笔记;二是写藤野先生耐心地指出鲁迅听课笔记中的错误;三是写了藤野先生因为鲁迅敢于解剖尸体而高兴,以及以

30、严谨的科学态度,向鲁迅详细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四是写了作者告别藤野先生决定放弃学医时的情况,“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并将一张亲笔题有“惜别”二字的照片赠给鲁迅,“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作者善于抓住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征,选择富有意义的几个细节,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人物的形象,写出了人物的思想品质。文中反复描写他的抑扬顿挫的声音,时时萦绕在作者耳畔,引起作者深沉的回忆。对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日本学生,作者也只选择了几个细节,同藤野先生形成鲜明的对照。藤野先生是日本一个教授,学者,对一个中国学生如此之关心爱护,而那所谓日本的“爱国青年”们,却妄自尊大,思想卑劣,两相对比,寄托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