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18165.pptx

上传人:zhang****gqing 文档编号:8766808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95 大小:67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链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18165.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产业链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18165.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链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18165.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链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18165.pptx(9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兴产业、产业链整合与新兴产业、产业链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殷醒民殷醒民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13年年11月月1 1讨论六个话题收入倍增的动力:工业增长开放和知识交流促进增长的范例资本深化与工业竞争力的增强区域的技术深化、创新与经济持续增长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重点:如何理解和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2 2一、收入倍增的动力:工业增长2000年,中国经济总量(以GDP测算)不到10万亿元,2010年则达到了40万亿元以上,2012年接近52万亿元左右。一个问题是:未来1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什么水平?如果以美元来计算,2020年的中国经

2、济总量会有多少呢?应当如何分析2014-20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3 3小康社会:人均产出(GDP)的倍增人均人均产出(人民出(人民币元)元)美元美元值1978381300/8019901644300200078589002倍增长20103001542703倍增长20113518153002012400006200201663000100002020100000150004 4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5 520002000200220022004200420062006200820082010201020122012201420142016201620182018202020200 0505

3、0100100150150200200250250GDPGDP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的路径6 6中国中国年份年份人均人均GDP当年美元当年美元美国美国年份年份人均人均GDP当年美元当年美元19501900197049511990344199023700200084020003410020104270,是美国的1/112010473401970-2010,10倍增长率20201万是美国的1/8;1.5万美元则美国是1/5。2020,增长45%650002050,14-1614-16万美元,万美元,是美国的7080%2050,20万美元现代化国家的动态含义2013-2030年的中国年均增长率

4、应在10%左右的水平,2030年的人均GDP达到3.6万美元。2030-2050年的年增长率在7%左右的水平,2050年的人均GDP接近14万美元,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家”的长期目标。实现路径:各个区域的全面工业化、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7 7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点更替工业,主要是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是各个区域经济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结构的动态调整速度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增长率和增长潜力。请记住这一重要判断:包括江苏、广东、山东在内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本质仍然是工业化和技术化,任何的劳动力结构、出口产品结构和技术变动因素均显

5、示了这一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城镇化程度的最根本基础是工业化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产业结构升级的特征是什么呢?8 8正在快速升级的制造业结构9 9纺织纺织服装服装化学化学钢铁钢铁机械机械运输设备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电气机械电子及通信电子及通信讨论2003年和2009年全国制造业产值增长12.74万亿元:47.92万亿元,翻了近两番。2010年的制造业名义产值比2009年增长27.21%。2011年的制造业名义产值增长22.3%,达到73.40万亿元。2013年将达到100万亿元。那些产业增长得更快呢?1010制造业产值结构变动(%)11112003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石化制药冶金工业机械制造运输设备电气

6、机械电子信息其他2011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石化制药冶金工业机械制造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电子信息其他制造业结构升级的趋势200320082011食品制造与加工6.637.177.93纺织、服装8.766.996.29石油加工4.905.135.03化学工业7.267.698.29制药工业2.271.782.04钢铁工工业7.8610.138.73有色金属冶有色金属冶炼2.804.754.89通用机械设备4.495.595.58专用机械设备3.013.293.56运运输设备8.817.578.62电气机械气机械6.226.897.01电子与信息12.449.958.69其他24.5523.1723.34

7、1212省级、次级、县级区域工业发展问题讨论问题一:为什么重化工业是一个无法跨越的工业化门槛?问题二:如何分析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技术产业内部的技术因素测定?问题三:区域内部如何应对产业结构变动、产业振兴和技术创新的趋势?1313二、开放和知识交流促进增长的范例中国区域工业化的“外生”特征与开放战略。2011年,商品出口占全国的39%;吸引外资占全国的54%。经济发展的高度开放使技术的供给发生了变化:外资和外贸在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实际作用,就是技术扩散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的推动力是人均收入的上升和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支撑了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1414长江三角洲与山

8、东开放水平的比较出口出口亿美元美元外方投外方投资外方投外方投资20002011截止2000年底截止2011年底上海253.522096.74380.841841江苏257.673125.90291.672612浙江194.432163.50105.39912合计705.627386.14677.905365 占全国比重28.32%38.91%20.10%38.85%全国全国2492.0318983.813371.9913810山东155.291257.13138.47616 占全国比重6.236.624.114.461515人均收入增长的差异性2001,元,元 美元美元2011,元元美元美元增

9、增长倍数倍数上海37382384282560127832.3江苏1292215616229096445浙江14655177159249917341616讨论长江三角洲占全国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从2005年的17.50%上升到2010年的20.16%,就业创造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为什么上海人均收入增长率会大大低于江浙两省?如何从区域发展战略上去探讨“退二进三”时间的把握?判断结构升级的成功或不成功的指标是什么?1717讨论2012年,江苏和浙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万美元,经济增长进入到一个以工业技术升级和以技术为基本特征的发展阶段。如何分析和判断长江三角洲及其他区域的增长前景呢?1818三、区

10、域工业竞争力增强的原因可以把高增长归于一种或更多要素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资本积累,包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积累,以及技术进步的速率。现代化国家或者区域的基本特征:巨大的资本积累量和增长率。1919增长动力分析1、产业集聚度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对其他区域是有借鉴意义的。2、一个比全国更加快速的结构升级率,提高了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尤其是重化工业和技术产业。3、制造业资本深化的真实故事4、区域要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讨论20201、产业集聚的空间布局特点制造业集聚区或工业区的兴起。拥有2000万的制造业劳动力,使得长江三角洲区域工业化的广度与深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江苏拥有1000万制造业劳动

11、力,浙江拥有700万制造业劳动力,上海有240万劳动力。国际比较:美国的制造业劳动力数是1600万人,日本是1000万人,德国是800万人。广东和山东的工业劳动力分别是1451万人和860万人,而人口分别为10505万人和9637万人。2121长江三角洲82个工业区的空间分布2222工业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及未来发展模式长江三角洲、广东、山东、四川等区域工业化浪潮正在不断深入和向周边区域扩展,那么地域面积对次级区域工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应该重新评估。向技术产业集聚地转变,向技术创新中心转变。2323次级与县级区域的竞争与产业空间布局的重构新的区域竞争格局:就是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次级区域”和“县级区域

12、”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实际经济发展态势的反映,那就是长江三角洲的这类区域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以一种超常速度表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地市级区域和县级区域加入到竞争队伍中:一个以次级区域为工业化推动力和经济发展中心的时期已经形成: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县级区域工业化的深入与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2424江苏与浙江次级区域工业产值的比较江江苏2011年年工工业产值(亿元)元)浙江浙江2011年年工工业产值(亿元)元)江苏107680.68浙江56406.06南京10354.65 9.62%杭州12352.92 21.90%无锡14561.97 13.52%宁波12044.77 21.35%常州82

13、70.77 7.68%绍兴7932.68 14.06%苏州27778.75 25.80%嘉兴5763.36 10.22%南通8679.82 8.06%温州4386.02 7.78%金华3514.35 6.23%台州3448.45 6.11%湖州2890.05 5.07%占全省比率占全省比率 64.68%占全省比率占全省比率 92.72%2525县级区域工业能力的比较,2011年工工业产值,亿元元人均人均GDP,美元,美元工工业产值,亿元元人均人均GDP,美元,美元苏州宁波常熟市3251.6617516余姚市1071.9012227张家港市4461.9123027慈溪市1613.5513057昆

14、山市7282.2122788太仓市1706.2518836无锡杭州江阴市5953.0222521富阳1073.4311662宜兴市2491.7612244临安565.7110011平湖945.0512498海宁1099.95124632626开放和区域工业化战略的作用工业化在地域之间的扩散,地域邻近的重要性在于它通过贸易和贸易刺激的思想交流。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向所有次级区域开放的,而不管其地理区位如何,内陆区域同样可以凭借工业革命实现经济增长,沿海区域也有可能轻视工业革命而丧失发展机会。一个坚定不移的次级区域工业化战略是必需的,更重要的是,一个以不断提高技术的工业化战略所起的作用更大。2

15、7272、一个惊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就越趋向于高度化。不断降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产业比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业比重,也就提高了整个经济的效益,即强调资源存量从低效率领域向高效率领域的转移。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支撑了任何国家或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2828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部门特点 产值(亿元)元)变动率率劳动力(万人)力(万人)变动率率 2005 2010 (%)2005 2010(%)纺织业 11655 28508146 763.46 647.32-15.21服装业 4669 12331164 481.71 447.00-7.

16、21化学工业 14028 47920222 444.76 474.146.61医药制造 3366 11741249 132.48 173.1730.71钢铁工业 17310 51834199 309.29 345.6311.75通用机械 10271 35133242 528.13 539.382.13专用设备 5824 21562270 309.65 334.227.93运输设备 14538 55453281 432.77 573.7232.57电气机械 12307 43344260 445.38 604.3035.68电子工业 22594 54971143 435.48 772.7577.4

17、5制造业 193961 609559214 8080.61 8391.453.852929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资本深化特点化学工业、制药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机械工业和电气机械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特点。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等。战略性产业将归到什么制造业部门呢?3030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创造效应特征之一:特征之一:机械工业劳动力数为900万人以上,加上电气机械工业劳动力的600万人,合计达到1500万人,已经大大超过纺织和服装业的1300万人合计数。电子信息工业的劳动力数量达到772.75万人;运输设备工业的劳动力人数是接近600万人。特征之二:特征之二:五大机械类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劳动

18、力从2005年的2151.4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824.37万人,增长31.28%。已经显示出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3131中国工业产品增长率20052010增增长率率(%)发电量,亿千瓦小时250034207068.27布,亿米484.39800.0065.16乙烯,万吨农药,万吨755.54114.731421.34223.5288.1294.82钢材,亿吨3.788.28119.05大中型拖拉机,万台16.3338.35134.84汽车,万辆570.491826.53120 其中轿车,万辆277.01957.59246房间空调器,万台67651088860.95微机,万台808524

19、585204集成电路,亿块269.97620.501423232制造业及技术水平的部门差异性制造业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出实质上是资本和劳动的函数。当产出比投入增长所预测的要快一些,劳动生产率增长为正,这就是一种将技术进步量化的方法。技术的出现,也就是工业化使人均GDP增长实现了持续的过程。高速工业化仍然是基本趋势,只是技术逐渐主导了工业发展方向,新的技术将不断涌现出来。33332007年制造业技术水平的部门差异性(%)2007年年上海上海江江苏浙江浙江 产值 劳动力 产值 劳动力 产值 劳动力纺织业 1.70 5.11 8.51 14.35 12.51 15.25服装业 2.03 7.85

20、3.38 8.53 3.93 9.34化学工业 7.58 4.11 10.21 5.83 6.40 2.91医药制造 1.27 2.01 1.27 3.33 1.72 1.40钢铁工业 7.51 1.61 10.15 1.31 3.46 1.19通用机械 8.82 9.49 6.54 8.18 7.72 9.59运输设备 11.01 7.94 4.84 4.81 6.41 5.86电气机械 7.30 9.04 7.94 6.74 9.18 9.26电子及通信 23.23 13.53 16.18 14.91 5.42 4.5734342011年制造业技术水平的部门差异性(%)35352011年年

21、上海上海江江苏浙江浙江 产值 劳动力 产值 劳动力 产值 劳动力纺织业 1.27 3.52 5.90 9.06 11.81 14.40服装业 1.43 4.43 2.72 7.29 3.81 6.56化学工业 8.24 4.54 11.38 6.29 6.97 3.37医药制造 1.46 2.18 1.76 1.60 1.62 1.65钢铁工业 5.91 0.91 8.10 3.83 4.33 1.49通用机械 8.46 10.05 6.30 6.40 7.84 9.26运输设备 16.38 11.79 7.41 7.15 6.91 7.18电气机械 7.05 9.18 11.30 9.37

22、9.67 11.29电子及通信 19.83 16.71 14.41 17.42 4.49 4.86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产业发展重点上海:制造业的缓慢增长;那么,上海转型的重点是什么?上海正在发展那些战略性产业呢?江苏:一个及其快速的制造业增长和快速的结构升级;浙江: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并不明显。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差异性的比较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36362007-2011年上海制造业结构变动(%)37372007年年2007年年2011年年 产值 劳动力 产值 劳动力纺织业 1.70 5.11 1.27 3.52服装业 2.03 7.85 1.43 4.43化学工业 7.58 4.11 8.24 4.5

23、4医药制造 1.27 2.01 1.46 2.18钢铁工业 7.51 1.61 5.91 0.91通用机械 8.82 9.49 8.46 10.05运输设备 11.01 7.94 16.38 11.79电气机械 7.30 9.04 7.05 9.18电子及通信 23.23 13.53 19.83 16.712007-2011年江苏制造业结构变动(%)38382007年年2011年年 产值 劳动力 产值 劳动力纺织业 8.51 14.35 5.90 9.06服装业 3.38 8.53 2.72 7.29化学工业 10.21 5.83 11.38 6.29医药制造 1.27 3.33 1.76 1

24、.60钢铁工业 10.15 1.31 8.10 3.83通用机械 6.54 8.18 6.30 6.40运输设备 4.84 4.81 7.41 7.15电气机械 7.94 6.74 11.30 9.37电子及通信 16.18 14.91 14.41 17.422007-2011年浙江制造业结构变动(%)39392007年年2007年年2011年年 产值 劳动力 产值 劳动力纺织业 12.51 15.25 11.81 14.40服装业 3.93 9.34 3.81 6.56化学工业 6.40 2.91 6.97 3.37医药制造 1.72 1.40 1.62 1.65钢铁工业 3.46 1.19

25、 4.33 1.49通用机械 7.72 9.59 7.84 9.26运输设备 6.41 5.86 6.91 7.18电气机械 9.18 9.26 9.67 11.29电子及通信 5.42 4.57 4.49 4.86制造业产值与劳动力结构的差异性区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变动。产值比重高于劳动力比重的部门,其劳动生产率也就较高,技术水平较高;而劳动力比重高于产值比重的部门,则可以归入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要求现有产业在生产力提升过程中吸收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才能应对新而复杂的产业竞争。劳动力质量直接关系到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速度。40403、制造业资本深化的真实故事经验研究表明:投资率较高的国家

26、比投资率较低的国家富裕,说明可以通过资本投入的增加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对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说明了投资是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背后驱动力的重要性。资本积累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增长与资本-劳动比率的年增长率具有高度相关性。因而,可以通过增加资本积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4141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万元/人)增长倍数江江苏上海上海全国全国 1999 2007 增长 1999 2007 增长2007化学工业 8.93 25.64 1.8711.55 52.39 3.5421.43医药制造 5.28 13.72 1.6010.33 18.42 0.7814.68钢铁工业11.99

27、38.22 2.1952.70 181.94 2.4533.35通用机械 4.17 8.15 0.96 7.40 12.37 0.677.88专用设备 3.99 8.57 1.15 5.41 11.60 1.148.64运输设备 7.37 13.34 0.8113.36 24.16 0.8113.70电气机械 5.18 9.20 0.7812.78 9.41 -0.267.21电子及通信 7.95 14.07 0.7717.42 21.20 0.2210.14制造业平均 6.87 12.31 0.7912.18 17.95 0.4811.4042422011年制造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万元/人)

28、上海上海江江苏浙江浙江纺织业7.8311.8413.93服装业4.315.476.91石油加工石油加工97.4471.32265.70化学工化学工业65.0542.5148.71制药业19.5722.6223.11钢铁工工业419.7250.3644.50通用设备20.2316.8012.74专用设备15.9915.0014.65运输设备28.3021.4417.95电气机械12.3117.5411.23电子信息17.1714.8411.50制造业23.3219.1916.674343讨论区域制造业具有不同的产业发展重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是石油加工、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即一般所说的重化工业。运

29、输设备制造业的人均资产要明显高于其他机械类工业部门。电子信息和电气机械工业的人均固定资产数低于制造业平均值。技术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数和保持一个高的投资增长率。4444基本观点固定资产净值投入增加带来了比资产净值增长率要高得多的产值增长率,就是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来自于资本投入。投资增长率比劳动力增长率更快,表明推动资本积累是一个长期趋势。制造业资本深化和技术深化的真正基础是那些基本完成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产业,显示这些产业已经进入了技术创新的阶段或准备阶段。45454、区域要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讨论区域经济高增长的真正基础是人力资本的长期积累,而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倾向就会提高未

30、来的经济增长率。人口劣势向人力资本优势转变,就是拥有相对劳动力禀赋优势,但人力资本较少的区域也可能通过采取比较合适的教育政策来改变这种情况,就具备了新的比较优势,就可以建立新兴的技术产业化出口技术水平更高的产品。各个区域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646进入一个新的资本积累时期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率是加快资本积累的基本前提。人力资本的积累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4747资本形成与创新驱动的内在逻辑关系4848人力资本增长4949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案例讨论苏州昆山市的产业选择与区域支持政策;安徽阜阳颍州区的工业经济战略与人力资本支出;江苏镇江丹阳市的产业集聚战略;法国尼

31、斯索菲亚-安的波利斯科学园区的产业发展目标与成效;加州Palo Alto的产业演进的启示;浙江宁波鄞州区的近期产业调整战略与人力资本政策。5050基本判断富有的国家和区域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资本存量,而且通过在教育中投入资金和时间,从而生产出大量的人力资本。储蓄可以转化为持有的物质资本,家庭也可以通过投资于教育来进行储蓄,这又会提高他们未来劳动力供给的市场价值。储蓄于人力资本的部分相比于储蓄于物质资本的部分越多,长期人力资本值相对于物质资本值也就越大。未来20年,区域经济能否持续和快速的增长就取决于人力资本增加的速度和存量有多大?区域人口数量向人力资源优势的转变:20-30年时间5151四、区域

32、的技术深化、创新与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市场的扩大,推动了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地区之间的分工与专业化,专业内部的分工又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而区域内部的分工又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趋势之一:制造业结构的技术深化就是发展新兴的技术产业和部门。新的趋势之二: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的产业分工和专业化基于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5252长江三角洲先进制造业的区域结构变动固定固定资产净值(亿元)元)1999 2007增加数增加数(亿元)元)变动率率(倍数)(倍数)占制造占制造业份份额(%)1999 2007上海 1767 3731 1964 1.11 63.17 73.34江苏 1507 6326 4

33、819 3.20 54.41 65.19浙江 640 2792 2151 3.36 41.34 47.14合计 3914 12849 8934 3.28 占比 22.52%28.71%32.72%全国 17373 44671 27297 1.57 53.33 57.145353战略性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技术深化的测定为什么要鼓励和增加先进制造业的资本积累?应当如何判断先进制造业?积累越快的制造业,其利润率也就越高。利润是产业提高资本积累的根本基础,也是决定投资流向的驱动力量。未来10年,重化工业和技术产业将是主要的利润来源。5454资本报酬率(人均利润:万元/人)的上升和下降:增长倍数江江苏上海上

34、海全国全国 1999 2007 增长 1999 2007 增长2007化学工业 0.45 6.70 13.89 0.91 8.93 12.534.82医药制造 0.91 5.68 5.24 0.66 4.18 5.334.22钢铁工业 0.23 10.96 46.65 0.46 34.47 73.936.86通用机械 0.35 3.11 7.89 0.67 5.51 7.222.79专用设备 0.19 3.36 16.68 0.17 3.21 17.883.02运输设备 0.38 3.50 8.21 3.36 10.58 2.154.12电气机械 0.78 3.76 3.82 0.85 4.0

35、5 3.762.75电子及通信 1.43 2.72 0.90 4.22 2.37 -0.562.46制造业平均 0.47 1.06 1.30 1.02 4.47 3.382.925555制造业的资本深化趋势(2011-2012年上半年的投资重点)56562011年增年增长率率2012年上半年,年上半年,亿元元同比增同比增长矿业21.2501420.9制造业37.75401924.5 化学工业28.2502836.4 医药制造36.4145740.6 钢铁17.922819.4 通用设备40.7381038.0 专用设备41.1361947.1 运输设备27.1351436.0 电气设备57.7

36、37778.3 计算机与通信35.5257412.6 食品加工与制造36.9403934.0走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必然性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于技术进步。国家创新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导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2020年:R&D占GDP比率达到2.5%,研究与投入的开发量可以反映国家和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的区域体系及其特色,创新型区域的含义是什么?提高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应当做什么?57572010年若干国家的技术创新指标国家国家人口人口(百万)(百万)百万人中百万人中研究人研究人员百万人中百万人中技技术员R&D/GDP比率比率居民居民专利利(件)(件)美国3094673/2.79241,977日

37、本12751895973.45290,081德国82378013292.8247047法国65369018722.2314748英国6239478711.8715490小国科技韩国国4949478253.36131,805荷兰17281811311.842575丹麦6639026283.021626瑞士8332028743.001622瑞典9501820063.622196新加坡新加坡558345972.668955858转变中的技术趋势技术变迁的规律:百年技术发展史与企业发展史。传统生产成本优势正在弱化、消褪,企业只能转向技术差异与创新速度。若干案例讨论:纺织业、食品加工业、汽车工业、造船工

38、业等。越来越多的产业和企业走向知识密集形态时,生产成本因素的重要性显著降低。5959成败实例:确定战略性产业的方向传真机、电子扫描与电子邮件、录像带与光盘、网络打印机等技术变化轨迹及技术发明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际影响。案例分析:柯达公司摩托罗拉公司诺基亚公司美国硅谷芯片设备制造商6060硅谷高新技术产业的演进6161国防工业1950-1970半导体 1960-1980计算机1970-1990互联 202000年后互联网与互联网与无线技术无线技术区域企业创新实例讨论三次技术革命的讨论过去30年著名企业成长的讨论企业创新精神与创新绩效的讨论过去30年,人类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技术变革?产生了哪些重要的产

39、品和服务?未来20年,会出现新的技术革命吗?6262五、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重点中国制造业的“资本深化”过程,决定了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一叶知秋,资本和技术产业的高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趋势。请记住这一重要判断:中国经济发展的本质仍然是工业化和技术化,任何的劳动力结构、出口产品结构和技术变动因素均显示了这一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城镇化程度的最根本基础是工业化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6363战略性产业选择的讨论美国、欧洲与日本技术创新的产业特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产业规模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电气、机械工业与运输设备工业的技术创新趋势。石油冶炼与化学工业的技术创新路线。制药与生物制品工业的科学发展与

40、实验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路线。其他。6464进一步讨论制造业的“资本深化”与“技术创新化”的衔接及其时间与路径,如何从资本积累到技术积累的完成过程。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数量与质量为主的两个阶段的时间性及国家和企业战略选择问题: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阶段。有关因素的讨论。6565美国国家战略与企业技术创新方向“之谜”:什么是战略性产业?20世纪80年代有关经济增长动力的大讨论及其政策效果。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及其实质是什么?当前,美国政府的技术创新重点是什么?企业技术资源投入的重点领域是什么?R&D投入及其产业特征;从事R&D的人力资本数及人

41、力资本密度;如何判断中美两国创新能力之间差距及创新重点差别?工资水平上升与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6666美国R&D投资的产业结构,百万美元67672004 R&D 比率(比率(%)2008年年2009年年 R&D 比率(比率(%)全部产业 208,301 /290,680 282,393 /制造业 147,288 100.00 203,755 195,144 100.00 化学工业 /58,250 53,528 27.34 制药 31,477 21.37 48,131 44,936 23.03 机械工业 6,579 4.47 10,104 9,138 4.68 计算机与电子 48,296 32.

42、79 60,464 60,464 30.98 电气设备 2,664 1.81 3,143 3,334 1.71 运输设备 /50,552 48,337 24.77 汽车 15,677 10.64 13,140 /飞机 13,086 8.89 36,941 34,554 17.71 其他制造业 /21,242 20,543 10.53非制造业R&D投资及主要产业比重68682004 R&D,比率(比率(%)2008年年2009年年 R&D,比率比率(%)非制造业 61,013 100.00 86,926 87,248 100.00 信息服务业 22,593 37.03 37,695 33,806

43、 38.75 专业与科技服务 28,709 47.05 37,954 44,946 51.52 金融金融业 1,708 2.80 1,092 1,912 2.19 其他非制造业 /10,185 6,584 7.55讨论2001-2009年间,美国有R&D投资活动的产业R&D投资增长36%。R&D投资的产业分布:制造业(70%)与非制造业(30%)美国制造业R&D投资的三大重点部门:制药业、计算机与电子,汽车与飞机。美国非制造业R&D投资的两大重点部门:信息服务业,专业与科技服务。6969美国产业R&D密度的产业特点只选择有R&D活动的产业,2009年的销售值为7.4万亿美元,R&D/销售的比率

44、,即R&D密度为3.81%,略高于2008年的3.73%。制造业的R&D密度为4.54%,非制造业为2.8%。制造业的不同R&D密度反映了产业特点。非制造业的不同R&D密度。7070制造业R&D密度,销售:亿美元7171北美北美产业分分类2004年年 销售售 R&D密度密度2008年年 销售售 R&D密度密度2009年年 销售售 R&D密度密度全部产业 56017 3.72 77963 3.73 74076 3.81制造业 38713 3.81 46814 4.35 42955 4.54化学工业 5953 /9024 6.45 8126 6.56 制药 3152 9.99 3718 12.95

45、 3397 13.23机械工业 1786 3.68 2787 3.63 2268 4.03计算机与电子 5061 9.54 5227 11.57 5317 11.37电气设备 957 2.78 1087 2.89 981 3.40运输设备 9465 /8888 5.69 8138 5.94 汽车 6431 2.44 4915 2.67 4430 /飞机 2280 5.74 3724 9.92 3316 10.42其他制造业 15491 /19801 1.07 18125 1.13非制造业R&D密度,销售:亿美元72722004 销售售 R&D密度密度2008 销售售 R&D密度密度2009 销

46、售售 R&D密度密度非制造业 17304 3.53 31149 2.79 31121 2.80信息服务业 4457 5.07 7761 4.86 7424 4.55专业与科技服务 1858 15.45 4534 8.37 4551 9.88金融业 4401 0.39 3773 0.29 7464 0.26其他非制造业 6585 /15081 0.68 11682 0.56讨论美国、欧洲、日本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制造业R&D密度的长期上升趋势;制造业R&D密度最高的三大部门:制药业、计算机与电子、飞机制造;非制造业R&D密度的产业特征。进一步讨论。7373美国制造业的国内R&D密度,2006-

47、087474产业R&D密度(密度(%)Semiconductor/other electronic components20.9Communications equipment13.9Pharmaceuticals and medicines11.9Computers/peripheral equipment7.1Other computer and electronic products6.1Navigation/measuring/electro-medical/control instruments5.6All manufacturing3.6Machinery3.6Aerospace

48、products/parts3.0Motor vehicles/trailers/parts2.5Electrical equipment/appliances/components2.5Other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2.1讨论美国制造业是全球R&D密度最高的,而且具有高度的产业集聚性。其他美国制造业创新的产业集聚性与地理区域集聚性。7575R&D活动的人力资本密度美国有R&D活动的产业中R&D人员与劳动力的比率反映了人力资本密度。美国R&D人员包括科学家、工程师及管理人员,也包括技师、技术员和支持人员。制造业R&D的人力资本密度上升趋势对计算机与电子、制药业的进

49、一步解释与讨论。对非制造业的专业与科技服务业R&D人力资本密度的讨论。7676美国制造业设计与工程人员占就业比重7777产业比重,比重,%Aerospace products and parts21.3Computer and electronic products21.2Other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10.7Machinery9.5Electrical equipment/appliances/components9.4Petroleum and coal products8.2Motor vehicles and parts7.1All manufacturi

50、ng6.2Other chemicals5.3Miscellaneous manufacturing4.6Pharmaceuticals and medicines4.5Primary metals3.7Fabricated metal products3.7美国空间技术、计算机与电子工业的技术人员占全部人员的比重在20%以上,表明技术水平越高,就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参与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本密度远远低于美国,而且差距非常大。企业要真正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就需要随时间调整劳动力结构。如何提高制造业人力资本密度呢?7878中国技术制造业人力资本密度,20087979就就业人人员(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