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项琵琶在陕北说书中的演奏形式.doc

上传人:刀*** 文档编号:8764158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项琵琶在陕北说书中的演奏形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曲项琵琶在陕北说书中的演奏形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曲项琵琶在陕北说书中的演奏形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项琵琶在陕北说书中的演奏形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摘要IABSTRACTII一、引言1二、陕北说书的音乐形式1三、曲项琵琶的演奏方式和常用技法2(一)演奏方式2(二)常用技法和技巧3四、陕北曲项琵琶的构造及调式、音域3(一)曲项琵琶的形制构造3(二)曲项琵琶在演奏中的调式及音域5五、结语5参考文献 6 致谢7曲项琵琶在陕北说书中的演奏形式 摘要 陕北地区的说书带有较为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城市,如延安、榆林等地。通过对其表现形式进行剖析,其内容由具有当地特色的故事汇编而成,后引入秦腔、信天游曲调相结合,进而形成陕北的“三弦书”与“琵琶书”。曲项琵琶是陕北说书中主要伴奏乐器之一。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名录上,陕北说书位列其中,曲项琵琶作为这一传统曲艺文化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正在面临缺少传承人的困境。希望通过此文,让更多的人了解陕北说书中的琵琶伴奏艺术。 关键词 陕北说书;曲项琵琶;演奏形式;琵琶伴奏I1The Playing Form of Qu Xiang Pipa in Storytelling in Northern Shaanxi Abstract Storytelling in northern shaanxi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 very important form of trad

3、itional quyi storytelling with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Mainly popular in the north of shaanxi province in yan an, yulin and other places. At first, it was the poor blind people who sang some legends and stories in the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Later attracted eyebrow households, qinqiang

4、, as well as daoqing, xintianyou tune, gradually formed in northern shaanxi storytelling. Northern shaanxi storytelling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rings book and pipa book two kinds. Qu xiang pipa is one of the main accompaniment Musical Instruments in northern shaanxi storytelling. In 2006, in the fir

5、st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pu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northern shaanxi storytellers were included in it. As one of the main accompaniment instruments of this traditional quyi culture, qu pipa is facing the dilemma of lacking successors. Hope that through this article, let mor

6、e people understand the northern shaanxi storytellers pipa accompaniment art.Key words Shaanxi storyteller; QuXiang pipa ; Performing forms; Lute accompaniment一、引言陕北说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城市,如延安、榆林等地。通过对其表现形式进行剖析,其内容由具有当地特色的故事汇编而成,后引入秦腔、信天游曲调相结合,进而形成陕北的“三弦书”与“琵琶书”。曲项琵琶是陕北说书中主要伴奏乐器之一。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

7、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陕北说书位列其中,曲项琵琶作为这传统曲艺文化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正在面临缺少传承人的困境。希望通过此文,让更多的人了解陕北说书中的琵琶伴奏艺术。二、陕北说书的音乐形式陕北说书形式是经过多种演化而来,最初的表现形式可追溯到一些民间故事的小调中。随着说书形式的不断演变,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加入信天游、秦腔等曲调形式,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极具特色的陕北说书。目前,陕北说书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弦书”和“琵琶书”。“三弦说书”起先主要流行于府谷、神木、绥德一带,“琵琶说书”流行于子长、清润一带,曲项琵琶是陕北说书中主要伴奏乐器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三弦、二胡、板胡、笛子、扬

8、琴等。陕北说书的演唱形式主要为艺人手持乐器伴奏,自弹自唱。“琵琶说书”保留着最古老的演奏形式坐持横抱。这是一种较少被音乐史提及的演奏形式,通常在唐代壁画中可以见到这种琵琶的演奏形式。演奏者席地而坐,琵琶横抱于胸前,用拨子弹奏。从陕北说书的唱词上来看,其地方特色的性质表现的较为明显。从表现形式切入,其基本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其中的表现形式变幻无穷,连绵起伏。通常在进行演唱时,会时常用到“单音调”和“双音调”等。说书艺人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曲调来描摹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绪。陕北的地理位置从根本时上决定了其表演范围,与此同时其也涉及到方言和门派方面的影响,其通过不断的发展和过渡,逐渐演变为形式多样

9、,内容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说唱风格。其中,也有一些较为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运而生,如韩起祥、王学师等,在进行说书时,通常吐字较为清晰,声调也较为沉稳和浑厚,在衬词的使用方面,方言相比来说所用较多,较为适合唱词多的派别;另外一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以张和平、张光明等为主,在具体的唱法上,其声音较为洪亮,且清脆明亮,通常会加入模仿为依托进行具体的说唱,且因唱腔曲调借鉴了“迷胡”即陕西曲子等的抒情元素,唱来煽情感人,有“迷胡味”,被群众称为“迷花派”。陕北说书因缺乏史料记载,不知具体起源时间,仅据康熙十二年延绥镇志(1673年)的简短介绍可知当时陕北存有说书,是一种“传奇”。三、 曲项琵琶的演奏方式和常用技法(一

10、)演奏方式琵琶最初是由南北朝时期传入的,至今已经有约1500年的历史,根据相关文献记载:“今曲项琵琶,坚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由此可见,曲项琵琶的发展历程是经由西域诸国,转而转到西方所处的穆国、曹国、康国、何国等国家,其中早期的曲项琵琶,另有别名为龟兹琵琶,从南北朝开始便在中国逐渐盛行。纵观曲项四弦琵琶自南北朝时期由西域传入,迄今已有年以上的历史,隋书卷十五乐志载:“今曲项琵琶,坚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这说明曲项琵琶乃经由西域诸国,如较西的安国、穆国、曹国、康国、何国、米国等,东行经疏勒至龟兹,所以早期传到长安的曲项琵琶,亦被称为龟兹琵琶,从南北朝开始便在中国逐

11、渐盛行。隋书音乐志有下列记载:“先是周武帝在位公元561年577年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公元568年,周武帝公元568年聘突厥阿史邮氏为皇后,随从皇后来了大批乐工,苏祗婆善弹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因而问之,答云:父在西域知音。代相传习,调有七种。以其七调,勘校七声,冥若合符”南北朝时期的琵琶,并不很大,比较轻便,奏时通常为下斜横抱(即琴头偏下),琴腹用右手夹置胸前并兼握琴拨弹奏。在这一时期,如果“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它不是琴头琴颈半遮面,而是琴腹琴尾半遮面。陕北曲项琵琶正是承袭了唐以前之遗风,仍然保留了“形似鸭之胸膛”,曲颈直首、横抱胸前、木拨鼓弦这些极为原始的特点

12、,至今流传在陕北民间。成为我们现今稀有的、极其古老的乐器。演奏时,右肩先挂上琵琶背带,然后横抱于胸前,开始演奏。它不象现代琵琶那样竖立于左股。据敦煌壁画和印度古代浮雕石刻所示,古代琵琶都是横置胸前而竖立这一依据,说明横抱胸前这种万法是遵循古法而一直未加改变的。曲项琵琵琶是靠右手拨动琵弦,通过音箱共鸣而发音的。陕北曲项琵琶不象现代琵琶那样,用手指拨弦,而是用硬木片、竹片或骨头片削磨后制成的拨子拨弦。这种拨子长约6厘米,宽约0.8厘米,厚约0.2厘米,较光滑。拨弦的方法也很简单,基本上有:“弹”、“挑”、“扫”、滚”、“马颠”等。当然这些拨弦技法远不如现代琵琶用五个指头去弹奏的那么多样、复杂。(二

13、)演奏中常用的指法和技巧陕北曲项琵琶由于制作上的古老、定弦上的原始,所以演奏技法也就简单。左手的技法就更为笨拙,仅用食指和无名指这两个指头,用上指节在弦上以按和压这两种主要指法来完成。这是由于两根子弦同定一音,弦与弦之间的间隔距离也宽近一厘米。弦距如同大提琴。这样,手指触弦时又必须使两根子弦同发一音。这就必须用上指节(指肚)同时将两根弦一齐压在品柱上。这就使手指的灵活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和现代琵琶用指尖触弦的技法相比,相差甚远。况这种琵琶的弦较长,品柱较少,品柱间的距离就相应增宽,每品间的音程在大二度以上,这就限制住它只能用食指和无名指去按音位。很少能用到中指和小指。这样就增多了把位,遇到音程跳

14、度较大、音符较密集,变化音较多的旋律,演奏起来的困难就很大,很难完成。例如遇到352这样的三度跳音,35只能用无名指通过轻重压力来完成,奏成35的效果。当然,也有个别演奏技术较好的艺人,他们还会用推、拉、滑、揉、吟等技法来弥补不足,以丰富表现力,但终因这种乐器音量之低、品位之大、拨鼓之慢等条件的限制、效果仍不甚理想。然这种仅用两指触弦的方法也很原始,为世所罕见。四、 陕北曲项琵琶的构造及调式、音域(一) 曲项琵琶的形制构造陕北琵琶一般由当地木匠打造,曲项、四弦、四相九品是其典型样式。与传统中的四相十三品不同,艺人们虽说陕北琵琶是九品四相,而实际上只有十三个品位而无相。这是因为,在漫长的岁月中,

15、艺人们只是按口传的规格标准,请木匠自制而成。所以难免有些走样。把相的位置空过以后,依次排列了十三个品位。因为相在陕北曲项琵琶的使用上,艺人们谁都不用,所以就把相的位置空过,干脆不设置相位。第一把仍然从第一品开始,即从山口起的第四度音品上开始使用,即定弦山口音是2,第一把即从5上开始使用。所以常见的琵琶多不设相,而只设品。艺人们把第一品柱叫做“官品”,第二品柱叫做“过品”,第三品柱起才叫做“正品”。陕北曲项琵琶上所张的四根弦,不是现今所用的钢弦、丝弦、尼龙弦,而是自制的皮弦。弦材料根据流传地区不同选择使用牛皮、羊皮或羊麻肠制作,并根据琴弦的软硬程度分为软弦琵琶和硬弦琵琶。这种制弦和使用皮弦的方法

16、,在古文献中是有记载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云:“古琵琶用鹍鸡筋。开元中,段师能弹琵琶,用皮弦。”宋陈师道后山诗话中载有欧阳修写的诗句云:“坐中醉客谁最贤,杜彬琵琶皮作弦,自从彬死世莫传”之句。可有谁能料得到,在欧阳修死后的近千年的今天,用皮作弦的方法仍在陕北民间流行使用,这还真是一个奇迹。陕北曲项琵琶,琴背用独木雕成,以楸木(或柳木)蒙面,上设十三个品位,三个音孔,所张皮弦四根,琴头平直,通身无漆。其形状酷似一只蝎子。据唐代段安节东府杂录优云:“蛇皮琵琶盖以蛇皮为槽,厚一寸有余,鳞介具焉,亦以楸木为面”,说明唐代的琵琶是以楸木为面的。这个传统至今还保留在陕北曲项琵琶中。琵琶全身长103厘米,从

17、山口到底边长90厘米,山口到佛手80厘米(有效发音弦长)。下部音箱平面最宽处25厘米,最厚处6厘米,上部最窄处4.5厘米。轸盘长19厘米,宽4.5厘米,厚3厘米。琴首佛头长13厘米,项曲110度。陕北曲项琵琶上的音窗有三个,在面板上部的第四与第五品柱两边,对称地打开两个约一寸 长的月芽形小孔,为小音窗,俗称“凤眼”。在琴背的中下部打开大如酒盅口的孔为大音窗,俗称:“龙口”。这种月芽形的音孔来至七世纪的西班牙。71 (二)曲项琵琶在演奏中常用的调式和音域曲颈琵琶音色优美,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琵琶行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

18、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曲颈琵琶名副其实的演奏效果。陕北琵琶的音域很窄,虽说在 de3 之间,但两根老弦是为了增加气氛,渲染效果而只用空弦散音,不奏旋律,所以手指一般不去按音。陕北琵琶弹奏旋律的主要任务在两根子弦上。这样,它的实际音域即旋律音域只在ge3之间,顶多也就是20来度音程。远远比不上二胡的音域宽。这同现代琵琶的音域相比,就更是望尘莫及了。五、 结语艺人说书使用琵琶的历史由来已久了。早在唐代教坊中,就有乐师(称音声人)一万另二十七人,散乐艺人也有一千余人。新唐书礼乐志云:“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

19、、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到天宝离乱之后,宫廷乐工大多流落民间,就有了以弹琵琶说唱谋生者,就有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公元816年秋所作的琵琶行长诗。可见,从唐朝到今日,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足以说明这种曲艺形式的源远流长。至于盲人弹琵琶说书,在古代文献中亦有记载。明田汝成西明游览志余卷二十中说:“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评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又瞿宗吉过汴梁诗云:“歌舞楼台事可夸,昔年曾此擅豪华,陌头盲女无愁恨,能拨琵琶说赵家”之句。这里“能拨琵琶说赵家”七字,足以证明说书艺人在古代就存在的。陕北说书只是延袭和继承而已。参考文献:1 中国曲艺志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陕西卷编辑委员会.M中国曲艺志陕西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009.1223 4 高永厚:曲项琵琶的传派及形制构造R5 李建正:陕北曲项琵琶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农业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