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时间配置储蓄与消费的选择概述bwvt.pptx

上传人:jix****n11 文档编号:8760024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43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的时间配置储蓄与消费的选择概述bwv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资源的时间配置储蓄与消费的选择概述bwv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的时间配置储蓄与消费的选择概述bwv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的时间配置储蓄与消费的选择概述bwvt.pptx(6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4 4章章 资源的时间配置:储蓄与消费的选择资源的时间配置:储蓄与消费的选择4.1储蓄的性质及其形式储蓄的性质及其形式4.1.1 4.1.1 储蓄的性质储蓄的性质 n储蓄不等于储蓄存款n当期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都叫做储蓄。n储蓄可以分为正储蓄与负储蓄。按主体,储蓄分为:n居民储蓄:个人和家庭当期可支配收入中未被用于消费的部分。n企业储蓄:企业的收入超过了他们对工资、税、利息以及红利的支付时,也就形成了企业储蓄 n政府储蓄:是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在内的财政收入与政府的消费性支出之差,与财政盈余/赤字有明显的区别,后者是指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全部财政支出之间的差额,其中财政支出不仅包括政府消费,还包

2、括政府的投资性支出。n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合称为国民总储蓄;n国民净储蓄:国民总储蓄与固定资本折旧之差额。国民净储蓄代表国民财富的净积累。总储蓄率n国民储蓄率就是一个国家的国内总储蓄与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n国民储蓄率上升,那么,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资本形成就有更可靠的资金来源;反之,如国民储蓄率下降,或处于较低的水平,那么,国内经济发展就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国外储蓄。储蓄的形式n储蓄分为金融储蓄和实物储蓄。n金融储蓄金融储蓄就是以有价证券、银行存款、现金等金融资产形式而存在的储蓄。n实物储蓄实物储蓄就是诸如住房、耐用消费品和存货等形式的储蓄。金融储蓄与实物储蓄的比较:n金融储蓄的成本较低。n

3、金融储蓄还可能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只要通货膨胀率不超过名义利率,金融储蓄还会增值;实物储蓄会受到物理折旧和精神折旧的影响不断地贬值。n从宏观上考虑,金融储蓄更有利于金融剩余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n实物储蓄主要体现在耐用消费品和其它存货投资上,因此,金融储蓄更有利于资本形成,推动经济增长。4.2储蓄的动机储蓄的动机n交易动机:为了应付未来消费支出而进行的储蓄。n谨慎动机:为预防未来不测之需而进行的储蓄 n投资动机:为了使未来得到更多的消费和收入也可能会进行一些储蓄 中国居民储蓄动机中国居民储蓄动机4.3储蓄与消费的选择储蓄与消费的选择 4.3.1可支配收入、消费和储蓄n决定消费与储蓄的最主要的经济

4、变量就是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总收入中扣除所得税后的余额。一般说来,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支出越高,但同时储蓄总额也会越多。n当期消费支出与收入之比叫做消费倾向消费倾向。n当期收入中用于储蓄所占的比例叫储蓄倾向。n当可支配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时,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就是边际消费倾向。n当可支配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时,储蓄增加的数量就是边际储蓄倾向。n一般说来,可支配收入越高,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边际储蓄倾向则会越高;反之,可支配收入越低,边际消费倾向会越高,边际储蓄倾向则会越低。所以,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高时,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会越高。4.3.2恒久性收入与生命周期储蓄理论n弗里德曼提出了恒久性收入

5、假说,强调对人们的消费与储蓄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的不是当期的绝对收入,而是一生中的恒久性收入。n恒久性收入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每个时期的平均收入。一些意外的临时性收入不会使人们突然间增加他们的消费支出,人们会把超出恒久性收入的临时性收入的主要部分都用于储蓄。绝对收入与恒久性收入理论的不同政策含义:n根据绝对收入理论,政府减税会引起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而引起消费支出的增加,但储蓄倾向会上升;反之,政府增加税收则会引起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减少,从而引起消费支出的减少,但储蓄倾向反而会下降。n根据恒久性收入理论,当政府减少税收时,只有减税被认为能够引起消费者长期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时,消费支出才会增加;

6、反之,当政府增加税收入,只有增税被认为能够引起消费者长期可支配收入的减少时,消费支出才会减少。生命周期储蓄 在一生中所挣得的收入的时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参加工作之前或退休后就基本上没有收入或收入极低,在一生中收入的取得和支出的时间分布具有不一致性。人总是试图把自己一生的全部收入在各个时期做出消费和储蓄的最佳分配。一般地,在年轻时和年老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在中年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为实现一生消费的效用最大化,人们会尽可能使他一生中的消费保持恒定,因此,从总体上说,在一生中,虽然收入是不稳定的,但消费却是稳定的,相应地,储蓄倾向却会随收入的波动而不断地变化。生命周期内储蓄余额的变动n根据人生周期

7、储蓄理论,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一国总储蓄率有重要影响。n适龄劳动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一国的总储蓄率可能会上升。n适龄劳动人口和劳动参与率的上升所带来的国民储蓄率的上升,叫“人口红利”中国人口结构 单位:%年龄组年龄组1953195319641964198219821990199020002000200520050-140-14岁岁36.2836.2840.6940.6933.5933.5927.6927.6922.8922.8919.5519.5515-6415-64岁岁59.3159.3155.7555.7561.561.566.7466.7470.1570.1571.3771.376565岁以上

8、岁以上4.414.413.563.564.914.915.575.576.966.969.089.084.3.3消费与储蓄的棘轮效应:相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认为,一个人的消费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取决于他在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位置,收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其消费倾向就高,这是因为用较低的收入就可维持既定的平均消费标准。反之,则反是。消费不可逆性。这意味着,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取决他现期收入和从前高峰收入的相对水平。现期收入对于从前的高峰收入上升时,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上升;反之,现期收入相对于从前的高峰收入下降时,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下降。过去的短期消费对未来的长期消费倾向的下降具有

9、一定有阻碍作用,这就是棘轮效应。4.3.4财富 如果收入水平相同但积累的财富不同,那么,财富较多的人的消费倾向会高些,储蓄倾向则低些;反之,财富较少的人的消费倾向会低些,储蓄倾向则会高些。因财富差异而导致不同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就叫财富财富效应效应。财富效应影响消费倾向的原理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一个人的储蓄越多,他积累更多金钱的愿望就越小。4.3.5消费信贷与储蓄金融对消费的平滑作用:n当个人未来的预期收入比现期收入高时,就需要一种金融机制能够使他均等安排其生命期内的收入,保证消费者将未来的收入提前在现期支取。这就是消费信贷的作用。n个人未来的预期收入低于现期收入时,就需要储蓄来平滑生命期收

10、入。消费信贷约束: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常常会进行信用配给,消费者的消费信贷需求只能得到部分的满足,有时甚至根本得不到满足。这种消费信贷完全称为金融约束型的消费信贷不完全。消费信贷的制度供给不足,即一些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制度的安排上,并没有将消费信贷提到应有的地位予以重视,消费信贷没有纳入政府正规金融体系之中,消费者根本不可能从有组织的银行体系中得到消费信贷。将这种消费信贷市场不完全称为金融抑制型的消费信贷不完全。消费信贷对储蓄的影响 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消费信贷,那么,人们的选择就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在存在消费信贷配额时,人们的消费,尤其是对一些价值量特别大的耐用消

11、费品的选择就严格地依赖于人们当前的收入和以前积累的财富。但消费信贷就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消费信贷会影响消费与储蓄。中国的情况美国的情况4.3.6利率与消费和储蓄利率主要通过两条途径直接影响消费:当人们通过借款消费时,借款的成本越低,消费者越愿意通过借款为消费者进行融资。消费者财富会对消费支出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利率的变化会影响消费者的财富。这是因为,债券价格与利率负相关。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资产的现值或市场价格就上升。因此,市场利率越低,财富的市场价值就越高,鼓励人们多消费。这就是财富效应。提高利率一定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吗?利率变动具有两个效应:利率越高,增加的未来消费也就越多,这就会鼓励更倾

12、向于储蓄,这就是提高利率的替代效应替代效应。较高的利率也增加了将来的利息收入,现在你只需要较小的本金储蓄,就能满足你未来特定的支出,因此,这又会鼓励你增加当期的消费,减少未来的储蓄,这就是提高利率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提高利率是否使储蓄倾向更高则要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相对大小。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提高利率会使你的储蓄倾向会上升;反之,如果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那么,提高利率反而会使你的储蓄倾向下降,增加当期的消费。实际利率与金融储蓄率之间的关系4.3.7制度变迁、不确定性与经济之外其它因素的影响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增加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增加人们的预防性储蓄。预防

13、性储蓄就是指风险厌恶的消费者为预防未来收入水平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水平的急剧下降,或意外支出的大量增加而进行的储蓄。如果有了较高的储蓄额,当人们面临这类冲击时,储蓄就起到了非常有用的缓冲作用。经济之外的一些因素:文化习惯习俗 宗教讨论n试利用生命周期储蓄理论简要分析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未来中国居民储蓄率的趋势的影响。4.4 国民储蓄变动的宏观经济影响储蓄的重要性n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来源;n恶性循环理论: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

14、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储蓄与宏观经济稳定n储蓄小于投资,导致膨胀;n储蓄大于投资,导致紧缩节俭的悖论节俭的悖论n凯恩斯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勤俭节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是美德,然而对整个社会来说,节约意味着减少支出,迫使厂商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和产量、就业增加。n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托宾甚至将“储蓄”说成“一个特别危险的自我毁灭过程”。凯恩斯则鞭挞了节俭的储蓄者,他断言,节俭将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整天”。国民收入恒等式n从总供给的角度来看:国民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n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国民收入=最终消费+投资+出口-进口因此有:国民储蓄+进口=投资+出口储蓄、投资与贸易差额n国民总储蓄-投资=贸易差额n如果储蓄大于投资,将出现贸易顺差;反之,如果储蓄小于投资,将出现贸易逆差2007年两位央行行长的表态n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国的贸易赤字是其它国家储蓄率过高造成的。n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应当降低储蓄率,减少贸易顺差。降低中国储蓄率的关键在于;n降低企业储蓄n降低政府储蓄n关键在于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