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计划.docx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8757277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计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一、概述:小儿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响等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其共同的临床表现。小儿肺炎中以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本病多见于3 岁以下婴幼儿。小儿肺炎属于中医学的“肺痹”、“肺胀”、“肺炎喘嗽”等证的范畴。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1 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1.2 病情严峻时,喘促担忧,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1.3 禀赋缺乏患儿,常病程迁延。生儿患本病时,可消灭不乳,口吐白沫, 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病症。1.4 肺部听诊:肺部有中、

2、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1.5 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假设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削减、稍增或正常。1.6 X 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2、西医诊断标准:2.1 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2.2 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峻者消灭烦躁担忧等病症,进展为变证可消灭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初生儿、素体气阳缺乏的小婴儿上述局部病症可不典型。2.3 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

3、哕音。2.4 试验室检查:(1) 胸部 X 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2) 四周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3) 病原学检查:细菌培育、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二)证候诊断1、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 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2、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3、毒热

4、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猛烈,气急喘憋,便秘溲赤,面赤唇红, 烦躁口渴,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4、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病症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现有多汗、胃肠功能紊乱、体质虚弱或肺部哕音经久不消者。(1) 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2) 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乏怠,面色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三、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论治1、中药汤剂(1) 风热闭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开闭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生石膏、杏仁、甘

5、草、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2)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泄肺开闭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炙麻黄、石膏、杏仁、甘草、葶苈子、鱼腥草、瓜蒌壳、桑白皮。(3) 毒热闭肺证治法:清热解毒,泄肺开闭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炙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甘草、知母。(4) 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宣肺化痰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人参、白术、云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5)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治法:清热宣肺,养阴益胃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玄参、贝母、生甘草。2. 中药煮散剂(依据病情需要选择)针

6、对肺炎喘嗽的常证,以宣肺开闭清热化痰为根本原则,选用儿科院内制剂中药煮散剂,再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舌象、脉象,依据不同证型随证加减。煮散剂服用方法:每日 23 次,水煎滤渣服。3中成药辨证选择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金振口服液、猴枣散等。(二)中药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依据说明书按儿童年龄及体重计算用量。(三)外治法1、药物敷胸疗法,适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各证型。2、药物穴位敷贴疗法,适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咳嗽或气喘症明显者。3、肺炎贴经皮治疗,适用于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或肺部听诊有明显的湿性罗音者。4、雾化吸入疗法,适用于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者。5、药物敷脐疗法,适用于肺脾

7、气虚证者。6、中药灌肠法,口服中药困难者可选择中药灌肠法,依据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液体(辨证汤剂)。7、拔罐疗法;用于肺炎后期痰多,肺部罗音难消者。8、天灸疗法(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适用于慢性肺炎与反复肺炎的患者。(四)护理1、室内通风,保持安静,尽力避开患儿烦躁、哭闹;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3、必要时吸氧,一般承受 4050氧气湿化后经鼻管或面罩给氧;4、赐予简洁消化且富有养分的食物;5、亲热观看病情变化,做好出入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记录;6、掌握钠、水摄入,输液时避开速度过快、液体量过多,以防止增加心脏负担。四、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小儿肺炎是小儿临床常见病,一般小

8、儿肺炎经过准时恰当的治疗,适宜的调护,大多数可以痊愈。但是,假设患儿体质较差。原已患有佝偻病、贫血、肺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而又患肺炎,则易于在患病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等变证而危及患儿生命;或使病情迁延难愈。难点之一:小儿肺炎变证的防治在小儿肺炎发病过程中,由于失治、误治,或由于调护失宜,则使轻病转重, 重病转危,甚则危及患儿的生命。小儿体禀“少阳”。具有少阳之气初升,其气方胜,阳气偏亢,生气旺盛; 而又少阳之气初升,尚未强盛,体质嫩弱的双重性生理特点。表现在病理上,一方面具有体质嫩弱,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变化莫测; 另一方面则具有易于康复,修复力量极强的特点。因此,防止

9、小儿肺炎变证的发生,应了解小儿生理病理 特点,利用有利一面,避开不利的一面,尽量削减小儿肺炎变证的发生。(一)针对同时患有佝偻病、贫血、养分不良等疾病的患儿心阳虚衰等变证的发生率较高的特点。在乐观治疗小儿肺炎的同时,还应发挥中医药标本兼顾、扶正祛邪的优势,乐观治疗佝偻病、贫血等疾病。(二)毛细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等发生心阳虚衰变证可能性较大,应提高警觉,应留意准时实行给氧、吸痰等措施,掌握喘憋的程度,以削减心阳虚衰变证的发生。(三)小儿肺炎的静脉输液应留意掌握输液的速度和液体的量,防止加重心脏的负担而引发心阳虚衰等变证。(四)高热的患儿,留意承受物理降温等措施,防止因体温过高而发生抽搐、动风等

10、变证的发生。(五)加强护理,做到勤翻身,准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六)留意饮食调理,保证养分和水分的供给。难点之二:小儿肺炎迁延的预防绝大多数小儿肺炎经过合理的治疗和适宜的调护,可以较快的康复。但是, 也有相当一局部患儿病情迁延,有的甚至经年累月不愈。影响小儿安康。要解决这个问题,应留意以下几点:(一)驱邪要彻底,除恶务尽,不留有遗患。(二)留意恢复期的治疗,肺阴虚者养阴清肺;肺脾气虚者培土生金;痰浊未清者清化余痰;邪热羁留者连续清解余热。应使患儿体质恢复到安康状态。(三)治疗小儿肺炎选方用药,在极期要当机立断,用药宜精,药量要足,以求速效,免生它变。恢复期药性宜平,既要防止过热、过燥伤阴耗液;

11、又要防止苦寒伤阳损气,脾胃受损,痰涎内生而使病情迁延。(四)在患病过程中,应留意节戒饮食,不食冷饮、鱼肉、辛辣厚味,饮水要适量。五、疗效评价(一)评价指标1、主要病症: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的改善状况2、体征:肺部罗音改善状况;3、理化指标:X 线全胸片阴影吸取状况。(二)疗效推断临床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消逝,其它临床病症消逝或明显好转;肺部体征消逝或X 线全胸片阴影明显吸取。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其它临床病症明显好转。肺部体征明显好转。有效: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减轻及肺部体征好转。无效: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肺部体征无明显查化或加重

12、,其他临床病症也多无改善或加重。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一、概述: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淡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不同季节发生的泄泻, 其证候表现有所不同。2 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因婴幼儿脾常缺乏,易于感受外邪、伤于乳食或脾肾气阳亏虚,均可导致脾病湿盛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 预后良好;重者下泄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二、诊断(一)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1) 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2) 主要病症:大便次数增多,每日 35 次,多达 1 O 次以上,呈淡黄色,

13、如蛋把戏,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3) 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峻者,可见小便缺少,体温上升,烦渴萎靡, 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4) 关心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别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2、西医诊断标准:(1) 大便性状有转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2)大便次数比寻常增多。(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 2 周以内。2、迁延性期:病程 2 周至 2 个月。3、慢性期:病程大于 2 个月。(三)疾病分型1

14、、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病症。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病症。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病症(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四)证候诊断(1) 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呜。或伴鼻塞, 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2) 湿热泄泻: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 脉濡数。(3) 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4) 寒湿泄泻证:大便淡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

15、,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缺少,面黄腹痛,神疲乏怠。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臑。(5) 脾虚泄泻证: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淡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6) 脾肾阳虚泄泻证: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三、治疗方案1、中医辨证论治(1)中药汤剂风寒泄泻证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厚朴、苏叶、陈皮、大腹皮、白芷、茯苓、白术、半夏曲、桔梗、甘草、大枣、生姜。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等。湿热泄泻证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

16、、甘草、黄芩、黄连。中成药:儿泻停颗粒等。伤食泄泻证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中成药:保和丸等。寒湿泄证治法:温脾燥湿、渗湿止泻。方药:桂枝加人参汤合五苓散加减,桂枝、党参(或人参)、炒苍术、炙甘草、猪苓、茯苓、泽泻、陈皮、厚朴、藿香、诃子、炮姜。中成药:小儿止泻散等。脾虚泄泻证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中成药:醒脾养儿颗粒等。脾肾阳虚泄泻证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补骨脂、肉豆蔻、

17、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2)中药煮散剂针对小儿腹泻的常证,以健脾化湿为根本原则,依据不同证型随症加减。承受儿科散剂治疗,散剂服用方法:每日 23 次,水煎去渣服。2、推拿治疗(1)小儿推拿法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等,每日1 次。或顺运八卦,清胃,补脾,清大肠,运土入水,利小便,顺揉长强,推上七节骨,揉足三里,推上承山,推揉止泻灵。寒湿泻: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等,每日 1 次。湿热泻:清脾经,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小肠,推箕门,按揉足三里, 摩腹,揉脐,揉天枢等,每日 1 次。脾虚泻:补

18、脾土,补大肠,捏脊,摩腹,推三关,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 推上七节骨等,每日 1 次。或揉腹:顺时针方向揉 3 分钟,逆时针方向揉 2 分钟; 揉气海:顺时针方向揉 3 分钟;揉百会:顺时针方向点揉 2 分钟;揉龟尾:揉 250300 次。或捏脊叩督法:从长强穴上 2cm 至大椎穴反复捏提 36 遍,从大椎穴向下到腰俞沿督脉及两侧华佗夹脊穴叩击 35 遍,频率为 1 60-1 80 次分。(2)三字经流派推拿法风寒泄泻: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清补大肠等。湿热泄泻: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小肠等。伤食泄泻:清胃、清天河水、运八卦等。脾虚泄泻:揉外劳宫、清补大肠、清补脾、补脾等。脾肾阳虚泄泻:揉二马

19、、揉外劳宫、清补脾、平肝等。手法频率约 1 50200 次分,每日操作 1 次。3外治法(1) 中药灌肠法依据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汤剂,药物温度掌握在 363 7C 之间, 药量按 12mlkg次,保存灌肠。禁忌症:肛门周口及直肠疾病患者。(2) 敷贴疗法风寒泻方:藿香、防风、苍术、茯苓、炮姜。 湿热泻方:葛根、黄连、黄芩、黄柏、车前子。伤食泻方:丁香、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 脾虚泻方:党参、茯苓、白术、吴茱萸。脾肾阳虚泻方:党参、吴茱萸、肉桂、丁香、茯苓。将以上药物分别按肯定的比例配制成糊状药饼,依据患儿证型取一人份,放置于患儿脐部,外以医用胶贴固定,每次贴敷 68 小时,每日 1 次

20、。(3) 针灸疗法针法常规取穴:止泻穴、足三里、三阴交。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中脘;腹胀加天枢;伤食加刺四缝。具体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 1 次。灸法:患儿取仰卧位,点燃灸条,距离皮肤 23cm,灸至皮肤红热为度, 时间约为 1 520 分钟。分别灸神厥、中脘、天枢及足三里等穴,如食滞明显, 可加脾俞、胃俞等穴;脾肾阳虚者加肾俞,每日 1 次。或选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4) 电磁波疗法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可选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4、根底治疗(1) 轻度脱水者赐予ORS 口服补液盐;中度以上脱水者赐予静脉补液。(2) 体温超过 385者赐予口服对布洛芬混悬剂或乙酰氨基酚滴剂以降温

21、。(3)合并细菌感染者赐予抗生素治疗。-5、护理(1) 适当掌握饮食,减轻脾胃负担。对吐泻严峻及伤食泄泻患儿临时禁食, 以后随着病情好转,渐渐增加饮食量。忌食油腻、生冷、污染及不易消化的食物。(2) 保持皮肤清洁枯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发生红臀。(3) 亲热观看病情变化,及早觉察泄泻变证。四、留意事项并发症处理l 脱水伤阴:在中医或综合治疗前提下,正确把握补液疗法,轻症口服补液盐,重症借助试验室检查推断脱水性质和程度,准时订正水、电解质紊乱。中药可用连梅汤以酸甘敛阴。l 酸中毒:依据血气分析,订正酸中毒。依据相关公式计算使用适量碳酸氢钠或乳酸钠。l 低血钾症:准时补钾

22、。泄泻除治疗外,饮食掌握格外重要,轻症患儿适当削减乳食,重症患儿初起须禁食612 小时,以后随病情好转可恢复母乳喂养及进食米汤和易消化食物。保持臀部皮肤清洁、枯燥,以免产生红臀。红臀者可用黄连油外用。感染性腹泻,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五、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小儿肠炎是一个常见病,很早被人们所生疏,并积存了不少治疗阅历,但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感邪后“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且小儿泄泻易于耗伤气液,假设病情严峻或活不准时者,可发生伤阴、伤阳之重证,甚则产生阴阳两伤的危候。因此有关预防、削减并发症等问题成为我们治疗上的难点。难点之一:如何预防WHO 在科学争论的根底上,结合各国的具体状况,最终推举以下

23、七项预防儿童腹泻:即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使用清洁水、饭前洗手、不随地便溺、正确处理小儿粪便和麻疹免疫接种。我国卫生部借鉴WHO 的争论成果,结合我国多年来腹泻病防治的阅历,已制定了较完备的防治小儿泄泻的措施。同时-乐观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是本病防治的关键一环。中医认为,泄泻之生,多由饮食不当,调护失宜,如过食生冷、油腻、煎炸之品导致脾胃受损,在小儿为突出,所谓“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机体纳运之重器而小儿“脏腑柔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更易受损,故顾护中焦脾胃,诚为治疗小儿泄泻之第一要旨,古方保济丸、藿香正气丸为防治小儿伤食致泻之良方, 而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七

24、味白术散为顾护中焦脾胃之妙剂。另外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意识,乐观开展科学育儿科普教育,订正不科学的育儿习惯和做法, 全民发动,共同防止本病发生。难点之二:如何削减并发症主要是预防和订正脱水,给患儿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包括米汤加盐溶液:配制方法:米汤 500ml(500g 装酒瓶)+细盐 1.75g(一瓶啤酒瓶盖的一半) 或米粉 215g(约两满瓷汤勺)+细盐 1.75g+水 500ml 煮 23 分钟。预防脱水: 2040m1kg,4 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糖盐水:配制方法:白开水500ml(500g 装装酒瓶)+蔗糖lOg(2 小勺)+细盐 175g 剂量服法同上。口服补

25、液盐(ORS)溶液(生儿慎用),可依据年龄(岁)及每次腹泻的量(m1) 来供给 ORS 量(具体参考临床治疗)。如无上述液体,可进食加盐的稀粥菜汤。对于有脱水的患儿应依据脱水程度脱水性质进展补液(具体参考临床治疗)。对于养分不良或有活动性佝偻病的患儿应予足够重视,并准时补钙。六、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药政局2023 年版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大便次数、性状及病症、体征完全恢复正常,特别理化指标恢复正常,主症积分削减90。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削减(削减至治疗前的 13 或以下),性状好转,病症、体征及特别理化指标明显改善,主症积分削减90、67。有效:大便次数削

26、减至治疗前的 12 以下,性状好转,病症、体征及特别理化指标有所改善,主症积分削减67、33。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主症积分削减90。显效:治疗后病症体征根本消逝,颈椎活动根本正常,能参与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有效:治疗后病症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根本正常,参与正常活动和工作力量改善,疗效指数30,70。无效:治疗后病症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概述: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苦痛为主要病症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局部患者伴有下肢苦痛。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

27、脉不通;或年老体衰,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仆损伤, 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滞于腰部,均可引起腰痛。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范畴。二、诊断一诊断依据 :1、病史: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缺乏,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2、 病症(1) 腰痛:腰痛是椎椎间盘突出病症最先消灭的病症,而且是多见的病症, 发生率约 91%,苦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活动时苦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苦痛减轻。(2) 坐骨神经痛:腰推问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L5、L5/S1 间隙, 故简洁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苦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 小

28、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3)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近L1、L2 和L3 神经根,消灭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苦痛或大腿内侧苦痛。(4) 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前方向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消灭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特别。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5) 尾骨苦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病症可消灭尾骨苦痛。缘由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人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6)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消灭下肢苦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3. 、体征(1) 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性畸形,有关

29、心诊断价值。(2) 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3) 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 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 1/3 的病人有腰部骶棘肌痉挛。(4) 间歇性跋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不停步。(5) 神经系统征象:80%病人消灭感觉特别,70%病人消灭肌力下降。(6)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令病人抬高低肢,抬高到 60以内可消灭坐骨神经痛,阳性率约 90%。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逝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消灭放射痛,则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7)

30、仰卧挺腹试验:病人仰卧,作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 消灭患肢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8) 股神经牵拉试验:病人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上提伸直的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肯定程度时,消灭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苦痛者为阳性。(9) 压颈试验: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此时坐骨神经已处于肯定的紧急状态,然后向前屈颈,引起患侧下肢的放射性苦痛者为阳性。3、关心检查1X 线:侧位片显示腰椎生理前突削减、消逝或后突,患椎间隙前后等宽, 后宽前窄或前后径均变窄,椎体后缘唇样增生等。正位片显示腰椎侧弯,弯度最大点常与突出间隙相全都。(2) CT:直接征象为向椎管内呈丘状突

31、起的椎间盘阴影,或为软组织肿块影;硬膜囊受压变形或移位,继发征象如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椎板增厚,中心椎管狭窄等。(3) MRI:对诊断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像及所累 及椎间盘,可以观看病变椎间盘突出形态及其与脊髓关系。(4) 腰椎间盘髓核造影把碘剂直接注入椎间盘内,依据显影的变化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推断椎间盘的“膨出”、“突出”、“脱出”、“游离”。二证候分类1、风湿痹阻: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痛处游走不定,恶风,得温则减,舌质淡红或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紧,弦缓。2、寒湿痹阻: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

32、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塘,舌质胖淡,苔白腻, 脉弦紧、弦缓或沉紧。3、湿热痹阻: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郁闷担忧,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4、气滞血瘀: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猛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活动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疲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5、肾阳虚衰: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喜按喜揉,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眺白,自汗,口淡不渴,毛发脱落或早白,齿松或脱落,小便频数,男子阳疾,女子月经后衍量少,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弦无力。6、

33、肝肾阴虚:腰腿酸痛绵绵,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形体瘦削,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干,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小便黄赤,舌红少津, 脉弦细数。三、治疗方案一针刺治疗主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随证配穴:风寒湿阻滞证配关元、腰阳关;气滞血瘀证者配血海;肝肾亏虚证配命门、三阴交、太溪。随症配穴:大腿、小腿的前侧痛配伏兔、足三里;外侧痛配环跳、阳陵泉、悬钟;后外侧配承扶、委中、承山、昆仑。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依据病情承受补泻手法。腰夹脊、肾俞为直刺并微斜向椎体,深 1.5 寸,使腰部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腰阳关、命门为直刺针尖稍向上斜刺 0.51 寸,局部酸胀或麻电感向

34、两下肢集中; 关元直刺 12 寸,局部酸胀,有时可集中至外生殖器;环跳穴直刺,针尖向外生殖器方向,深 2 寸,使局部酸胀或麻电感向下肢放散;承扶直刺2 寸,使局部酸胀或麻电感向下肢放散;扶兔直刺 12 寸,酸胀感并可集中到膝部;血海直刺 11.5 寸,局部酸胀,有时向髋部集中;委中直刺11.5 寸,使局部酸胀或麻电感向足底放散;足三里直刺,稍偏向胫骨方向12 寸,有麻电感向足背集中,有时可向上集中至膝;阳陵泉直刺,向胫骨后缘斜下刺入,深1 寸,使酸胀感向下集中;承山直刺 12 寸,局部酸胀,有时集中至腘窝;悬钟直刺 11.5 寸,局部酸胀或向足底放射;三阴交直刺 11.5 寸,局部酸胀,并可向

35、足底或膝、股部集中;昆仑直刺,可透太溪0.50.8 寸,局部酸胀,并可向小趾集中; 太溪直刺 0.51 寸,局部酸胀,有时放散至足底。每日针 1 次,7 次为 1 疗程, 疗程间隔 2 日。留针:留针 40 分钟,TDP 照耀。二艾灸疗法取穴:病变压痛点阿是穴、肾俞、腰阳关、环跳、秩边、承扶、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昆仑、绝骨、足临泣。操作:每次选用 5 个穴位,连续施灸 20 分钟,至局部皮肤发红为止,每日灸 1 次,7 次为 1 疗程,疗程间隔 2 日。三推拿疗法: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先立于患者的一侧,双手拇指自胸腰段开头自上而下挤压华佗夹脊穴至腰骶部为一遍,往复做 35 遍.;后沿竖脊肌用滚法, 手法轻柔有渗透性,约 35m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