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说明.ppt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8748089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8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说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说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说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说明.ppt(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说说 明明 主 要 内 容l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l2 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l3 一些项目工程设计要求一些项目工程设计要求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1.1目的目的1.2 类型区划分的基础条件类型区划分的基础条件 1.3 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工程基础设施现状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工程基础设施现状1.4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 1.5 工程布局工程布局1.11.1目的目的 工程类型区划分的目的就是解决同一性和差异性工程类型

2、区划分的目的就是解决同一性和差异性的问题。划分类型区就是要总结出这种差异性和相似的问题。划分类型区就是要总结出这种差异性和相似性,它关系到判断一个土地整理项目所选择的项目工性,它关系到判断一个土地整理项目所选择的项目工程内容与布局方案是否合理、所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程内容与布局方案是否合理、所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是否切合实际的问题。是否切合实际的问题。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1.2 1.2 类型区划分的基础条件类型区划分的基础条件1.2.1 地貌条件分析地貌条件分析1.2.2气候条件分析气候条件分析 日照时数较多,太阳辐射较强 冬冷夏热,生长季较长 降水较

3、多,年际变化大,地区和时间过于集中 光、热、水同季,利于作物生长 干湿分异明显1.2.3水资源条件分析水资源条件分析 流域水资源量 地下水开采情况1.2.4 土壤条件分析土壤条件分析1.2.5 我省在全国自然区划中的归属我省在全国自然区划中的归属 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1.3 1.3 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工程基础设施现状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工程基础设施现状1.3.1水利设施水利设施 1.3.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4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1.4.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特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特点 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践特点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特点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l 1.4.2工程类型区的概念工程类型区的概念l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是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目标、工程内容、工程组合地域特征相似性原则,划定的体现土地开发整理地域差异和工程组合特征的单元。它综合考虑影响工程修建的自然与地理条件、经济与行政制度等社会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因素等,对涉及工程系统的各种内外机制和经济发展现状与潜力进行空间分割。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l1.4.31.4.3工程类型区的特点工程类型区的特点l 复合性特征复合性特征l 综合性

5、和专业性相结合的特征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特征l 层次性特征层次性特征l 不受行政区划限制的特征不受行政区划限制的特征l1.4.41.4.4工程类型区划分的原则工程类型区划分的原则l 自然条件相似性原则。自然条件相似性原则。l 主要限制因素相似性原则。主要限制因素相似性原则。l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相似性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相似性原则。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1.4.5工程类型区划分的主要指标与命名规则工程类型区划分的主要指标与命名规则 1.一级类型区划分的主要指标及含义 一级类型区划分的主要指标是气候湿润指标和地貌形态类型。气候湿润指标-干燥度

6、 地貌形态类型 2.类型区命名规则 一级类型区:代表性地域名称+地形地貌(或其他主 要地域特征)名称+类型区。二级类型区(模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措施组合特征(一、二个)+模式。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1.4.6 工程类型区划分方法工程类型区划分方法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以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特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以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特性为基础,按照全省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为基础,按照全省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一级类型区基本保证了地形、地貌、气候以及农业一级类型区基本保证了地

7、形、地貌、气候以及农业耕作制度在类型区内的相似性。耕作制度在类型区内的相似性。二级类型区二级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内土壤特性、地貌特征、工内土壤特性、地貌特征、工程模式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程模式具有较高的相似性。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1.4.7一级工程类型区划分一级工程类型区划分 将全省划分为将全省划分为3个一级类型区,即黄淮海平原类型区、豫个一级类型区,即黄淮海平原类型区、豫西山地丘陵类型区和豫南山地丘陵类型区。西山地丘陵类型区和豫南山地丘陵类型区。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

8、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1.4.8二级类型区二级类型区(模式模式)划分划分 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的概念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的概念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简称模式简称模式)是为实现土地开发整是为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目标而确立的各项工程的组合方案。理目标而确立的各项工程的组合方案。2.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构建方法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构建方法 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特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特征 井渠结合灌溉工程模式特征井渠结合灌溉工程模式特征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水源为地表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水源为地表该模式的主要工

9、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水源为地表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水源为地表蓄水蓄水蓄水蓄水(上游水库等上游水库等上游水库等上游水库等)和地下水;灌溉方式为地表水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和和地下水;灌溉方式为地表水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和和地下水;灌溉方式为地表水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和和地下水;灌溉方式为地表水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和井灌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等;排水以自排为井灌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等;排水以自排为井灌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等;排水以自排为井灌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等;排水以自排为主;田间主

10、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主;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主;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主;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引黄补源灌溉工程模式特征引黄补源灌溉工程模式特征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以地下水或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以地下水或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以地下水或该模式的

11、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以地下水或引黄水为水源;灌溉方式为井灌与提水灌溉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引黄水为水源;灌溉方式为井灌与提水灌溉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引黄水为水源;灌溉方式为井灌与提水灌溉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引黄水为水源;灌溉方式为井灌与提水灌溉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等;排水采用自排与抽排结合排水方式;田间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等;排水采用自排与抽排结合排水方式;田间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等;排水采用自排与抽排结合排水方式;田间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等;排水采用自排与抽排结合排水方式;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二级间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主道为混凝

12、土路面,二级间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主道为混凝土路面,二级间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主道为混凝土路面,二级间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平原地下水灌溉工程模式特征平原地下水灌溉工程模式特征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灌溉水源以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灌溉水源以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灌溉水源以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灌溉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引黄灌淤为辅;灌溉方式以井灌为

13、主、渠灌为辅;输水地下水为主、引黄灌淤为辅;灌溉方式以井灌为主、渠灌为辅;输水地下水为主、引黄灌淤为辅;灌溉方式以井灌为主、渠灌为辅;输水地下水为主、引黄灌淤为辅;灌溉方式以井灌为主、渠灌为辅;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排水方式以自排为主;田间主道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排水方式以自排为主;田间主道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排水方式以自排为主;田间主道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排水方式以自排为主;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农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农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

14、为素土压实路面;农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平原地表水灌溉工程模式特征平原地表水灌溉工程模式特征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以条田为主或格田;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以条田为主或格田;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以条田为主或格田;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以条田为主或格田;灌溉用水以过境水和地表蓄水为主、

15、地下水为辅;灌溉方式以提灌、灌溉用水以过境水和地表蓄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灌溉方式以提灌、灌溉用水以过境水和地表蓄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灌溉方式以提灌、灌溉用水以过境水和地表蓄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灌溉方式以提灌、井灌、自流灌溉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井灌、自流灌溉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井灌、自流灌溉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井灌、自流灌溉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排水方式采用自排与抽排结合;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排水方式采用自排与抽排结合;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排水方式采用自排与抽排结合;田间主道为混凝土

16、路面,田间次道排水方式采用自排与抽排结合;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林。林。林。豫西山地丘陵灌溉工程模式特征豫西山地丘陵灌溉工程模式特征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梯田形式为主;以蓄水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梯田形式为主;以蓄水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梯田形式为主;以蓄水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梯田形式为主;以蓄水池或水库蓄水为

17、水源;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与提水灌溉相结合;排池或水库蓄水为水源;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与提水灌溉相结合;排池或水库蓄水为水源;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与提水灌溉相结合;排池或水库蓄水为水源;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与提水灌溉相结合;排水采用自排方式;输水为明渠;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水采用自排方式;输水为明渠;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水采用自排方式;输水为明渠;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水采用自排方式;输水为明渠;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砂石路面;农田林网

18、类型为水土保持林。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豫西河谷盆地灌溉工程模式特征豫西河谷盆地灌溉工程模式特征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水源以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水源以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水源以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水源以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包括过境水和水库蓄水包括过境水和水库蓄水包括过境水和水库蓄水包括过境水和水库蓄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灌溉方式为为主、地下水为辅;灌溉方式为为主、地下水为辅;灌溉方式为为主、地下水为辅;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和井灌相结合;排水方式

19、以自排为主;输水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和井灌相结合;排水方式以自排为主;输水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和井灌相结合;排水方式以自排为主;输水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和井灌相结合;排水方式以自排为主;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

20、为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护林、水土保持林。护林、水土保持林。护林、水土保持林。坡改梯水保旱作工程模式特征坡改梯水保旱作工程模式特征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梯田形式为主;以旱作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梯田形式为主;以旱作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梯田形式为主;以旱作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梯田形式为主;以旱作农业为主,在有水源的地方可以发展灌溉农业。水源以蓄水池为农业为主,在有水源的地方可以发展灌溉农业。水源以蓄水池为农业为主,在有水源的地方可以发展灌溉农业。水源以蓄水池为农业为主,在有水源的地方可以发展灌溉农业。水源以蓄水池为主;灌溉方

21、式根据地形特征选择自流灌溉、提水灌溉等;输水方主;灌溉方式根据地形特征选择自流灌溉、提水灌溉等;输水方主;灌溉方式根据地形特征选择自流灌溉、提水灌溉等;输水方主;灌溉方式根据地形特征选择自流灌溉、提水灌溉等;输水方式为明渠;排水采用自排方式;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式为明渠;排水采用自排方式;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式为明渠;排水采用自排方式;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式为明渠;排水采用自排方式;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砂石路面,生产路为土质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道为砂石路面,生产路为土质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道为砂石路面,生产路为土质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

22、水土保持林。道为砂石路面,生产路为土质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江淮丘岗冲垄稻田工程模式特征江淮丘岗冲垄稻田工程模式特征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为梯田或格田,以种植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为梯田或格田,以种植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为梯田或格田,以种植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为梯田或格田,以种植水稻为主;水源以地表水水稻为主;水源以地表水水稻为主;水源以地表水水稻为主;水源以地表水(包括水库、塘坝、河流包括水库、塘坝、河流包括水库、塘坝、河流包括水库、塘坝、河流)为主;灌溉方式为主

23、;灌溉方式为主;灌溉方式为主;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或提水灌溉相结合;渠道以明渠为主布置;排水采用自为自流灌溉或提水灌溉相结合;渠道以明渠为主布置;排水采用自为自流灌溉或提水灌溉相结合;渠道以明渠为主布置;排水采用自为自流灌溉或提水灌溉相结合;渠道以明渠为主布置;排水采用自排方式;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排方式;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排方式;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排方式;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

24、土保持林。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江淮河谷平原灌溉工程模式特征江淮河谷平原灌溉工程模式特征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为格田,以种植水稻为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为格田,以种植水稻为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为格田,以种植水稻为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为格田,以种植水稻为主;水源以地表水主;水源以地表水主;水源以地表水主;水源以地表水(包括水库、河流包括水库、河流包括水库、河流包括水库、河流)为主;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或为主;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或为主;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或为主;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或提水灌溉相结合;渠道以明渠为主布置;排水采用自排或抽

25、排方式提水灌溉相结合;渠道以明渠为主布置;排水采用自排或抽排方式提水灌溉相结合;渠道以明渠为主布置;排水采用自排或抽排方式提水灌溉相结合;渠道以明渠为主布置;排水采用自排或抽排方式相结合;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相结合;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相结合;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相结合;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砂石或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和护岸林。砂石或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和护岸林。砂石或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和护岸林。砂石或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

26、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和护岸林。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1.5 1.5 工程布局工程布局1.5.1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 依据工程类型区的特点和工程模式综合特征,以及增加依据工程类型区的特点和工程模式综合特征,以及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合理安排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要求,合理安排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黄淮海平原类型区黄淮海平原类型区 豫西山地丘陵工程类型区豫西山地丘陵工程类型区 豫南山地丘陵类型区豫

27、南山地丘陵类型区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1.5 1.5 工程布局工程布局1.5.2 分区布局分区布局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一级类型区二级类型区(工程模式)工 程 布 局 重 点 内 容黄淮海平原类型区井渠结合灌溉工程模式以农田灌排水设施的更新完善为主,兼顾煤矿塌陷地、矿山挖损地、灾毁地的平整复垦,布置土地平整工程、引水蓄水、灌排水等工程。开发地下水,井灌渠灌相结合;硬化主要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引黄补源地下水灌溉工程模式以抗旱为主,与排涝、风沙、盐碱地治理相结合,布置土地平整、农田灌排水、道路整

28、修、农田防护等工程。引黄补源,发展节水灌溉。合理利用地表水,适度开采地下水。布置农田防护林网工程,防风固沙。平原地下水灌溉工程模式以防旱为主,防旱排涝并举,布置平整土地、农田灌排水工程和道路工程建设等。农田灌溉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布置农田防护林网工程,防风固沙。平原地表水灌溉工程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增修骨干灌溉(引水渠道)工程;因地制宜实行灌排分流,畅通排水;在部分低洼地段可以改旱作为水作;土壤改良。1.5 1.5 工程布局工程布局1.5.2 分区布局分区布局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一级类型区二级类型区(工程模式)工 程 布 局 重 点 内 容

29、 豫西山地丘陵类型区豫西山地丘陵灌溉工程模式 选择土层深厚的缓坡,以梯田修筑工程为主,合理安排梯田修筑和防护、沟道治理、坡面小型蓄排、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水源以蓄为主,蓄、引、提、挖、截留相结合。在没有水源的地方发展旱作农业。豫西河谷盆地灌溉工程模式以配套或新修渠系、泵站等引水灌溉为主,完善配套灌排水利设施;灌溉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和井灌相结合。同时安排平整土地工程;实施有效的排涝治浸工程,改造低洼易涝地和“上浸地”。坡改梯水保旱作工程模式修筑梯田,加强治坡工程布局;在没有水源的地方发展旱作农业。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布置灌溉工程;水源工程以蓄为主,“蓄、引、提

30、、挖”相结合;排水工程要与农田防护工程相结合,修建排水沟;依地形种植护坡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1.5 1.5 工程布局工程布局1.5.2 分区布局分区布局1 1 工程类型区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划分说明划分说明 一级类型区二级类型区(工程模式)工 程 布 局 重 点 内 容豫南山地丘陵类型区江淮丘岗冲垄稻田工程模式南部丘岗坡地或旱地修筑梯田,搞好土地平整和条田建设、加厚土层、修筑石埂或土埂梯田,加强灌溉设施建设;对于冷浸田和烂泥田,完善排水工程;同时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耕作培肥,采用半旱式耕作方式,发展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江淮河谷平原灌溉工程模式北部平原洼地围

31、绕排涝与抗旱设施建设,安排排水与灌溉设施工程;布置有效的排涝工程,改造低洼易涝地。灌溉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充分利用地表水;地表水不足的地方开采地下水。同时安排平整土地工程。附表与附图附表与附图 国家一级类型区B 华北平原类型区C 北方山地丘陵类型区G 南方山地丘陵类型区省级一级类型区黄淮海平原类型区豫西山地丘陵类型区豫南山地丘陵类型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及指标湿润指标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地貌形态平原山地丘陵山地丘陵附表附表1 1 我省一级类型区划分表我省一级类型区划分表 附表附表2 我省一级类型区与二级类型区对照表我省一级类型区与二级类型区对照表 省级一级类型区黄淮海平

32、原类型区豫西山地丘陵类型区豫南山地丘陵类型区主体地域特征地形平坦,土壤深厚,气候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少,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地形有一定起伏,气候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主导限制因素干旱缺水,旱涝频繁、盐碱、风沙、低洼易涝。山高坡陡、地形破碎、水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粘重土壤粘重、冷浸田和烂泥田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重点和方向平整土地;发展引水蓄水工程,适度开发地下水,井灌渠灌结合,防旱与排涝并举。修筑梯田、搞好水土保持;水利工程以蓄为主,蓄、引、提、挖相结合等方式开辟水源修筑梯田搞好土地平整;改造和建立冲田的专一排灌系统;改造冷浸田和烂泥田省级二级类型区(工程模式)井渠结合

33、灌溉工程模式引黄补源灌溉工程模式平原地下水灌溉工程模式平原地表水灌溉工程模式豫西山地丘陵灌溉工程模式豫西河谷盆地灌溉工程模式坡改梯水保旱作工程模式江淮丘岗冲垄稻田工程模式江淮河谷平原灌溉工程模式续附表续附表2 我省一级类型区与二级类型区对照表我省一级类型区与二级类型区对照表 省级二级类型区(工程模式)井渠结合灌溉工程模式引黄补源灌溉工程模式平原地下水灌溉工程模式平原地表水灌溉工程模式豫西山地丘陵灌溉工程模式豫西河谷盆地灌溉工程模式坡改梯水保旱作工程模式江淮丘岗冲垄稻田工程模式江淮河谷平原灌溉工程模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措施组合方案着重提高农田基本建设标准,进行灌溉、排水、土地平整、农田防护、配肥地

34、力、土壤改良等技术措施。完善水利设施,引黄补源,扩大水浇地面积。加强林网建设,改造风沙、盐碱地;低洼地区 预防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排涝与防旱并举,在水资源较丰富的区域,发展井灌;平整土地、完善田间道路工程和林网工程。以排水为主、疏浚河道,增修骨干排灌工程,完善田间排灌系统 在部分低洼地段可以改旱作为水作改良培肥土壤。整治丘陵坡耕地,在缓坡地段修筑梯田,大力种植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水利工程以蓄为主,形成完整的坡面灌排体系。以引水灌溉为主,完善堤防、塘堰、渠系、泵站等引水和蓄水工程。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改造低洼易涝地和“上浸地”。修筑梯田、搞好水土保持;水利工程以蓄为主,采用蓄引提相结合;在缺少

35、水源的地方发展旱作农业。改造冲田的排灌系统,合并零星地块,扩大田块规摸,并与骨干灌排工程衔接配套;改造冷浸田和烂泥田。垄岗部位要深翻改土、平整土地、发展灌溉;沿淮平原洼地要加强排涝设施建设,排涝降渍,有条地方实行“旱改水”。典型县级行政区安阳县、汤阴县、淇县、卫辉市、获嘉县、孟州、温县、武陟等 滑县、内黄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濮阳市域。郑州市区以东,开封市域、商丘市区域、周口市域沙颍河以北、许昌市域东部。沙颍河以南,淮河以北,包括沈丘县、项城市、商水县 驻马店市域中东部。林州市、卫辉市、焦作、济源市北部、西部三门峡市大部、洛阳市的西部和西南部,平顶山市的西部,南阳市的西北部。典型

36、县有洛宁县、宜阳县、方城县、社旗县、唐河县、桐柏县北部、泌阳县、确山县西部 西部等。巩义市 偃师、新安、孟津、湖滨区、义马市、渑池县、陕县北部、灵宝北部。桐柏县南部、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南部、光山县、固始县、商城县、新县、罗山县、光山县、固始县北部、潢川县、息县和淮滨县淮河以南部分附表附表3 我省二级类型区我省二级类型区(工程模式工程模式)特征表特征表 国家二级类型区B2冲积平原区C1沙石山基岩侵蚀类型区G1丘岗类型区省级二级类型区(模式)井渠结合灌溉工程模式引黄补源地下水灌溉工程模式平原地下水灌溉工程模式平原地表水灌溉工程模式豫西山地丘陵灌溉工程模式豫西河谷盆地灌溉工程模式坡改梯水保旱作工

37、程模式江淮丘岗冲垄稻田工程模式江淮河谷平原灌溉工程模式特征耕地利用方式水浇地水浇地水浇地水浇地水浇地/旱地水浇地/旱地水浇地/旱地水田水田田块形状条田条田条田条田梯田条田梯田梯田/格田格田农田灌溉方式自流/井灌井灌/提灌井灌自流/提灌自流/提灌自流/井灌提灌/自流自流/提灌自流/提灌/井灌水源类型地表蓄水/地下水引黄水/地下水地下水地表水地表蓄水地表水/地下水地表蓄水地表水/地表蓄水地表水/地表蓄水输水方式明渠/地埋管/地面移动管明渠/地埋管/地面移动管明渠/地埋管/地面移动管明渠/地埋管/地面移动管明渠明渠/地埋管/地面移动管明渠明渠明渠排水方式自排自排/抽排自排/抽排自排/抽排自排自排/抽

38、排自排自排自排/抽排田间路一级:混凝土;二级:泥结石一级:混凝土;二级:泥结石一级:混凝土;二级:泥结石一级:混凝土;二级:泥结石一级:混凝土;二级:碎石一级:混凝土;二级:碎石一级:混凝土;二级:泥结石一级:混凝土;二级:碎石一级:混凝土;二级:碎石生产路素土压实素土压实素土压实素土压实砂石砂石土质砂石砂石农田防护类型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护岸林2 2 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 2.1 2.1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完善农田基本设施,提高耕地质量

39、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以上内容充分体现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质内涵和基本要求。(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生态建设。体现出很强的综合性)l2.2 2.2 具体目标具体目标l2.2.1 净增耕地面积比例净增耕地面积比例l 不同阶段国家或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国家或地方不同时不同阶段国家或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国家或地方不同时期的政策要求执行期的政策要求执行 l2.2.2 建设等级目标建设等级目标(建设等级目标为工程实施后耕地最低应达(建设等级目标为工程实施后耕地最低应达到的等级到的等级)l 土地整理质量目

40、标(主要对象是已有耕地土地整理质量目标(主要对象是已有耕地)l 土地开发质量目标土地开发质量目标(主要对象为沙地、草地、盐碱地等(主要对象为沙地、草地、盐碱地等)l 土地复垦质量目标(对象为工矿废弃地、煤矿塌陷地等土地复垦质量目标(对象为工矿废弃地、煤矿塌陷地等)l 土地等别(指农用地分等的土地利用等别)土地等别(指农用地分等的土地利用等别)2 2 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 2.2 2.2 具体目标具体目标2.2.3 农田水利农田水利(水保水保)工程建设工程建设2.2.4 完善田间道路系统完善田间道路系统2.2.5 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2.2.6 其他目标其他目标2 2

41、 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 2 2 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 2.3 2.3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2.3.1合法性合法性 项目的合法性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和建设的前提条件,除项目的合法性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和建设的前提条件,除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件。要符合包括土地、水利、交通、环保、建设等相关部门、行业要符合包括土地、水利、交通、环保、建设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规定、规程和规范。的规定、规程和规范。必须符合上位规划,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必须符合

42、上位规划,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同时,要与相关规划,包括城镇规划,村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同时,要与相关规划,包括城镇规划,村庄规划,林业、水利、环保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协调,避免相互矛盾。规划,林业、水利、环保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协调,避免相互矛盾。主要的禁止性区域应根据政府有关部门划定的区域为准。在主要的禁止性区域应根据政府有关部门划定的区域为准。在这些地区内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需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开发这些地区内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需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开发整理行为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整理行为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2 2 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建设目标与项

43、目建设条件 2.3 2.3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我省共划分出我省共划分出9个较大的限制区,见下表。个较大的限制区,见下表。序号序号区域名称区域名称地理位置及面积地理位置及面积主要限制因素主要限制因素或措施或措施1新安鹤水源涵养功能区安阳、新乡、鹤壁交界处的低山区,面积约1651.1km2天然泉群补水源地,水源涵养2林州市山间盆地水土保持农业功能区林州市西部山间盆地区,面积约320.8km2水土流失严重3义新渑矿产开发生态恢复农业生态功能区义马、新安的西部、渑池的中部、陕县东部的一部分地区,面积约984.4km2水土流失严重4小秦岭崤山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区灵宝大部、卢氏北部、陕县大部及洛宁北部等

44、崤山海拔500m以上的区域;小秦岭海拔5001000m的区域,面积7889.8km2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5洛嵩栾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区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海拔5001000m的区域,洛宁、嵩县、栾川,面积约4545.8km2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外围区,水源涵养地6西峡内乡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区西峡、南召以及内乡、镇平北部,卢氏南部,中山、低山丘陵区,面积约11181.5km2生物多样性保护外围区,为老灌河等的源头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7鲁山汝州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鲁山、汝州及宝丰西部,面积4054.6km2沙河源头区,有昭平台水库;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8桐柏山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功能区桐

45、柏县的大河镇、朱庄、泌阳县的马谷田镇、铜山乡、王店乡、竹沟镇、黄山口乡、瓦岗乡,面积约7565.8km2淮河源头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9大别山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功能区豫南信阳地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00200m的低山丘陵区,面积约4159.1km2位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外围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2 2 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 2.3 2.3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2.3.2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 本标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能否满足土地开发整本标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能否满足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的要求,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首先考虑的问题。准从我省

46、理工程建设的要求,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首先考虑的问题。准从我省的现状实际调查情况出发,规定了水利、交通、电力等多方面的要求。的现状实际调查情况出发,规定了水利、交通、电力等多方面的要求。2.3.3 水土资源水土资源 地地形形、地地貌貌、土土壤壤、水水文文、气气候候等等自自然然条条件件能能否否满满足足土土地地开开发发整整理理工工程建设的要求,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首先考虑的问题。程建设的要求,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首先考虑的问题。2.3.4 其他条件其他条件 当地政府部门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重视和支持程度、群众参与的积当地政府部门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重视和支持程度、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极性。应明

47、确项目区土地的权属关系还应制定整理后土地权属的调整方案。应明确项目区土地的权属关系还应制定整理后土地权属的调整方案。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不同阶段国家或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应根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不同阶段国家或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国家或地方不同时期的政策要求执行。据国家或地方不同时期的政策要求执行。项目建设规模和布局要适当集中连片,有利于项目发挥规模效益和整项目建设规模和布局要适当集中连片,有利于项目发挥规模效益和整体效果的显现。体效果的显现。3 3 一些项目工程设计要求一些项目工程设计要求 3.1 3.1 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二级类型区(工程模式)耕作田块长度耕作田块宽度井渠结合

48、灌溉工程模式1502002040坡改梯水保旱作工程模式1502002040豫西山地丘陵灌溉工程模式1502002040豫西河谷盆地灌溉工程模式200400100300引黄补源地下水灌溉工程模式300600200300平原地下水灌溉工程模式300600200300平原地表水灌溉工程模式200500100300江淮河谷平原灌溉工程模式200500100300江淮丘陵冲垄稻田工程模式601202040耕作田块长度、宽度耕作田块长度、宽度 (单位单位:m)3 3 一些项目工程设计要求一些项目工程设计要求 3.1 3.1 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格田建格田建设适宜技适宜技术参数参数项 目地貌类型平原地区

49、山地丘陵区田地连片(hm2)6030小格田面积(m2)25002000地下水位(cm)6080耕作层厚度(cm)30耕作层质地沙黏适中3 3 一些项目工程设计要求一些项目工程设计要求 3.1 3.1 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不同地形坡度水平梯田断面适宜参数不同地形坡度水平梯田断面适宜参数地形坡度()田面净宽(m)田坎高度(m)田坎坡度()1510150.51.285805108100.71.880751015781.22.275701520671.62.670652025561.82.86560注:本表中的田面宽度与田坎坡度适用于土层较厚地区和土质田坎。土层较薄地区田面宽度应根据土层厚度适当减

50、小;对石质田坎的坡度,应结合石坎梯田的施工要求确定。3 3 一些项目工程设计要求一些项目工程设计要求 3.2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3.2.1 工程等级的划分工程等级的划分 为了更好地控制工程规模,在建筑物级别之上设置工程等为了更好地控制工程规模,在建筑物级别之上设置工程等别是必要的。别是必要的。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为简单方便,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为简单方便,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按照面积分为四等。按照面积分为四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工程规模一般很小。在水利行业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工程规模一般很小。在水利行业工程等级标准中,一般属于末等或等外工程。为了避免与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机械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