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课.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47948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课.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课.pptx(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课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课说说 教教 材材 基基 本本 知知 识识 和和 逻逻 辑辑 关关 系系 基本知识:基本知识:逻辑关系:逻辑关系:581年隋朝建立年隋朝建立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前时时序序主主题题第1页/共49页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提高素质提高素质七七年年级级历历史史学习学习实践实践科科学学技技术术 思思想想文文化化学习学习实践实践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

2、的产生和变革国家的产生和变革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统一国家的建立统一国家的建立第2页/共49页(五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内容标准内容标准】(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2)列举)列举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评价评价唐太宗。唐太宗。(3)知道武则天和)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的基本史实。(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5)以以遣遣唐唐使使、玄玄奘奘西西行行、鉴鉴真真东东渡渡等等史史实实为为例例,说说明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活动建

3、议教学活动建议】(1)设设计计表表格格,列列出出秦秦始始皇皇、汉汉武武帝帝与与唐唐太太宗宗的的历历史史功功过。过。(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短剧。)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短剧。第3页/共49页(六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内容标准内容标准】(1 1)列列举举宋宋代代南南方方生生产产发发展展和和商商业业繁繁荣荣的的史史实实,了了解解中中国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2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3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4 4)简述成吉

4、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学活动建议教学活动建议】(1 1)观观察察清清明明上上河河图图,围围绕绕宋宋代代城城市市社社会会生生活活中中的的衣衣食食住住行行和和风风俗俗习习惯惯等等,就就感感兴兴趣趣的的问问题题进进行行讨讨论论,比比较较古古今今异异同。同。(2 2)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第4页/共49页(八八)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内容标准内容标准】(5 5)以以都都江江堰堰、长长城城、大大运运河河、赵赵州州桥桥、北北京京故故

5、宫宫等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6 6)了了解解 四四大大发发明明,认认识识中中国国古古代代科科技技发发明明对对世世界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活动建议教学活动建议】(1 1)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2 2)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参观古代工程和建筑。)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参观古代工程和建筑。第5页/共49页(九九)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内容标准内容标准】(4 4)以以唐唐诗诗、宋宋词词和和明明清清小小说说为为例例,了了解解中中国国古古代代的的文文学学成成就。就。(5 5)说出)说出

6、史记史记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的作者和体例。(6 6)列列举举古古代代书书法法、绘绘画画、雕雕塑塑、音音乐乐、舞舞蹈蹈等等方方面面的的主主要要成就。成就。【教学活动建议教学活动建议】(1 1)收集古代成语、典故,举办成语故事会或成语知识竞赛。)收集古代成语、典故,举办成语故事会或成语知识竞赛。(2 2)举行古代名诗名篇朗诵会。)举行古代名诗名篇朗诵会。(3 3)欣赏古代书法、绘画、音乐。)欣赏古代书法、绘画、音乐。第6页/共49页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树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树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蒙古兴蒙古兴起元朝起元朝建立建立宋元文化宋元文化民族政权并民族政权并立立宋代社会宋代社会风

7、貌风貌宋词元曲宋词元曲宋金对峙宋金对峙 契丹兴起陈契丹兴起陈桥兵变桥兵变辽宋夏和战辽宋夏和战南方手南方手工商业工商业南方农业南方农业衣食住行衣食住行瓦子瓦子节日节日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统一蒙古忽必烈与忽必烈与元朝元朝活字印刷指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南针火药司马光司马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和民族关系发展展明清经明清经济闭关济闭关锁国锁国统一多民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族国家的巩固巩固明清文化明清文化收复台湾抗击沙收复台湾抗击沙俄俄明朝君权加强明朝君权加强小说书画小说书画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明清经济发展明清经济发展君主集权强化君主集权强化中外交往冲突中外交往冲突建筑、科技建筑、

8、科技雅克萨之雅克萨之战战靖难之役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戚继光抗倭倭满洲兴起满洲兴起与清朝建与清朝建立立平定叛乱与平定叛乱与回归祖国回归祖国达赖班禅达赖班禅驻藏大臣驻藏大臣收复台湾收复台湾君主集权加强君主集权加强明太祖措施明太祖措施统一多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和社会危机鉴真东渡鉴真东渡贞观开贞观开元元对外交对外交往民族往民族关系关系繁荣一时隋朝繁荣一时隋朝隋唐文隋唐文化化科举科举制制繁荣繁荣大运河大运河科技书画科技书画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吐蕃吐蕃回鹘回鹘玄奘西游玄奘西游繁荣与繁荣与开放的开放的社会社会诞诞生生完完善善影影响响七七年年级级历历史史下

9、下册册第7页/共49页一、时段:610世纪(581-960年,共 380年的历史)。隋唐时期的历史。二、主要特点: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表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开放”主要体现在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与周边的民族关系和中印、中日交往以及隋唐时期所创造的辉煌文明。第8页/共49页第一课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繁盛一时的隋朝第9页/共49页n n【教材分析教材分析】n n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

10、朝”为主题讲述隋朝的历史。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n n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n n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第10页/共49页隋朝经济隋朝经济时间时间时间时间 隋初隋初隋初隋初 隋盛时隋盛时隋盛时隋盛时 结论结论结论结论 人口人口人口人口 三千多万人三千多万人三千多万人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

11、万人四千六百多万人四千六百多万人四千六百多万人垦田垦田垦田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一千九百多万顷一千九百多万顷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粮仓粮仓粮仓粮仓 长安太仓长安太仓长安太仓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阳含嘉仓洛阳含嘉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洛口仓洛口仓洛口仓计天下储积计天下储积计天下储积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得供五六十年得供五六十年得供五六十年._ _ 人口激增人口激增垦田扩大垦田扩大粮仓丰实粮仓丰实第11页/共49页探究问题:探究问题:n n上述材料表明了隋朝经济(上述材料表明了隋朝经济(),请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请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原

12、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文帝励精图治。(3)改革制度,注重吏治,发展)改革制度,注重吏治,发展生产。生产。第12页/共49页涿郡涿郡江都江都余余杭杭永永济济渠渠通济渠通济渠邗沟邗沟江江南南河河洛阳洛阳第13页/共49页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二千多公里二长:二千多公里三市:三个城市三市:三个城市洛阳洛阳涿郡(北京)涿郡(北京)余杭(杭州)余杭(杭州)四段:分为四四段:分为四 段段永永济济渠渠通通济济渠渠邗邗沟沟江南河江南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

13、江钱塘江江都(扬州)江都(扬州)长长安安第14页/共49页第二课第二课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第15页/共49页n n【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n n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贞观之治”。n n本课有三个子目,即本课有三个子目,即“唐王朝的建立唐王朝的建立”“”“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女女皇武则天皇武则天”。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第一子目的设置是为。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第一子目的设置是为第二子目服务的,所以本课的重点是第二子目服务的,所以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唐朝。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14、。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基础。n n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

15、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好”或或“坏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第16页/共49页第三课第三课开元盛世开元盛世第17页/共49页n n【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n n本课以本课以“开元盛世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述

16、: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开元之治”。其次,主要。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教材的安排与以往不同的是唐玄三个方面的成就。教材的安排与以往不同的是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衰败只以小字形式提出,供学生阅读;宗统治后期的衰败只以小字形式提出,供学生阅读;从整个隋唐阶段的历史看,也只讲繁荣不讲衰落,从整个隋唐阶段的历史看,也只讲繁荣不讲衰落,其主要原因是符合单元主题其主要原因是符合单元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与开放的社会”。n n“盛世经济的繁荣盛世经济的

17、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n n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个难点。第18页/共49页曲辕犁示意图曲辕犁示意图第19页/共49页筒车筒车第20页/共49页第四课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创立第21页/共49页n n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

18、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本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第22页/共49页建构知识网络 雏形: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 选拔官员。诞生:_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大大扩充了_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开创了_和_。唐玄宗:_

19、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影响:改善了_;促进了_的发展;促进了_的发展。_,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结果: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_多年,到_被废除。创立完善科举制的创立第23页/共49页第五课第五课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第24页/共49页n n【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n n本课的主题是本课的主题是“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得到空前发展”。教材首先介绍吐蕃人的社会生活。教材首先介绍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和亲、吐蕃赞普的上状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和亲、吐蕃赞普的上书,说明了吐蕃与唐朝书,说明了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

20、家”的密切关系。的密切关系。其次介绍了回纥、南诏等民族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和其次介绍了回纥、南诏等民族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说明唐朝民族交往的广泛性。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说明唐朝民族交往的广泛性。n n本课的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本课的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系。n n本课的难点,是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本课的难点,是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太宗的的政策。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爱之如一”的态度、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唐玄宗册的态度、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唐玄宗册封回纥、与南诏等少数民族

21、首领的政策都是开明政封回纥、与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的政策都是开明政策的体现。策的体现。第25页/共49页唐太宗说: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这种种一视同仁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政策。第26页/共49页这这是是西西藏

22、藏拉拉萨萨市市布布拉拉宫宫内内松松赞赞干干布布和和文文成成公公主主的的塑塑像。像。第27页/共49页拉萨大昭寺拉萨大昭寺第28页/共49页 主要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唐朝交往情况 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和亲 回纥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靺鞨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南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返回总结第29页/共49页第第六六课课对对外外友友好好往往来来第30页/共49页本课有三个子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与新罗的关系”。重点是前两个子目,突出了国际交往中的中外交流。如何把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关系问题。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了解历史人物,必须了解相关的历

23、史事件,人物活动总是通过事件表现出来。要了解历史现象又必须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因为,历史现象总是由具体的人物和事件表现出来的,是由各历史活动连结起来的。本单元有很多历史关系就是属于这一类的。比如玄奘、鉴真和“遣唐使”都是人物和专有名词;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遣唐使团”来华,都是历史事件;形成了“唐代中外文化开放与交流”的新格局,是历史现象。第31页/共49页第第七七课课辉辉煌煌的的隋隋唐唐文文化化一一第32页/共49页第八课第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33页/共49页内容包括:“雕版印刷”“诗坛”“赵州桥”。这三个子目都是重点。“书法和绘画”、“观者如山”的乐舞、“满壁风动”的

24、敦煌艺术。三子目在课标中属于最低层次要求。隋唐时期繁荣的原因:(1)以曲辕犁、筒车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2)以科举制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制度的确立(3)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第34页/共49页一、时段:9601368年(400年历史)。包含三个阶段的历史:1宋与辽和西夏并立。2南宋与金对峙。3元朝大一统局面。二、主要特点: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在学习本

25、单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通过学生自学、绘制表格,了解辽、北宋、西夏政权并立和金与南宋的对峙。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经济重心南移、民族融合、发展以及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第35页/共49页第第九九课课民民族族政政权权并并立立的的时时代代第36页/共49页课程标准: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教材分三个子目介绍本课内容:“澶渊之盟”介绍了北宋政权与辽政权的建立,以及双方战与和的关系;“宋夏和战”介绍了西夏政权的建立以及同北宋政权的战与和;“金和南宋的对峙”介绍了金政权的建立,金灭辽,金灭北宋;以及在岳飞等抗金将领的领导下,南宋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金斗争。从三目的标题上,我们可以明显认识到北宋、辽、西

26、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在民族关系方面,既有对立和斗争,也有共同发展、相互学习,中华民族在密切交往中进一步融合。第37页/共49页第十课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第38页/共49页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尽管两宋政权没有在政治上达到如隋唐那样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本课共有三个子目,介绍了宋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的原因,后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方面叙述了宋代经济发展的高度成就。经济重心南移有

27、一个过程,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到宋代已成定局。这一变化还影响着今天中国经济的状况,是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联系上册学过的民族融合与江南开发,掌握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39页/共49页第第十十一一课课万万千千气气象象的的宋宋代代社社会会第40页/共49页课程标准: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与传统教材相比,本课内容是一个创新,反映了历史课程改革的人性化、人文化趋势,以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发展史作为学习内容和基本线索。本课对两宋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介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介绍了宋代社会衣、食、住、行及各阶层状

28、况,而第二、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乡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宋代城市的繁荣,“瓦子”及民间传统节日,如元旦。从教材叙述展开的程度来看,服饰和瓦子可以视为重点内容。同时,服饰问题涉及到国内各民族间在文化上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响;瓦子属城市商业繁荣的问题,也可以视为本课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形成宋代社会生活的整体印象,认识到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经济发展、文明发达的时期。本课可联系后面的活动课二:话说清明上河图一起上,效果会更好。本课活动建议是:“了解家乡的节日活动,想一想,与古代的相比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第41页/共49页第十二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42页/共49页课程标准:简

29、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本课子目中“一代天骄的崛起”叙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元”叙述了元朝建立和忽必烈重视发展农业和开凿大运河,本课活动建议是:“结合本单元所学课程中有关内容,议一议中国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是怎样逐渐融合的?”紧扣了本单元的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同学们可以对单元相关内容进行一次总结,并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元朝民族关系的特殊表现是:在中国境内出现一个新民族回族。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亮丽的一笔。我们既赞扬反抗民族压迫中的英雄人物,也给少数民族中的历史人物以充分的肯定。中华民族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生命力的一个整体,是多元文化碰撞和

30、交融的结果。第43页/共49页第第十十三三课课灿灿烂烂的的宋宋元元文文化化一一第44页/共49页第十四课第十四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45页/共49页课程标准: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在隋唐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宋代又出现了一些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本课的重点应为前两个子目“活字印刷”“指南针与火药的应用”,尤其要注意它们对于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课后“活动与探究”希望同学们通过实践法感受活字印刷的优越性。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的三个子目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是重点,而“书法和绘画”一目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第46页/共49页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政治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繁荣开放第47页/共49页教教材材整整合合科学技科学技术术青铜工艺青铜工艺医医学学数数学学九章算术张仲景李时珍华佗四羊方尊祖冲之司目戊鼎三星堆科技著作科技著作伟大工程伟大工程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故宫思想文思想文化化思思想想文文字字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元曲唐诗儒家文文化化宋词史学明清小说艺术艺术绘画书法雕塑舞蹈音乐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文文学学佛教道教第48页/共4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