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47257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x(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考纲分析第1页/共35页1能量流动过程23能量流动的特点4能量金字塔目录CONTENTS5研究意义阶段小结6物质循环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7第2页/共35页能量流动过程图解概念01第3页/共35页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渠道能量流动渠道)化学能化学能 化学能化学能 热能热能 第4页/共35页呼吸散失呼吸散失用于生长、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发育、繁殖遗体、遗体、残枝败叶残枝败叶分解者分解者初级消费者摄食初级消费者摄食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示意图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示意图太阳太阳太阳太阳生产者固定生产者固定生产者固定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太阳能的太

2、阳能的太阳能第5页/共35页2过程图解过程图解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第6页/共35页太太阳阳能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第第一一营营养养级级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生生长长、发发育育、繁繁殖殖分解者分解者第第二二营营养养级级残残枝枝败败叶叶同同化化量量粪粪便便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生生长长、发发育育、繁繁殖殖遗遗体体第第三三营营养养级级粪粪便便同同化化量量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热量散失热量散失第7页/共35页能量流动的特点02第8页/共35页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 62.862.862.862.862.862.862.862.8太阳能太阳能太阳能太阳能生产者生产者生产者生产者464.6464.6464.64

3、64.612.612.612.612.6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12.612.612.612.6未未未未固固固固定定定定第9页/共35页第一、单向流动第一、单向流动第一、单向流动第一、单向流动: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而各个营养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而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即必须源源不断地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即必须源源不断地输入,又不断地散失。输入,又不断地散失。第二、逐级递减第二、逐级递减第二、逐级递减第二、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传递效率为传递效率为传递效率为10102020.逐级递减的原因:逐级递减的原因: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

4、解、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u每个营养级同化能量每个营养级同化能量=下一个营养级同化能量下一个营养级同化能量+呼吸消呼吸消耗能量耗能量+分解者释放能量分解者释放能量+未被利未被利用能量用能量第10页/共35页 例题: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螳螂则例题: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螳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若一大象在某段时间内专以象粪为食。若一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所同化的能量化的能量为为107千焦,则千焦,则这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中可流入螳螂体内的约为螳螂体内的约为()A 106千焦千焦B 3106千焦千焦C 106千焦千焦 3106千焦千焦D 0千焦

5、千焦D第11页/共35页甲图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图为某动物能量流动图解,(节选,已知Z为112,X为15,Y为3)请回答:计算甲图中由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17.14%第12页/共35页 能量流动的计算:能量流动的计算:获得最多获得最多-20%;消耗最少;消耗最少-链最短链最短获得最少获得最少-10%;消耗最大;消耗最大-链最长链最长顺食物链:至少顺食物链:至少10%,至多,至多20%逆食物链:至多逆食物链:至多10%,至少,至少20%A B C D若D要增加1KG,至至少需要少需要A多少?多少?第13页/共35页某生态系统中存在

6、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B第14页/共35页能量金字塔03第15页/共35页能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能量逐级递减逐级递减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生物个体数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逐级递减级递减数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有机物总量)沿食物链逐级逐级递减递减浮浮游游植植物物浮游动物小鱼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第16页/共35页树树昆虫昆虫小鸟小鸟海洋生态系统: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易被吃;海洋生态系统: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寿

7、命短,易被吃;另外:许多昆虫生活在一棵大树上,数量金字塔会出现倒置。另外:许多昆虫生活在一棵大树上,数量金字塔会出现倒置。第17页/共35页研究意义04第18页/共35页1 1、对能量进行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对能量进行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例如:秸秆的多级利用、桑基鱼塘例如:秸秆的多级利用、桑基鱼塘例如:秸秆的多级利用、桑基鱼塘例如:秸秆的多级利用、桑基鱼塘青贮饲料是将含水率青贮饲料是将含水率为为65%75%的青绿的青绿饲料经切碎后,在密饲料经切碎后,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通闭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乳酸菌的发酵过厌氧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抑制各种杂菌作用,抑制各种杂菌的繁殖,而得到的

8、一的繁殖,而得到的一种粗饲料。青贮饲料种粗饲料。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利于长期保存是家畜利于长期保存是家畜优良饲料来源。优良饲料来源。第19页/共35页桑基鱼塘桑基鱼塘体现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原理第20页/共35页水稻水稻家禽家禽,家畜家畜沼气池沼气池(含微生物含微生物)食用菌食用菌人人饲料饲料粪肥粪肥菌菌渣渣等等粪粪便便粪粪便便沼渣沼渣沼沼渣渣沼沼液液作作肥肥料料秸秸秆秆燃燃料料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第21页/共35页2 2、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

9、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在森林中,最好使能量多储存在例如,在森林中,最好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中;在草原牧场上,则最好使能量木材中;在草原牧场上,则最好使能量多流向到牛、羊等牲畜体内,获得更多多流向到牛、羊等牲畜体内,获得更多的毛、肉、皮、奶等畜产品。的毛、肉、皮、奶等畜产品。思考:锄去农田中的杂草,修去树木的侧枝,目的是什么思考:锄去农田中的杂草,修去树木的侧枝,目的是什么?第22页/共35页阶段小结05第23页/共35页小结: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用于生长发育下一营养级摄入量分解者分解未利用能量(短期内)1、能量流动的含义

10、与过程: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能量传递效率=X 100%下一级的同化量上一级的同化量3、能量流动的特点4、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第24页/共35页物质循环06第25页/共35页化学元素化学元素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无机环境 全球性全球性 CO2含碳有含碳有机物机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26页/共35页第27页/共35页(2)图解图解 呼呼吸吸作作用用化学燃料化学燃料光光合合作作用用第28页/共35页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碳进入生物群落碳进入生物群落碳出入生物碳出入生物 化能合成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群落的途径群落的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碳出生物

11、群落碳出生物群落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燃烧无机环境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CO2有机物第29页/共35页巧辨图形判断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巧辨图形判断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 图图1:A 生产者,生产者,B 非生物的物质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量,C 消费者,消费者,D 分解者分解者 图图2:A 生产者,生产者,B 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C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 次级消费次级消费者,者,E 分解者分解者图图3: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三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12、C分解者,分解者,D 次级消费次级消费者,者,E生产者,生产者,F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 第30页/共35页 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07第31页/共35页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 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B杯中加入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蒸馏水 第32页/共35页小于小于 不变蓝不变蓝 产生砖红色沉淀产生砖红色沉淀 变蓝变蓝 不变色不变色 微生物对落叶有分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解作用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解淀粉 续表第33页/共35页THANK YOU感谢聆听,批评指导第34页/共3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5页/共3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