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24****店 文档编号:8745755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3m10m10dm10cm10mm103um103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留意观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留意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需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遗忘

2、最终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开,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开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根本(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周密仪器,改良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别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洁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肯定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肯定的,

3、我们寻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讨论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

4、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 6、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需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 原理:v=s/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顿,发声也就停顿.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全部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

5、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凹凸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打算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

6、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章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但凡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抱负的宁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7、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留意观看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严密接触 4、体温计,试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分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试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肯定的熔

8、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肯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一样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觉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凹凸,液体外表积大小,液体外表空气流淌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进展的猛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到达沸点连续汲取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

9、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匀称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很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始终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10、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局部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转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1)由入射光线打算反射光线,表达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

11、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留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转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分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固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

12、3)潜望镜 初二物理上册根底的学问点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 (1)试验室用温度计; (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看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

13、数时玻璃泡要连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分:晶体都有肯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沸腾:是在肯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

14、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 (2)液体外表积; (3)液面上方空气流淌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6、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初二物理上册常考的学问点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

15、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教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由于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消失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推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