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钗读后感.doc

上传人:说****呢 文档编号:8745731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薛宝钗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红楼梦薛宝钗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楼梦薛宝钗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薛宝钗读后感.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红楼梦薛宝钗读后感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匀称。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题记 薛宝钗,历来是个褒贬不一的人物。在脂粉堆里,在曹公笔下,她是个与林黛玉齐名的女子,可以说是书里面未出阁的女子里受封建礼教的影响最深,品行最符合当时价值观的人。 在这个繁华的园子里,在众人的目光中, 这个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美人一现身,便惹得黛玉心中悒郁不忿,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使得底层人物与她关系不错,同时轻言寡语,端庄凝重,又在上层人物心中加了不少分。 史湘云曾对林黛玉说:“谁也挑不出来宝姐姐的

2、短处。”赵姨娘和王夫人夸“宝钗虽年轻,却想的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叫人敬服。”众婆子对于宝钗对大观园的治理也服服气气:“姑娘说的很是。从今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样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光鲜亮丽的面子,宝姐姐从来不缺。 林黛玉曾在金兰契一回对宝钗感慨:“你素日待人,当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谢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育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

3、了。比方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能让素来清高自许的林妹妹掏心掏肺地对这个竞争对手说出这样一番话,绝不是全无来头。我并没有去索引考据,却也知钗黛合一说。从前薛宝钗曾对黛玉提起自己幼时“也是个调皮的”,爱看些“西厢”“琵琶”“元人百种”等等,黛玉的笑话只有宝钗最懂,破开来讲给众人,别人才解其幽微之处的趣味,由于她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学问储藏、体悟路径全都。 关于宝钗和黛玉的区分,俞平伯曾评价说:“如黛玉直而薛宝钗曲,黛玉刚而薛宝钗柔,黛玉热而薛宝钗冷,黛玉锋利而薛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薛宝钗世故。”幼年如

4、此相像,两个既有极佳的容颜又有灵气才华的女子,却由于她们年纪际遇打算的各自所拥有的一手阅历领域,一个成了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一个成了它的肖子宠儿,脂批说“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宝姐姐的真性情,早早便埋进了雪里。 从身世层面去比拟,黛玉有过名贵富有的门庭,一双才貌出众真心相爱的父母,经受过母丧父死,寄人篱下,与宝玉从小相伴,宝钗有一个有心无力的母亲,和一个草包哥哥。经受过家中顶梁柱的死。书里没写,很简单想象这意味着什么:家族生意的下滑、亲朋关系的散失和下人的欺瞒家境的每况愈下,让这个饱含青春热忱的小姑娘不得不把自己包裹起来,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涉世不必深,观世即洞明。她将在世上游走

5、的规章看的太透了,大局部时候可以给出人们想要的,早有一套娴熟的面具手法随身携带。谁不想真性情,痛痛快快说话,随心随便办事,但被迫入世的她,懂得了许多闺阁小姐不懂的东西,有一回湘云不识当票,被宝姐姐取笑,其实这才是宝姐姐的可怜之处,若父亲尚在,有他庇佑,宝钗大可以去做千金小姐,哭笑随心,不用懂这么多事情。 李纨赞扬说“含蓄浑厚,究竟是蘅芜君。”反令人心酸不已。 宝钗在园子里的身份我觉得甚至比黛玉为难。黛玉虽寄人篱下,前路无着,但在园子里这一段时间,上有贾母护着,中间的正头主子都知道林家家财已并入贾府,下面闲言碎语虽然难听,但假如黛玉不介意,自然伤不到她。宝钗虽是得了家主“爱住多久住多久”接待的客

6、居,时间一长,薛家心思路人皆知,难免怀着看笑话的心情,尤其是园子里各位仆人。抄拿大观园时唯独没碰蘅芜院,名为敬重实抹嫌疑。宝钗立即托辞搬走,其心境也许也是“这个地方住不得了”。因此她看黛玉,像看以前的自己。她虽怜惜林妹妹颦颦之态,但她只是也只能笑着,带着冷意,剖开她鲜活的心将封建礼教的话塞进去。这样的话有时是讨人嫌的,自宝玉的反响便可观一二,人人都看到探春志向远大,宝钗的志向更高远过此。她观察弊端,观察改革弊端的路径和代价,也能观察改革的结果即便胜利,也不过如此。能看清晰的,对她都没什么吸引力。摆脱身为人的局限,飞翔于青天四宇这是她不行能实现的梦想。他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更是牺牲品。 他人常说

7、薛宝钗虚伪,说她戴着面具,但恰恰是这样一份安分守己、藏迂守拙的当心与才智造就了宝姐姐的动人之处。彻底的无情并不美,一朵僵立的干花并不美,在风里微微摇动却端立自持的牡丹,将它缤纷的才华不显山不露水地吐出,才扣人心弦。 薛宝钗没有欲望吗?她有。 羞笼红麝串是她对金玉良缘的渴望,螃蟹宴一咏是她越过宫闱的理想,她把明丽的衣服藏在里面,她用得体的笑容遮掩激荡的情潮。越是强调抑制欲望的人,天性中欲望越强,这是热毒和冷香丸的比方所托之义。“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别离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 可苦她心里念着良缘,可那块玉对她也只是敬重、观赏、爱护。她克己、拘谨,不像黛玉痴缠,宝玉挨打,黛玉心里最痛,可她遮着

8、掩着,不让别人观察她的眼泪,她不像宝钗,面子活做得很到位,该出场时,肯定在场。嘴上从不犯难别人,到处替别人着想,这一回里,连贾母都夸宝钗:“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聪明冷静,宽厚仁爱,这些优点是她写给别人的,心里多少话,不过是雪上鸿爪。和哥哥吵架动情。被宝玉讽为杨妃。扑蝶,推到黛玉身上。坐在宝玉身边绣花。你看,不过是一个这个年纪的女孩子。 明知自己心底有情而抑制,外表波澜不惊,却在垂眉敛目时漏出些微荡意。那种丰富的层次,才是端方动人之处。无情,是姿势罢了。山中高士晶莹雪,总是无情也动人,若真无情,哪来动人? 宝姐姐虽然被封建礼教限制,认为男子就该读书上进。但她其实内心,是特别宠

9、爱自己罕有的,这种鲜活的生命力。她在颦儿讥讽刘姥姥“母蝗虫”的时候,大大地夸赞了颦儿的才智,湘云爱闹,宝姐姐和她同睡同吃,也不嫌她吵闹。莺儿的娇憨伶俐,动听动人,在她眼里都是得意,这或许是她很想要拥有的特质,你瞧,她也很得意。 只惋惜这般小小之人,却注定了不是“永久福寿之辈” 宝钗成于她的通透聪慧,也被这通透困死了格局。这红尘里,热春光一霎冰凉,她触到凉意就收回了手。缺了热度,终难圆满。她的青云,是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垂翼若九天之云。 惋惜她的香太冷了,她选择安于自己的命运,把自己放在观众的位置上,命运遂她的意让她在这个方向上走得更远,从而让她苦痛活着,还在这里,看着一切衰败。 天空青灰高远,雪

10、花漫漫,飞卷如一个旧春日里的柳絮。 红楼梦薛宝钗读后感2 自从在电视上看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剧情也是特别的精彩! 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欲、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定崩溃和死亡,同时也示意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定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下所制造和喜爱的仆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的逆子;所怜悯怜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认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需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

11、呈现了这场无声的比赛。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比赛的全部硝烟,“由于和尚的一句话使黛玉和宝玉无法在一起”,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我们感慨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共性,她的共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表达,也是她悲剧的开头。 “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

12、,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红楼梦薛宝钗读后感3 话说,假如我们提起红楼梦当中的一位女主角薛宝钗,大家就会不难发觉,这个人物特别有意思。她是在林黛玉前脚刚刚踏进贾府,后脚还没有站稳之际,就急着要选择进京了。那么,这毕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人们都普遍认为,薛宝钗急着进京是要走贾元春的胜利之路,去参与皇家的选秀。正如,在红楼梦第四回就明确写道:花花公子薛蟠带了母妹浩浩荡荡的进京来了,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账目、再计新支。明显,从外表上看,把送薛宝钗待选放在了首位,貌似薛宝钗进京就是为了选秀。但事实上却另有深意。 固然,话说至此,我们还得先了解一下

13、这位薛宝钗小姐的简况。她后来成为了贾宝玉的妻子,系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姿容绝代,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了贾府上下全都得好评。此外,她还有一把得到一僧一道点化、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载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通灵宝玉恰为一对,寓意金玉良缘。 明显,假如我们纵观她后来的结果与她进京的初衷至少相差十万八千里。而且,更加我们不解的是,关于关于薛宝钗待选的事,整部书中也只提到了这一次,以至于在后文的七十六回章节当中,再也没有提到过待选的一个字。也就是说,已经暗暗透露出,薛宝钗进京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选秀”。 固然,对此,闻名红学家刘心武认为,曹雪芹之所以在后来再没有

14、提及薛宝钗选秀之事,主要还是由于薛宝钗选秀失利。也正因如此,一向温文尔雅的薛宝钗曾经在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中,突然失态,连连对着宝玉和丫鬟乱发脾气,至于落选的缘由主要是由于她家的关系还不够硬。 明显,这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作为当时“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成员,薛宝钗的家庭又怎会没有关系网?所以,依据老吕分析,薛宝钗进京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宝玉。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愿相通,却无力反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犯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

15、,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终,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红楼梦薛宝钗读后感4 薛宝钗,别名蘅芜君,金陵十二金钗。生得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下画而横翠,肌肤也丰泽而白皙。她性情温柔贞静,行为豁达大度,处事随分安时。在贾府中,自贾母起上上下下无不赞扬。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府是个人事简单,冲突交叉的贵族大家庭,她怎么做到如此游刃有余,今日,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薛宝钗的处世哲学。 薛宝钗“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

16、人等的赞扬。这和她的处事哲学是分不开的,她都有哪些处事哲学呢? 一、真诚细致善解人意 擅长观看,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是宝钗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无疑薛宝钗将其发挥得淋漓精巧。其次十二回,贾母因喜宝钗稳重和平,亲自为她操办生日。贾母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喜喧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的喜好来答复。有的人会觉得宝钗这么做很不真实,总是拍长辈马屁,但是从正面评价的话,宝钗这种行动也可以说是敬重长辈,让长辈快乐,爱长辈的表现。宝钗心思细腻,她甚至可以揣度到史湘云和岫烟欢歌笑语背后内心的苦楚,并且尽量为她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她帮忙史湘云举办螃蟹宴,并避开伤到湘云的自尊心,此

17、事之后,史湘云对宝钗感谢涕零:“我每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妹们,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精于为人处世的薛宝钗就这样换来了史湘云这份重要的人情。 二、公正待人,理智处事 对待人人厌恶的赵姨娘和贾环,宝钗实行了一视同仁的态度,既不卑视、排斥他们,也不拉拢、纵容他们,宝钗的哥哥从南方带来许多土特产,分派送人的时候,并没有遗忘给赵姨娘预备一份。这个从来没有被别人正眼看过的人心里就叨念开了:“还是人家宝姑娘会做人,即展样,又大方。要是林姑娘,连正眼都不会看咱们。”对于贾环,他虽是荣国府三公子,但因庶出,做人又最无赖,贾府上下无人喜爱他,但薛宝钗素日看她亦如宝玉,对他的不自重行为,也是以姐姐身份奉劝:“好兄

18、弟,快别说这话,人家笑话。”宝钗理智的特性,在书中也有充分的表达。 三、宽容忍让钝化冲突 宝钗处事待人豁达大度,严己宽人、不斤斤计较。黛玉借雪雁送手炉一事指桑骂槐之时,宝钗明知讽刺他和宝玉,知黛玉如此惯了也不去踩她,宝钗就是这样以一种浑然不觉、装聋作哑、故作糊涂的姿势,钝化了二人之间的冲突。秋日里黛玉犯病,宝钗前去探望她。因宝钗觉得黛玉现吃的药过热,建议他吃冰糖燕窝粥,黛玉听了特别感动,就把自己心里的苦楚和全部的不便都将给宝钗听,宝钗开解黛玉,要她不必央烦老太太和凤姐,拿自己家的冰糖和燕窝给黛玉,省却了许多麻烦,黛玉不再对宝钗心怀芥蒂,两人真正成为了知己,所以叫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四、勤于走动

19、,情感投资 常言道“见面三分情”、“相逢一笑泯恩仇”直接的沟通简单建立感情交往的时间越长,接触的时机越多,个体间也越简单形成亲切关系。 薛宝钗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他卓越的交际才能,总是能恰到好处的施恩与人。如此一来,大观园中宝钗便成了众多人的知己,湘云认为她善解人意,黛玉觉得她很大度,王夫人把她看作是宝玉的幸福,众丫头评价她平易近人。这是宝钗处事的必定结果,这和她高情商是分不开的。情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一个拥有良好情商的人不仅仅能承受各种心理压力,更能够坦然面对竞争,制造胜利的时机。因此,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凹凸对一个人能否取得胜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雪芹用一生心血写就的

20、红楼梦,成就了宏大,感动了世人。虽然对薛宝钗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学习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她为人处事中的很多优点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盼望对大家有所借鉴,学习薛宝钗会做人、会处事,用于建立和谐社会,享受幸福欢乐的生活。 红楼梦薛宝钗读后感5 看了许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难过。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聚,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 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

21、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旧那么难受。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厌烦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终的成亲,我始终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怜悯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或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承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训练。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训练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敬重。“综观全书她的举

22、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行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当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或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训练支配着。 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快乐也没有不快乐,只是根据理所固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怀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敬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

23、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听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听从者。她是聪明有才的,却被训练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识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判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盼望有美妙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由于母亲告知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承受。直到最终宝玉出家,她的悲剧到达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旧是不能由着

24、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 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完毕,她的苦痛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旧只能抑制着,这是她的“敬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或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全部的苦痛。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曹雪芹应当也是叹惋的吧! 红楼梦读后感 评析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解析薛宝钗 红楼梦赏析之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分析薛宝钗 红楼梦读后感林黛玉薛宝钗人物比拟 (整理) 红楼梦之薛宝钗(人物分析) 红楼梦中薛宝钗形象分析 红楼梦解析林黛玉和薛宝钗 读后感薛宝钗 红楼梦读后感之宝钗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