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基础理论.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44714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淀基础理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沉淀基础理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淀基础理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淀基础理论.pptx(5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沉淀去除的对象及构筑物沉淀去除的对象及构筑物 砂粒砂粒 化学沉淀化学沉淀 混凝絮体混凝絮体 生物污泥生物污泥 污泥浓缩污泥浓缩 沉砂池沉砂池浓缩池浓缩池沉淀池沉淀池第1页/共53页第2页/共53页第3页/共53页第4页/共53页位置位置 A A、作为处理系统的主体;、作为处理系统的主体;B B、工艺流程主体处理单元之前、工艺流程主体处理单元之前预处理;预处理;C C、工艺流程主体处理单元之后;、工艺流程主体处理单元之后;D D、污泥处置。、污泥处置。(1 1)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第5页/共53页(2 2)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3 3)含铬废水处理工艺

2、:)含铬废水处理工艺:第6页/共53页第一节第一节 沉降过程的基本理论沉降过程的基本理论第7页/共53页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淀可分成四种类型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 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将受到周围其它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

3、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第8页/共53页沉砂池沉砂池二沉池污泥斗二沉池污泥斗;浓缩池浓缩池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化学絮凝沉淀化学絮凝沉淀第9页/共53页一自由沉降 1.斯托克斯公式分 析 的 假 定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重量等 不变颗粒为球形颗粒只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不受器壁和 其他颗粒影响。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淀时,因

4、受重力作用 产生加速运动,经过很短的时间后,颗粒的 重力与水对其产生的阻力平衡时,颗粒即成 等速下沉。第10页/共53页悬浮颗粒在水中的受力:重力、浮力 重力大于浮力时,下沉;重力等于浮力时,相对静止;重力小于浮力时,上浮。配图说明第11页/共53页悬 浮 颗 粒 在 水 中 的 受 力 分 析式中,式中,uu颗粒沉速,颗粒沉速,m/s;m/s;mm颗粒质量;颗粒质量;tt沉淀时间,沉淀时间,s s;F1F1颗粒重力;颗粒重力;F2F2颗粒浮力;颗粒浮力;F3F3下沉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下沉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应用范围:颗粒为球形;沉淀过程中颗粒不变化;只受重力影响。应用范围:颗粒为球形;沉淀

5、过程中颗粒不变化;只受重力影响。第12页/共53页C阻力系数,球形颗粒周围液体绕流雷诺数的函数,由于污水中颗粒直径较小,沉速不大,绕流处于层流状态,可用层流阻力系数公式悬 浮 颗 粒 在 水 中 的 受 力 分 析第13页/共53页该公式即即斯托克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悬 浮 颗 粒 在 水 中 的 受 力 分 析第14页/共53页由上式可知,颗粒沉降速度uS与下述因素有关:当当g大于大于y时,时,S-L为正值,颗粒以为正值,颗粒以u uS下沉;下沉;当当S与与L相等时,相等时,u uS=0=0,颗粒在水中呈悬浮状态,这种,颗粒在水中呈悬浮状态,这种颗粒不能用沉淀去除;颗粒不能用沉淀去除;S小于小

6、于L时,时,S-L为负值,颗粒以为负值,颗粒以u uS上浮,可用浮上浮,可用浮上法去除。上法去除。u uS与颗粒直径与颗粒直径d d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增加颗粒直径有助于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增加颗粒直径有助于提高沉淀速度(或上浮速度),提高去除效果。提高沉淀速度(或上浮速度),提高去除效果。u uS与与成反比,成反比,随水温上升而下降;即沉速受水温影随水温上升而下降;即沉速受水温影响,水温上升,沉速增大。响,水温上升,沉速增大。斯托克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第15页/共53页 (1)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实际废水中悬浮物实际废水中悬浮物颗粒粒径不均匀,形颗粒粒径不均匀,形状各异,密度也有差异。状各异,密度也

7、有差异。通过沉淀试验:通过沉淀试验:了解废水中悬浮物的沉淀特点;了解废水中悬浮物的沉淀特点;为工程设计提供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参数。2 2、自由沉淀实验、自由沉淀实验第16页/共53页自由沉降自由沉降试验所用的沉降柱所用的沉降柱(settling column)示意示意图 每次每次试验用用57个相相同的沉个相相同的沉降柱降柱溢流口溢流口取取样口口第17页/共53页H取样口沉降柱沉降柱 (2)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实实 验验 编编 号号:1 1 2 2 3 3n n原水浓度:原水浓度:C C0 0 C C0 0 C C0 0C C0 0有有 效效 水水 深深:H H H H H HH H取样时间:取样

8、时间:t t1 1 t t2 2 t t3 3t tn n取样浓度:取样浓度:C C1 1 C C2 2 C C3 3C Cn nC Ci i/C/C0 0=X Xi i X X1 1 X X2 2 X X3 3X Xn n H/tH/ti i=u=ui i u u1 1 u u2 2 u u3 3u un n 颗颗粒粒沉沉降降到到取取样样口口被认为去除;被认为去除;沉沉降降速速度度u u:在在指指定定时时间间t t内内,能能从从液液面面恰恰好好沉沉到到水水深深H H处处最小颗粒的沉速。最小颗粒的沉速。u=H/tu=H/t X Xi i表表示示沉沉速速u uu ui i的的颗颗粒浓度与原始浓度

9、的比值粒浓度与原始浓度的比值X悬浮污沉淀累积分布曲线第18页/共53页给定的沉降时间给定的沉降时间t内:内:对于对于0的的颗粒全部除去颗粒全部除去 对于对于0的颗粒可被部分去除。的颗粒可被部分去除。p0 1-p0 给定的沉降时间给定的沉降时间t内:内:对于对于dd0的颗粒全部除去的颗粒全部除去 对于对于dd0的颗粒可被部分去除。的颗粒可被部分去除。p0 1-p0?:对于?:对于0的颗粒,可去除部分所占比例是多少?的颗粒,可去除部分所占比例是多少?去除率是多少?去除率是多少?(3)(3)沉淀效率计算沉淀效率计算第19页/共53页 H H h h第20页/共53页 0的颗粒中,的颗粒中,di di

10、+dd范围内颗粒所占范围内颗粒所占SS总量的总量的百分率用百分率用dp表示。表示。对于对于 0的颗粒,其中的颗粒,其中可去除部分所占比例为:可去除部分所占比例为:则在则在di di+dd范围内能被去除部分颗粒占范围内能被去除部分颗粒占SS总量的百分率为:总量的百分率为:对于全部对于全部0颗粒群体,可去除部分为:颗粒群体,可去除部分为:第21页/共53页X第22页/共53页0部分颗粒所占百分率为部分颗粒所占百分率为1 p0 则,总沉降效率为则,总沉降效率为ET:在在t0时间内,各种颗粒沉淀的总去除率为:时间内,各种颗粒沉淀的总去除率为:第23页/共53页 根据计算结果,可绘制根据计算结果,可绘制

11、E E-t t和和E E-u u0 0关系曲线,关系曲线,称为称为沉降特性曲线沉降特性曲线第24页/共53页 例题:例题:某废水静止沉淀试验,有效水深为某废水静止沉淀试验,有效水深为1.2m1.2m,c c代表沉降时间代表沉降时间t t时取样中所含的悬浮物时取样中所含的悬浮物浓度,浓度,C C0 0代表起始悬浮物浓度。代表起始悬浮物浓度。求:沉速为求:沉速为3cm/min3cm/min时悬浮颗粒的去除百分率。时悬浮颗粒的去除百分率。第25页/共53页解:与各沉降时间相应的颗粒沉速计算如下:时间t(min)01530456090180u=H/t(cm/min)842.6721.330.67以u为

12、横坐标,C/C0为纵坐标作图,如图所示:已知:时 间t(min)01530456090180C/C0(X)10.960.810.620.460.230.06第26页/共53页 当u0=3cm/min时,由图可见小于该沉速的颗粒与 全 部 颗 粒 的 重 量 比x0=0.67,积分式可由图解求出,等于图中各矩形面积之和,其值为:0.1(0.5+1.0+1.3+1.6+2.0+2.4)+0.072.7 =1.07故沉速为3cm/min时,总去除率为:E=(1-0.67)+1/31.07=0.69u(cm/min)第27页/共53页 小结:小结: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重力沉降重力沉降 2、重点重点

13、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沉降试验和沉降曲线沉降试验和沉降曲线 3、难点难点 图解积分法计算图解积分法计算ET 第28页/共53页二、絮凝沉降试验及二、絮凝沉降试验及沉降曲线沉降曲线 絮凝沉降的特点:颗粒的形状颗粒的形状d、在沉降过程中改变;、在沉降过程中改变;浓度上稀下浓;浓度上稀下浓;SS浓度随水深度变化而浓度随水深度变化而变化,且呈现非线性变化。变化,且呈现非线性变化。u随随d 而增大。而增大。第29页/共53页1.絮凝沉降试验絮凝沉降试验 装置:装置:140150mm H=2.02.5m 45个取样口,间距个取样口,间距500mm 取样:取样:C0由由t=0时中间取样口采集时中间取样口采集t1

14、、t2、ti、tn时,同时从各取样口取水样(两份,时,同时从各取样口取水样(两份,求平均浓度),用以确定不同时间、不同水深处残留的求平均浓度),用以确定不同时间、不同水深处残留的SS浓度浓度C1、C2、Ci、Cn。绘图:绘图:例如:例如:0.5m、1.0m、1.5m处各有一取样口,按设定的处各有一取样口,按设定的时间序列同时取样,并计算时间序列同时取样,并计算Et。第30页/共53页沉降时间,t(min)0.5m1.5m工作水深(m)沉降时间,t(min)102030405060Et-t 曲线曲线SS等去除率曲线等去除率曲线Et1.0m第31页/共53页不同沉降深度表不同沉降深度表观去除率与沉

15、降去除率与沉降时间的关系的关系18.030.039.0第32页/共53页不同水深不同水深处去除率与沉降去除率与沉降时间的关系数据的关系数据表表观去除率去除率/%不同水深达到去除率所需的不同水深达到去除率所需的时间/min0.6m1.2 m1.8m51.22.53.7102.55.06.5206.711.014.53011.719.025.04018.030.039.05027.044.056.56038.561.577.57555.075.087.5第33页/共53页等去除率曲线(等去除率曲线(equal pecent removal curve)绘制过程示意图)绘制过程示意图然后以沉降然后以

16、沉降时间为横坐横坐标,水深,水深为纵坐坐标,绘出各点。出各点。再把去除率相等的再把去除率相等的点用点用线连接起来,接起来,即可得到等去除率即可得到等去除率曲曲线。水深水深0.6m,去除去除率率10%,2.5min水深水深1.2m,去除去除率率10%,5.0min水深水深1.8m,去除去除率率10%,6.5min水深1.8m,去除率20%,14.5min水深1.2m,去除率40%,18.0min沉降时间/min去除率为去除率为10%的等去除率线的等去除率线第34页/共53页o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o式中:E沉降高度为H、沉降时间为T时沉淀柱中颗粒的总去除率;o ET沉降时间为T时,沉降高

17、度H处颗粒的去除率;o H沉淀高度(0、H3、H2、H1、H0),由水面向下量测;o h沉淀时间T对应各等效率曲线间中点的高度(h1、h2.hn)。第35页/共53页计算沉降时间t=45min时悬浮物的总去除率E。o=0.15(1-0.8)+0.4(0.8-0.75)+0.84(0.75-0.6)+1.6(0.6-0.45)/2.0+0.45o=0.658=65.8%第36页/共53页三三、成、成层沉降和沉降和压缩沉降沉降面沉降沉降面积的确定的确定1 1)成)成层沉降和沉降和压缩沉降沉降过程分析程分析 成成层沉降和沉降和压缩沉降沉降过程可用下程可用下图表示表示:o 第37页/共53页试验方法:

18、试验方法:o试验可用试验可用1000 mL量筒进行。量筒进行。o把事先标好刻度的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待把事先标好刻度的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待试验的水样,同时以试验的水样,同时以5 r/min的速度搅拌,的速度搅拌,目的是防止沉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层叠现象。目的是防止沉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层叠现象。o沉降开始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界面沉降开始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界面1的高度,直到界面的高度基本不变为止。的高度,直到界面的高度基本不变为止。o然后以沉降时间为横坐标,以界面高度为纵然后以沉降时间为横坐标,以界面高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如下所示的沉降曲线。坐标作图,可得如下所示的沉降曲线。第38页/共

19、53页成层沉降沉降曲线成层沉降沉降曲线沉降时间(min)H0 第39页/共53页确定澄清所需的最小面积确定澄清所需的最小面积 o澄清所需的最小面积取决于界面澄清所需的最小面积取决于界面1到达临界浓度到达临界浓度c2以前的沉降速度以前的沉降速度uc。即在实际沉淀池的连续过程中,。即在实际沉淀池的连续过程中,水流的上升速度不超过水流的上升速度不超过uc才能得到澄清液。才能得到澄清液。o此时澄清所需要的最小面积可由下式计算此时澄清所需要的最小面积可由下式计算:AQ/uco式中:式中:A沉淀池的最小面积,沉淀池的最小面积,m2;uc界面的沉降速度,界面的沉降速度,m/s;Q废水的处理量废水的处理量m3

20、/so可以把沉降曲线开始为直线的部分延长与横坐标相可以把沉降曲线开始为直线的部分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为交,交点为t0,即可得,即可得:ucH0/t0第40页/共53页浓缩所需最小面积的确定:浓缩所需最小面积的确定:o浓缩所需的最小面积可由下式计算:浓缩所需的最小面积可由下式计算:AQtu/H0 式中:式中:tu是到达要求的浓度所需的沉降时间,其它为已知量,关是到达要求的浓度所需的沉降时间,其它为已知量,关键是求键是求tu,方法如下,方法如下:(a)确定等于要求浓度)确定等于要求浓度cu时的界面高度时的界面高度Hu Hu=c0H0/cu(b)确定临界点:)确定临界点:o分别做成层沉降和压缩沉降

21、曲线的切线,并延长使两切线相交,分别做成层沉降和压缩沉降曲线的切线,并延长使两切线相交,然后做两切线夹角的平分线,与沉降曲线相交,交点即是临界然后做两切线夹角的平分线,与沉降曲线相交,交点即是临界点。点。(c)在纵坐标上找到)在纵坐标上找到Hu,过,过Hu做横坐标的平行线,过临界点做做横坐标的平行线,过临界点做沉降曲线的切线,使两直线相交,交点为沉降曲线的切线,使两直线相交,交点为E,过,过E点做横坐标的点做横坐标的垂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垂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tu。第41页/共53页成成层沉降沉降曲沉降沉降曲线 沉降时间/minH0 t0 tuHu临界点AQtu/H0第42页/共53页第二节第二节

22、 理想沉淀池理想沉淀池第43页/共53页 沉淀区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水流速度均相同,水平流速为v;悬浮颗粒在沉淀区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为u;在沉淀池的进口区域,水流中的悬浮颗粒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断面上;颗粒一经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1.理想沉淀池的几个假定:理想沉淀池的几个假定:由上述假定得到的悬浮颗粒自由沉降迹线:由上述假定得到的悬浮颗粒自由沉降迹线:第44页/共53页入流区出流区污泥区理想沉淀池示意图理想沉淀池示意图 沉降线为未被去除颗粒沉降线为未被去除颗粒;为刚好为刚好100%去除颗粒;去除颗粒;为可部分去除颗粒;为可部分去除颗粒;为可全部去除颗粒。为可全部去除颗粒。第45页/共53页2.

23、2.颗粒的运动颗粒的运动水平水平垂直垂直水平方向水平方向:水平流速水平流速v v等于水流速度等于水流速度;垂直方向垂直方向:沉速即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沉速即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u u。颗粒运动的轨迹为其水平分速颗粒运动的轨迹为其水平分速v v和沉速和沉速u u的矢量和,是的矢量和,是一组倾斜的直线,其坡度为一组倾斜的直线,其坡度为i=u/vi=u/v。第46页/共53页当颗粒沉速当颗粒沉速uuuu0 0时,无论这种颗粒处于进口端时,无论这种颗粒处于进口端的什么位置,它都可以沉到池的什么位置,它都可以沉到池底被去除,即图底被去除,即图a a中的迹线中的迹线xyxy与与xyxy。设设u u0 0为某一

24、指定颗粒为某一指定颗粒d d0 0的最小沉降速度的最小沉降速度当颗粒沉速当颗粒沉速u1uu1u0 0时,位于水面的颗粒不能沉时,位于水面的颗粒不能沉到池底,会随水流出,如图到池底,会随水流出,如图b b中中xyxy;而当其位于水面下;而当其位于水面下的某一位置时,它可以沉到的某一位置时,它可以沉到池底而被去除,如图中轨迹池底而被去除,如图中轨迹x xyy。第47页/共53页3.3.去除效率去除效率E ET T第48页/共53页 q q0 0在数值上等于最小沉降速度;在数值上等于最小沉降速度;q q0 0,E ET T;在自由沉淀中,当处理水量在自由沉淀中,当处理水量Q Q一定,一定,E ET

25、T仅是沉降区表面仅是沉降区表面积的函数,而与水深无关。积的函数,而与水深无关。AA,q q0 0,则,则E ET T。4.4.表面负荷表面负荷q q0 0第49页/共53页5 实际沉淀池实际沉淀池 在实际沉淀池,理想沉淀池的假设是不存在的,在实际沉淀池,理想沉淀池的假设是不存在的,颗粒的运动是不规则运动。颗粒的运动是不规则运动。第50页/共53页 主要是主要是由于池进口及出口构造的局限,由于池进口及出口构造的局限,使水流在整个断面使水流在整个断面上分布不均匀,整个池子的有效容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一些沉淀上分布不均匀,整个池子的有效容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一些沉淀池还池还存在死水区存在死水区,因此

26、,因此,废水在沉淀池中实际停留的时间要比理论废水在沉淀池中实际停留的时间要比理论停留时间短。停留时间短。由于由于紊流的影响紊流的影响,悬浮颗粒的实际沉速比理想沉速小。,悬浮颗粒的实际沉速比理想沉速小。实际沉速还受实际沉速还受水温,风吹水温,风吹等因素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沉淀池与理想沉淀池实际沉淀池与理想沉淀池是有区别的。是有区别的。第51页/共53页入流区出流区污泥区絮凝沉降颗粒运动轨迹絮凝沉降颗粒运动轨迹但是,为保守起见,沉降效率依然按照:但是,为保守起见,沉降效率依然按照:进行计算。进行计算。6 絮凝沉降絮凝沉降颗粒之间并聚变大,或颗粒之间并聚变大,或变大,变大,u也会之变大。也会之变大。其运动轨迹发生其运动轨迹发生变化:变化:第52页/共53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第53页/共5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