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技术基础知识.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44426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技术基础知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电视技术基础知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技术基础知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技术基础知识.pptx(7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9231923年,美籍俄国人兹沃尔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后来又发明电子扫描式显像管,这是近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在1929 1929 年1111月1818日,Zworykin Zworykin 示范他的全部电子电视接收器。1939 年前后使用电视显象管和摄像管 19081908年,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夫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视技术的理论基础。第1页/共71页 192719271929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并进行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试验播发电视节目。19361936年1111月2 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位于英国市郊的亚历山大

2、宫的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开始正式播出。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开播的电视台,人们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端。英国正式开播的电视在开始时仍为机电系统,4 4个月后被电子系统取代。19251925年,英国的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030行扫描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 5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有2 2英寸高、1 1 英寸宽。19261926年,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开创了电视技术研究的先河。第2页/共71页MZTV MZTV 博物馆的 Televisor Televisor 第3页/共71页 194119

3、41年,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确定美国的电视技术标准为每秒3030帧、每帧525525行。(就每帧行数和场频来说,现行电视标准主要有525525行/60/60场和625625行/50/50场两种)同年7 7月1 1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批准建立美国第一座电视台全国广播公司的纽约WNBTWNBT电视台。RCA TRK 9 1939(美国)RCA TRK 12 1939(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第4页/共71页 电视图像的彩色化 电视也同电影一样,经历了一个由黑白到彩色的发展过程,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19531953年,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提出NTSCNTSC(Natio

4、nal National Television Television System System CommitteeCommittee)制。1954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用NTSCNTSC制式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日本、加拿大分别于19571957、19661966年采用同一制式播出。19561956年,法国提出SECAMSECAM(SEquential SEquential Couleur Couleur Avec Avec MemoireMemoire)制。19601960年,联邦德国提出PALPAL(Phase Phase Alternation Alternat

5、ion Line-by-LineLine-by-Line)制。为便于转播和交换节目,各国曾多次讨论统一电视制式问题,但由于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于是,国际上便形成了3 3种彩色电视制式同时并存的局面。彩色电视机在哪国使用必须符合该国的黑白体制、彩色制式及频道划分,还要注意电源标准(有110110伏/60/60赫与220220伏/50/50赫之分),这样才能保证接收机安全可靠地接收到良好的彩色图像和伴音。目前世界上采用PALPAL制的国家最多。中国所采用的电视制式为PAL/DPAL/D,国家标准为:每帧扫描625625行,每秒2525帧。第5页/共71页数字化问题 一、电视系

6、统的全面数字化1、节目制作方面的数字化 从普通电视的模拟复合到模拟分量,到数字复合、数字分量、压缩数字分量。2、节目显示设备的数字化 从数字电视接收机到改良电视到增强电视、高清晰度电视。3、节目传输方面的数字化 由于码率压缩技术的突破,不仅从演播室到发射的传输越来越多采用数字,数字压缩卫星直播方式已成为卫星广播的主流。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使节目制作、传输直到播出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第6页/共71页电视系统一、电视制作系统1.1.1.1.演播系统演播系统 演播系统(演播系统(Studio systemStudio systemStudio systemStudio system)是电视节目制作

7、的主要)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系统,是电视节目制作的核心部分,主要由演播室和控系统,是电视节目制作的核心部分,主要由演播室和控制室组成。制室组成。演播室的声、光条件;演播室的声、光条件;演播室的规模(大型、中型、小型);演播室的规模(大型、中型、小型);演播室的设备(三脚架和移动车的摄像机,传演播室的设备(三脚架和移动车的摄像机,传 声器、布景、道具、照明设备等)声器、布景、道具、照明设备等)第7页/共71页 控制室用于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控制与处理,是制作教控制室用于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控制与处理,是制作教育育/教学节目的室内设备系统。教学节目的室内设备系统。控制室里有主视频系统、主音频系统、录制系统

8、、视控制室里有主视频系统、主音频系统、录制系统、视频影像组合系统(视频创作系统)和调光系统。频影像组合系统(视频创作系统)和调光系统。第8页/共71页2.外景节目制作系统 外景节目制作系统是用于现场或野外制作电视节目素材的系统,因此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操作方便、耗电少的特点,一般只由一台便携式摄像机和一台便携式录像机组成,通常称为便携式视频系统。第9页/共71页 ENG系统一般由便携式摄像机、便携式磁带录像机、磁带、电池、传声器和便携照明设备等组成,其特点是使用灵活。EFP系统是一套小型用于非演播室内的现场节目制作系统。通常由便携式摄像机23台、视频切换器、监视器34台、磁带录像机、传声器、调

9、音台和照明设备等组成。第10页/共71页3.3.后期编辑系统后期编辑系统 传统的后期编辑又称线性编辑,它是针对传统的录传统的后期编辑又称线性编辑,它是针对传统的录像机磁带编辑而言的。在磁带编辑中,视、音频信号是像机磁带编辑而言的。在磁带编辑中,视、音频信号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在磁带上的,在编辑时由于受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在磁带上的,在编辑时由于受磁带的物理结构的限制,就必须按照节目内容的先后顺磁带的物理结构的限制,就必须按照节目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播放和记录。序进行播放和记录。现代很大部分的编辑系统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现代很大部分的编辑系统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的的工作原理可以简

10、述为:来自放像机或其他线性编辑的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述为:来自放像机或其他信号源的视、音频信号,经图像卡、音频卡变换成数字信号源的视、音频信号,经图像卡、音频卡变换成数字视、音频信号,并利用硬件进行实时压缩,然后将压缩视、音频信号,并利用硬件进行实时压缩,然后将压缩后的视、音频素材数据存储到硬盘中,应用图像编辑软后的视、音频素材数据存储到硬盘中,应用图像编辑软件来制作电视节目。件来制作电视节目。4.4.4.4.磁带复制系统磁带复制系统 磁带复制系统用于节目磁带的复制,由放像机、视磁带复制系统用于节目磁带的复制,由放像机、视音频分配器、多台录像机和监视器等组成。音频分配器、多台录像机和监视器等组成。

11、第11页/共71页二、节目播出系统节目播出系统 第一阶段:单机控制的播控系统 第二阶段:网络化自动播出控制系统 第三阶段:带中心存储的播控系统三、电视传输系统电视传输系统 1.微波传输系统 2.卫星电视系统 3.电缆传输系统(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第12页/共71页电视基础知识电视基础知识第13页/共71页11 光的特性与人眼视觉特性111 光的特性与度量光通量(V)定义为能够被人的视觉系统所感受到的那部分辐射功率的大小度量。第14页/共71页112 人眼的视觉特性 1 人眼的光谱响应特性 视觉效应 相同亮度感觉的的情况下,测出各种波长光的辐射功率P()视敏度K()为P()的倒数。第15页/共71

12、页光照度(Ev)单位:勒克斯(lx)1 lx=1 lm/m2发光强度(I)单位:坎德拉(cd)亮度(L):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单位: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第16页/共71页明视觉与暗视觉的视敏度曲线 2 2 人眼的亮度感觉特性人眼的亮度感觉特性第17页/共71页 人眼的分辨力3 3 人眼的分辨率与视觉惰性人眼的分辨率与视觉惰性第18页/共71页人眼彩色分辨力与空间混色效应第19页/共71页1.2 1.2 扫描和黑白电视图像转换扫描第20页/共71页 图像传送1像素 一幅平面图像,根据人眼对细节分辨力有限的视觉持性,总可以看成是由许许多多的小单元组成。在图像处理系统中,这些组成画面的细小

13、单元称为像素。一幅黑白平面图像,表征它的特征参量是亮度。亮度是空间的函数,又是时间的函数。可见,像素亮度既是空间(二维)函数,同时又是时间函数。第21页/共71页 第22页/共71页图像帧 电视系统中把构成一幅图像的各像素传送一遍称为进行了一个帧处理,或称为传送了一帧,每帧图像由许多像素组成。并行传输(无法实现)串行传输(实际应用)根据人的视觉惰性,可把组成一帧图像的各个像素的亮度按一定顺序一个一个地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并依次传送出去,接收端再按同样顺序将各个电信号在对应位置上转变成具有相应亮度的像素。这种像素的串行传输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要求传送速度快。第二是传送要准确。第23页/共71页像素

14、顺序传送示意图第24页/共71页.顺序转换的实现 扫描 将组成一帧图像的像素,按顺序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或逆过程)称为扫描。扫描的过程和我们读书时视线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的过程类似。从左至右的扫描称为行扫描;自上而下的扫描称为帧(或场)扫描。扫描要足够快且要准确,使得收发两端每个像素的几何位置一一对应,即收发端同步工作,简称同步。第25页/共71页扫描方式Interleaved 隔行扫描的 Progressive scanning 逐行扫描,顺序扫描,步进扫描 逐行扫描方式是电子束在光电靶或荧光屏上自左向右,从上到下均匀地一行接一行地扫描。隔行扫描方式是将一帧画面的图像分为两场扫描。第一

15、场只扫描奇数行,第二场只扫描偶数行。第26页/共71页 1.逐行扫描第27页/共71页 逐行扫描TH =T HS +THRT V =T VS +T VR第28页/共71页 2.隔行扫描第29页/共71页 隔行扫描第30页/共71页隔行扫描的图像第31页/共71页电视扫描的基本参数1.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灰度 亮度是人眼对光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图像中最亮处亮度和最暗处亮度之比称为对比度(C)图像从黑色到白色之间的过渡色统称为灰色。灰度就是这一灰色划分成能加以区分的层次数。第32页/共71页2.2.图像清晰度与电视系统分解力电视系统分解力是指电视系统本身分解像素的能力,它不受人眼视力的影响。电视系统

16、的分解力分为水平分解力和垂直分解力。垂直分解力是指沿着图像垂直方向电视系统所能分解的像素数目。水平分解力是指沿着图像水平方向电视系统所能分解的像素数目。第33页/共71页垂直分解力M M=Z M=0 M=Z第34页/共71页水平分解力N 孔阑效应第35页/共71页3.图像信号的最高频率与频带图像信号的带宽计算图 第36页/共71页图像失真系数非线性失真 第37页/共71页选择场扫描频率,主要兼顾光栅无闪烁、观看活动图像有连续感、使图像信号占用频带尽可能窄以及不易受电源干扰等因素。(1)场频一定要大于临界闪烁频率(2)占用频带不致过宽,场频不应随意提高。(3)为了避免电源的干扰,场频最好与电力网

17、频率同步。4.场频的确定5.每帧行数 每帧行数为奇数。常规广播电视的标准化值为每帧525 行和625行。第38页/共71页123 全电视信号 1波形 第39页/共71页 2特点 周期性:52 s单极性:12 s52 s第40页/共71页 图像信号的频谱待征 梳齿状的离散频谱。随着行频谐波次数的增高,谱线幅度逐渐减小。各群谱线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第41页/共71页行消隐和同步信号 第42页/共71页场消隐、同步信号 第43页/共71页全电视信号波形 第44页/共71页 (1)(1)全电视信号对高频载波实现残留边带调幅 3 3 全射频电视信号 第45页/共71页 残留边带方式的优点:已调信号的频带

18、较窄;滤波器比SSBSSB滤波器易实现,易解调。第46页/共71页 (2 2)伴音信号调频 第47页/共71页 (3 3)全射频电视信号的频谱及频道间隔 第48页/共71页 我国广播电视频道划分第49页/共71页1 13 3 彩色三要素与三基色原理彩色三要素光的分类:(1)按颜色可分为彩色光和非彩色光。(2)按频率成分可分为单色光和复合光。(3)按频率和颜色综合考虑可分为谱色光和非谱色光。(4)按发光方式可分为直射光,反射光和投射光。光的颜色取决于两方面:(1)客观因素是它的功率波谱分布。(2)主观因素是人眼的视觉特性。第50页/共71页彩色三要素彩色光通常可由亮度、色调、及饱和度三个物理量来

19、描述,这三个量被称为彩色三要素。亮度是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它与色光所含的能量有关。亮度信号通常用EY或 Y表示色调反映了物体颜色的类别。色调与光的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色饱和度是指色调的深浅程度。它与该色调掺入的白光多少有关。白光成分越多,物体颜色越淡,其饱和度越低。第51页/共71页三基色原理:(1)三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产生。即其中任一种基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基色混合而得到。(2)自然界中的大多数颜色,都可以用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或者说中的大多数颜色都可以分解为三基色。(3)三个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了混合色的色调和饱和度。(4)混合色的亮度等于构成该混合

20、色的各个基色的亮度之和。第52页/共71页色度三角形第53页/共71页 把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获得彩色的方法称为混色法。混色法有相加混色(光的合成,彩色电视用)和相减混色(染料合成)之分。混色方法第54页/共71页.空间混色法 它是同时制彩色电视的基础.时间混色法时间混色法 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顺序地让三种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顺序地让三种基色光出现在同一表面的同一处,当相隔基色光出现在同一表面的同一处,当相隔的时间间隔足够小时,人眼会感到这三种的时间间隔足够小时,人眼会感到这三种基色光是同时出现的,具有三种基色相加基色光是同时出现的,具有三种基色相加后所得颜色的效果。这种相加混色方法是后所

21、得颜色的效果。这种相加混色方法是顺序制彩色电视顺序制彩色电视的基础。的基础。3.3.生理混色法生理混色法 人的两只眼睛同时分别观看不同的颜人的两只眼睛同时分别观看不同的颜色时,产生混色效应,利用这种原理进行色时,产生混色效应,利用这种原理进行生理混色。生理混色。第55页/共71页 配色方程 CIE规定:波波长为700nm的的红光光为红基基色色,波波长为546.1nm的的绿光光为绿基色,波基色,波长为435.8nm的的蓝光光为蓝基色。基色。1 配色实验 配色实验可以用比色计进行。2 配色方程 NTSC制显像三基色,配出光通量1 lm(流明)的C白光时,需要红基色光0.30 lm,绿基色光0.59

22、 lm,蓝基色光 0.11 lm。F 1 R 十1 G 十1 B 任意给定的彩色光F F R R 十G G 十B B 3 亮度方程 Y0.30 R十0.59 G十0.11 B配色方程和亮度方程第56页/共71页 134 彩色图像的摄取与重现第57页/共71页第58页/共71页棱镜分色原理 第59页/共71页彩色图像的分解第60页/共71页第61页/共71页14 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概述NTSC制(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PAL制(Phase Alternation Line)SECAM制(Sequential Couleura Memoire)1

23、41 色度信号的编码传输 1.色度信号的编码 2.兼容性 3.恒定亮度原理142 彩色电视信号的频带压缩 1.高频混合原理 2.频谱交错原理第62页/共71页亮度关系式:Y=0.3R+0.59G+0.11B色差关系式:(R-Y)=0.7R-0.59G-0.11B (B-Y)=-0.3R-0.59G+0.89B (G-Y)=-0.3R+0.41G-0.11B通常选取(R-Y)与(B-Y)作为传送对象。那么(G-Y)为:(G-Y)=-0.51(R-Y)-0.19(B-Y)将色差信号与Y信号相减即为三基色信号。1.色度信号的编码第63页/共71页 2.兼容性在传送黑白电视图像时,R、G、B应相等,因

24、而色度信号因为零。设 R=G=B=Ex,则亮度方程可求得:Y=0.30Ex+0.59Ex+0.11Ex=ExR-Y=Ex-Ex=0B-Y=Ex-Ex=0 对于黑白电视信号,反映色度的信号为零,表明具有很好的兼容性。第64页/共71页在不计失真及传输系统非线性的条件下,色差信号受到干扰时,将不会影响亮度信号。传送后的电视信号:Yt、(R-Y)t、(B-Y)t,显示端的信号为:Rd=(R-Y)t+Yt Bd=(B-Y)t+Yt Gd=-0.5(R-Y)t-0.19(B-Y)t+Yt所以显示的亮度为Yd为:Yd=0.3Rd+0.59Gd+0.11Bd=Yt对于黑白电视机而言,接收彩色信号时会产生亮度

25、误差,只有接收黑白图像时,亮度误差才为零。3.恒定亮度原理第65页/共71页彩色电视信号的频带压缩1.大面积着色原理大量事例说明,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远低于对黑白细节的分辨力。实验还发现,人眼对不同色调的细节分辨力也不同。利用人眼的视觉特性,彩色电视在传送图像的时候,用宽频带来传送全部亮度信息;用较窄的频带传送两个色差信号。第66页/共71页2.高频混合原理 接收端所恢复的三个基色信号:R=R 01.3+Y 1.36 G=G 01.3+Y 1.36 B=B 01.3 +Y 1.36接收端恢复三基色信号R、G、B信号的低频部分是原发端三基色信号的低频分量,能重现大面积粗线条的彩色图像;高频部分则用亮度信号的高频分量来代替,重现黑白图像细节,而不是原发端的彩色图像细节,这就是高频混合原理。第67页/共71页3.3.频谱交错原理频谱交错原理将色度信号通过一副载波的调制,使谱线搬移,并交错地安插在黑白信号的频谱中去。第68页/共71页实现兼容后,彩色电视全射频电视信号的频域示意图 第69页/共71页正交调幅将两个调制信号分别对频率相等、相位相差90度的两个正交载波进行调幅,然后再将着两个调幅信号进行矢量相加,即可得到正交调幅信号:如果两个调制信号分别对正交的两个载波进行平衡调幅,其合成信号即为正交平衡调幅信号:第70页/共7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71页/共7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