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求索真理的历程.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42222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求索真理的历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活与哲学求索真理的历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求索真理的历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求索真理的历程.pptx(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两层基本含义:(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 体对 象 自然界 人类社会性 质直接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一、实践及其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第1页/共26页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4)不

2、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第2页/共26页农 民 种 地蜜 蜂 采 蜜学 生 听 课科学家做实验自由引导人民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判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第3页/共26页客观物质性 b.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其过程及其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实践客观物质性原因 实践的主体人是客观的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社会是客观的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a.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3、2)实践的基本特征:三峡工程第4页/共26页实践具有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一:改造自然实践,就是要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生产资料;二:改造社会的实践,就是要不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这种有目的的创造就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意识的目的性,实践的创造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只有实践才具有的本质特征。第5页/共26页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客观物质性使实践活动区别于纯粹的意识活动,坚持这点,在实践观点上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主观能动性使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体现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坚持这点,在实践问题上 坚持了辩证法

4、。实践的第一、二个特点并不矛盾,主体的客观性渗透着能动性,意识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夸大客观物质性否定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物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第6页/共26页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嫦娥1号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2号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3号 2013年12月将携带月球车,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90天,5平方公里。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

5、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第7页/共26页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第8页/共26页巩固练习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下列对实践的理解正确的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的观点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 实践

6、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A.B.C.D.A第9页/共26页能够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有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 B自觉选择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D第10页/共26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11页/共26页 有一次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神态生动,连尾巴上的毛都给一根根画出来了。众人看了都叫好,惟独有个牧童不以为然,戴嵩很奇怪,就问牧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牧童就笑着说,蛮牛打架的时候,一用力,尾巴是紧紧夹在屁股下面,是看不见的。思考:为什么戴嵩的斗牛图为让牧童不以为然,戴嵩犯错的原因是什么?史上趣闻第12页/共26页思考:你

7、认为哪个观点正确?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认识的来源有多个:-实践、书本等观点1观点2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如:吃一堑,长一智)间接经验(如: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但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因此,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第13页/共26页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第14页/共26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为什么?第15页/共26页不为

8、实践服务的认识是毫无意义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第16页/共26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社会一旦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第17页/共26页最近,中美研究人员通过科学实验发现,黄粉虫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这项研究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 ()A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认识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C第18页/共26页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目的、归宿动力检验标准含义、要素基本形式特点本课小结第19页/共26页第20页/共26页第21页/共26页第22页/共26页第23页/共26页第24页/共26页第25页/共26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6页/共2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