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39436.pptx

上传人:zhang****gqing 文档编号:8741835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23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39436.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39436.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39436.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39436.pptx(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专题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夏商与西周制度夏:夏:1.公权力公权力 2.王位继承王位继承商:商:1.内外服制度内外服制度 2.神权色彩神权色彩西周:西周:1.分封制分封制 2.宗法制宗法制 3.礼乐制礼乐制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目的:内容:作用:巩固和扩大周王统治分土地和人民给功臣、姻亲、先代贵族等1.形成等级贵族制度2.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目的:内容:作用: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方面的矛盾,维护分封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大宗、小宗体系1.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2.证了

2、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目的:内容:作用:巩固和扩大周王统治分土地和人民给功臣、姻亲、先代贵族等1.形成等级贵族制度2.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目的:内容:作用: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方面的矛盾,维护分封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大宗、小宗体系1.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2.证了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图一图二妻妾妻妾一般称谓一般称谓妻妻

3、A、三哥(、三哥(20岁)岁)B、四哥(、四哥(14岁)岁)妾一妾一C、大哥(、大哥(25岁)岁)妾二妾二D、二哥(、二哥(22岁)岁)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资格继承王位的是:2、柳宗元说:、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文中的两个“制制”分别分别指()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明初,朝臣建议建

4、文帝削藩。随后,建、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清君侧”为名起兵,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 实行了内阁制实行了内阁制 B 设立了军机处设立了军机处 C 实行了分封制实行了分封制 D 郡县制受到挑战郡县制受到挑战 4.“齐人齐人”“鲁人鲁人”“楚人楚人”“宋人宋人”这种表述,这种表述,逐渐让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制度因素是()A 分封制分封制 B 宗法制宗法制 C 郡县制郡县制 D 三省六部制三省

5、六部制5.上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上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分封制 B 宗法制宗法制C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内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民主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以皇权至上、皇帝专权为特征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服从中央两对矛盾两对矛盾: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律制度1.总揽2.“家天下”三公职责:比较“分封制”的区别官吏选拔与考察制度积极:积极:(1)政治:巩固秦朝的统一,

6、有利于)政治: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发展。多民族国家发展。(2)经济:有利于重大工程修建,促)经济:有利于重大工程修建,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进经济文化发展。消极:消极:秦王朝的专制暴政导致了阶级秦王朝的专制暴政导致了阶级矛盾尖锐。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的加强专制主义的加强西汉武帝:“中朝”与“外朝”东汉时期,“中朝”发展为“尚书台”取代了三公权力三省六部制三省职责:尚、中、下意义:1.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相权分割,加强了皇权。“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度支、盐铁、户部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体现什么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用什么方式:

7、相权被分割,皇权加强。汉、隋、唐、宋汉、隋、唐、宋明:明太祖:废丞相制。明太祖:废丞相制。设殿阁大学士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明成祖:设内阁设内阁 “票拟票拟”“批批红红”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特点)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特点)1.秦代砖文中有秦代砖文中有“海内皆臣海内皆臣,岁登成熟岁登成熟,道毋饥人道毋饥人”的记载。对的记载。对“海内皆臣海内皆臣”的理解最准确地是()的理解最准确地是()A.疆域辽阔疆域辽阔,臣民众多臣民众多 B.交通发达交通发达,四方来朝四方来朝C.实行县制实行县制,中央集权中央集权 D.国家统一国家统一,皇权至上皇权至上2.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

8、,到宋朝时官员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上朝礼仪的变化主要反映了()A.礼仪制度逐渐规范礼仪制度逐渐规范 B.君臣关系日益紧张君臣关系日益紧张C.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D.对地方控制更严密对地方控制更严密3.“虽无相名虽无相名,实有相职实有相职,既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却无相权权,既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却有相实。”材料所反映的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唐朝 B.宋朝宋朝 C.明朝明朝 D.清朝清朝赵匡胤在干部制度上实行了官、职、差遣三相分立的制度。赵匡胤在干

9、部制度上实行了官、职、差遣三相分立的制度。一一 官,用来确定品阶高低、俸禄、章服。官,用来确定品阶高低、俸禄、章服。“寄禄官寄禄官”或阶官。或阶官。二二 职,是一种加官,如大学士,学士等等,代表一种对荣誉或才职,是一种加官,如大学士,学士等等,代表一种对荣誉或才 三三 能的肯定。能的肯定。“贴职贴职”三三 差遣,才是实际职务,代表了真正的实际权力与责任,因此,差遣,才是实际职务,代表了真正的实际权力与责任,因此,叫做叫做“职事官居职事官居”。例: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但拥有这个官称的人并不一定是真宰例: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但拥有这个官称的人并不一定是真宰相,只能领宰相的俸禄。只有皇帝差遣他为

10、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只能领宰相的俸禄。只有皇帝差遣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才是真宰相。他才是真宰相。再例:再例:“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判中书省事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判中书省事”真宰相。真宰相。商业部副部长兼教育部副部长代理教育部部长教育部真正首长商业部副部长兼教育部副部长代理教育部部长教育部真正首长4、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是、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史唐朝的节度史 D宋朝的枢密史宋朝的枢密史汉汉 武帝:武帝:宋:宋:“推恩令推恩令”收精兵:收精兵:三衙与枢密院分掌领兵权与调兵权三衙与枢密院分掌领兵权与调兵权

11、削实权:削实权:1、夺权、夺权 2、通判、通判 3、文臣做地方官、文臣做地方官制钱谷:制钱谷: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中央集权的加强积极方面:改变了五代十国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消极方面:虽然强化了中央集权,造就了“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现象。元元采取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内容:中央+地方作用:1.加强了中央集权2.为巩固元朝统治起了积极作用3.对后世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

12、主要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表现在()A 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B 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C 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 D 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2.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郡的最高长官称

13、监御史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B C D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都()A提高了行政效率 B造成统治机构的臃肿C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D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弱兵力D削弱地方势力中国古代监察与谏议制度中国古代监察与谏议制度秦:御史大夫汉:设御史府汉武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隋唐:宋:明: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地方:按察使司门下省主管谏议与封驳谏院1、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与低效现象。

14、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与低效现象。2、但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但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方面,谏正皇帝过失、治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方面,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防止决策失误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西周:战国: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战争年代血缘关系任人唯亲、小集团“累世公卿”、腐败、无能1.给非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2.为官僚队伍提出了高素质人才。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由于很有名望,被汉武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这一制

15、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B察举制察举制小结小结: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的加强汉:中外朝制度秦:皇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清:军机处明:废丞相、设内阁秦:郡县制汉:“推恩令”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明清延续行省制度元:行省制度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

16、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动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回答: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2分)并分析其背景(2分)和利弊。(6分)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内患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内患利:加强了中央集权,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利:加强了中央集权,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弊:弊:1.造成了造成了“冗兵冗兵”“冗员冗员”“冗费冗费”2.对外战争中连连失利对外战争中连连失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