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汽车总体设计.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40186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设计汽车总体设计.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汽车设计汽车总体设计.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设计汽车总体设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设计汽车总体设计.pptx(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本章重点本章重点汽车类型的选择 主要尺寸参数及性能参数的确定 汽车总布置设计 第1页/共54页21.1 概述概述 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的发展代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汽车最明显的进步在于技术创新,制造的进步和汽车造型的变化 1、车身结构的发展 2、发动机的发展 3、汽车材料的发展 汽车设计的特点汽车设计的特点 汽车的使用条件复杂、产量大、变形频繁、涉及的范围广泛,与能源、交通、环境、安全等多方面相关。因此汽车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众多。第2页/共54页31.1 概述概述 汽车设计的特点汽车设计的特点 1、工作环境的多样性 全球各地的气候条件、海拔高度、路面环境、地形特征等有较大差

2、异,为此应在在汽车的结构、材料和设计方面做出合理的选择。2、坚持“三化”原则 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零件设计的标准化。3、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4、经济性 5、良好的人机工程特性、优美的外部造型和协调的色彩 第3页/共54页41.1 概述概述 汽车的开发过程汽车的开发过程图1.1 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第4页/共54页51.1 概述概述 汽车的开发过程汽车的开发过程 汽车产品的开发概括来说可分为四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试制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1、决策阶段 (1)进行积极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调研,提出准确的市场预测和技术可行性报告。(2)进行可行性分析。(3)对可行性报告进行评审。(4)可行性报

3、告通过决策并批准立项,则列入企业产品开发计划。(5)编写产品开发任务书或开发建议书。第5页/共54页61.1 概述概述 汽车的开发过程汽车的开发过程2.设计阶段 (1)制定设计原则 (2)选型和制定设计任务 A、汽车总布置设计 B、绘制效果图 C、制作缩小比例模型 D、召开选型讨论会 E、编写产品设计任务书 (3)技术设计 (4)工作图设计图1.2 构思草图图1.3 彩色效果图第6页/共54页71.1 概述概述 汽车的开发过程汽车的开发过程 3.试制试验阶段 试制试验阶段包括样机试制、样机试验和小批试制 4.生产阶段 生产阶段包括定型投产阶段和持续改进阶段。第7页/共54页81.2 汽车结构形

4、式的选择 不同形式的汽车,主要体现在轴数、驱动形式以及布置形式上有区别,汽车形式对整车的使用性能、外形尺寸、整车质量、轴荷分配和制造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很大。1、轴数 汽车轴数的选择应根据车辆的用途、总质量、使用条件、公路车辆法规和轮胎负载能力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汽车及挂车单轴最大允许轴荷限值见表1-1。汽车及挂车并装轴轴荷的最大限值见表1-2。第8页/共54页9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表1-1 汽车及挂车单轴的最大允许轴荷 第9页/共54页10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表1-2 汽车及挂车并装轴的最大允许轴荷限值第10页/共54页11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2.驱动形式 汽车的驱动形式有42

5、、44、62、64、66、84、88等,其中前一位数字表示车轮总数,后一位数字表示驱动轮数,汽车的驱动形式常由汽车的使用条件、通过性和平顺性等条件决定。增加驱动轮数能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驱动轮数越多,汽车的结构越复杂,整备质量和成本也随之增加,同时也使汽车的总体布置工作变得困难 第11页/共54页12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3.布置形式 汽车的布置形式是指发动机、驱动桥和车身(或驾驶室)的相互关系和布置特点。汽车的使用性能除取决于整车和各总成的有关参数外,其布置形式对使用性能也有重要影响。(1)乘用车的布置形式 A、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形 式在发动机排量在2.5

6、L以下的乘用 车上应用比较广泛,且技术已经非 常成熟。第12页/共54页13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主要优点:布置紧凑,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及主减速器等部件连成一体,省掉传动轴,同时降低了车内地板高度,增加了内部空间,坐椅布置方便,便于降低整车成本。主要缺点:前轮附着力减小,驱动轮易打滑;制动时质心前移,后轮易发生制动抱死引起侧滑。常见的几种前置前驱乘用车的布置方案:第13页/共54页14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 B、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一般是将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装配成一体,位于汽车前部,通过万向传动轴将动力传至后桥的主减速器,实现后轮驱动。主要优点:汽车的轴荷分配均匀;增加了

7、轮胎的使用寿命;发动机舱布置宽敞,爬坡能力较强。主要缺点:轴距一般较大,汽车的总长和自身质量都大,制造成本高;影响了地板的平整度和高度,坐椅布置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第14页/共54页15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 C、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一般是将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及主减速器等装配成一体,无传动轴,发动机通常位于后桥之后,因此后悬相对较大。主要优点: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形式的主要优点是减小了整车长度、降低了质心、使地板平整。主要缺点:后轴轴荷过大,汽车的转向和操纵性能不佳;前轮附着力过小、高速行驶时转向不稳定、发动机冷却不良、变速操纵机构复杂。第15页/共54页161.2

8、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 D、四轮驱动 四轮驱动乘用车在对地面的适应性、通过性和安全性等方 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但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2)客车的布置形式 A、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第16页/共54页17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主要优点:操纵方便,由于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等位于车身前部,不需要长距离的操纵机构;乘客区较为宽敞,车身后半部分可以很平整,地板可以降低,方便乘客上下车辆;乘客区噪声较低。主要缺点:由于发动机前置,离合器、变速箱和主减速机构等全部集中车身前部,转向等机构聚集在一起,使结构复杂,布置困难;前转向驱动桥的产量较低,价格居高不下。第17页/共54页18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

9、B、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主要优点:与货车通用部件多,便于由货车改装生产;便于发动机的冷却;动力和操纵机构相对简单。主要缺点:身前部空间利用率较低,车内的噪声较大,隔热隔振比较困难;轴荷分配不理想,易引起转向沉重;传动轴过长,传动效率低,易引发共振;地板较高,一般需要二级踏步甚者三级踏步,乘客上下车不方便;空调部件布置困难。第18页/共54页19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 C、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主要优点:车厢的噪声和振动较小,乘坐舒适性提高;轴荷分配合理;发动机维修方便;有较大行李舱空间;地板降低,方便乘客上下客车;车身前部空间充足,可以布置较为宽敞的乘客门。主要缺点:整车的变速操纵和动力操纵

10、距离较长,布置较复杂;行驶中,驾驶员对于发动机的故障不易及时发现;不利于发动机散热。第19页/共54页20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 D、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 主要优点:车厢的空间利用率较高,座位布置和外形受发动机的限制较小;车内噪声较小,传动轴较短。主要缺点:发动机的尺寸受到限制,需要特殊设计;发动机的冷却、保温、防尘和隔热性较差;发动机维修的接近性和方便性较差;发动机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第20页/共54页21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3)货车的布置形式 (a)发动机位于前轴之上,驾驶室之前 (b)发动机位于前轴之上,部分深入驾驶室 (c)发动机位于前轴之上,驾驶室的正下方 (d)发动机位于

11、前轴之后,驾驶室的后下方第21页/共54页22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A、发动机位于前轴之上、驾驶室之前 主要优点:安全系数高;发动机维修的接近性好;振动、噪声和热量对驾驶室的影响较小;发动机散热性能好;驾驶室的地板高度较低,上下车相对比较方便,驾驶室布置容易;汽车的操纵机构简单,易于布置;轴荷分配比较合理。主要缺点:车身前部较长;转弯半径较大;由于车头部分体积较大,货箱相对整车的面积利用率较低;由于车头突出,前部视野较差。第22页/共54页23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B、发动机位于前轴之上、部分深入驾驶室 主要优点:相对于长头车,其视野有显著提高;货箱的面积利用率提高;改善了长头车的机动

12、性能和外形尺寸过大的问题。主要缺点:由于驾驶室前移,发动机占用了部分驾驶空间,故须抬高驾驶室地板,影响驾乘人员出入的方便性;发动机维修的接近性和维修方便性变差,发动机的振动、噪声和热量较容易传入驾驶室;驾驶室布置较困难。第23页/共54页24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C、发动机位于前轴之上、驾驶室的正下方 主要优点:可以获得最短的轴距和车长;由于减少了车身的尺寸,可以降低整车整备质量;机动性和视野良好;前面驾驶区缩短,可以大大提高后货箱面积的利用率。主要缺点:驾驶室容易受到发动机的振动、噪声、热量等影响;发动机占用部分驾驶室空间,发动机罩突出于驾驶室内正副驾驶座之间,中间不易布设座位;大多数采

13、用翻转式驾驶室,操纵机构相对复杂;驾驶室地板高,一般采用多级踏步,上下车不便。第24页/共54页25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D、发动机位于前轴之后、驾驶室的后下方 主要优点:改善了驾驶区的局促性,清除了发动机对坐椅布置的影响,同时发动机位置相对下移后,驾驶室比较宽敞,可以增加坐椅,驾乘人员上下车也较方便。主要缺点:为了检修方便,大多数采用翻转式驾驶室,部分采用在座位下开设检修口布置,前者操纵机构布置繁琐,后者密封性能不佳,且检修不方便。第25页/共54页261.3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1.外廓尺寸 汽车的长、宽、高称为汽车的外廓尺寸。在公路和市内行驶的

14、汽车最大外廓尺寸受到有关法规限制,不能随意确定。参考GB 15892005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乘用车的总长是轴距、前悬和后悬之和。与轴距有如下关系:(1-1)式中,c为比例系数,对前置前驱汽车,c值为0.62-0.66,对后置后驱汽车,c值为0.52-0.56。第26页/共54页271.3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乘用车的宽度尺寸由乘员空间和车门等装置来决定,同时必须保证发动机、车架、悬架、转向系统和车轮等的布置。乘用车总宽度与车辆总长之间有如下关系:(1-2)乘用车总高度 主要由轴间底部离地高度 、地板及下部零件高 、室内高 和车顶造型高度

15、等决定。轴间底部离地高度 应大于最小离地间隙 。由座位高、乘员上身长和头部及头上空间构成的室内高 一般应为1120-1380mm,车顶造型高度 一般为20-40mm。第27页/共54页281.3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2.轴距 轴距(汽车前轮中心点到后轮中心的距离)对整备质量、汽车总长、最小转弯直径、传动轴长度、纵向通过半径、轴荷分配等都有影响。轴距选择必须在合适的范围,轴距过短会使车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上坡或制动时轴荷转移过大,汽车制动性能和操纵稳定性变差;车身纵向振动角过大,汽车的平顺性变差;万向传动轴夹角也会增大。3.前轮距 和后轮距 增大前轮距,

16、可以使室内宽度增加,有利于增加侧倾角,但汽车总宽度和总质量会有所增加,同时会影响到最小转弯直径的变化。第28页/共54页291.3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4.前悬 和后悬 汽车的接近角和离去角与前、后悬的长度直接相关,并直接影响汽车的通过性能。对于长头车,前悬主要受到前保险杠、散热器、风扇、发动机等部件的影响。5.货车车头长度 货车车头长度指从汽车的前保险杠到驾驶室后围的距离。6.货车车厢尺寸 要求货车车厢的尺寸在运送散装煤和袋装粮食时能装足额定吨数。第29页/共54页301.3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整车整备质量 整

17、车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备胎,随车工具等),加满燃料、冷却水等,但没有装载货物和人时的整车质量。2.汽车的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1)、汽车的载客量 乘用车的载客量以座位数表示。(2)、汽车的装载质量 指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装载质量。不同路面,装载质量会有所浮动。(3)、质量系数 指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第30页/共54页311.3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4)、汽车的总质量 汽车在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载满乘客或货物时的汽车质量。(5)、轴荷分配 汽车在水平、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撑平面的垂直载荷。通常用空载或满载情况下占总质量的

18、百分比来表示。在计算时分空载荷和满载荷两种情况。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 1.动力性参数 (1)最高车速 汽车在平直的良好的路面上行驶时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第31页/共54页321.3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 (2)加速时间 汽车以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在风速3m/s的条件下,在干燥、清洁、平坦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由某一低速或起步加速到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3)爬坡能力 最大爬坡度是指汽车满载,在良好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的坡道上,汽车以最低前进挡能够爬上的最大坡度。(4)比功率和比扭矩 比功率是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大功率与汽车最大总质量之比,它可以综合反映汽车的动力性

19、;比扭矩是汽车发动机的最大转矩与汽车总质量之比,它能反映汽车的牵引能力。第32页/共54页331.3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 2.燃油经济性参数 我国规定,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用汽车在水平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以经济车况或多工况满载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L/100km)来评价。该值越小燃油经济性越好。3.最小转弯直径 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的直径称为最小转弯直径。4.通过性几何参数 (1)最小离地间隙 汽车除车轮之外的最低点与路面之间的距离。第33页/共54页341.3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

20、 (2)接近角和离去角 接近角和离去角表征了汽车接近或离开障碍物(如小丘、沟洼地等)时,不发生碰撞的能力。(3)纵向通过半径 纵向通过半径表征汽车可无碰撞地通过小丘、拱桥等障碍物的能力。5.操纵稳定性参数 (1)转向特性参数 汽车应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足转向。(2)车身侧倾角 车辆转弯时车身重心产生偏移,车身轴线与自由状态下轴线的夹角,称为车身侧倾角。(3)制动前俯角 第34页/共54页351.3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 6.制动性参数 汽车制动性是指汽车在制动时,能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停车且保持方向稳定,下长坡时能维持较低的安全车速并有在一定坡道上长期驻车的能力。7

21、.舒适性 汽车应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和方便的操作条件,称之为舒适性。第35页/共54页361.4 发动机的选择发动机的选择发动机形式的选择汽车用发动机的分类第36页/共54页371.4 发动机的选择发动机的选择发动机形式的选择 1汽油机与柴油机的选用 一般说来,目前,对动力性要求比较高,乘坐舒适性良好的乘用车、微型客车或一些小货车上大多数采用汽油机;总质量较大的车辆上一般采用柴油机。2汽缸排列形式与冷却方式的选用 发动机汽缸有直列、水平对置和V形三种排列形式。发动机冷却方式有水冷和风冷两种。3其他发动机的选型第37页/共54页381.4 发动机的选择发动机的选择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1

22、.发动机最大功率 和相应转速 根据所设计汽车应达到的最高车速 (km/h),用下式估算发动机最大功率:(1-11)2.发动机最大转矩 和相应转速 (1-12)第38页/共54页391.5 轮胎的选择轮胎的选择轮胎也车轮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轮胎及车轮部件应满足下述基本要求:足够的负荷能力和速度能力;较小的滚动阻力和行驶噪声;良好的均匀性和质量平衡性;耐磨损、耐老化、抗刺扎和良好的气密性;质量小、价格低、拆装方便、互换性好。轮胎的分类第39页/共54页401.5 轮胎的选择轮胎的选择轮胎的特点与选用 子午线轮胎的特点是滚动阻力小、温升低、胎体缓冲性能和胎面附着性能都比斜交轮胎要好,装车后油耗低、耐磨

23、损寿命长、高速性能好。子午线轮胎也有制造困难、造价不如斜交轮胎低和不易翻修等缺点。低断面轮胎的胎面宽平、侧面刚性大、附着能力强、散热良好、高速行驶稳定性好。无内胎轮胎的平衡性良好、发热少、刺扎后不易快速失气、高速行驶安全性能良好。第40页/共54页411.6 汽车总布置设计汽车总布置设计总布置设计图的图面要求 1.坐标系 绘制总布置设计图时,通常以车架上平面或车身地板主平面为XY面;以过前轮中心线且垂直于XY面的面为YZ面;以汽车的纵向对称面为XZ面。第41页/共54页421.6 汽车总布置设计汽车总布置设计总布置设计图的图面要求 2.总布置图格式客车总布置设计图 第42页/共54页431.6

24、 汽车总布置设计汽车总布置设计总布置设计图的图面要求 3.校对图 校对图是对各系统设计师完成的设计图进行图面上的总装,相当于模拟组装一辆汽车,以确认总布置设计是否合理及各设计是否符合计划图的要求。各部件的布置 1.发动机的布置 在布置发动机时,一般以发动机的曲轴中心线、曲轴中心线与缸体前(后)端面的交点Oe和缸体中心平面为基准,将其固定在整车坐标系中。第43页/共54页441.6 汽车总布置设计汽车总布置设计各部件的布置 2.传动系的布置 由于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装成一体,所以在发动机位置确定以后,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在内的动力总成位置也随之而定。3.转向装置的布置 (1)转向盘的位置

25、 应注意转向盘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并以取得转向盘前部盲区距离最小为佳,同时转向盘又不应当影响驾驶员观察仪表,还要照顾到转向盘周围(如挡风玻璃等)有足够的空间。(2)转向器的位置 应综合考虑方便性、安全性和布置的合理性,还要保证有较高的传动效率。第44页/共54页451.6 汽车总布置设计汽车总布置设计各部件的布置 4.悬架的布置 货车的前、后悬架和一些乘用车的前、后悬架,多采用纵置半椭圆形钢板弹簧。减振器应尽可能布置成直立状,以充分利用其有效行程;空间不允许时才布置成斜置状。5.制动系布置 制动踏板应布置在更靠近驾驶员处,并且还要做到脚制动踏板和手制动操纵轻便;布置制动管路时要注意安全可靠

26、,整齐美观。第45页/共54页461.6 汽车总布置设计汽车总布置设计各部件的布置 6.踏板的布置 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布置在地板凸包与车身内侧壁之间。7.油箱、备胎、行李箱和蓄电池等附件的布置 (1)油箱 油箱应远离消声器和排气管(乘用车要求油箱距排气管距离大于300mm,否则应加装有效的隔热装置;油箱距裸露的电器接头及开关距离不得小于200mm),更不应该布置在发动机舱内。(2)备胎 乘用车一般将备胎卧置或立置于后备箱内,此时要求后备箱内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货车备胎一般置于车架尾部下方,通常采用悬链式。第46页/共54页471.6 汽车总布置设计汽车总布置设计各部件的布置 (3)

27、行李箱 (4)蓄电池蓄电池的布置应该尽量靠近启动机,一般采用负极(阴极)搭铁,这有利于车身防腐和安全。8.车身内部布置 车身内部布置必须考虑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足够的安全性,车身内部布置一般以第95百分位的人体模型的胯骨轴心(H点)和眼椭圆为基准,通过调整坐椅和方向盘的位置来适应其余5%的人体模型。在设计中一般采用SAE标准的人体躯干模型。第47页/共54页481.6 汽车总布置设计汽车总布置设计各部件的布置驾驶区布置图 SAE标准的人体躯干模型 第48页/共54页491.6 汽车总布置设计汽车总布置设计各部件的布置 (1)货车驾驶室布置 货车驾驶室的布置,以地板主平面和前安装固定点为基准。货

28、车驾驶室内部布置尺寸 第49页/共54页501.6 汽车总布置设计汽车总布置设计各部件的布置 (2)客车驾驶区布置 第50页/共54页511.6 汽车总布置设计汽车总布置设计各部件的布置 (3)客车乘客区布置 客车乘客区车厢内部布置 客车乘客区坐椅布置 第51页/共54页521.6 汽车总布置设计汽车总布置设计各部件的布置 (4)乘用车内部布置 乘用车内部布置 第52页/共54页531.7 运动校核运动校核各部件的布置 9.安全带的位置 安全带对乘员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正面撞车时,它能减小撞车瞬间人体运动的加速度值,从而降低了引起二次碰撞的相对速度和位移,使伤害指数下降。在进行总布置设计时,进行运动检查有两方面的内容:从整车角度出发进行运动学正确性的检查;对于有相对运动的部件或零件进行运动干涉检查。第53页/共54页54感谢您的观看。第54页/共5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