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炉)课标通用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2说明文阅读第1节说明文阅读一课件201904051189.pptx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8738373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65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出炉)课标通用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2说明文阅读第1节说明文阅读一课件201904051189.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出炉)课标通用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2说明文阅读第1节说明文阅读一课件201904051189.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出炉)课标通用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2说明文阅读第1节说明文阅读一课件201904051189.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出炉)课标通用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2说明文阅读第1节说明文阅读一课件201904051189.pptx(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节说明文阅读(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典例一(2018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9分)冰雪精灵雾凇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考

2、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甲】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得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了保障。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

3、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

4、多5倍以上。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选自气象知识2018年第2期,作者张敏,有改动)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文章解构说明文:冰雪精灵雾凇说明对象:雾凇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段),引用赞美雾凇的诗词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第段),分别从雾凇形成的条件、雾凇的形状、雾凇的

5、优秀品质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第三部分(第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由雾凇“历尽天华成此景”,引申“人间万事出艰辛”的道理。说明方法:引用、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理清结构层次(2018/2013考)【得分技巧】考向1:划分结构层次(1)抓关键词。有些词语能够鲜明地体现文章结构特点。如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或将说明对象分为几类,这些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是并列式。如有能够表示层次、现象本质、结果原因等反映递进关系的词,可考虑是递进式。(2)抓重要句。很多句子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结构。如中心句、过渡句、段首句、总结句等。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简单分辨出文章的结构

6、,然后通读全文,进一步加以判断。(3)抓段意。概括文章各段的段意,是理解文章结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概括时,将相同的内容合并到同一层次,再与全文内容联系起来。理清了各层次内容的关系,文章结构自然就一目了然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抓说明对象。理清说明对象,看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这一对象的。有时,一个说明对象里又分许多小的方面,要能把这些小的方面结合起来。(5)抓结构特点。说明文无论是全文或局部,总分结构比较多,可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不同结构形式划分层次。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向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得分技巧】通读文章主体部分,逐段概括要点,采用“

7、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层意。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1.(考点一)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层次的划分。划分层次,要注意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甲】句总括雾凇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天晴少云和静风或是风速很小,总领下文,可划为第一层;【乙】【丙】处句子说明多云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具体介绍第一个条件,划为第二层;【丁】句说明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从反面介绍了第二个条件,划为第三层。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

8、四考点五考点六变式训练1.文章段分别从雾凇的外表美、雾凇形成的条件和雾凇的优秀品质三个方面作了具体介绍。2.用“”给文章划分层次。(分成三层)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018/2017/2015/2013/2011考)【得分技巧】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见“知识梳理固基”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部分。2.抓住语言标志,注意辨析。如出现“例如”“比如”等词,一般是举例子;有“如”“像”等比喻词,常常是打比方;看到数据就要想到列数字;发现几种事物一起说明或存在数据的比较,就要想到作比较;如从几个角度逐一解说,往往是分类别。3.把握答题模式:使用了的说明方法,

9、生动形象(准确具体、鲜明突出、真实可信、通俗易懂)地介绍了事物的某项特点或阐述了某一事理,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说服力、权威性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考点二)第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4分)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判断说明方法,要抓标志性词语。“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表明本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作者对“粒状雾凇(或硬凇)”和“晶状雾凇(或软凇)”形成过程、结构特点的介绍,恰恰符合作诠释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要指出说明的内容(雾凇的形状及分类),其次要把该类说明方法的个性特征答上去。如,“分

10、类别”可以使说明内容更有条理性,“作诠释”则使说明内容更通俗易懂。参考答案:分类别:明确说明了雾凇的两种主要形状;作诠释:准确解释了硬凇与软凇的特征和区别。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变式训练3.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参考答案: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将吉林松花江畔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数和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进行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这一中心。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理清说明顺序(2018/2015考)【得

11、分技巧】典型考题1:本文说明顺序是什么?有什么好处?方法总结:从语言标志入手,判断说明顺序。以时间为顺序的说明文,会有表示时间的词或者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以空间为顺序的说明文,则有表示方位的词,如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等。以逻辑为顺序的说明文,则有“首先”“其次”“再次”等词出现,体现由主到次、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等的顺序。从说明对象入手,判断说明顺序。如说明建筑物的构成,必然要用空间顺序;而说明某一事物的历史演变、逐步发展、实施程序、制作工序等,当然要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则多采用逻辑顺序。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从文段大意入手,分析

12、说明顺序。有的文章采用逻辑顺序,不能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分析其顺序,我们就需要概括、归纳大意,理清文章思路,进而把握其顺序。答题格式:文章按照顺序说明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条理清晰。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典型考题2:某几个段落顺序能否调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如果题干点明的几个段落是前文的总说或者分说部分,就需要从这几个分说部分和前面总说部分的顺序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可以调换。如果不是总分情况,就需要归纳概括这几段的段意来判断其所运用的说明顺序,从而确定能否调换。答题模式:这几段不可以调换,因为它们采用了“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符合逻辑或者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大

13、部分情况下,相连的几段顺序是不能调换的)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考点三)选文从雾凇外表的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运用了说明顺序。(3分)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说明顺序及内容概括。解答第一空,可抓住第段中“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一句,“通透灵动”是关键词,可作为答案;解答第二空,要关注第段中的第一句话,该句领起三段,其中“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是关键语句,可摘取“优秀品质”作为第二空答案。选文先说明雾凇的外表,再介绍雾凇形成的条件,最后介绍雾凇内在的优秀品质,采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参考答案:通透灵动优秀品质逻辑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

14、点六变式训练4.文章段位置可不可以调换?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不可以。段从雾凇外表的通透灵动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优秀品质,运用了由表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所以不可以调换位置。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筛选提取信息(2018/2017/2015/2011考)【得分技巧】筛选提取信息,可按以下步骤答题:1.把握筛选信息的标准抓住题干,审清题目要求。2.快速阅读,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所谓的信息筛选区间,即与信息有关的段落范围,如2015安徽中考第1题的答案要在第段中寻找。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掌握筛选信息的方法。(1)抓关键语句法。所谓关键句,就是指过渡句

15、、段首句、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句等,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集中有效的信息。(2)“点面结合”法。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这里的“点”是指各个段落的说明对象,“面”则是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将两者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借用原文重点词语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便是你所得到的答案。4.组织语言。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考点四)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3分)思路点拨

16、: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选文三段介绍了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概括答案要点,可采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如,根据第段最后一句“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可概括出答案要点:吸附污染颗粒。根据第段首句“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可知雾凇产生负氧离子;根据第段内容,可知雾凇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参考答案:吸附污染颗粒;产生负氧离子;吸纳大量音波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变式训练5.仔细阅读第段,说一说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有哪些。参考答案:(1)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2)天晴少云;(3)静风或是风速很小。6.雾凇可分为哪几类?参考答案

17、:粒状雾凇(或硬凇)、晶状雾凇(或软凇)。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2015/2013/2011考)【得分技巧】典型考题1: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方法总结:方法,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方法,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答题格式:(1)事物说明文,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典型考题2: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18、方法总结:(1)看题目;(2)在首段中找;(3)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典型考题3: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总结:(1)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运用设问、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2)概括相关段落。要确定答案所在的区间,明确各段的内容,加以概括。尤其注意段首中心句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5.(原创,考点五)雾凇具有哪些特点?思路点拨:这道题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解答时,首先搞清说明对象,看文章的标题可知。其次,寻找有关雾凇特点的句子,从中筛选答案。文章第段有一句

19、话“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据此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雾凇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拓展思维,创意作答(2018考)考向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悟(看法)。【得分技巧】(1)选准角度,紧扣文章中心和事物特征去谈。(2)言之成理,观点鲜明,能自圆其说;如要求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一定不能空谈。考向2:提出解决被说明问题的办法。【得分技巧】(1)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3)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常识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科学性。考向3:根据文章

20、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的想象。【得分技巧】(1)联系选文,结合一定的生活经验,合理表达。(2)推断要合乎科学,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6.(考点六)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6分)思路点拨:此题考查阅读启示。解答此题,要关注文章的结尾段,它通常点明了主旨。我们不妨细细揣摩文章的尾段。“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包含一个答案要点,即人间万事如同雾凇的形成,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一句,则可分解出两个答案要点:“做好充分准备”和“觅得良机”。参考答案:人生的成功如同雾凇奇观的形成,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21、,付出艰辛努力,还要抓住机遇。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变式训练7.阅读下面材料,用文中介绍的知识说一说松花江下游的雾凇岛多雾凇的原因。链接材料松花江下游的雾凇岛因雾凇多且美丽而著名。因有江水环抱,冷热空气在这里相交,冬季里几乎天天有树挂,有时一连几天也不掉落。岛上的曾通屯是欣赏雾凇最好的去处,曾有“赏雾凇,到曾通”之说。参考答案:松花江下游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2018安徽安庆四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站着听课更健康想必我们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学生在上课时打瞌睡,老师通常就会让这位学生站起来听课。其实,老师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惩罚他,而是要帮助他保持清醒

22、的头脑。毕竟对于长期久坐的学生来说,多站站也是大有好处的。就像有的学校不再要求学生听课要规规矩矩地坐着了,而是允许他们可以站起来听课。例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艾伯特山小学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间“站立式”教室。在这个小学六年级的一个教室里全部配备了可自行调节高度的课桌,以允许学生可以采用坐姿或是站姿来听课。学校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原来,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小学里,许多学生都面临着肥胖的问题,虽然家长们都做过很多努力,但效果却不怎么好。因为孩子平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并且他们在学校一天内有近2/3的时间也是坐着的,这样显然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早有研究表明,孩子在童年时期坐的时间过长,以后就很

23、可能会患上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症。为此,学校联合墨尔本市的贝克IDI心脏与糖尿病研究所的科学家推出了这样的举措。为了更进一步探索,研究人员在学生站着听课的过程中,给他们佩戴了监测仪,以了解他们身体上的情况。结果发现,当学生站着时,他们会有更多的肌肉被调动起来,这样就使得有更多的血液流经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消耗掉多余的热量。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减轻他们的疲劳感,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对他们的健康也很有好处。而且,如果这种健康的行为能够在人生的早期得以培养和巩固的话,就会对他们成年后的健康状况大有裨益。此外,研究人员还有意外的发现:那些原来上课时容易分心的男孩子,在采用站姿上课后会更积极

24、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而且,在课堂上,学生愿意坐着听课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当有学生站起来时,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身体和思维情况适时地对教案进行调整,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虽然站着的效果无法和运动相提并论,但对于几乎没有时间运动的学生而言,站着听课也许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目前,这所小学的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站着听课,并且这项措施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广泛赞赏。看来,站着听课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听课方式!(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改动)1.本文以为说明对象,说明顺序是。答案站着听课逻辑顺序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的把握。从文章的题目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就是“站着听

25、课”。本文先引出“站立式”听课,然后介绍其原因,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2.段对站立听课和澳大利亚一所小学“站立式”教室的介绍有何作用?参考答案引出说明对象“站着听课”,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开头段落以及重点句子作用的分析。文章第一段介绍了站着听课的方式对于孩子学习和身体健康方面的益处,为的就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站立式”教室是大家不了解的,有利于吸引读者,让他们有兴趣读下去。3.文中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作诠释,阐述了站着听课有利于健康的原因,使说明浅显易懂。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判断说明方法,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

26、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分析其作用,要指出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然后结合该说明方法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用于解释被说明对象的成因及内在联系。文章第段对澳大利亚“允许学生可以采用坐姿或是站姿来听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属于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作诠释的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4.根据上下文,请你说说“目前,这所小学的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站着听课,并且这项措施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广泛赞赏”一句中加点的“目前”这个词语的作用。参考答案“目前”,表时间,起限定作用,表明当前这所小学的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站着听课,并且这项措施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广泛赞赏,并不代表以前和将来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析加点词的表意效果。“目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了站着听课的做法在当前阶段受到了欢迎,并不代表任何时间都是这种情况。5.有人说“站着听课”是一种体罚,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不是,因为站着听课能帮助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疲劳感,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对他们的健康也很有好处。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考查对作品的解读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来回答,切忌不着边际。选文段具体介绍站立听课的好处,择其要点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