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发展史第四章ppt课件.pptx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8738355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批评发展史第四章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文学批评发展史第四章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批评发展史第四章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批评发展史第四章ppt课件.ppt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四章 电子课件第四章 墨家与法家的文艺观第一节墨子的“非乐”观“非乐”观“民本”思想“功利主义”文艺观先秦时期与儒道两家文论观念相抗衡的有墨家与法家的文论观念。作为先秦百家争鸣中颇有声势与影响的这两家的文论,也从属于他们的政治与人生主张。墨家从当时一部分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与视角出发,对商周以来的官方文艺以及儒家的文艺思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法家则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从极端功利的立场,对文艺的作用进行了评价。这两家在政治主张上虽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是在对待包括文艺在内的精神文化上,却持有非常狭隘与功利主义的思想,有着相通之处。墨子(约公元前480前420),名翟,鲁

2、国人,活动于战国初期。墨子早年“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但后来却背离了儒家学说,另创墨家学说,成为与儒家学说相抗衡的“显学”。今存墨子五十三篇,是墨子与其弟子后学所作。所谓“非乐”,就是墨子从狭隘的功利主义需要出发,对音乐的功能作了否定,进而否弃了音乐与其他文学艺术的功能,受到荀子与庄子等人的猛烈批评。墨子所生活的年代,“乐”包括了诵诗与歌舞,也可以说是一切文艺种类的综合性概念。所谓“非乐”,也可以说是对一切文艺现象的总的清算与否弃。他的非乐观表现了一些劳动人民对于统治者制礼作乐、劳民伤财的厌恶情绪。当然,墨子并不否认音乐艺术能够陶冶人之性情,但他认为统治者与人民,首先要解决穿

3、衣吃饭的问题。在佚文篇中他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庄子天下篇载庄子的后学批评墨子的学说:“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点明了墨子这种极端功利主义的狭隘眼界不可以为圣人之道。第二节韩非的文艺观“以法为教”及“以吏为师”否定儒家的教化论专制统治者并不否定歌功颂德韩非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法家思想家,他依据法家学说,对文艺问题作了专制主义的论述。他的同门李斯推行“以吏为师”的思想,进而鼓动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的政策,对于秦朝的速亡,产生了误导的作用。两汉的统治者在秦王

4、朝依据韩非学说建立的专制主义政治失败之后,重新建立了儒家教化与法家专制主义互补的施政纲领,对韩非的理论作了修正。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8),战国末年的韩国贵族,曾经与李斯一起做过荀子的学生。他在韩国一直受到冷落,于是潜心著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法术势三派的学说,创立了作为集大成的法家学说。后来秦王读到他的说难等文章,十分赏识他的学说,于是出兵攻打韩国,迫使韩国交出了韩非。但是由于法家都是一些十分自私无情的人物,韩非一到秦国,即受到李斯的嫉妒与谗害,不久被秦始皇下狱,被迫自杀,算是印证了他力倡的法家关于人性自私无情的说法。韩非的文艺观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之上的。在他看来,人是十分自私的生物,毫无

5、道德良知,也不存在什么教育感化的可能性。荀子虽然认为人性本恶,但并不否定通过教化可以改善,“化性起伪”是荀子立论的基础,韩非则彻底否定了这种可能性。他从人的生理本能推断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韩非子奸劫弑臣)。人所以趋利避害,是因为人在本质上与动物都是受本能驱动的,“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韩非子解老)。从这一逻辑出发,韩非自然而然地对儒家的“六艺之教”加以否定。首先,他认为百姓的素质是无法施教的,他们就像婴儿一般,对其教育是对牛弹琴,“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韩非子显学)其二,韩非

6、也反对得民心的说法,他认为民心不存在得失的问题,而是用法治与威势加以臣服的事,“虽拂于民心,立其治”(韩非子南面)“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国去此十者,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商君书农战)。商鞅将儒家的诗书礼乐视为大害,甚至提出“燔诗书而明法令”的主张,成为后来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的前导。韩非继承了商鞅的这些学说,提出了“以吏为师”的主张。他在五蠹篇中说: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韩非称学者(儒)、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兵役者)及商工之民

7、为所谓“五蠹”(五种蛀虫),认为真正的理想国家只有三种人,即农耕与战斗之士,再加上管理他们的官员,其他的人都是多余的。韩非还首次提出,法治之国应摒弃儒家的先王之教,以官吏为教师,学习法律制度。问题在于,韩非的“以吏为师”,其教育内容明显地与儒家所主张的“六艺之教”根本不同,它只是指国家的法令,对于儒家的思想文化则是坚决加以摒弃的。韩非认为人君如果提倡文艺,人们就会去追求虚荣,而种田打仗的人就会少了,国家就会变得贫穷。对于文艺的教化作用,韩非不但认为是不存在的,而且认为人君一旦喜欢上了文艺,就有可能招致祸乱。他在十过篇中列举了十条国君的过失,其中就有两条与文艺有关,第四过是“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

8、穷身之事也”,第六过是“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从另一方面来说,秦王朝对待文艺也并非不重视,而是始终服从其狭隘的统治需要,丝毫不允许文艺有其独立性。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宰相王绾、李斯等人在秦始皇东巡琅玡时合议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这一段记载告诉人们,秦王朝虽然反对儒家的诗书教育,但是对于用刻石等形式来颂扬自己的功德却是相当重视的。文心雕龙铭箴中亦说:“至于始皇勒岳,政暴而文泽。”刘勰认为秦朝刻石用以歌功颂德,与周朝的风雅之道有相通之处。这种由统治者出面歌功颂德,风化天下的方式,可以说是秦朝政教举措之一。它也说明法家与封建专制统治者并不完全否定文艺的教化作用,只是更为急功近利罢了。【思考题】【思考题】1墨家的文学观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态?2法家的文学观是从什么角度推导出来的?【参考书目】【参考书目】(清)孙诒让.新编诸子集成墨子间诂.北京:中华书局,2001(清)王先慎.新编诸子集成韩非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