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一.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35279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一.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一.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一.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一.pptx(9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论n腐蚀危害与控制腐蚀的意义n掌握腐蚀基本知识的必要性n腐蚀的定义与分类n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页/共90页腐蚀危害与控制腐蚀的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腐蚀现象几乎影响到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l机器设备、桥梁、汽车等在大气中的腐蚀生锈l船舰、港口设施以及海上钻井等设备受海水及微生物的腐蚀l地下输油、输气管道以及电缆等受土壤和细菌的腐蚀而穿孔l钢材高温轧制过程因氧化而产生大量的氧化皮l酸碱盐强腐蚀介质中的各种机械设备腐蚀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腐蚀现象几乎影响到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第2页/共90页腐蚀的危害与控制腐蚀的意义腐蚀造成的危害十分惊人:l全世界每年因腐蚀报废的钢铁占年

2、产量的30l因腐蚀停产、更新设备、原料流失以及能源消耗等间接损失远比损耗的金属材料价值大的多,在各工业国家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l在我国,由于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为生产总值的34 从以上可以看出,研究腐蚀对于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3页/共90页第4页/共90页掌握腐蚀基本知识的必要性腐蚀控制的措施:l补救性控制-腐蚀发生后消除它;l预防性控制-事先采取防止腐蚀的措施,避免或延缓腐蚀,尽量减少可能引起的其他有害影响。其主要包括:合理的材料选择、合理的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与热处理方法、具体的防腐措施。在设计阶段采取正确的腐蚀控制方案,就可以延长设备的寿

3、命,避免事故发生。第5页/共90页腐蚀的定义与分类l根据金属腐蚀(metal corrosion)的起因和过程,金属腐蚀是指金属与其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发生的破坏。l腐蚀的定义-材料(金属与非金属)由于环境作用引起的破坏或变质。环境作用包括化学和电化学,化学-机械,电化学-机械,生物作用以及单纯的物理溶解作用。注意:这里的作用不包括由于单纯机械作用而导致的材料断裂和磨损等破坏。第6页/共90页腐蚀的定义与分类(1)按腐蚀的反应历程,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该过程是一种纯氧化和还原的化学过程,反应过程中无电流形成。例如铅在四氯化

4、碳,镁或钛在甲醇中的腐蚀;电化学腐蚀-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电流产生,服从电化学动力学规律。例如金属在大气、海水、工业用水、各种酸碱盐溶液中的腐蚀等。第7页/共90页腐蚀的定义与分类(2)按腐蚀的形态,可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全面腐蚀-腐蚀作用发生在整个金属表面上,可能是均匀或不均匀的。例如碳钢在强碱或强酸中的均匀腐蚀,在整个金属表面以同一腐蚀速率向金属内部蔓延。第8页/共90页腐蚀的定义与分类局部腐蚀-腐蚀集中在金属的局部地区,而其他部分几乎没有腐蚀或者腐蚀很轻微。局部腐蚀的主要种类可分为如下几种:a.应力腐蚀破裂-在拉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以

5、显著的速率发生和扩展的一种开裂破坏。b.腐蚀疲劳-金属在腐蚀介质和交变应力或脉动应力作用下的产生的腐蚀。c.磨损腐蚀-金属在高速流动的或含固体颗粒的腐蚀介质中,以及摩擦副在腐蚀性介质中发生的腐蚀破坏。第9页/共90页腐蚀的定义与分类d.小孔腐蚀-腐蚀破坏主要集中在某些活性点上,腐蚀的直径等于或小于蚀孔的深度。e.晶间腐蚀-腐蚀沿晶界进行,使晶粒间失去结合力,金属机械强度急剧降低。f.缝隙腐蚀-发生在铆接、螺纹连接、焊接接头以及密封垫片等缝隙处。g.电偶腐蚀在电解质溶液中异种金属接触时加快电位较低的金属腐蚀。h.氢脆、选择性腐蚀等。第10页/共90页腐蚀的定义与分类(2)按腐蚀环境,可分为自然环

6、境和工业环境腐蚀:自然环境腐蚀-包括大气腐蚀、海水腐蚀、土壤腐蚀、生物腐蚀等,工业环境腐蚀-包括电解质溶液的腐蚀、工业水中的腐蚀、工业气体中的腐蚀、熔盐的腐蚀等。第11页/共90页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n研究并确定材料和环境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包括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n研究在各种条件下防止或控制材料腐蚀的方法与措施,包括材料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和过程;如何控制与材料腐蚀过程有关的参数。n研究材料腐蚀速率的检测技术和方法,特别是现场快速检测和监控的方法;研究出评定材料腐蚀的综合标准。第12页/共90页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理论本章内容提示:在自然环境和各种生产领域内金属所发生的

7、腐蚀,大多数为电化学腐蚀,因而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n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n腐蚀速度n去极化作用与析氢腐蚀和耗氧腐蚀n金属的钝化 本章内容提示:在自然环境和各种生产领域内金属所发生的腐蚀,大多为电化学腐蚀,因而本章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电化学腐蚀进行讨论:第13页/共90页1.1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1)金属电化学腐蚀历程 金属腐蚀的本质就是金属与周围介质作用变成化合物的过程,即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将金属的腐蚀历程分为两种类型:p化学腐蚀(Chemical corrosion),其特点是氧化剂直接与金属表面的原子碰撞,化合而形成腐蚀产物,即氧化还原在反应粒子相碰

8、撞的瞬间直接于碰撞的反应点上完成。例如高温气体中活泼金属的初期氧气过程。第14页/共90页1.1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p电 化 学 腐 蚀(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其特点是金属的腐蚀存在两个同时进行却相互独立的氧化还原过程,即阳极反应(anode reaction)和阴极反应(cathode reaction)。例如锌在含氧中性水溶液中的腐蚀:这个过程分成如下步骤:(1)阳极区(氧化反应)(2)阴极区(还原反应)(3)溶液中二次产物 (1)+(2)+(3)一次产物二次产物第15页/共90页1.1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相关概念:l电极过程电极表面附近薄层

9、电解质层中进行的过程和电极表面上发生的过程;l电极反应电极和溶液界面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l去极化反应阴极区所发生的还原反应;l氧化还原电极当去极化反应在阴极进行时,阴极的电极材料本身不发生任何变化,只是反应物在其表面氧化或还原时带走或输送电子,且氧化或还原的产物留在溶液中而不在电极上析出,这种电极为氧化还原电极。第16页/共90页1.1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第17页/共90页1.1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2)金属与溶液的界面特性双电层 当金属侵入电解质内时,其表面原子和极性水分子、电解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在金属和溶液侧形成的异性电荷层,即双电层。第18页/共90页1.1 1.1

10、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第一类 金属离子与极性水分子间水化力金属离子和电子之间的结合力。金属侧负电(金属离子进入溶液)、溶液侧正电。第二类 金属离子与极性水分子间水化力0,即 EK EA (1-6)也就是阴极反应的电极电位大于阳极反应的电极电位。第43页/共90页1.1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下面将利用Nernst方程对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自发进行情况予以讨论:l阳极溶解(金属腐蚀)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 阳极上氧化反应 要使反应向右进行,必须M的活度增加或者Mn的活度降低。根据Nernst方程可知,此时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Ee,M将小于实际阳极电位,即Ee,MEK 从以上可以看出,金属电化学腐蚀要

11、连续进时,必须使金属的电位E满足Ee,ME0 EK EA 电位为EA的金属发生腐蚀 E0 EK EA 电极反应达到平衡 E0 EK零;阴极极化值0。E(i=0)称为静止电位,可是是平衡电位或非平衡电位。第50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l超电压 由极化现象引起的偏离平衡位置的差值,成为超电压,计算如下 活化超电压a由电化学(离子运动)极化引起的。扩散超电压d由浓度差(扩散过程)极化引起的。膜阻超电压r由膜阻(保护层)极化引起的。第51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2)极化曲线和极化图l极化曲线 通常用电位电流强度关系曲线或电位电流密度关系曲线来描述电极电位随通过电流强度或电流密

12、度的变化情况,即极化曲线。第52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极化曲线由实验测量,称为实测极化曲线或表观极化曲线:第53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l腐蚀极化图 把构成腐蚀电池的阴极和阳极的极化曲线绘制在同一张E-I坐标上时,便得到腐蚀极化图或极化图。当略去电位随电流变化的详细过程,这时极化曲线可简化成直线,变成Evans极化图。极化曲线的斜率成为极化率(阳极极化率PA和阴极极化率PK)第54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 对于一个给定的腐蚀电池,如果工作达到稳定状态时的腐蚀电流为Icorr,则腐蚀电池的初始电动势为,其中 和 分别为阴、阳极极化阻力,为欧姆电阻(溶液电阻线

13、路电阻)引起的电位降。第55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l腐蚀电位 从上图可知,当腐蚀的欧姆电阻为零时,极化曲线相交于S点。该点为腐蚀电池在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大腐蚀电流Imax。此时对应的电位为腐蚀电位Ecorr。例如单一的一种金属,由于电化学不均一性,而存在许多微阴极和微阳极。第56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3)腐蚀极化图的应用l判断腐蚀过程的控制因素 阻力最大的腐蚀步骤成为控制因素。从上述可知,因此腐蚀电池工作时的腐蚀电流为(1-7)第57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 根据(1-7)式便可容易判断Icorr取决于PK还是PA或R。可分为如下四种:PKPAPKPA

14、PKPARPKPA第58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l确定金属的自腐蚀电流Icorr 通过实验测出阳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然后将两者的直线段延长相交便可得到。l多电极系统的图解分析(自学)第59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3)腐蚀速度与腐蚀性评价l腐蚀速度的计算 金属的腐蚀是一个电化学过程,因而可用腐蚀电流来表征。(1-8)式中W-时间t内金属腐蚀的重量,g;Q-时间t内从阳极上流过的电量;t-金属遭受的腐蚀时间,s;I-电流强度,A;A莫尔质量g/mol;n-参加反应的电子数;F-法拉第常数。如果使用阳极的电流密度iA(A/m2)来计算,则(1-8)转化为(1-9)式中

15、K-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腐蚀量,即腐蚀速度,g/(m2h);S-阳极区面积,m2。第60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 在均匀腐蚀的情况下,常采用重量指标和深度指标来表示腐蚀速度。重量法 失重法腐蚀产物很好的去处而不伤害金属主体。(1-10)式中W0-腐蚀前金属重量,g;W1-腐蚀后金属重量,g;t-金属腐蚀时间,h;S-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面积,m2。增重法腐蚀产物全部依附在金属上而不易去处。(1-11)式中W0-腐蚀前金属重量,g;W1-腐蚀后金属重量,g;t-金属腐蚀时间,h;S-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面积,m2。第61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 深度法 腐蚀后金属厚度的减

16、少来表示。(1-12)式 中 D-金 属 每 年 的 腐 蚀 深 度,mm/a;-金 属 的 密 度,g/cm3。此外还有容量法、力学性能变化率以及电阻变化率等来表示腐蚀速度。第62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l腐蚀速度的影响因素 金属本身的影响 金属的电极电位、超电压、钝性、组织成分、表面状态以及腐蚀产物等。电极电位越高,金属的耐蚀性越好;超电压越大,金属的腐蚀速度越小;钝化越好越稳定;金属的组成对腐蚀速度影响较大,往往引起电化学的不均匀性而加快腐蚀,但是加入的合金元素也会提高金属基体的热力学稳定性或促进钝化或形成保护膜等方式。此外多相合金由于存在电位差而易形成微电池。处理工艺 热处

17、理可有效改善合金中的应力分布、晶粒大小以及第二相的形貌与分布以及再结晶等,此外还有冷变形、机械加工以及铸造和焊接等处理。第63页/共90页1.2 1.2 腐蚀速度 介质环境 包括组成、pH值、温度、浓度、流速以及压力等。组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阴离子的种类上,阴离子增加金属腐蚀速度的作用顺序为:pH值的影响具体可见E-pH图。此外化学稳定性较高的金属(Au,Pt等),其电极电位较高;两性金属(Al,Pb,Zn,Cu)等,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均可溶解,不能形成保护膜,腐蚀速度较快,只有在中性范围内较小;钝性的金属,形成碱性保护膜,溶于酸而不溶于碱。升高温度会加快腐蚀速度;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加;流速会影

18、响扩散控制的极化过程;压力的增加(气体溶解度增加)会加快腐蚀速度。其他环境 包括接触电偶、微量氯离子、微量氧、微量高价离子以及析出氢等。第64页/共90页1.3 1.3 去极化作用与析氢腐蚀和耗氧腐蚀 能减弱或消除极化过程的作用成为去极化作用。例如增加去极剂(H+、O2)的浓度、升温、搅拌或降低活化超电压等措施,均可增强去极化作用。在实际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阳极溶解的阻力较小,而阴极的去极化作用反应阻力较大而成为腐蚀过程的控制因素。析氢腐蚀和耗氧腐蚀就是两种典型的去极化腐蚀形式。第65页/共90页1.3 1.3 去极化作用与析氢腐蚀和耗氧腐蚀l析氢腐蚀 溶液中的氢离子作为去极剂,在阴极上放

19、电,从而促使金属阳极溶解过程持续进行而引起的金属腐蚀,称为析氢腐蚀。发生析氢腐蚀的条件阳极电位必须低于阴极的氢电极电位。从Nernst方程可知,氢的平衡电极电位在250C时,Ee,H=-0.059pH,pH越小,氢电极的平衡电位越高,这时更容易发生析氢腐蚀。析氢腐蚀的阴极过程和氢的超电压 一般认为氢去极化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水化氢离子迁移、对流、扩散到阴极表面 .水化氢离子的脱水放电后成为氢原子,并被吸附到金属上 .复合脱附或电化学脱附后氢原子结合成为氢分子 .电极表面的氢分子通过扩散、聚集成为氢气泡逸出。控制因素第66页/共90页1.3 1.3 去极化作用与析氢腐蚀和耗氧腐蚀 无论是第二

20、步还是第三步都会引起电化学极化,从而导致氢的超电压H。下图为析氢过程的阴极化曲线。弱极化区 iAlCrMoMgNiFeMnZnPbCu,而不是耐蚀性。自钝化金属钝化膜破坏时又可以重新恢复钝态。金属自钝化时必须具备:阴极还原的平衡电位Ee,K要大于金属的初始钝态电位EP,即Ee,K EP;阴极极限扩散电流密度iL要大于该金属的致钝电流密度iCP,即.iL iCP。合金元素 合金化是改善金属钝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加入自钝化能力比较强的金属可以促使钝化。Fe中加入Cr,便形成不锈钢。钝化介质 钝化剂氧化剂(HNO3,H2O2,HClO3等)和非氧化性介质(Mg在HF)。活性离子的特征有关(Cl-B

21、r-I-F-ClO4-OH-SO4-)。此外,pH值对金属钝化影响较大。溶解的氧也对金属钝化有影响。温度 温度越低越容易钝化。l金属钝化后的电位往往向正方向 例如Fe钝化前:-0.5-+0.2V,钝化后:+0.5-1.0Vl金属钝态与活态之间的转换具有一定的不可逆行 例如将钝化后的Fe侵入不能钝化的稀硝酸中,仍会保持钝态。l利用外加阳极电流或局部阳极电流也可使金属从活态转变为钝态第73页/共90页1.4 1.4 金属的钝化(2)钝化理论与钝化特性曲线分析l成相膜理论(薄膜理论)该理论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溶解时在金属表面形成了致密的、覆盖良好的固体产物保护膜,从而完全隔绝了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

22、或者强烈的阻止了阳极过程的进行,使得金属的溶解速度大大降低而转变为钝态。最常见的为金属的氧化膜。l吸附理论 该理论认为金属钝化不需要形成固态产物,而只要在金属表面上或部分表面上生成氧或含氧离子的吸附层就足够使金属钝化了。这些粒子在金属表面上吸附以后,改变了金属溶液界面的结构,使阳极反应的活化能显著提高,从而降低了金属表面本身的反应能力,而呈现出钝态。例如不锈钢钝化时电容改变不大,表明无成相膜生成。根据不同的条件,上述两种理论对实际金属的钝化起着不同主导作用。第74页/共90页1.4 1.4 金属的钝化l钝化特性曲线分析 四个特征电位:金属电极平衡电位Ee,M、金属的临界钝化电位ECP、初始稳态

23、钝化电位EP、过钝化电位ETP,四个区域:活态区、过渡区、钝态区和过钝化区。活态区AB段 金属处于活性状态,无钝化膜,阳极溶解反应进行。过渡区BC段 当E=ECP时,出现临界钝化电流密度iCP,形成钝化膜(不稳定的氧化物),随后阳极电流急剧下降。钝态区CD段 形成稳定的钝化膜(Fe203),并形成很小的维钝电流密度iP。过钝化区DE段 阳极电流密度增加,形成可溶性的高价氧化膜,钝化破坏。第75页/共90页1.4 1.4 金属的钝化l钝化特性曲线的特点 整个阳极极化曲线存在四个电位特征、四个特征区和两个特征电流密度。金属在整个阳极极化过程中,由于电极电位所处的范围不同,电极反应不同,腐蚀的速度也

24、不同。钝化区的电极电流密度最小,腐蚀速度最慢。此外金属的腐蚀是一个阳极反应、阴极反应同时进行的过程。对于给定的腐蚀体系,金属究竟处于钝态还是活态,除了与阳极过程有关外,还要看局部的阴极过程。.金属发生活性溶解 .不稳定钝化状态,钝化膜不能修复。.自钝化体系,钝化膜可自行修复。第76页/共90页1.4 1.4 金属的钝化(3)金属钝性的应用l阳极保护技术 利用外加电源可使钝化金属阳极极化。当金属电极电位极化到ECP,金属由活态转为钝态,如果使阳极电位维持在稳态区时便可使金属保持钝态,实现阳极保护。(在后续第6章详细介绍)。l化学钝性提高金属腐蚀性 利用钝化剂使阳极钝化(例如对碳钢来说,加少量铬酸

25、盐、硝酸钠等),但注意其用量。因为钝化阳极的同时,也可作为阴极的去极剂。此外利用钝性的不可逆性对金属可实行钝化预处理。l添加钝化合金元素提高其耐蚀性 加入少量的易钝化合金元素提高耐蚀性。例如Fe中加Cr、Al、Si等提高其在含氧酸中的腐蚀。l添加活性阴极元素提高钝化金属或合金的耐蚀性 对某些不具备自钝化条件的金属合金加入少量阴极性元素,增大其在介质中的腐蚀电流。当钝化电位对应的阴极电流密度大于钝化电流密度时,就可实现自钝化。碳钢中加入0.2的Cu可显著提高其在大气中的耐蚀性。第77页/共90页第2 2章 影响局部腐蚀的结构因素 本章提示:主要针对金属的局部腐蚀进行研究,其中包括由于受力而产生的

26、应力腐蚀、疲劳腐蚀、磨损腐蚀、氢致腐蚀;表面状态和几何因素引起的小孔腐蚀、缝隙腐蚀;异种金属组合产生的电偶腐蚀以及由于焊接引起的晶间腐蚀等。n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的比较n力学因素n表面状态和几何因素n异种金属组合n焊接因素第78页/共90页2.12.1局部腐蚀和全面腐蚀比较(1)局部腐蚀和全面腐蚀的定义 全面腐蚀(General Corrosion)腐蚀是在整个金属表面上进行。可事先预测。局部腐蚀(Localized Corrosion)腐蚀只集中在金属表面局部特定部位进行,其余大部分几乎不腐蚀。事先无法预知,容易发生脆性断裂失效,危害性特别大。第79页/共90页2.12.1局部腐蚀和全面腐蚀比

27、较全面腐蚀8.5%应力腐蚀破裂45.6%腐蚀疲劳8.56%小孔腐蚀21.6%晶间腐蚀4.9%高温氧化4.9%氢脆3.0%Table1:1976年日本Mitsubishi化工对服役10年的机械化工装置损坏调查第80页/共90页2.12.1局部腐蚀和全面腐蚀比较(2)局部腐蚀和全面腐蚀的比较比较项目全全 面面 腐腐 蚀蚀局局 部部 腐腐 蚀蚀腐蚀形貌腐蚀分布在整个金属表面腐蚀破坏主要集中在一定区域腐蚀电池阴阳极在表面上变化,阴阳极无法辨别阴阳极在微观上可以分析电极面积阴极=阳极阳极 阴极腐蚀产物可能对金属具有保护作用无法保护作用 第81页/共90页2.2 2.2 力学因素(1)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破

28、裂指金属结构在应力和特定腐蚀环境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破裂,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SCC。第82页/共90页2.2 2.2 力学因素l应力腐蚀产生条件和特征 条件敏感材料、特定环境和拉应力 拉应力来自制造加工过程,例如剪、冲、切削等冷加工以及锻造、焊接、热处理造成的残余应力等。特征 SCC具有如下特征:.材料本身对SCC的敏感性,纯金属不 会发生SCC,而合金容易。.有效应力(工作应力和残余应力之和)低于某一临界值时,不发生SCC。第83页/共90页2.2 2.2 力学因素 特定组合环境 对给定的材料只有其对应的特定环境下才能发生SCC。例如碳钢的OH-、低合金 高强度

29、钢 潮湿的大气 滞后效应 包括孕育期、裂纹扩展 期、快速断裂期。第84页/共90页2.2 2.2 力学因素 SCC裂纹形态 晶间形(碳钢)、穿晶形(镁合金)和混合型(钛合金)。第85页/共90页2.2 2.2 力学因素l应力腐蚀机理 电化学溶解理论存在活性途径优先进行,阳极侵蚀处形成狭小裂纹。小阳极的裂纹内部 大阴极的金属表面 由于活性阴离子Cl填充到裂纹处,使浓缩的电解质溶液水被酸化,导致裂纹尖端的阳极溶解加速,在应力作用下裂纹不断扩展,直至破裂。第86页/共90页2.2 2.2 力学因素l应力腐蚀保护 降低设计应力 在空气条件下,K1-应力强度;-拉应力;a-裂纹深度;Y-修正系数;K1c-材料临界断裂韧性。在腐蚀条件下同样存在K1SSC(小于K1c,通常为1/2-1/5)。第87页/共90页2.2 2.2 力学因素 合理设计与加工减少局部应力集中 选用对接焊接结构、大的曲率半径、采用流型设计等。第88页/共90页2.2 2.2 力学因素 降低材料对SCC的敏感性 退火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时效处理改善合金组织(消除晶间偏析)降低对SCC的敏感性。其他方法 合理选材,采取阴极保护。(2)疲劳腐蚀第89页/共9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90页/共9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