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和根腐病的防治.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35021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辣椒疫病和根腐病的防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辣椒疫病和根腐病的防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辣椒疫病和根腐病的防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辣椒疫病和根腐病的防治.pptx(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共31页(一)发病症状u苗期发病 幼苗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呈暗绿色水渍状腐烂或猝倒;茎基部黑褐色,幼苗呈立枯状死亡。u成株期发病 叶片发病,多从叶缘开始侵染,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块病斑,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湿度大时可见白霉,叶片软腐脱落。枝条及茎部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展成黑色条斑,多从基部开始,病部缢缩,病部以上枝叶很快枯死。剖茎观察,可见病部仅限于表皮,维管束不变色。果实染病多从蒂部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变褐、软腐,潮湿时长出白色的霉层。干燥时,果实失水、干瘪。第2页/共31页辣椒疫病幼苗受害状第3页/共31页第4页/共31页 辣椒疫病病叶第5页

2、/共31页辣椒疫病病茎第6页/共31页第7页/共31页病果第8页/共31页(二)病原病原菌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丝状,分枝顶端生孢子囊,孢子囊卵圆形,顶端有乳头状突起,萌发时释放出许多游动孢子。卵孢子圆球形,淡黄色。厚垣孢子球形,单胞,黄色,壁厚平滑。第9页/共31页1孢子梗和孢子囊25孢子囊6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7游动孢子8休止孢子萌发9藏卵器第10页/共31页(三)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最高,是翌年主要的初侵染源。当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活动传到茎基部或近地

3、面的果实上,引起发病。病部再产生孢子囊,经风雨、气流重复侵染,在田间扩散蔓延。高温、高湿有利此病的发生和流行。病菌在1 10 03 37 7范围可生长发育。发病适温为2 25 53 30 0,空气相对湿度在8 85 5%以上时,发病严重。如果土壤湿度在9 95 5%以上维持4 46 6h h,病菌便可以完成浸染过程,2 23 3d d可完成1 1代。一般情况下,植株从发病到枯死只需3 35 5d d。这便是辣椒疫病成为发病周期短,流行快,病情发展迅猛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的原因。降雨日多、雨量大、地面积水、重茬、密植、通风透光不良等均是发生严重的原因。第11页/共31页第12页/共31页(四)综合防

4、治技术1、农业防治技术u清洁田园,减少病菌的传播与积累 辣椒生长期和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病残体,严禁将其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埂和水渠中,应集中烧毁和妥善处理,以免加大再侵染来源。u实行合理轮作倒茬,恶化病原的生存环境 由于辣椒疫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其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因此轮作倒茬是减少菌源积累的重要途径。应尽量减少重茬,避免与茄果类、瓜类连作或套种,宜与葱、蒜、豆类等作物轮作。第13页/共31页u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早熟避病或抗病品种,如温室以陇椒2号、陇椒5号为主。u加强田间管理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石灰撒入病穴内消毒,防止病菌扩散。u高垄地膜栽培,科学灌水、控水 选择地势较高

5、、排水好、肥沃的沙质壤土,播前深翻晒土,采取高垄地膜栽培,灌水要采取膜下暗灌,及时适当,一般播种或定植后要浇足苗水或定植水,缓苗发根时适当控制水分,盛果期充分供水,以小水浅灌为原则。第14页/共31页2、化学防治技术u种子处理 育苗前,将种子用55温水浸泡30min,或者清水预浸1012h后,用1%硫酸铜浸种5min,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或用高锰酸钾500倍液浸种30min后洗净催芽。u土壤消毒 温室作物收获后,深耕,灌水,再覆地膜,利用太阳光晒1个月,消灭土壤中的有害生物,防治土传病害。育苗前,每平米用25%甲霜灵9克加70%代森锰锌1克与30公斤细土拌匀,1/3药土铺床,2/3覆盖种子。第

6、15页/共31页u药剂防治起垄定植前,可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喷洒垄面形成药膜,然后覆膜待播(移栽)。定植一周后,随即用68.75%银法利25ml,兑水1.52kg,与面粉配成糊状,涂抹地表以上的茎秆周围,预防苗期茎部感病。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喷洒和浇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8.75%银法利4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视病情1015天施一次,连施23次,灌根时每株灌药200250ml。第16页/共31页二、辣椒根腐病 辣椒根腐病(SweetpepperandPepperrootrot)是辣椒常见

7、的病害之一,各地均有发生,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都可发病。春季多雨、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根系腐烂、植株枯死。第17页/共31页(一)发病症状辣椒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危害辣椒茎基部及维管束。病害多发生于定植后,发病初期病株枝叶特别是顶部叶片白天萎蔫,傍晚至次日早晨恢复,症状反复数日后,叶片全部萎蔫,但叶片仍呈绿色。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及深褐色腐烂,呈湿腐状,最后病部缢缩腐烂,皮层极易剥离,露出木质部;横切茎可见微管束变褐色,湿度大或生育后期茎基部或根茎部腐烂,有时可见粉红色菌丝及点状黏质物,后期潮湿时可见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此外,病菌等侵

8、染种子和幼苗时,也可引起种子腐烂或幼苗猝倒。第18页/共31页第19页/共31页第20页/共31页第21页/共31页第22页/共31页第23页/共31页第24页/共31页(二)病原Fusarium solani称腐皮镰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第25页/共31页(三)发病规律病菌以厚垣孢子、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的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10年甚至更长。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发病部位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分生孢子可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阴湿多雨、地势低洼,发病严重。早春和初夏阴雨连绵、高温、高湿、昼暖夜凉的天气有利发病。种植地低洼积水,田间郁闭高湿,茎节

9、受蝼蛄为害伤口多,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会加重病情。第26页/共31页(四)防治方法 1.轮作换茬 忌重茬,与豆科、禾本科等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2.加强栽培管理采取高畦(垄)覆膜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有条件尽量利用滴灌,灌水和雨后及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部伤口愈合和根系发台。保持土壤半干半湿状态,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时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第27页/共31页 3.病株处理 如在辣椒田里发现一株或几株出现中午萎蔫,晚上稍恢复的情况,就应立即拔除,带出田外烧掉,然后用土拌石灰掩埋辣椒病穴。4.种子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进入一般浸种,然后

10、催芽播种;也可用次氯酸钠浸种,浸种前先用0205的碱液清洗种子,再用清水浸种812小时,捞出后置入配好的1次氯酸钠溶液中浸510分钟,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5.药剂防治(1)定植前,每亩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公斤,与干土拌匀后撒入土壤中进行消毒。第28页/共31页(2)定植时用抗枯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根1015分钟。(3)定植后浇水时,随水加入硫酸铜冲入田中,每亩用量为1.52公斤,可减轻发病。(4)发病初期用药剂进行喷洒或浇灌,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采果前3天停止用药。也可以用2.5%适乐时1袋(10毫升)30%瑞苗清1袋(8毫升),兑15公斤水灌根。主要灌病株周围的健株根部,每株至少灌1纸杯药液。第29页/共31页谢谢第30页/共3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1页/共3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