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课堂行为的研究_范平平.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735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70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生课堂行为的研究_范平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职生课堂行为的研究_范平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生课堂行为的研究_范平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生课堂行为的研究_范平平.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宄工作和取得的研宂成果。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 关材料均是真实的。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 或其它机构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 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研宄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南京师范 大学。学校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上网 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采用影印、复印等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可以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和 纸

2、质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论文,密级: 么幵 保密期限为 年。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尜 H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 日 期 : 广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劳动人才和义务教育普及都具有重大意 义。然而,社会人士对中职生的偏见,甚至教育系统内部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 自身对中职生的否定态度却依然存在。课堂是中职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第一情 境,中职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也集中体现了其素质提升和个人发展的现状。走 进中职生课堂,探讨其在课堂情境下的行为表现对中职生扔掉 “ 标签 ” ,促进个 人发展有重要意义。 论文通过对昆

3、山市某中专校物流专业两个班级 70名中职生进行为期两周的 跟踪观察,并结合对中职生和中职教师的访谈,研宄发现:从整体来看,中职生 的课堂参与度不高,但是其在实践技能课堂中的参与高于专业理论课和文化基础 课、在教室情境内的课堂沉默现象与实践室内的课堂沉默现象较为严重、在实践 室内的问题行为表现与教室内的问题行为表现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性 ;从同一课堂 中来看,学生的问题行为在课程导入阶段和学生自由复习阶段较为集中, 新课程 导入阶段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提高,但是随着新课程的学习,中职生会呈现出不 同程度的沉默行为和问题行为;在不同的班级氛围中,中职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呈 现出一致性,然而不同班级中职生的课

4、堂问题行为有不同的表现;从性别差异来 看,女生的课堂参与高于男生,男生的问题行为多表现为外向型、女生的问题行 为多表现为内向型。中职生的课堂行为现状表明,中职生不仅仅是问题行为的 “ 代 言 ” 群体,他们也有课堂参与的愿望和抱负实现的诉求,其课堂参与不高、课堂 沉默严重与问题行为多发是由于其自身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低责任感、 对专业的认识较为模糊,教师对其缺乏正确认识、教学方法单调和课堂管理不善、 师生关系疏远,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体系主观化以及家庭的溺爱或放任、 同辈群体、社会舆论导向等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提高中职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善其课堂沉默,管理其问题行为需要中职生自 身的

5、努力,也需要家庭、教师和学校的共同促进。中职生自身要明确目标,加强 自我控制;家庭要给予中职生合理的期望和鼓励;教师要依据中职生特点改进教 学方式和课堂管理,构建 “ 熟悉 ” 的师生关系;学校应在制度等层面针对中职生 特点进行改革,共同为构建良好的中职 课堂氛围而努力。 关键词:中戚生,参与行为,沉默行为,问题行为 Abstract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labor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personnel are of gr

6、eat significance. However, the public prejudice against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even internal education system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to vocational students negative attitude is still there. The classroom is the first scenario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cquire knowledge a

7、nd skills,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learning behavior also epitomizes the status of its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Vocational students into the classroom to discuss their behavior in the classroom situ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throw away label, p

8、ersonal development is important. Thesis Kimshan City, a secondary school logistics two classes 70 vocational students were followed for two weeks, and combined f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vocational teacher interviews, the study found: Overall, vocational Students of class participation is n

9、ot high, but their participation in practical skills courses in higher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classroom courses and basic courses in the classroom situation within the classroom silence in the room and classroom practice silence is more serious, problem in the practice room behavior problems in th

10、e classroom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also showed a greater difference; from the same classroom, the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s in the course import stage and students to freely review stage is more concentrated, the new curriculum import stage student class participation will increase, but as learni

11、ng the new curriculum,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ill show varying degrees of silence behavior and problem behavior; atmosphere in different classes,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showing lower class participation consistent, but different classes in vocational Health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class be

12、have differently; gender differences, tfie girls than boys class participation, problem behavior boys showed more export-oriented, problem behaviors girls showed more inward-looking.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behavior showed that vocational students not only problem behavior

13、s endorsement group, they also have the desire and ambition to achieve the aspirations of class participation, its class participation is not high, the classroom silence serious problem behavior and is due to multiple its own low self-efficacy, low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learning, professional

14、knowledge is more vague, lack of Abstract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iieir teachers, poor teaching methods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estranged, the school curriculum is unreasonable, subj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family of spoiled or laissez-faire, the impact of pee

15、r groups, guide public opini on, and many other factors result. Improve vocational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improve their classroom silence, their problem behavior management vocational students need their own efforts, but also need to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the family, teachers and schoo

16、ls. Vocational students themselves to clear targets, enhance self-control; the family should be given a reasonable expectation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encourage; teachers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to build nfami

17、liarf,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schools should level system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other features of the reform, together to build a good atmosphere in the classroom and work in the post. Key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participation behavior; silent behavior; behavior problem m _ _ 目录 擬 .

18、 I Abstract .II . I 第 1章绪论 . 1 1.1研宂缘起 . 1 1.1.1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 1 1.1.2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对中职生的消极态度 . 2 1.1. 3基于选择研究对象和研宄方法的可行性 . 2 1. 2概念界定 . 3 1.2. 1中职生 . 3 1. 2. 2 课堂 . 3 1.2. 3课堂行为 . 4 1. 2. 3.1 行为 . 4 1. 2. 3. 2课堂行为 . 5 1.3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7 1. 3.1关于课堂的研宄 . 8 1. 3. 2关于课堂行为的研宄 . 9 1. 3. 3关于中职生课堂行为的研究 . 18 1.

19、 3. 4对中职生课堂行为研宄的评述 . 20 第 2章研究设计 . 21 2.1 研宄目标 . 21 2. 2研宄思路 . 21 2. 3研究对象的选择 . 22 2. 4研究方法的确定 . 22 2. 4. 1文献研究法 . 23 2. 4. 2观察法 . 23 2. 4. 3访谈法 . 24 2. 4.4案例研宄法 . 24 2. 5观察法的运用 . 24 2. 5.1课堂观察量表的编制 . 24 2. 5.2课堂观察法的实施 . 26 2. 5. 3观察资料的处理 . 27 I 2. 6访谈法的运用 . 27 2. 6.1访谈提纲的编制 . 27 2. 6. 2访谈过程的实施 . 28

20、 2. 6. 3对访谈资料的处理 . 28 第 3章中职生课堂行为的现状 . 29 3.1从同一班级的不同课堂来看 . 29 3.1.1中职生课堂参与整体不高,但呈现出差异性 . 29 3. 1. 2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因不同情境变化 . 31 3.1. 3中职生教室情境下课堂消极沉默行为严重 . 32 3. 2从同一课堂的不同时段来看 . 34 3. 2.1内容回顾阶段,问题行为严重 . 35 3. 2. 2新课程导入阶段,课堂参与提高 . 36 3. 2. 3新课程学习阶段,课堂行为复杂性 . 37 3.2.4学生自由复习阶段,课堂行为转化 . 39 3. 3从同一专业的不同班级来看

21、. 40 3. 3.1课堂参与行为的一致性 . 40 3. 3. 2课堂问题行为的差异性 . 41 3. 4从同一班级的不同性别来看 . 42 3. 4. 1课堂参与行为的性别差异 . 43 3. 4. 2课堂问题行为的性别差异 . 44 第 4章中职生课堂行为表现的原因探析 . 46 4.1中职生自身因素 . 46 4. 1.1低自我效能感 . 46 4. 1.2无所谓的态度 . 47 4. 1.3对学习的低责任感 . 48 4. 1. 4对专业的模糊认知 . 49 4.2教师因素影响 . 50 4.2.1缺乏自我提升 . 50 4. 2. 2对中职生的错误认识 . 51 4. 2. 3单调

22、陈旧的教学方法 . 52 4. 2. 4放任自流的课堂管理 . 53 4. 2. 5 “ 疏远 ” 的师生关系 . : . 53 4_ 3学校因素影响 . 54 4. 3.1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 54 _ 0 _ _ 4. 3. 2主观化的评价体系 . 56 4. 4周围环境影响 . 57 4. 4.1家庭环境因素 . 57 4.4.2同辈群体因素 . 58 4. 4. 3社会环境因素 . 59 第 5章改善和矫正中职生课堂行为的建议 . 61 5.1学生自身 . 61 5.1.1明确个人未来规划 . 61 5.1. 2进行自我积极心理暗示 . 61 5.1.3努力加强自我控制 . 62 5.

23、 2家庭层面 . 62 5. 2.1提出合理期望和要求 . 62 5. 2. 2给予适时鼓励与赞扬 . 63 5. 2. 3实施宽严相济的教育 . 63 5. 3教师层面 . 64 5. 3. 1设置阶段任务的教学方式 . 64 5. 3. 2关注课堂积极参与的学生 . 64 5. 3. 3引导课堂消极沉默的学生 . 65 5. 3. 4控制问题行为多发的学生 . 65 5. 3. 5构建 “ 熟悉的师生关系 . 65 5. 4学校层面 . 66 5.4.1制定符合实际的规章制 度 . 66 5.4. 2制定课堂学分管理制度 . 66 5. 4. 3改革考核评价制度 . 66 5. 4. 4改

24、进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 . 67 關 . 68 参考文献 . 69 Pfti . 74 致谢 . 77 m 第 1章绪论 第 1章绪论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培 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任务,也肩负着使广大青少年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 责任,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劳动人才和义务教育普及都具有 重大意义。然而,中职生是 “ 淘汰者 ” 的标签仍未被抹去,社会人士对中职生的 偏见,甚至教育系统内部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对中职生的否定态度却依然 存在。课堂是中职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第一情境,中职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也 集中体现了其素质提升和个人发展

25、的现状。走进中职生课堂,探讨其在课堂情境 下的行为表现对中职生扔掉 “ 标签 ” ,促进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 1.1研究缘起 1.1.1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我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职 业教育,要求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 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其中,中等职业教育的 发展更是当务之急。 在横向教育结构中,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大力发 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就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有利于我国中等阶段教育在更广 范围内普及。教育部在 2010年印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 2010. 一一 2012年 )中提出:保证中等职业教

26、育年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大体相当, 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 1800人左右,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明确了在横向教育体系 中,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髙中阶段教育的规模比例,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 , 位,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 在纵向教育结构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并补充高等职业教 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和一 线高技能劳动者。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社 会主义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国家化、市场化、城镇化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振兴新兴产业,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

27、化升级、特别是 发展现代农业、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样迫切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 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有效 保证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为高等职业教育储备人才力量,促进职业教育 纵向结构体系的完善,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 2010 -2012)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01.57 1 第 1章绪论 无论是从普职教育结构中看还是从职业教育结构中看,中等职业教育都在整 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对中等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 并釆取各种措施和政策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

28、展,在此基础上,中等职业教 育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中等职 业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质量可以由中职生的课 堂行为现状来体现。 1.1.2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对中职生的消极态度 笔者在在文献资料的阅读与整理过程中发现,已发表的期刊文献中多是关于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多数研究者认为中职生的心理环境、学习经历与普 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较 差,致使其课堂问题行为多发、难以管理,己有的理论研究 从侧面反应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对中职生持有消极态度。 2014年 10月到 2015年 01月期间,笔者在昆山市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 了为期三个月的

29、实习,实习期间主要负责教务工作,因此在工作时间和课余时间 会经常有机会接触到学校的各科教师。通过教师的日常聊天、与教师的一些谈话 了解到,教师对中职生的抱怨是教学中的常态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对中 职生的管理无从下手,时间久了,对中职生课堂行为的改善与学习行为改善都持 有一种消极的态度。一位任教营销管理专业课程 的女教师提到这些学生时满脸愁 容,她讲到: “ 这些学生又不 *作业,你说你连抄不愿意抄,把他们叫到办公室, 人家说什么都不管用,下次还是继续不交作业,该怎么办呀。 ” 笔者所在办公室 的 Z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由于一位女生经常完不成作业, Z老师想亲自督促也 许效果会好一点,于是

30、在中午休息时间将其叫到办公室,在老师的督促下写作业。 两天过去了,该学生明显产生了倦怠,在 Z老师对其说教了一番后重重关上办公 室的门扬长而去,以后该学生再也没在办公室出现过。笔者所处的实习中职学校 是一所口碑和教育质量都不错的学校,然而亲身经历 、亲眼所见和亲耳所听让笔 者对中职生这一群体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笔者希望走进教室、走向课堂,对中职 生进行跟踪观察,用自身去感受中职生课堂行为的真实情况,希望了解是否所有 的中职生都是教师眼中的 “ 困难户 ” ,是否都存在着严重的课堂学习问题,是否 是难以管理、无可救药的一个特殊群体,并期望透过观察所得表象探索中职生课 堂行为背后的原因。带着好奇与希

31、望,笔者选定中职生课堂行为这一主题进行研 宄,在跟踪观察的基础上,期望能够做出有价值的研宂结果。 1. 1. 3基于选择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基于论文研宄的主题, 笔者 .将研究场所锁定在课堂中,将课堂观察法确定为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因此研究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关系到论文研究的可行性 2 第 1章绪论 与可操作性。 笔者实习期间,同一办公室的 L老师是中职物流专业(一)班和(二)班的 专业课教师,同时也是物流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为笔者进入班级进行课堂观察提 供了帮助。同时该学校周边物流基地和物流企业迅速发展,为该学校物流专业的 实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该学校物流专业自身也拥有较

32、先进的实践设 施设备,拥有先进的物流实训室,成为江苏省物流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的赛点。该 校物流专业发展良好,在开设同类专业的学校中较有代表性,因此笔者将实习所 在学校物流专业的中职生作为研宄对象,为论文研宄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观察法是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范围和数量对研究方法的实施有 重要影响。在研宄方法实施过程中,笔者只能通过自身观察,并借助手机录音以 及观察量表等工具,因此笔者选择所在实习单位的两个中职生班级共 70名中职 生作为研宄对象。从研宂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出发,笔者选择所在实习单 位的物流专业班级 作为研究对象。 1.2概念界定 1.2. 1中职生 我国所谈职业教育通

33、常是指学历性职业教育,其层次主要包括初等职业教 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即初级阶段的职业教育,相当 于中学以下水平,初等职业教育学生的人数己在逐渐减少 中等职业教育即中等 阶段的职业教育,相当于普通教育的高中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即高等阶段的职业 教育,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最高阶段,在未来的职业教育层次中有可能会出现 研宄生层次的职业教育。 所谓中职生即在中职学校进行职业准备学习的学生,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办 学形式主要有三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本文中所研宄的 中职生主要是指在中等专业学校中进行职业准备学习的学生。 1.2.2课堂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34、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 了班级授课制的可能性,班级授课制的可能和流行使课堂进入到教育活动中去。 无论在何种类型、何种层次的教育活动中, “ 课堂 ” 是被经常使用、经常提及的 词语。即使 “ 课堂 ” 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却很少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清晰明确 的定义。那么,宄竟仟么是课堂,这里有必要进行一个认真的探讨。 由中国知网检索可知, 汉语同韵大词典将课堂解释为两种意义: 1.专门 用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 2.泛指各种能获取知识的场所。这种解释囊括了课 3 第 1章绪论 堂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释义,但却比较简单,狭义的解释将课堂具象化为 “ 教室 ” 这一具体的场所;广义的解释

35、将课堂外延为所有获得知识的场所,而不一定有教 学活动的存在。 在潘光文所著的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 一 书中,对 “ 课堂 ” 做了讨论 . 广义的课堂是指被用来进行教学活动的任何场所,一个场所能否成为课堂的判断 标准即在这个场所里是否正在发生教学活动 ;狭义的课堂是指学校教学活动发生 其中的专门环境,对于狭义课堂而言,教学活动发生的空间是专门安排的,是渗 透着制度、精神等因素的空间。 潘光文对 “ 课堂 ” 所做的讨论无论是广义角度 还是狭义角度都强调了两个基本要素:教学活动和空间场所,两者的区别在于任 意性和专门性、单一性和复杂性。 对课堂做比较详尽分析的是王鉴所著的课堂研究概论,他从课堂历史考 察的角度分别对中西方的课堂历史做了梳理与研宄,得出课堂的三种理解 .第一 种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场所,即教室;第二种是指课堂教学 ,即发生在教室里的教 学活动;第三种是指课堂是一个学习型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学生成长、发展和 教师专业提高的共同体。他对课堂的三种理解做出了分析并指出:课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