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时.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30649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新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新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时.pptx(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夜书所见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作者:叶绍翁第1页/共27页叶绍翁: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他南宋中期诗人。他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品:句最佳。主要作品:游园不值游园不值嘉兴界嘉兴界访隐者访隐者四朝四朝闻见录闻见录等。等。走近作者第2页/共27页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重点)3.学习一组写秋景的古诗,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体会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难点)第3页/共27页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视频朗读视频第4页/共27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2、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读提示第5页/共27页旅客思乡之情。旅客思乡之情。【夜书夜书】【萧萧萧萧】【梧梧】【客情客情】【知知】【挑挑】【促织促织】【篱落篱落】晚上写。晚上写。风声。风声。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猜想。猜想。俗称蟋蟀,也叫蛐蛐。俗称蟋蟀,也叫蛐蛐。梧桐树。梧桐树。读作读作“tiotio”,用细长的物件逗引。,用细长的物件逗引。篱笆。篱笆。第6页/共27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自读情况第7页/共27页 我会写送来书写指导:“辶”的捺要长;“关”下横稍长,最后一笔捺变为点。送送sngsng结构:半包围组词:欢送 雪中

3、送炭造句:妈妈给我送来了书包。音序:S 部首:辶第8页/共27页 我会写挑逗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边是“扌”不是“木”,“儿”左右各有两笔,居中间位置。挑挑tiotio结构:左右组词:挑开 挑拨离间造句:小明正在挑逗着小猫玩呢。音序:T 部首:扌第9页/共27页挑挑tiotio(挑促织)(挑促织)tiotio(挑选)(挑选)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读读一一读读:小小孩孩们们精精心心挑挑(tiotio)选选了了两两只只看看上上去去很很勇勇猛猛的的蟋蟋蟀蟀,用竹竿挑(用竹竿挑(tiot

4、io)逗它们斗起来,吸引了很多大人围观。)逗它们斗起来,吸引了很多大人围观。多音字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加点的字加点的字是多音字是多音字!第10页/共27页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夜书所见夜书所见 宋宋 叶绍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知有儿童挑促

5、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第11页/共27页诗的前两句:“寒”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秋风的寒凉逼人,更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不如意。一“送”一“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梧叶摇落,萧萧作响,江上秋风寒气袭人,写出了秋意的清冷,表达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得凄凉之感。课文整体感知第12页/共27页诗的后两句:这两句描写了儿童挑灯夜捉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作者的联想。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想起家乡得温馨美好。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得举动,巧妙地反衬出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得思念之情。第13页/共27页夜书所见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

6、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到了什么?(串珠问题(串珠问题3 3)夜书所见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促织。第14页/共27页近处近处夜书所见夜书所见思乡怀亲思乡怀亲梧叶送寒声梧叶送寒声秋风动客情秋风动客情远处远处儿童挑促织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篱落一灯明课文结构第15页/共27页夜书所见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7、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主旨第16页/共27页 概念:借景抒情(诗人写景物是为了把自己的想法、感情表达出来)是古诗的主要写法,由于古诗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要想准确把握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作者写诗时的背景资料,会容易很多。运用:比如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情感把握,就要读一读刘景文、苏轼写诗的背景资料,才会把握得准确。借助资料理解古诗借助资料理解古诗第17页/共27页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想象是我们写好作文的一种必备能力,读词语想画面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第18页/共27页举例:举例:比如读古诗比如读古诗山行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停车坐爱枫林晚

8、”,看到,看到“枫林枫林”脑海脑海中就出现这样的画面:秋天来了,一丝微凉的秋风拂过,有点丝丝中就出现这样的画面:秋天来了,一丝微凉的秋风拂过,有点丝丝的寒意!也带来漫天的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的寒意!也带来漫天的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着飘飘而下。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着飘飘而下。我看看这儿,看看那儿。突然,一片我看看这儿,看看那儿。突然,一片“火光火光”,不对,是一片片红,不对,是一片片红云映入眼帘。我走近一看,原来不是火光也不是红云,而是一片枫云映入眼帘。我走近一看,原来不是火光也不是红云,

9、而是一片枫树林,那枫树林格外动人,一层层、一段段、红的鲜艳、红的可爱树林,那枫树林格外动人,一层层、一段段、红的鲜艳、红的可爱衬着白云蓝天格外的艳丽,我心中不由发出感叹:我爱这如诗衬着白云蓝天格外的艳丽,我心中不由发出感叹:我爱这如诗如画般的枫林之季!如画般的枫林之季!第19页/共27页练一练:练一练:读古诗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中“萧萧梧叶”会想到什么景象?第20页/共27页夜书所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

10、乡和童年的生活。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在体会古诗感情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在体会古诗感情的同时,我还学习了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的同时,我还学习了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的方法。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的方法。课堂小结第21页/共27页这三首诗都是写秋天的景物的,学完后我们组织一这三首诗都是写秋天的景物的,学完后我们组织一次次“秋天的诗歌诵读会秋天的诗歌诵读会”吧!建议如下:吧!建议如下:拓展延伸拓展延伸1.1.自己收集不少于3 3首写秋景的诗;2.2.先自己练习朗读,再读给家

11、人听,听听他们的建议;3.3.做好朗诵的准备,形式多样:可以诗配画、可以表演(跳舞、歌唱)、也可以做成PPTPPT配上音乐诵读第22页/共27页和杜录事题红叶和杜录事题红叶【唐唐】白居易白居易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思考:思考:背诵这首诗,借助资料思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借助资料思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推荐阅读第23页/共27页思考:思考:1.1.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

12、句的意思。2.2.从从“冷冷”“”“凉凉”读出诗人要表达什么感情?读出诗人要表达什么感情?秋秋 夕夕【唐唐】杜杜 牧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yngpng第24页/共27页习题源于习题源于点拨点拨的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石径斜石径斜()赠刘景文赠刘景文()寒山寒山()挑促织挑促织()橙橙()黄橘黄橘()绿绿 霜叶霜叶()hnhnshungshung一、给加点字注音。一、给加点字注音。xixizng zng tiotiochngchngj j 第25页/共27页1.远上寒山石径斜:远上寒山石径斜:_ 2.停车坐爱枫林晚:停车坐爱枫林晚:_3.正是橙黄橘绿时:正是橙黄橘绿时:_4.江上秋风动客情:江上秋风动客情:_5.知有儿童挑促织:知有儿童挑促织:_深秋时节的山。深秋时节的山。因为。因为。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挑动旅客思乡之情。挑动旅客思乡之情。用细长的物件逗引蟋蟀。用细长的物件逗引蟋蟀。二、解释加点的字或词。二、解释加点的字或词。第26页/共27页谢谢您的观看!第27页/共2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