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美术.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26067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美术.pptx(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1、建筑、建筑、雕刻、工艺 建筑建筑: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数量迅速增多。宫廷建筑打破西周以来的“王制”传统,超越等级规定现象十分普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都城遗址都城遗址:东周王城洛邑、齐国临淄、燕下都、赵国邯郸故城、秦 国咸阳城、楚国郢都纪南城、郑国韩城 主要成就及特征主要成就及特征:第一第一 所有列国的都城,都有城墙包围,墙外有壕沟与外界隔开,这是出于皇宫安全的考虑。第二第二 全城都是由宫城和郭城两大部分组成,宫城往往不止一个。是皇宫的物资、生活保障区。第三第三 郭城内皆有市,即由官府管理的特定的商业区。第四第四 宫城和郭城内都出现了

2、手工业区。第五第五 主要宫殿皆设立在全城制高点,这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 价值。第1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雕刻、工艺第一 青铜雕刻 六个作为编钟支架的铜人,铜人双臂上举,头顶横梁,表情呆滞,身体呈桶状。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刻流传下来的实物主要是拟形青铜器、青铜器附饰雕刻、泥木俑、漆木器雕刻等。大概正是因为它始终没有脱离工艺,才酿成了中国雕刻所特有的性格,即富有装饰性、绘画性、文学性。形式手法始终受到内容的严格限制,儒家强调艺术要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善是第一位的、主导的,美是第二位的、辅助的。这种传统利弊参半,利的方面是中国雕刻始终沿着形神兼备的道路发展,没

3、有走上纯粹玩弄形式的唯美主义斜路;不利的方面是雕刻的手法和形式得不到充分的完善和发挥。第2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雕刻、工艺第一 青铜人物雕刻 银首男俑铜灯 通高66.4厘米,重11.6公斤 一男子两手持3盏灯盘,男俑头部用白银精心制作。男俑身穿长袍,广袖低垂,长裙曳地,不仅显得潇洒自然,而且有利于器物平衡。左边平地放置的灯盘中,一条蟒蛇盘踞其间,吻部高挺顶住耍蛇人左手所握之蛇,保证了全灯重心稳定。第3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雕刻、工艺第一 青铜人物雕刻 滇族青铜扣饰,铸作了八人缚牛的情景,主要突出大的动势,“形具而神生”

4、。滇国四人猎虎铜扣饰第4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雕刻、工艺第一 青铜人物雕刻 此灯由跽坐人、灯架和灯盘三部分分铸铆接而成。跽坐人偏髻、束冠、身着长袍,腰系宽带,以带钩扣合,两臂平伸,手握丫形灯架,架上托环形灯盘,盘内设烛座三个,整体髹漆尽脱。跽坐人漆绘铜灯 通高48.9厘米灯盘径23.7厘米第5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雕刻、工艺第一 青铜人物雕刻由灯座和七节灯架组成,全灯仿若一棵茂盛的大树,树干周围伸出7节树枝,托起15盏灯盘。每节树枝均可拆卸,榫口形状各不相同,便于安装。树枝上装饰着夔龙、鸟、猴等小动物。全灯各盏上下错落

5、有致,无一重叠,构思奇特造型新颖。十五连盏铜灯通高82.9厘米,座径26厘米,重13.8公斤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明显的进步,动态衣饰刻画具体,富有一定的个性。第6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雕刻、工艺第二 青铜动物雕刻青铜动物雕刻比较丰富。模拟动物的青铜雕刻,都能抓住动物的基本特征,关键部位相当准确。错金银犀尊山西省太原市出土的鸟形尊第7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雕刻、工艺第二 青铜动物雕刻青铜动物雕刻比较丰富。模拟动物的青铜雕刻,都能抓住动物的基本特征,关键部位相当准确。错金银青铜虎吃鹿器座案框为正方形,案座由四龙四凤纠结而成。

6、错金青铜龙凤案第8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雕刻、工艺第二 青铜动物雕刻错银双翼铜神兽战国早期曾侯乙透雕龙纹鼓座神兽昂首侧扭,圆颈直竖,前胸宽阔,两肋生翼,臀部浑圆,足如钢钩,后尾斜垂呈花鞭状。腹底均铸有铭文,记载器物铸造的年代、官吏、工匠的名称。该器全身错银,勾勒出卷云纹为主体的装饰。兽头部额中有一角后弯,双睛凸出,利齿交错,长舌上伸,似在咆哮,使双翼神兽集威武勇猛、矫健敏捷于一身,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第9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雕刻、工艺第二 青铜动物雕刻莲鹤方壶作为青铜装饰部件出现的雕刻,装饰华丽而不琐碎,其整体造型与

7、零部件的装饰组合井然有序。第10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雕刻、工艺第二 青铜动物雕刻作为青铜装饰部件出现的雕刻,装饰华丽而不琐碎,其整体造型与零部件的装饰组合井然有序。龟鱼方盘战国早期第11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雕刻、工艺第三 佣春秋战国时期的俑是被当作随葬品使用,没有精雕细刻第12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雕刻、工艺第四 漆木雕刻一是作为乐器的支架,一是作为墓主灵魂的守护神、镇墓兽。用作乐器支架的怪兽形象都经过夸张变形,有的能明确辨别为何种动物,有的却不能辨别位何种动物。江陵雨台山战国

8、墓出土的彩绘虎座鸟架悬鼓把漆、雕、绘三种艺术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精美工艺品。红、黄、蓝、银灰等颜色绘出虎身的斑纹和凤的羽毛。每一个鼓架都由相背对的虎座凤鸟联成,鼓面悬挂在两只凤的颈部。中国古代,将凤鸟的形象用于乐器之中是十分常见的,因为古人认为鸟鸣“清阳而远闻,无力而轻”。从作品的用途来讲,它是雕塑彩绘形象和音乐形象结合的产物,是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彼此映衬,从而强化了欣赏者的审美感受,也体现了古人认为艺术相通的思想。第13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雕刻、工艺第四 漆木雕刻一是作为乐器的支架,一是作为墓主灵魂的守护神、镇墓兽。用作乐器支架的怪兽形象都经过夸张变

9、形,有的能明确辨别为何种动物,有的却不能辨别位何种动物。编磐支架第14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一玉石工艺玉石工艺 在春秋战国艺术门类中,工艺美术最丰富,也最富活力,成就也最高。其中玉石工艺、青铜工艺、漆器工艺、织绣工艺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诸侯国礼制观念的更新,使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商代立体玉雕品多,西周尚存遗痕,春秋始则日渐平面化,品种也渐少,但制作较为精致。黄夫人孟姬墓黄君墓虢国墓综合春秋战国的玉器种类,主要有璧、琮、璜、管、珠、佩、琀、串饰、勒、瑗、环、玦、璋、柄形器、戈、带钩、镜架、匕等,多数为礼器,少数为生活用具。河南省光山县宝

10、相寺出土的玉虎形饰第15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一玉石工艺玉石工艺 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多节玉佩长48CM宽:8.3CM厚:0.5CM第16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一玉石工艺玉石工艺 战国玉勾连云纹灯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墓葬出土的镂空龙凤纹玉佩第17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二 漆器工艺 考古发掘实物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木胎涂漆(自然生漆)碗。夏商周三代已逐渐从使用天然漆过渡到使用

11、色料调漆。战国漆器在中国漆器史上是一个大发展和极其繁荣的时期。一是漆器品种增多。二是制作工艺水平空前提高,漆器胎骨趋于多样化。三是地方风格日渐明显。四是髹漆与雕刻、绘画相结合。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浮雕彩绘漆豆第18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二 漆器工艺 三是地方风格日渐明显。巴蜀多为单一的生活用品,主要是壶、盒、耳杯胎质较薄。在装饰方面大量应用龙、凤、鸟、兽和几何图案。楚漆除生活用品外,还较多工艺品,乐器,和兵器。在装饰方面有现实生活题材地处西北的秦国却形成兼容的髹漆工艺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彩绘鸳鸯形漆盒整个造型为一只立雕的鸳

12、鸯,头部可以转动,身体镂空,背部有一长方形口。它巧妙地将实用与美观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件具有隽永艺术魅力的精品。第19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第二 漆器工艺 考古发掘实物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木胎涂漆(自然生漆)碗。夏商周三代已逐渐从使用天然漆过渡到使用色料调漆。战国漆器在中国漆器史上是一个大发展和极其繁荣的时期。一是漆器品种增多。二是制作工艺水平空前提高,漆器胎骨趋于多样化。三是地方风格日渐明显。四是髹漆与雕刻、绘画相结合。湖北省江陵县雨台山楚墓出土的战国早期浮雕彩绘漆卮第20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

13、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第二 漆器工艺 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长518、高150mm,楚国匠师将凤、鸟、鹿、蛙、蛇等五十五个动物交错穿插,回旋盘绕,栩栩如生。彩绘木雕小座屏髹漆与雕刻、绘画相结合第21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三 青铜工艺 第一,青铜型制由原来的庄重威严向轻巧实用方向发展,在礼器方面反映的最为明显。第二,在器形方面,敦、缶、扁壶、鉴、杯、卮等新器形流行。第三,向生活化倾斜。第四,青铜铭文由长变短。第五,纹饰革新。第六,新工艺的提高和推广,使青铜工艺走向华巧工致的新时期。兽面乳丁纹方鼎第22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

14、、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三 青铜工艺 奔马纹小壶第一,青铜型制由原来的庄重威严向轻巧实用方向发展,在礼器方面反映的最为明显。第二,在器形方面,敦、缶、扁壶、鉴、杯、卮等新器形流行。第三,向生活化倾斜。第四,青铜铭文由长变短。第五,纹饰革新。第六,新工艺的提高和推广,使青铜工艺走向华巧工致的新时期。第23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三 青铜工艺 第一,青铜型制由原来的庄重威严向轻巧实用方向发展,在礼器方面反映的最为明显。第二,在器形方面,敦、缶、扁壶、鉴、杯、卮等新器形流行。第三,向生活化倾斜。第四,青铜铭文由长变短。第五,纹饰革新。第六,新工艺的提高和

15、推广,使青铜工艺走向华巧工致的新时期。第24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三 青铜工艺 第一,青铜型制由原来的庄重威严向轻巧实用方向发展,在礼器方面反映的最为明显。第二,在器形方面,敦、缶、扁壶、鉴、杯、卮等新器形流行。第三,向生活化倾斜。第四,青铜铭文由长变短。第五,纹饰革新。第六,新工艺的提高和推广,使青铜工艺走向华巧工致的新时期。第25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三 青铜工艺 兽耳虎足方壶第一,青铜型制由原来的庄重威严向轻巧实用方向发展,在礼器方面反映的最为明显。第二,在器形方面,敦、缶、扁壶、鉴、杯、卮等

16、新器形流行。第三,向生活化倾斜。第四,青铜铭文由长变短。第五,纹饰革新。第六,新工艺的提高和推广,使青铜工艺走向华巧工致的新时期。第26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三 青铜工艺 第六,新工艺的提高和推广,使青铜工艺走向华巧工致的新时期。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第27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三 青铜工艺 第六,新工艺的提高和推广,使青铜工艺走向华巧工致的新时期河南省洛阳市小屯出土的错金银有流鼎战国中晚期第28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四 织绣工艺织

17、绣工艺至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仅楚国故地出土的丝织品,其织造之精、品种之多、花色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龙凤虎纹绣罗禅衣袖这件龙凤虎纹绣罗禅衣袖由两个对称的花纹单位组成菱形图案,菱花长约38厘米,沿四边用褐色和金黄色丝线各绣一龙一凤;中央绣对向双龙和背向双虎,虎身斑纹红黑相间,整个图案表现出龙飞凤舞的环境和斑斓猛虎穿跃其间的生动景象,给人以华丽神奇的感觉。马山一号墓出土的这件龙凤虎纹绣罗禅衣袖,罗地略呈现浅棕色,罗孔眼均匀,质地轻盈,上面绣出的花纹华丽神奇,为研究战国时期丝织品的种类及其水平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第29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

18、艺工艺第四 织绣工艺织绣工艺这件舞人动物纹锦由七组不同的动物和舞人组成图案,第一组为昂首转身的游龙,第二组是一对戴冠、穿袍、系带、佩饰物、双手上扬作歌舞状的舞人,第三组为一对昂首高冠、展翅卷尾的凤鸟,第四组为两对爬龙,第五组是一对麒麟,第六组是一对仰首展翅、尾后垂的凤鸟,第七组是一对长卷尾的龙。每组图案分别以拱形宽条相隔,拱形宽条内填以龙纹和几何纹。锦为重经提花织物,是中国古代丝织品中高水平的代表,只有具有一定等级身份的人才能服用锦衣、锦衾、锦帽。这件舞人动物纹锦是迄今见到的战国时期图案最复杂、花纹单位最大的一种锦,需要复杂的提花装置和熟练的技艺才能织成,显示了中国至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掌握了相

19、当复杂的提花技术。第30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工艺第四 织绣工艺织绣工艺塔形纹锦这件塔形纹锦的花纹为若干小矩形在一个长方形内组合成塔形,顺经向作带状排列,每十九行为一个完整花纹。每行彩带均有土黄色和浅棕、深棕、朱红色中的一种两种颜色的经线。第31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1、建筑、雕刻、工艺第四 织绣工艺湖北省江陵县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龙凤纹绦战国湖北省江陵县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蟠龙飞凤纹绣战国第32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一 绘画1)、丰富多彩的壁画 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表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已有壁画(如宁夏固原原始遗址壁画残片)

20、。壁画在春秋战国时代更为普遍,先秦文献记载,无论是天子明堂、宫殿或是诸侯公卿的王府祠庙都有壁画,因这些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壁画和装饰画也无缘相见。湖北江陵天星观1号战国楚墓发现有墓室壁画,虽然画得仅仅是一些图案纹饰。第33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一 绘画 2 2)漆画和帛画 漆画指漆器上的画,考占发掘出土的漆器上几乎都有画。漆画大体分两类,一类为漆棺画,多描写带有巫术内容的形象。另一类为日常生活漆器上的画面,画面内容多与社会生活相关,有的直接表现人间生活;还有的是一些图案装饰画。不管是哪一类漆画,都色彩斑烂,形象如生。以朱黑两色为主调,间以黄、蓝、绿、白、褐、金、银等十多

21、种色彩,对比强烈,变化丰富。加之漆本身所具有的油亮闪光的特点,所以漆画显得富丽堂皇。湖北荆门市包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奁上的王孙迎亲图这是迄今已知中国最早的情节性纪实画,也是最早的通景彩绘。画面用五株柳把画面分成五段,分别描绘出行,迎宾五个画面,以漆黑作底单线勾出轮廓在平涂颜色形象生动传神。第34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一 绘画 2 2)漆画和帛画 帛画,在江陵和长沙战国楚墓中已发现四幅帛画,数量虽少,但它是目前我国最早的独幅画,而且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它表明中国画的基本形态已经确立。帛书的四周绘有12个神像,每边3个,均头部向内,足部向外,四角各绘有一种植物,神像及

22、植物用墨线勾成。神像为彩绘,有青、棕、朱等颜色,植物的颜色分别为青、朱、白、黑四色。十二神呈战国时期以楚为中心的南方美术典型的复合造型,即每个形象都由两种或两种以成,具有动物合体或人兽合体上的不同形象元素复合而的特征,如蛙蛇复合、吐舌长角、三首一身等状,为他处罕见,故难确定名称。联系帛书文字论述了天象与人间灾祸的关系、四时和昼夜形成的神话,并提及女娲、炎帝、祝融等南方信仰的主神,可认为十二神是楚国泛神观念和崇尚巫术风俗的产物。十二神和4种植物可能与四时(四季)顺序、四方位置的对应,它们表明某一时序相当于某一方位,每个形象可能深刻地蕴藏了广义楚文化的丰富内涵,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四时、四方观念的形象

23、体现,显示了先秦美术通过形象位置体现含意与功能的一般特征。它们单个的造型方式和整体的结构方式对汉代美术都有一定影响。第35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一 绘画 2 2)漆画和帛画 以毛笔画于丝织的帛上,平涂施色。帛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表现的是龙凤导引墓主人灵魂升天的情景。该画描绘了四个形象,画面右下方绘一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盘于脑后,双手合掌,身着凤纹宽袖细腰长袍。此形象应为墓主人,墓主人头上前方有一龙一凤作飞腾之势,身姿矫健。画面右角即墓主人脚下有月牙状物,联系到帛画的招魂性质,应为“招魂之舟”。这幅画在构图上主次分明,形象刻画准确生动,唯线描表现力略嫌板滞。这

24、幅帛画从用笔用线的描述、人物特征的描绘到图的构成无不反映出我国古代绘画对形、神独特的气质和丰富内涵的表现。人物龙凤图第36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一 绘画 2 2)、漆画和帛画 画面中心绘一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手执缰绳,驾驭着一巨龙。龙头高昂,身平伏呈舟形,翘起的尾上立一只鹤,圆目长嘴,顶有翰毛,仰首向天。画中人物上方有一华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绘者较好地把握了从细微的局部来烘托主题,画中龙、人物均面向左,而人物的飘带、舆盖上的饰物则向右,表现出种较强的方向性和人御龙出行时的动感。这幅帛画反映出先民们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升天的一种愿望。图中男子可能就是死

25、者的侧面肖像。整幅帛画呈现出男子走完了尘世之历程,踏上天游之行。御龙乘风白鹤相随,表现出男子轩昂自若的风度。这种广阔的襟宇,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在艺术中的体现,反映出中华民族对生与死独特的认识。这幅帛画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金的粉彩的作品,画中龙、鹤、鱼、华盖基本用白描勾勒,表现出绘者纯熟的绘画技艺和对状物的精心细致的观察。人物御龙图第37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一 绘画 3)、铜器画 从出土的作品看这些铜器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形象生动,构图饱满而富于变化。可以看出当时的艺术家已具有驾御复杂画面的能力,体现出古代匠师的高超技艺。尽管画面还带有早期绘画稚朴的特点,但构图有条不

26、紊,情节安排巧妙,形象简练生动,收到了一目了然的艺术效果。河南汲县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鉴第38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一 绘画 3)、铜器画渔猎攻战纹壶第39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绘画和书法第一 绘画 3)、铜器画宴乐攻战纹壶第40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一 绘画 第一,中国画的基本特征至战国开始呈现,以线造型,线条运用已比较成熟,设色虽未脱离平涂的初起阶段,但渲染技法已开始使用。人物形象注意动态表现,五官表现尚无力作细致描绘。这是早期绘画不可避免的缺点。第二,春秋战国绘画受到社会实用功能制约,题材和手法都要受到限制,但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27、匠师已熟练地掌握了写实和虚拟的手法,用于描绘不同的对象。第三,构图和技巧处在幼稚阶段,匠师还没有掌握透视法则,处理形象的前后关系。形象角度只有正面和正侧面两种,没有半侧面形象。战国时已出现了对透视画法的尝试,例如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的漆奁,上面描绘了正侧面车马的形象第四,由于绘画用途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装点统治者的生活方面越来越显示它的作用,引起政治家和哲学家的关注,绘画活动被用来阐述政治观点和哲理。如韩非子关于“狗马难、鬼魅易”的论述;又如,庄子描写宋国画史“解衣盘礴,裸”,舐笔和墨作画时的心态,也都是重要的绘画史料第41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1)、铜器铭文

28、金文(或称大篆)因事关重大,故作器者视同神圣,铭文书体庄重严谨,结构平实稳定,行距、间距错落有致。而每件青铜器铭文又各有特色。不其簋铭文活泼第42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1)、铜器铭文金文(或称大篆)因事关重大,故作器者视同神圣,铭文书体庄重严谨,结构平实稳定,行距、间距错落有致。而每件青铜器铭文又各有特色。铭文字形参差错杂,变动不居,在拙朴散乱中显示运动与和诣之美,有轻有重的笔画在某种程度上有自然书写带来的笔墨痕迹。大丰簋第43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1)、铜器铭文金文(或称大篆)因事关重大,故作器者视同神圣,铭文书体庄重严谨,

29、结构平实稳定,行距、间距错落有致。而每件青铜器铭文又各有特色。颂簋铭文书体典雅秀丽,字形结构规范整饬,体现了西周时期书法的面貌。第44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1)、铜器铭文金文(或称大篆)因事关重大,故作器者视同神圣,铭文书体庄重严谨,结构平实稳定,行距、间距错落有致。而每件青铜器铭文又各有特色。毛公鼎结构匀称准确,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第45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

30、法1)、铜器铭文金文(或称大篆)因事关重大,故作器者视同神圣,铭文书体庄重严谨,结构平实稳定,行距、间距错落有致。而每件青铜器铭文又各有特色。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散氏盘或矢人盘第46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1)、铜器铭文金文(或称大篆)因事关重大,故作器者视同神圣,铭文书体庄重严谨,结构平实稳定,行距、间距错落有致。而每件青铜器铭文又各有特色。其书法颇具新意,用笔谨饬,圆转周到,一笔不苟甚有情致。这派圆转书风对后世影响深远。虢季子白盘第47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1)、铜器铭文金文(或称

31、大篆)因事关重大,故作器者视同神圣,铭文书体庄重严谨,结构平实稳定,行距、间距错落有致。而每件青铜器铭文又各有特色。作瘦长体。字形、笔划不加修饰。文字显得质朴规整,线条均匀,起止尖锋。字距、行距较大,布局疏朗。攻吴王夫差鉴第48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1)、铜器铭文金文(或称大篆)因事关重大,故作器者视同神圣,铭文书体庄重严谨,结构平实稳定,行距、间距错落有致。而每件青铜器铭文又各有特色。字大,笔法方圆并用,粗细富于变化,起止锐圆因势而异,体势严谨,遹瑰隽美,流畅宏灵,行气款形齐整,纵横疏密相当,实为西周前期金文典范。第49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

32、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1)、铜器铭文金文(或称大篆)因事关重大,故作器者视同神圣,铭文书体庄重严谨,结构平实稳定,行距、间距错落有致。而每件青铜器铭文又各有特色。此缶铭文线条柔韧婉转,婀娜多姿,呈风流妩媚之态,颇堪玩味。很像后世的小篆第50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2)、石鼓文及其它石鼓乃春秋战国时代秦国遗物,初唐时发现于天兴县(今陕西宝鸡)三峙原,高90厘米、宽60厘米。其内容描写秦国君狩猎前后的活动情况,采用四言诗体,每石一篇,十篇合为一什,与诗经中的大小雅相似。由于年代久远,字多残损,存世的宋代拓本最多的尚存491字,今仅存连重文、合文321字。其年代,唐宋时人

33、认为其为周宣王时的作品,将其书写者归之为传说的籀文的创造者太史籀,所以也称石鼓文为籀文。南宋郑樵推断为秦国遗物。经过后代许多专家考证,公认为是秦始皇统一前的作品。但具体年代尚存争议,郭沫若考证为春秋早期,唐兰考证为战国时代。第51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2)、石鼓文及其它石鼓文字体端庄,笔划均匀凝重,富于内在的力量。字体结构常将右边偏旁靠下,而将左边笔划上提,这种参差之美,正是作者在总体的稳重格局中,造成一种打破呆板、平衡的动势,赋与字体一种活力。石鼓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影响极为深远。第52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2)

34、、石鼓文及其它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除石鼓文外,朱砂书写玉石盟书、琢刻玉或金属王玺、墨笔书写的帛书等也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书法遗迹。第53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2)、石鼓文及其它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除石鼓文外,朱砂书写玉石盟书、琢刻玉或金属王玺、墨笔书写的帛书等也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书法遗迹。近年来还发现了大批简牍文字。第54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3)、篆刻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篆刻发韧阶段,形成中国书法的特殊形式古玺文字。玺是春秋战国时代对印章的通称,以铜、石、泥作载体。目前见于著录的春秋战国古玺达6000余方,它们多大属于战国时期,少数

35、属于春秋时期。古玺体积不大,容量有限,但由于讲究章法,方寸之间可表现大千世界。第55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3)、篆刻第56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2 2、绘画和书法第二 书法这种铭文已具有下列特点:(1)笔画圆匀,起笔、收笔、转笔多为圆笔。这为以后篆书用笔打下了基础。(2)字的结构比周初金文更加紧密、平稳。字形也比较有规律性,也为以后的文字统一奠定了基础。(3)章法上也比较讲究字距行列。有的严整规矩,有的显得疏朗开阔。第57页/共59页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作业1、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 龙图的艺术特色2、漆器的艺术特征3、金文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第58页/共5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9页/共5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