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教育学(教育硕士).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8725999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教育学(教育硕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一讲教育学(教育硕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教育学(教育硕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教育学(教育硕士).ppt(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教育学(原理)主要教材: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郑金洲著。参考教材: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金一鸣。任课教师:张建奇,1360283310684115950学习要求不是系统的讲授,要自己钻研资料,共同讨论,最后也不必有定论,是研究性的(基于研究生层次的学习)。了解现代基础教育实践的发展趋势及并注重一般理论研究成果在学校中的具体运用,锻炼发现、提出、思考和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判断能力(基于教育硕士学习的特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大致内容o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o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o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o第四章教育

2、目的o第五章教师与学生o第六章教育制度o第七章课程与教学o第八章德育论o第九章教育公平o第十章教育与社会性别o第十一章当代教育理论和思潮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o第一节教育的概念o一、教育的概念o“教育的词源”。现代英语中:“education”来源于拉丁文“educare”;“educare”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educere”转换来的。“educe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ere”合成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e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o汉语中的“教育”一词最早见

3、于孟子尽心上。o“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l l“君君君君子子子子有有有有三三三三乐乐乐乐,而而而而王王王王天天天天下下下下不不不不与与与与存存存存焉焉焉焉。父父父父母母母母俱俱俱俱存存存存,兄兄兄兄弟弟弟弟无无无无故故故故,一一一一乐乐乐乐也也也也;仰仰仰仰不不不不愧愧愧愧于于于于天天天天,俯俯俯俯不不不不怍怍怍怍于于于于人人人人,二二二二乐乐乐乐也也也也;得得得得天天天天下下下下英英英英才才才才而而而而教教教教育育育育之之之之,三三三三乐乐乐乐也也也也。君君君君子子子子有有有有三三三三乐乐乐乐,而而而而王王王王天天天天下下下下不不不不与与与与存存

4、存存焉焉焉焉。”o甲骨文中的“教”和“育”o在20世纪之前,人们很少把“教”、“育”两个字合成一个词来使用。o思想家和普通百姓在论及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而且,两者比较起来,又以“学”为多。o1901年5月,罗振玉在上海创办教育世界,可能是中国第一本以“教育”命名的杂志。o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先哲们对“教育”含义的论述【中国】:中庸:“修道之谓教。”学记:“教也者,长善救失者也。”荀子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说文解字:“教

5、,上所施,下所效也。”【西方】柏拉图:“教育的任务在于使人的灵魂转向,转向永恒不变的理性世界理性世界,认识最高的理念善善。”夸美纽斯:“教育的任务就是知识、德行和虔信。”卢梭:“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率性的发展。”裴斯泰洛齐:“教育是对人的一切天赋能力或力量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一种促进。”斯宾塞:“教育是为人的未来美好生活做准备做准备的活动。”总结o有的是从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出发来解释教育;有的则是从人发展的角度人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育的含义,有的则着重表述教育中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关系。他们各持各的观点,各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育的某些特点。o观点的相同之处相同之处:都把教育看作

6、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较为广泛接受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教育是以有意识有意识地教与学教与学为活活动形式动形式,以传授知识经验和促进人的发展为为首要目的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目的、有计划有计划、有组织有组织地对人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社会活动。它主要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但不限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其基本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是一种启迪教育是一种激励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是一种关怀教材提出的有待思考的几个问题o教育与社会的自然影响有何区别?教育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性?o是否将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的一切工作一切工作都可称之为教育?o教育是否只是在上下代上下代之间进行,

7、是代代代代传承的?能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教育定义o难有一个为人所认同的教育定义(分析教育哲学家索尔蒂斯索尔蒂斯是其中的代表)o分析育哲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分析教育哲学乃是一种“元教育哲学元教育哲学”,它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教育的概念、命题以及问题加以澄清。o与永恒主义永恒主义、要素主义要素主义等表述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义”不同,它本身业不是某种“主义”,而是一种研究教育的方法。对教育的三种界定方式o谢弗勒谢弗勒(分析教育哲学家)曾把人们对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特征】规定性定义:作者自我的定义。描述性定义: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往往回

8、答的是“教育实际是什么”的问题。纲领性定义:是说教育应该怎样应该怎样,与描述性定义所说的教育实际是怎实际是怎样样不同,与规定性定义所说的“我暂且对教育作这样的理解我暂且对教育作这样的理解”也不同,往往包含着“是是”和“应当应当”两种成分,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混合。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也有不同的看法。【四要素说】教育者广义:有意图地向他人施教的人。狭义:在学校教育中指教师。受教育者广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狭义:在学校教育中指学生。教育内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对象和客体。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活动时教育者借以传授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媒介。【三要素说】教育者

9、受教育者(指导与管理)教育中介(也有人用教育影响)其中教育中介又可进一步进行划分。教育影响o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o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o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组织形式。教育中介o教育中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一切事物的总和。o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环境。最基本的要素o教育者教育者。“教育者”这个概念,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内在态度和

10、外在外在行为行为的一种“规定”。教育者与教育匠教育匠的区分。o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也有人认为用“学习者”这个概念最好。与学习者及学生的区分。原因是“受教育者”这个概念将教育对象看成是比较被动的存在,看成是纯粹“接受教育者教育接受教育者教育”或“被教育者教育被教育者教育”的人。“学生”这个概念尽管也有“学习者”的含义,但是它所指称的“学习者”主要是那些在身心两方面还没有成熟的人。可讨论的问题o“自我教育”属不属于教育?o自我教育的重要性o教育学书上经常提到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三、教育的形态o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组织形式。不同的划分方式。【西方】正规教育(formaleducation)与

11、非正规教育(nonfaomaleducation)。前者是指学校教育。非正式教育(informaleducation)。【我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可讨论的问题o非正规教育的存在意义(如“在家学习”运动)o家庭教育的价值o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如何配合?四、教育的语言o谢弗勒的看法:教育术语教育术语、教育口号、教育隐喻。【特征】教育术语教育术语主要是以概念、范畴形式出现,是人们对教育现象的概括性反应。教育口号一般是非系统化的,在表述方法上也不严谨。教育隐喻要借助于对比、类似和相近来论述问题。中国流行的教育口号o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o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o全力推行素

12、质教育o公民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o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o不能让一个贫困大学生失学o办人民满意的教育o创建和谐教育o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育方面的隐喻“塑造”与“雕琢”的隐喻【中国】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西方】夸美纽斯:“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隐含的是认同人性被动论、“环境决定论”和“教师中心论”。接生、生长的隐喻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杜威的“教育即生长”。隐含的是认同“人性主动论”、“性善论”、“内因决定论”和“教师中心论”。其它:其它: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怀特海的“教育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过程”。如何看?o

1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第二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o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法国)、沛西能(英国)。这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但它使教育起源问题生物学化。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国)。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批判,但也离生物起源说不远。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前苏联教育界。认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而教育从劳动中产生的。教育的生活教育的生活起源说起源说 代表人物:杨贤江(中国)。教育的生物起源说o勒图尔诺勒图尔诺在人类各人种的教育演化(1900)一书中认为,教育活

14、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o沛西能在1923年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以人民的教育为题说,“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这就是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批判o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动物界不存在教育:o首先,所谓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它的产生与动物的生理需求直接相关,其内容也与动物的生存本能如捕捉食物、逃避天敌等相关。o其次,动物没有语言,不具备将“个体个体”的经验“类类”化,并

15、将类经验积累起来向他人传递的能力。o最后,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生命,并独立生存。而人类教育的结果远远不止于此。人类教育不但使受教育者获得适应环境的经验,而且培养了人进一步改造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了人创造新经验的能力。教育的心理起源说o在原始教育:一种非进取性的适应的教育一书,孟禄认为,“原始社会以最简单的形式展现它的教育用来帮助或强制个体服从普遍要求的复杂手段,绝大部分是无意识地对个体施加影响的使用的方法从头至尾都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o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o人类意识形成之后,才能意识到自己以及后代的将来,才能意识到为将

16、来获取生存资料而培养本领的必要,才会进行教育。如果只是一种萌芽状态的意识,只是在直接刺激物暂时联系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它就不稳固且有可能转瞬即逝,那么,这种萌芽状态的意识不可能使人类的祖先意识到自己的将来,至于后代的将来就更不用说了,此时出现教育也是不可能的。二、教育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点:教育水平低 教育具有全民性 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农业社会的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 特点: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工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 特点: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

17、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原始社会的教育o普遍性、平等性o教育活动是为了社会生活的需要o无专业和专职的教师,能者为师o无文字的课本、教材,无专门的教育场所,无一定的制度和形式。o具有简单、自发、分散、随机等特点。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o古代学校以文法学校、修辞学校等古典学校为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o学校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古代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宗教、道德或政治的教化;o课程内容主要是一些古典学科;o教学方法强调严格的纪律和严酷的体罚;o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化教学为主,没有严格的班级及学年区分;o劳动人民基本上被排斥在古代学校教育体系之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接受一些朴

18、素的教育,有的也通过师徒制的形式接受一些民间专业技术教育。樊迟问稼o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o论语子路三、教育的现在与未来发展趋势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教育o知识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国际化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如何适应变化的社会?o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o对教师而言:为什么而教?教什么?

19、如何教?如何评价教的效果?o对学生而言:为什么而学?学什么?如何学?如何评价学的效果?o社会转型与教育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凡是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教育与其他事物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二、国外教育学的发展国外教育学的萌芽(古代教育学学科发展)教育思想的源头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中世纪的经院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国外教育学的创立(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夸美纽斯(捷克)卢梭(法国)、裴斯泰洛齐(瑞士)康德(德国)

20、赫尔巴特(德国)国外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多元化发展阶段)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欧洲古代的教育思想o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一前347)的理想国(TheRepublic)与美诺篇(Meno)。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的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o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的政治学(ThePolitics)与尼各马可伦理学(TheNichomacheanEthics)。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

21、家。o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大约写于公元90年前后,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1415年在瑞士圣高尔女修道院藏书楼,被著名的古籍搜集家波尔齐奥布拉秋利尼(13301459)发现。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古代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点o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均是作为他们的哲学思想或政治思想中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反映其教育思想的理论观点多混杂在他们的政治、伦理、哲学等著作当中,对教育经验的大量论述,多是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描述和自我经验的概括总结自我经验的概括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教育学科独立的标志o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o第二,从概念概念和范畴范畴

22、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o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o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o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o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o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培根。培根在1623年撰写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他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开列出来,认为是关于“指导阅读”的学问。从此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育学学科独立历程中的几个重要人物o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

23、了大教学论(又译为大教授学、大教育学)。这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可以堪称为“学”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康德及其贡献o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他从年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先后四次讲授教育学,并在晚年将自己有关教育的讲演稿交给学生编纂发表。1803年,康德论教育一书出版。赫尔巴特及其贡献o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是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著作。o此外,赫尔巴特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除了讲授哲学和教育学课程外,还创办了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所有这些,最终使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科

24、学大家族中的一员。近代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点o资产阶级教育家经过长达三百多年的努力,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这门学科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分化,新的教育学科也在不断地出现。o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重视了教育要适应儿童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天性。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学问题。实验教育学o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o代表人物:梅伊曼梅伊曼和拉伊拉伊o主要观点:反对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用于教育研究;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实验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

25、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智力发展水平。o局限性:有些教育问题无法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文化教育学o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哥、利特o观点: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研究要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要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o不足;思辨气息很浓,在解决现实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实用主义教育学o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教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

26、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o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代表性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andEducation,1916)、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andEducation,1938)。o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不断的增长;学生在学校重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o不足:过分强调学生的作用,忽视教师和学校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o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

27、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o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他们立性,并反作用于他们;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批判教育学o代表人物

28、:鲍尔斯、金蒂斯o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揭示具体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三、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早期的教育思想o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以及因材施教。o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教育学的引入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师范教育在我国的出现,教育学这门学科或课程就应运而生了。这一时期主要引进的还是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草创教

29、育学的草创 这一时期以美国的教育学为效仿的主要对象。引进其他国家的教育著作的译介进入一个高潮时期,国人编撰的教育学著作也异彩呈现。教育学在中国的曲折发展教育学在中国的曲折发展新中国建立初期: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建立自己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尝试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学蓬勃发展。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致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元理论五、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中的地位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基础性

30、体现在两个方面: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或教育学自身的分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学科教育学的基础性也表现为它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构成教育科学中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第四讲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学习教育学,掌握教育的一般规律学习教育学,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学习教育学,促进教育的改革学习教育学,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科打下理论基础教育学的价值o反思日常教育经验o科学解释教育问题o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陶行知的故事o一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

31、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学好教育学的方法o首先对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o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尤其是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有基本了解。o对学科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了解其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等。o需要掌握学科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界域、层次、思维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