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仁被含意现象与启示.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23499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32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新仁被含意现象与启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陈新仁被含意现象与启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新仁被含意现象与启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新仁被含意现象与启示.pptx(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1目录目录引言引言现象根源阐释启示结语第1页/共38页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21、引言语用学研究交际中的意义,文献中所说的这一“意义”所指的一般都是说话人(借助特定话语方式有意传达)的意义。正因为研究说话人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是语用学主要理论的基本目标,所以有学者径直将语用学定义为“关于说话人意义的研究”(Yule 1996:1)。第2页/共38页听话人如何理解说话人意义是认知语用学的关注焦点。听话人对于说话人意义的理解选择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有

2、偏差或错误的。对于前者,人们似乎更多地想当然,较少加以验证。关于后者,学者们主要是在误解的名义下开展研究的(如赵毅1995;Yus 1998,1999a,1999b;宗世海2000a,2000b,2003a,2003b,2005)。被听话人误解的可能是字面意义,也可能是会话含意。误解可能是无意的,也可以是有意的,后者称为刻意曲解(如 何自然、申智奇 2004;孙亚 2005;刘艳秋 2006)。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3第3页/共38页何自然、申智奇(2004)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 文明确定义了刻意曲解,即“在会话交际中,语言使用者为

3、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便达到某种交际效果。这种语言现象就叫做刻意曲解”。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4第4页/共38页孙亚(2005)刻意性是区分二者的重要标准。判断 H 理解的刻意性主要有两条标准:(1)H 的理解明显违背常识;(2)H 的理解明显与语境不符。刻意曲解是误解的一种,如果用标记论的观点来看,刻意曲解是误解的有标记形式而无意误解是无标记形式或默认形式。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5第5页

4、/共38页刘艳秋(2006)刻意曲解就是交际者根据特定的需求和心理活动常用的一种语用策略,以达到制造幽默、抵御侮辱、维护面子、打破僵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调和冲突、摆脱困境、避免不利后果等语用功能。一位妻子抱怨她的丈夫说:“你看邻居 W先生,每次出门都要吻他的妻子,你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吗?丈夫说:“当然可以,不过我目前跟 W 太太还不太熟。”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6第6页/共38页刘艳秋(2006)A.你以为你是什么人?B.明摆着嘛,中国人!你呢?难道不是吗?A 其实在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算不了什么!”面对这样的刁难,B 刻

5、意曲解了 A 问话的含意,既维护了自己的面子,又把对方置于尴尬之中。刻意曲解是在正确理解对方话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刻意曲解是说话人对语言调控的过程,为了达到自己的语言目的,说话人刻意把曲解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强调了说话人的意向性。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7第7页/共38页现有研究主要关注:1)对指称意义、命题意义及含意的(有意或无意)误解;2)误解、故意曲解的类型;3)误解产生的原因或刻意曲解赖以产生的条件;4)刻意曲解的语用功能;等等。本研究关注另一种误解情形,即对说话人发出特定话语背后的用意或用心产生的误解。这种误解可以是领会说话人

6、用心不当而发生的,也可以是刻意曲解说话人用心而产生的。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8第8页/共38页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类误解的解读,进一步寻找话语理解的根本属性,关注用意或用心解读的机制,探讨社会心理如何纳入到关联理论的总体框架中。探讨相关现象的研究对于语用学界定及一些基本主张的启示。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9第9页/共38页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102.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有时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误解不是发生在说话人的

7、字面意义层次上,也不涉及说话人试图间接传递的信息或会话含意,而是涉及说话人发出特定话语背后的用意或“用心”。例如:(语境:日本特种部队要来袭击赵庄)周卫国:赵老伯,这里不安全,赵庄您也回不去了,您赶紧带着乡亲转移吧。赵老伯:周团长,我们马上就转移,绝不会给八路军添麻烦。周卫国:赵老伯,我不是这个意思。您别误会。我们八路军撇下老百姓不管的。(雪豹)第10页/共38页周卫国所说的“意思”与一般所说的会话含意不同,指的其话语背后的用意或用心。“用意”或“用心”涉及隐含传递某一信息背后的深层意图或企图,这种意图在听话人来说往往是不友好的甚至是敌意的。“用心”与一般的意图或含意不同,涉及说话人发出特定话

8、语所持有的立场、利益诉求等,根据辞海,指“居心”、“存心”,多指带有贬义的某种念头。对于用心,说话人在交际中可加以取消,如使用“我不是说”、“我可没有这个意思”来加以取消,也可以强化,如“你难道不是这个意思吗?”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11第11页/共38页出于描写需要,或许可以扩大会话含意的范围,将说话人可能持有的、间接传递的这种用意或用心也归于其中;抑或引入不同于会话含意的另一种隐含信息,不妨称之为“社会心理效应”(见陈新仁2004)。这种涉及用心或企图色彩的会话含意在文献中较少有人研究。说话人(周卫国)在第一次发出话语(“赵老

9、伯,这里不安全,赵庄您也回不去了,您赶紧带着乡亲转移吧”)时并不持有在赵老伯所认定的那一用意或用心(怕老百姓给八路军填麻烦)。为此,本研究将这种言语交际中有时会出现的一种意义现象听话人强加给说话人某一特定的意义或用心称为说话人的“被含意”或“被用心”。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12第12页/共38页“被含意”或“被用心”显然属于误解的一种类型,然而这种误解由于涉及对说话人的立场、态度等的误读,往往会产生人际后果(如导致双方的关系紧张或疏远),而非一般的交际或会话后果(即影响当前交际的顺利进行,一个经常观察到的会话表现是会话的修正)。也

10、正因为如此,如果周卫国不立即加以澄清(“赵老伯,我不是这个意思。您别误会。我们八路军撇下老百姓不管的”),赵老伯心中有可能从此会对八路军产生不友好甚至是敌意的看法。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13第13页/共38页毛人凤:总裁。蒋介石:这么早就来了。说吧。是为了抓人的事还是杀人的事?杀了一茬又长了一茬。这天堂里都住满了共产党,我上哪?毛人凤:不,共党他只能下地狱。蒋介石:那也不一定。共产党的能人多得很,你想啊,连我们的身边他们都能派进人来,这万一他们要是买通了天堂看大门的只放共党,哪儿还有我们的位置呢?毛人凤:总裁说话真是耐人寻味啊。您

11、是伟人,您一定是上天堂的。蒋介石:你是盼着我死呢是吧?毛人凤:啊,不不不不不不,总,总裁,您不会上天堂的。蒋介石:哦,下地狱。毛人凤:总,总,总,我不会说话了。(东方)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14第14页/共38页孙亚(2005)T1 贵:大少爷,您是明天起身吗?T2 萍:嗯。T3 贵:让我送送您。T4 萍:不用,谢谢你。T5 贵:不时总是您心好,照顾着我们。您这一走,我同我这丫头都得惦记着您了。T6 萍:(笑)你又没钱了吧?T7 贵:大少爷,您这可是开玩笑了。我说的是实话,四凤知道,我总是背后说大少爷好的。(曹禺 雷雨)2023/

12、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15第15页/共38页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163.根源 宗世海(2000a,200b,2003a,2003b,2005)较为系统地探讨了误解发生的类型、社会心理根源,指出话语因素(说听者语言知识差异、词句歧义、句义含糊)和心理因素(常规心理、先入为主心理等普通心理以及自我价值观心理、自我利益心理、自我防卫心理、乐观心理等社会心理)的相互作用是误解产生的机制:话语因素提供了误解的可能,听话人心理因素促成了误解的实现。第16页/共38页2023/3/27 D

13、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17宗世海对于误解的发生机制可以总体上用来解释“被含意”现象:一方面,说话人所发出的话语本身给听话人强加涉及用意或用心的解读留下了空间或可能,甚至是提供了引线或触发器(trigger);另一方面,听话人的特定社会心理会诱导其作出有关说话人发出某话语可能带有特定用意或用心的解释。不过,有必要对宗世海的解读做进一步的拓展:我们认为,在“被含意”现象中,不是说话人话语的语言本身会触发相关推理,而是该话语引发的(语境)假定会触发相关推理。第17页/共38页 周卫国的第一番话语“赵老伯,这里不安全,赵庄您也回不去了,您赶紧带着乡亲转移吧”涉

14、及下列假定:周卫国让赵老伯等乡亲转移,但不是让他们与八路军一起转移。然而,周卫国的话语在传递这样的假定时只讲了让他们转移的原因但并没有交代为什么不让乡亲们与八路军一起转移的原因。这就为赵老伯关于周卫国发出该话语的原因的理解留下了多种可能性:周卫国怕老百姓会连累八路军;周卫国怕八路军会连累老百姓;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18第18页/共38页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19 对于间接话语的理解,往往牵涉溯因分析或动机推理(attribution),如对拒绝、请求等话语的理解。在

15、日本特种兵来犯的宏观语境下,赵老伯很自然会受到自我利益心理或自我防卫心理的影响,一方面,他会从老百姓的安全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也会猜测周卫国可能会从八路军(以及一百多个箱子)的安全角度发出该话语。在上述社会心理的驱动下,赵老伯才会认为周卫国可能是怕老百姓会连累八路军才那样说的。第19页/共38页2023/3/2720如此看来,在对说话人的用意或用心的理解方面,话语本身和社会心理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语境因素?)。问题是,如何将它们纳入统一的理解框架中?对于上述话语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与关联理论解释模式的联系,宗世海认为该机制总体上符合关联理论。不过可惜的是,他没有同时指出上述机制如何

16、符合关联理论,或者说两个因素如何纳入到关联理论的解释框架中。对此,我们拟在上述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做一补充,同时为关联理论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第20页/共38页4.阐释按照关联理论,听话人的理解过程是一个积极的选择过程:在最佳关联假定(即处理话语所得到的认知效果与付出的加工代价之间的平衡)的制约和引导下形成理解假设并确认该假设。对于直接、直显的话语来讲,关联理论的解读可以在字面意义上完成(除非涉及显义的推理)。对于间接的言语,关联理论的解读假定话语传达自身的最佳关联在先,然后在最佳关联假定的引导下寻找合适的语境来处理当前话语。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

17、versity21第21页/共38页John: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Mary:My computer has gone wrong.John听了Mary说讲的话(特别是其中电脑出故障的明示或刺激),理论上讲可能会激活很多假定(未必按如下排列顺序):假定一:电脑出故障了会影响做作业;假定二:电脑出故障需要拿去修理。假定三:电脑出故障可能有某人搞破坏。假定四:电脑出故障要向电脑公司索赔。考虑到自己的问话(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John会觉得假定一最适合充当处理自己话语的语境,因为这样会产生一个符合最佳关联假定的

18、语境隐含:Mary还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相反,其它假定与自己的话语则很难产生符合最佳关联假定的认知效果(如强化、取消、隐含等)。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22第22页/共38页 赵老伯完全可以就周卫国的字面意义进行理解,却没有这样做。可见,对于某一话语是作字面解释还是决定更进一步地做含意或用心的理解,取决于听话人的愿望或意志。也正因为如此,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现象才会时有发生。所谓“听者有心”,“心”实则映射了对说话人发出特定话语的用意或用心的一种考量或揣摩。那么,在“被含意”现象中,听话人对于说话人用心的强加是否符合最佳关联假定呢?其

19、理解过程又是如何呢?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23第23页/共38页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24赵老伯付出了更多的加工努力:在处理周卫国话语的字面意义之外还对其用心加以了揣摩;另一方面,赵老伯这样做似乎也得到了回报:认为周卫国发出该话语具有某一用心(尽管这是一种误解)。换言之,赵老伯其实还是在最佳关联假定下处理该话语的,其理解的结果似乎也符合最佳关联假定的,只不过在更多加工努力与更多认知效果之间取得平衡罢了(见陈新仁,2008)(可见误解也是在最佳关联假定基础上发生的)。赵

20、老伯之所以会如此理解,而不是在字面意义上加以理解(加工努力和认知效果都很低),与周卫国的话语因素和赵老伯当前语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第24页/共38页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25 就过程而言,赵老伯首先假定周卫国的话语传递了自身具有最佳关联的假定。然后,该话语由于没有涉及对不让老百姓与八路军一起转移原因的交代而具有理解的开放性;基于特定社会心理(如自我防卫心理)的归因分析为赵老伯寻找、确定用来处理周卫国话语的语境假定确定了方向,即没有战斗力的人会连累有战斗力的人,而一旦将这一语境假定充当处理周卫国话语的隐含前提是可以得出周卫国

21、担心老百姓会连累八路军这一符合最佳关联假定的隐含结论的(尽管这是一个误解)。如此看来,(特定语境中的)话语因素、心理因素就明确地纳入到话语理解(或误解)中了:前者为语境假定的寻找提供了契机,后者为语境假定的寻找提供了方向,二者在最佳关联假定的制约或引导下的共同参与才是误解发生的完整机制,而不是二者的简单“相互作用”。第25页/共38页将心理因素,包括这里所讲的社会心理,融入到关联理论框架下,可以在一定程度或以相关方式弥补关联理论过于笼统的局限性,为语境建构及隐含的推导确定方向,增强了关联理论的解释性。语用充实 语境建构话语字面意义-明说-暗含 社会心理导向2023/3/27 Dept.of E

22、nglishNanjing University26第26页/共38页妻子:你昨晚几点回来的啊?丈夫:十二点。几个朋友打了一会儿牌。本来打两局就算了,非要决个胜负。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27第27页/共38页5.启示启示一:关于语用学研究的范围 Yule(1996)在界定语用学时指出:Pragmatics is concerned with the study of meaning as communicated by a speaker(or writer)and interpreted by a listener(or rea

23、der).It has,consequently,more to do with the analysis of what people mean by their utterances than what the words or phrases in those utterances might mean by themselves.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speaker meaning.(Yule 1996:1)我们认为,Yule所说的第一句还是比较完备的,第二句也是基本中肯的,第三句话则有点偏颇了。就语用学研究而言,意义是其研究对象,然而,意义有其发出者,

24、也有其理解者,发出的意义和理解的意义有时未必是同一的。对于这样的情况,语用学应该予以同样的关注,或许那样能从反面角度更好地揭示话语理解的机制。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28第28页/共38页启示二:关于意义的类别 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是语用学研究的中心话题。然而,意义是什么,包括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除了一些学者区分规约含意与会话含意以及区分一般会话含意和特殊会话含意外就鲜有语用学家加以系统的探讨。Levinson指出,语用学研究触及语义学理论所不能捕捉的所有意义: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all those a

25、spects of meaning not captured in a semantic theory.(Levinson 1983:12)。问题是,这“所有意义”都包括什么,对此Levinson却语焉不详。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29第29页/共38页 同样,Vershueren 也认为需要全面考虑意义:.there is a need for a pragmatic return to meaning in its full complexity,allowing for interacting forces of langua

26、ge prod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doing full justice to the central role of meaning in human reality,whether cognitive,social or cultural.(Verschueren 1999:48)本研究所涉及的用意或用心,或笔者在其它地方所讲的社会心理效应,则应该也是一一点一种类型,值得我们开展系统的语用考察。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30第30页/共38页 启示三:关于意图或意向性在话语理解理论建构中的作用 在Yu

27、le看来,语用学研究的说话人意义是说话人有意传达的。他说:This approach also necessarliy explores how listeners can make inferences about what is said in order to arrive at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eakers intended meaning.This type of study explores how a great deal of what is unsaid is recognized as part of what is communica

28、ted.We might say that it is the investigation of invisible meaning.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how more gets communicated than is said.(Yule 1996:1)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31第31页/共38页Grice的理论解释了说话人意思(speaker meaning)和句子意思(sentence meaning)之间如何可能存在有趣的裂隙。Levinson(Levinson 1983:17)也曾指

29、出,对于说话人意思的理解,难处在于听话人如何才能识别到说话人的复杂交际意图。我们认为,对于语用学来说,所研究的意义未必都是说话有意传达的,毕竟影响交际的未必都是说话人意图这的意义。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32第32页/共38页 Verschueren(1999:46)指出,意向性(intentionality)是语用学中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p.46)。他认为,在这一争议上的立场对于语用学理论构建至关重要(p.47)。It would be unwarranted to downplay the role which intentio

30、ns also play.An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correlate of intentionality is directedness.Being directed at certain goals is no doubt an aspect of what goes on in language use.But it would be equally unwise to claim that every type of communicated meaning is directly dependent on a definable individual in

31、tention on the part of the utterer.Such a claim would be patently false.(Verschueren 1999:48)Verschueren(1999:48)提及一位部长因为说了一句愚蠢的话而不得不辞职,尽管许多人都不认为他说这句话是要故意地得罪某些人。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33第33页/共38页何自然、申智奇(2004)某主教听说到纽约后,很可能被报界拖入预设的陷阱,所以格外小心。在机场上,有位记者一见面就问他:“你想上夜总会吗?”主教想支开这个问题,就笑着反问

32、道:“纽约有夜总会吗?”没想到,第二天纽约各大报纸报道会见的大标题竟是:“主教走下飞机的第一个问题:纽约有夜总会吗?”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34第34页/共38页Verschueren(1999:48)还指出,言语行为理论过于强调意义取决于说话人的意图,因此主要关注illocution,缺乏对perlocution即言语行为的后果的系统关注(Verschueren 1999:47-48),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35第35页/共38页6.结语本研究

33、在一手真实数据的基础上对说话人无意传递而听话人强加的意义用意或用心加以较为系统的探讨,从负面证据角度透析了话语表达的开放性、非完备性,揭示了话语理解的主体性(表现为建构性和倾向性),前者体现为话语表达会触发各种语境假定,后者体现为特定社会心理会引导听话人在最佳关联假定的前提下从特定方向寻找、确定相关的语境假定,充当理解说话人话语的隐含前提。社会心理可以也应该能够整合到关联理论的总体框架中,为听话人建构语境提供必要的方向,为确定话语的最佳关联提供认知基础。此外,话语理解不完全受制于说话人的意图,这对于语用学关于意义的研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2023/3/27 Dept.of EnglishNanjing University36第36页/共38页敬请大家指正敬请大家指正谢谢!谢谢!第37页/共3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8页/共3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