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8723083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ppt(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概念、成立条件以及二者的异同;掌握我国刑法中的特殊防卫权;明确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刑事责任。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当防卫的概念及成立条件。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紧急避险的概念及成立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讲解、案例讨论、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正当防卫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特征正当防卫的概念和特征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未明显

2、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在我国,正当防卫既是法律赋予一切公民的一项合法权益,又是法律规定某些特定社会成员应尽的法律义务。(二)正当防卫的意义正当防卫的意义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二、正当防卫的条件 (一)必须有实际的不法侵害存在。这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的不法侵害。(二)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这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对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进行的所谓防卫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之为“防卫不适时”,包括事先防卫和事后防卫。(三)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3、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这是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就是说防卫人必须有正当防卫意图。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具备正当的防卫意图,则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这类行为有重要主要有:防卫挑拨;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四)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防卫,不能及于第三者。这是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五)必须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这是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指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不是独立的罪名。对防卫过当构成犯罪的,应当减轻或者

4、免除处罚。四、正当防卫的特殊规定四、正当防卫的特殊规定 特殊正当防卫除具备正当防卫的一般条件外还有两个特殊之处:一是针对正在进行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行为;二是对防卫限度与条件的放宽,即可以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了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第二节第二节 紧急避险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意义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意义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征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征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

5、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特征:首先,紧急避险行为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一定的损害,但从全局和整体利益着眼,却是保全了更大的权益,因而是有益于社会统治秩序的行为。其次,从主观上看,实现紧急避险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较大合法权益,因而行为人没有犯罪的故意和过失。(二二)紧急避险的意义紧急避险的意义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一)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紧急避险必须要有一定的危险发生,而且这种危险是现实的、客观存在的,而不是臆造想或推测的。(二)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紧急避险行为只能在危险已经发生尚未结束之时实行。(三)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

6、。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遭正在发生的危险的损害。(四)紧急避险的对象条件。只能通过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保全更大的合法权益。(五)紧急避险的可行性条件。紧急避险只能出于迫不得已,除了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之外,不可能用其他方法来保全另一合法权益。(六)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 紧急避险对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不能超过必要限度。所谓“必要限度”,是指紧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七)紧急避险的禁止条件 紧急避险的例外限制。我国刑法第21条第3款还规定:“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避险过当,是指避险行

7、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二者的共同之处 (一)目的相同,为了保护国家、集体、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二)前提相同,都是合法权益正受到侵害或面临危险。(三)责任相同,都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二者的区别(一)危害的来源不同。(二)行为的对象不同。(三)行为的限制不同。(四)行为的限度不同。(五)主体的限定不同。1、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是什么?2、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什么?3、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有何异同?4、王某与李某素有仇怨,一日,李某拦住王某,百般辱骂,王某挥舞拳头作势欲打李某,

8、李某逃跑,王某紧追。李某从屠户徐某处抢得一把杀猪刀,王某不敢再追,李某用言辞激王某,王某又追。待王某追近时,李某用杀猪刀捅了王某一刀,导致王某心脏破裂而死。试分析李某的行为。5、甲开一辆偷来的油罐车向一列行使中的火车冲去,警察乙见状用手枪将甲击毙,油罐车翻下路边沟渠爆炸烧毁。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为什么?6、某主妇夜晚回家发现家中一片狼藉,意识到家中被盗,便到派出所报警。派出所派甲、乙二位便衣警察迅速到现场查看。恰逢男主人丙某在此之前到家,见到家中被盗的景象,又闻门外有脚步声,以为是窃贼返回。便拿起一根大棒藏在门后,待甲乙二人进门,举棒便打。甲某遭到棒击后,以为是窃贼袭击,拔枪射击,致丙某重伤。甲某也因为遭棒击受轻伤。试分析丙某和甲某行为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