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生物化学讲稿.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8720335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生物化学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肝生物化学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生物化学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生物化学讲稿.ppt(6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肝生物化学第一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第十章第十章 肝生物化学肝生物化学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一)阐述生物转化的概念和生物转化的特(一)阐述生物转化的概念和生物转化的特点。点。(二)概述血清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二)概述血清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三)归纳比较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三)归纳比较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在分子大小、与重氮试剂的反应性、细胞毒性在分子大小、与重氮试剂的反应性、细胞毒性等方面的不同。等方面的不同。第二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第十章第十章 肝生物化学肝生物化学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一)能根据血清胆红素的类型、浓度,小(一)能根据血清胆红素的类型、浓

2、度,小便颜色,有无胆红素和大便颜色正确判断黄疸便颜色,有无胆红素和大便颜色正确判断黄疸类型。类型。(二)能根据胆汁酸的名称说出胆红素的类(二)能根据胆汁酸的名称说出胆红素的类型(初级、次级、结合、未结合)型(初级、次级、结合、未结合)第三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解剖学特点解剖学特点具有丰富的血窦、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含有多种酶具有丰富的血窦、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含有多种酶双重血液供应双重血液供应 腹主动脉的分枝肝动脉腹主动脉的分枝肝动脉 氧氧 门静脉门静脉 营养营养 双重输出管道双重输出管道 肝静脉肝静脉 代谢降解物代谢降解物 下腔静脉下腔静脉 胆

3、道系统胆道系统 脂溶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脂溶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 体外体外 第四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一节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第一节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一、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一、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主要通过肝脏主要通过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以及、以及糖糖异生作用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以确保全身各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以确保全身各组织,特别是大脑与红细胞的能量供应组织,特别是大脑与红细胞的能量供应主要途径:主要途径:糖异生、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异生、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酵解糖酵解第五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饱食状态:饱食状态:

4、肝糖原合成肝糖原合成 过多糖则转化为脂肪过多糖则转化为脂肪空腹状态:空腹状态: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 释放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的不足释放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的不足饥饿状态:饥饿状态:糖异生为主、脂肪动员糖异生为主、脂肪动员酮体合成酮体合成节省葡萄节省葡萄糖糖第六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二、肝在脂类代谢各过程中的作用二、肝在脂类代谢各过程中的作用消化吸收:消化吸收:分泌胆汁,其中胆汁酸为脂类消化吸收所分泌胆汁,其中胆汁酸为脂类消化吸收所必需必需合成:合成:脂肪酸、甘油三酯、酮体、脂肪酸、甘油三酯、酮体、胆固醇胆固醇 、磷脂、磷脂 分解:分解:脂肪酸的脂

5、肪酸的氧化、氧化、胆固醇的降解与排泄、胆固醇的降解与排泄、LDL LDL 的降解的降解运输:运输:合成与分泌合成与分泌 VLDL;HDL;apo C;LCATVLDL;HDL;apo C;LCAT第七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一节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第一节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三、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代谢三、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代谢在在血浆蛋白质血浆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代谢中的作用合成与分泌血浆蛋白质(合成与分泌血浆蛋白质(球蛋白除外)球蛋白除外)在在氨基酸代谢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中的作用氨基酸的脱氨基、脱羧基、脱硫、转甲基等(支氨基酸的脱氨基、脱羧基、脱硫、转甲基等(支链氨基酸除外)。链氨基酸除外)。清除

6、血氨及胺类,合成尿素。清除血氨及胺类,合成尿素。第八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四、肝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四、肝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的储存:维生素的储存:是是Vit AVit A、E E、K K和和B B1212的主要储存场的主要储存场所所维生素的运输:维生素的运输: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合成,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合成,Vit DVit D结合结合蛋白的合成蛋白的合成维生素的转化:维生素的转化:Vit DVit D3 3 25-(OH)-Vit D 25-(OH)-Vit D3 3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辅酶的组成成

7、分辅酶的组成成分第九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五、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五、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激素的灭活:激素的灭活:激素主要在肝中转化,降解或失去激素主要在肝中转化,降解或失去活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活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主要方式:主要方式: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第十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糖代谢糖代谢 脂类代谢脂类代谢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代谢 维生素代谢维生素代谢激素代激素代谢谢低血糖低血糖厌厌油油腻腻及及脂脂肪肪泻泻脂肪肝脂肪肝肝肝 性性 脑脑病病 水水 肿肿或或 腹腹水水凝凝 血血 时时间间

8、 延延 长长及及 出出 血血倾向倾向出血倾向、出血倾向、夜盲症夜盲症蜘蛛痣、蜘蛛痣、肝掌肝掌肝肝糖糖原原储储存存下下降降,糖糖异异生减弱。生减弱。分分泌泌胆胆汁汁的的能能力力下下降降或或胆胆汁汁排出障碍排出障碍 极极低低密密度度脂脂蛋蛋白合成减少白合成减少 肝肝 合合 成成尿尿 素素 能能力下降力下降清清 蛋蛋白白 合合成成 减减少少凝凝 血血 酶酶原原、纤纤维维 蛋蛋 白白原原 合合 成成减少减少维生素维生素K K、A A的吸收、储的吸收、储存与代谢障存与代谢障碍碍 肝对激肝对激素的灭素的灭活功能活功能降低降低第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一、生物转

9、化作用的定义和特点一、生物转化作用的定义和特点(一)生物转化的概念(一)生物转化的概念 非营养性物质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非营养性物质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脂溶性较强的物质获得极性水解和结合反应,使脂溶性较强的物质获得极性基团,增加水溶性,而易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基团,增加水溶性,而易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外,这一过程称为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第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非营养性物质非营养性物质是指既不能构成组织细胞的结是指既不能构成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又不能氧化供能的物质,其来源有三构成分,又

10、不能氧化供能的物质,其来源有三个:个:1 1体内代谢生成,体内代谢生成,如: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氨、如: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氨、胺、体内合成的激素、胆色素;胺、体内合成的激素、胆色素;2 2肠道吸收的腐败产物,肠道吸收的腐败产物,如:胺、酚、吲哚、硫化如:胺、酚、吲哚、硫化氢等;氢等;3 3由外界进入体内,由外界进入体内,如:药物、毒物、有机农药、如:药物、毒物、有机农药、一些食品添加剂等。一些食品添加剂等。第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二)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二)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 肝肝是主要器官,其次是是主要器官,其次是肾肾,另外在肺胃肠道和皮肤

11、也,另外在肺胃肠道和皮肤也有一定生物转化功能有一定生物转化功能 。(三)生物转化的意义(三)生物转化的意义 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使其灭活或解毒使其灭活或解毒;更为重要的是可使这些物质的更为重要的是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易于排出体外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解毒作用第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四)生物转化的特点(四)生物转化的特点 多样性和连续性多样性和连续性 即一种物质在体内可进行多种生物转即一种物质在体内可进行多种生物转化反应,且各种反应又可按一定顺序进行化反应,且各

12、种反应又可按一定顺序进行 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 经过生物转化作用,有的毒性经过生物转化作用,有的毒性减弱或消失(解毒作用),有少数物质的毒性反而减弱或消失(解毒作用),有少数物质的毒性反而出现或增加(致毒作用)(非那西丁,黄曲霉素)。出现或增加(致毒作用)(非那西丁,黄曲霉素)。另外,有的药物如环磷酰胺、大黄等需经生物转化才能另外,有的药物如环磷酰胺、大黄等需经生物转化才能成为有活性的药物成为有活性的药物。第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二、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二、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概概 述述第一相反应: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13、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结合反应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物物质质即即使使经经过过第第一一相相反反应应后后,极极性性改改变变仍仍不不大大,必必须须与与某某些些极极性性更更强强的的物物质质结结合合,即即第第二二相相反反应应,才最终排出。才最终排出。第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一)第一相反应(一)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氧化氧化1.1.微粒体依赖微粒体依赖P P450450的加单氧酶系:的加单氧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依赖其中最重要的是依赖P P

14、450450的加单氧酶。的加单氧酶。存在部位:存在部位:微粒体内微粒体内(滑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组成:组成:Cyt PCyt P450450,NADPH+H+NADPH+H+,NADPH-NADPH-细胞色素细胞色素 P P450450还原酶还原酶。催催化的基本反应化的基本反应R RH H+O O2 2+NADPH+H+NADPH+H+R ROHOH+NADP+NADP+H+H2 2O O第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2 2.单胺氧化酶系单胺氧化酶系单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MAO)(MAO)存在部位:存在部位:线粒体内线粒体内 催化的反应:催化的反应:催

15、化胺类氧化脱氨基生成相应的催化胺类氧化脱氨基生成相应的醛醛RCH2NH2+O2+H2ORCHO+NH3+H2O2第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3.3.醇脱氢酶及醛脱氢酶系醇脱氢酶及醛脱氢酶系 存在部位:存在部位:胞液中胞液中 催化的反应:催化的反应:醇脱氢酶醇脱氢酶(ADH)(ADH)催化醇类氧化成醛。催化醇类氧化成醛。醛脱氢酶醛脱氢酶(ALDH)(ALDH)催化醛类生成酸。催化醛类生成酸。R-CHO+HR-CHO+H2 2O+NADO+NAD+醛脱氢酶醛脱氢酶R-COOH+NADH+HR-COOH+NADH+H+第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16、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肝细胞中主要的还原酶有两类:肝细胞中主要的还原酶有两类:偶氮还原偶氮还原酶类和硝基还原酶类酶类和硝基还原酶类。分别催化硝基化合物和偶。分别催化硝基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还原成胺类。氮化合物还原成胺类。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催化水解反应的酶类主要包括催化水解反应的酶类主要包括酯酶、酰胺酶、酯酶、酰胺酶、糖苷酶糖苷酶等,分布于胞液中。等,分布于胞液中。第二十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NO2 NO HNO H NH2 脱氧脱氧 加氢加氢 加氢加氢OCOCH3COOHOHCOOH+CH3-COOH 水解水解 酯酶

17、酯酶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二)第二相反应(二)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结合反应结合对象:结合对象:凡含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毒物或激素凡含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毒物或激素均可发生结合反应均可发生结合反应结合剂:结合剂: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乙酰基、甲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乙酰基、甲基等物质或基团基等物质或基团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1 1、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最多见的结合反应最多见的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基的直接供体葡萄糖醛酸基的直接供体尿苷二磷

18、酸葡萄糖醛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UDPGA)(UDPGA)2NAD+2NADH+2H+UDPG脱氢酶脱氢酶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催化酶:催化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GT)(UGT)苯酚苯酚+UDPGA苯苯葡萄糖醛酸苷葡萄糖醛酸苷举例:举例: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2.2.硫酸结合反应硫酸结合反应硫酸供体:硫酸供体:33磷酸腺苷磷酸腺苷55磷酸硫酸磷酸硫酸(PAPS)(PAPS)催化酶:催化酶:硫酸转移酶硫酸转移酶硫酸转移酶硫酸转移酶雌酮雌酮PAPS雌酮硫酸酯雌酮硫酸酯

19、+PAP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3.3.酰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异烟肼异烟肼 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A 乙酰异烟肼乙酰异烟肼 辅酶辅酶A A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4.4.谷胱甘肽结合反应谷胱甘肽结合反应环氧萘环氧萘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 S-S-二氢萘醇谷胱甘肽二氢萘醇谷胱甘肽5.5.甘氨酸结合反应甘氨酸结合反应胆酸胆酸 甘氨酸甘氨酸 甘氨胆酸甘氨胆酸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6.6.甲基化反应甲基化反应甲基的供体:甲基的供体:S-S-腺苷甲硫氨酸腺苷甲硫

20、氨酸(SAM)(SAM)尼克酰胺尼克酰胺 N-N-甲基尼克酰胺甲基尼克酰胺第二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结合基团直结合基团直接供体接供体酶类酶类酶定位酶定位底物类型底物类型葡萄糖醛酸结葡萄糖醛酸结合合二磷酸尿苷葡萄糖醛酸(UDPGA)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微粒体酚、吗啡、可卡因硫酸结合硫酸结合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PAPS)硫酸转移酶胞液醇、酚、芳香胺类、雌酮甲基化甲基化S-腺苷蛋氨酸(SAM)甲基转移酶胞液儿茶酚胺、尼克酰胺、组胺乙酰化乙酰化乙酰辅酶A乙酰基转移酶胞液芳香胺、胺、氨基酸、磺胺药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21、肝的生物转化作用三、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三、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生物转化作用经常受年龄、性别、疾病及诱导物生物转化作用经常受年龄、性别、疾病及诱导物等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等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肝细胞损伤时,生物转化能力低下,药物的灭活速度肝细胞损伤时,生物转化能力低下,药物的灭活速度较低。因此,对肝病病人用药应慎重,并注意选择、掌握较低。因此,对肝病病人用药应慎重,并注意选择、掌握剂量,避免加重肝的负担。剂量,避免加重肝的负担。第三十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一、胆汁一、胆汁 胆汁:胆汁:是肝细胞分泌而储存在胆囊中的一种是肝细胞分泌而储

22、存在胆囊中的一种金黄色金黄色液体液体。正常人每日平均分泌胆汁。正常人每日平均分泌胆汁300300700ml700ml。通过。通过胆道系统流入胆囊,经总胆管入十二指肠。胆汁的胆道系统流入胆囊,经总胆管入十二指肠。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是主要有机成分是胆汁酸盐、多种酶类(如脂肪酶、磷胆汁酸盐、多种酶类(如脂肪酶、磷脂酶等)、胆色素、磷脂、脂肪、胆固醇、粘蛋白等,脂酶等)、胆色素、磷脂、脂肪、胆固醇、粘蛋白等,其中胆汁酸盐含量最多。其中胆汁酸盐含量最多。胆汁酸:胆汁酸:是由胆固醇在肝内转化而来,正常是由胆固醇在肝内转化而来,正常成人每日约合成成人每日约合成1 12g2g胆固醇,其中约有胆固醇,其中约有0

23、.40.40.6g0.6g胆固醇可在肝内转化成胆汁酸。胆固醇可在肝内转化成胆汁酸。第三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类别肝 胆 汁 胆 囊 胆 汁 颜色金黄色,清澈透明暗褐色,黏稠不透明密度1.0091.0311.0261.040pH7.18.55.57.7水(%)96978082胆汁酸(%)0.22.00.510.0胆色素(%)0.050.170.21.5胆固醇(%)0.050.170.20.9磷脂(%)0.050.080.20.5无机盐(%)0.20.90.51.1蛋白质(%)0.10.91.04.0正常人肝胆汁与胆囊胆汁的化学组成比较正常人肝胆

24、汁与胆囊胆汁的化学组成比较 第三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二、胆汁酸的结构与分类二、胆汁酸的结构与分类按结构分:按结构分:游离型胆汁酸:游离型胆汁酸:包括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包括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石胆酸;酸、石胆酸;结合型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游离胆酸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的游离胆酸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的产物,产物,主要有甘氨胆酸、牛黄胆酸、甘氨鹅脱氧胆主要有甘氨胆酸、牛黄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黄鹅脱氧胆酸。酸、牛黄鹅脱氧胆酸。第三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第三节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例:胆酸例:胆酸COOH例:鹅

25、脱氧胆酸例:鹅脱氧胆酸游离胆汁酸游离胆汁酸第三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CONHCH2CH2SO3H例:牛磺胆酸例:牛磺胆酸例:甘氨胆酸例:甘氨胆酸CONHCH2COOH结合胆汁酸结合胆汁酸第三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第三节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及相应结合型胆汁酸。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及相应结合型胆汁酸。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初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初级胆汁酸 7-7-羟基羟基脱氧后生

26、成的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及石胆酸。脱氧后生成的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及石胆酸。按来源分类:按来源分类:第三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7-羟基脱氧羟基脱氧胆酸胆酸脱氧胆脱氧胆酸酸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第三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7-羟基羟基脱氧脱氧鹅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石胆酸石胆酸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第三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二、胆汁酸的代谢二、胆汁酸的代谢(一一)初级胆汁酸的生成初级胆汁酸的生成部位:部位:肝细胞

27、的胞液和微粒体中肝细胞的胞液和微粒体中原料:原料:胆固醇胆固醇胆固醇胆固醇7-7-羟化胆固醇羟化胆固醇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结合型初级胆汁酸结合型初级胆汁酸7-7-羟化酶羟化酶第三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固醇胆固醇肝细胞肝细胞7-羟胆固醇羟胆固醇7-羟化酶羟化酶初级游离胆汁酸初级游离胆汁酸鹅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胆酸胆酸甘氨酸(结合)甘氨酸(结合)牛磺酸(结合)牛磺酸(结合)甘氨酸(结合)甘氨酸(结合)牛磺酸(结合)牛磺酸(结合)甘氨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初级结合胆汁酸初级结合胆汁酸第四

28、十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二二)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与肠肝循环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与肠肝循环部位:部位:小肠下段和大肠小肠下段和大肠过程过程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肠菌肠菌水解脱羟水解脱羟第四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肠道肠道水解水解初级游离胆汁酸初级游离胆汁酸7-脱羟反应脱羟反应胆酸胆酸鹅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石胆酸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胆汁酸胆汁酸门静脉门静脉肝肝胆汁酸胆汁酸新合成新合成结合型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肠道肠道吸收吸收第四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五页

29、哦第三节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三)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三)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胆汁酸进入肠道后,约有胆汁酸进入肠道后,约有95%95%被肠壁重吸收被肠壁重吸收,其余,其余的的随粪便排出随粪便排出。由肠重吸收的胆汁酸(包括初级的和次级。由肠重吸收的胆汁酸(包括初级的和次级的,结合型的和游离型的),经门静脉重新回到肝,肝细的,结合型的和游离型的),经门静脉重新回到肝,肝细胞将游离型胆汁酸再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并同重吸收的胞将游离型胆汁酸再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并同重吸收的以及新合成的结合型胆汁酸一道再排入肠道,这一过程称以及新合成的结合型胆汁酸一道再排入肠道,这一过程称为为“胆汁

30、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如图)。(如图)第四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第四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四、胆汁酸的功能四、胆汁酸的功能1.1.促进脂类的消化与吸收促进脂类的消化与吸收立体构型立体构型亲水与疏水两个侧面亲水与疏水两个侧面2.2.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胆汁中胆汁酸、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正常比值胆汁中胆汁酸、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正常比值 10101 1第四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 胆色素: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胆色

31、素是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胆色素包括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其中,除胆素原等。其中,除胆素原化合物无色外其余均有一定颜色,故统称为胆色素。胆化合物无色外其余均有一定颜色,故统称为胆色素。胆色素的主要成分是色素的主要成分是胆红素胆红素,呈脂溶性、橙黄色、毒性作,呈脂溶性、橙黄色、毒性作用。用。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因此胆色素代谢也称胆红素代谢。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因此胆色素代谢也称胆红素代谢。第四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一、胆红素的生成与转运一、胆红素的生成与转运 胆红素来源:胆红素来源:体内的铁卟啉化合物体内的铁

32、卟啉化合物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约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约8080来自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每天生成来自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每天生成250-250-350mg350mg胆红素。胆红素。第四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 肝、脾、骨髓肝、脾、骨髓中生成的胆红素成为游离胆红素以通中生成的胆红素成为游离胆红素以通过生物膜,透过过生物膜,透过血脑屏障血脑屏障与神经核团结合时,易引起与神经核团结合时,易引起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生成的胆红素在单核吞噬细胞

33、系统生成的胆红素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浆清蛋白结合成胆红素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浆清蛋白结合成胆红素-清蛋白复清蛋白复合物而运输。胆红素在血浆中虽与清蛋白结合成复合物,合物而运输。胆红素在血浆中虽与清蛋白结合成复合物,但尚未经肝细胞转化,故称为未结合胆红素或间接胆红但尚未经肝细胞转化,故称为未结合胆红素或间接胆红素。素。第四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运输形式运输形式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意义意义增加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度,限制胆红素增加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度,限制胆红素自由通过生物膜产生毒性作用。自由通过生物膜产生毒性作用。竞争结合剂竞争结合剂如磺胺药

34、,抗生素,利尿剂等如磺胺药,抗生素,利尿剂等第四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二、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二、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摄取:摄取:胆红素可以自由双向通透肝血窦肝细胞膜表面进胆红素可以自由双向通透肝血窦肝细胞膜表面进入肝细胞。入肝细胞。载体蛋白载体蛋白:Y Y蛋白、蛋白、Z Z蛋白与胆红素形成复合物,并进入滑面内质蛋白与胆红素形成复合物,并进入滑面内质网。网。竞争性结合:竞争性结合:类固醇激素、四溴酚酞磺酸钠、染料等类固醇激素、四溴酚酞磺酸钠、染料等第五十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转化转化 部位:部位:滑面内网质滑面内网质 反应:反应:

35、结合反应(主要为结合物为结合反应(主要为结合物为UDPUDP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UDPGAUDPGA)酶: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产物:产物:主要为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另有少量单葡萄糖醛主要为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另有少量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硫酸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酸胆红素、硫酸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第五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 胆红素转运至内质网后,在滑面内质网上,胆红素胆红素转运至内质网后,在滑面内质网上,胆红素在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下,由下,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UDPGA)

36、提供葡萄糖醛酸,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胆红)提供葡萄糖醛酸,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胆红素素-葡萄糖醛酸酯,称为结合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称为结合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极性由弱到强,不易通透过生物膜,这样既能起到解毒极性由弱到强,不易通透过生物膜,这样既能起到解毒作用,又有利于胆红素从胆道排泄。作用,又有利于胆红素从胆道排泄。第五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 +UDP-UDP-葡糖醛酸葡糖醛酸UDP-UDP-葡糖醛葡糖醛酸基转移酶酸基转移酶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 +UDP UDP 胆红素胆红素 +UDP-UDP

37、-葡糖醛酸葡糖醛酸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 +UDP UDPUDP-UDP-葡糖醛葡糖醛酸基转移酶酸基转移酶 葡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葡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第五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理化性质理化性质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其它名称其它名称血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肝胆红素肝胆红素游离胆红素、肝前胆红素游离胆红素、肝前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未结合未结合结合结合与重氮试剂反应与重氮试剂反应间接阳性间接阳性直接阳性直接阳性水中溶解度水中溶解度小小大大经肾由尿排出经肾由尿排出不能不能能能

38、透过细胞膜的能力及毒性透过细胞膜的能力及毒性大大小小两种胆红素理化性质的比较两种胆红素理化性质的比较 第五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三、胆红素在肠中的转变和胆素原的肠肝循环三、胆红素在肠中的转变和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胆素原胆素原肠菌肠菌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还还原原胆素胆素氧化氧化 胆素原:胆素原:中胆素原,粪胆素原,中胆素原,粪胆素原,d-d-尿胆素原尿胆素原 胆素:胆素:L-L-尿胆素,粪胆素,尿胆素,粪胆素,D-D-尿胆素尿胆素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第五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五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 胆

39、素原的肠肝循环: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胆素原在肠道形成后,大部胆素原在肠道形成后,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10%10%20%20%)的胆素原由肠道重的胆素原由肠道重吸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被重吸收的大部分胆素原仍吸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被重吸收的大部分胆素原仍以原形再排至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以原形再排至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尿三胆:尿三胆:是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和尿胆素的合称。是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和尿胆素的合称。第五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四、血清胆红素及黄疸四、血清胆红素及黄疸 凡能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或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凡能引起胆

40、红素生成过多,或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的因素,均可使血中胆红取、结合、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的因素,均可使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称高胆红素血症。素浓度增高,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黄疸:正常人血清中胆红素总量不超过正常人血清中胆红素总量不超过17.1mol/L17.1mol/L(1mg/dl1mg/dl),),当某些因素引起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多,当血清当某些因素引起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多,当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2 mol/L34.2 mol/L(2mg/dl2mg/dl)时,胆红素扩散时,胆红素扩散入组织,引起巩膜、黏膜及皮肤的黄染的现象称为临床黄疸入组织,

41、引起巩膜、黏膜及皮肤的黄染的现象称为临床黄疸(显性黄疸)(显性黄疸)。第五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 隐性黄疸:隐性黄疸:若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若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17.1mol/L17.1mol/L,但未,但未超过超过34.2mol/L34.2mol/L时,则肉眼观察不到黄染,称为隐性黄时,则肉眼观察不到黄染,称为隐性黄疸。疸。第五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胆色素代谢第四节胆色素代谢临床上根据黄疸发生的原因将其分为临床上根据黄疸发生的原因将其分为3 3种类型:种类型:1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肝前性黄疸):各种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各种原因引起

42、红细胞破坏过多,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过多,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黄疸。高而引起的黄疸。2 2、阻塞性黄阻塞性黄(肝后性黄疸)(肝后性黄疸):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胆管阻塞,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胆管阻塞,肝内转化生成的结合胆红素从胆道系统排出困难,结合胆红肝内转化生成的结合胆红素从胆道系统排出困难,结合胆红素返流入血,造成血液中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出现的黄疸。素返流入血,造成血液中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出现的黄疸。第六十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原性黄疸)(肝原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受损,导由于肝细胞受损,导

43、致肝脏功能减退,一方面肝细胞摄取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降致肝脏功能减退,一方面肝细胞摄取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降低,不能将未结合胆红素全部转化成结合胆红素,使血中未低,不能将未结合胆红素全部转化成结合胆红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另一方面已生成的结合胆红素不能顺利排结合胆红素增多;另一方面已生成的结合胆红素不能顺利排入胆汁,经病变肝细胞区返流入血,使血中结合胆红素也增入胆汁,经病变肝细胞区返流入血,使血中结合胆红素也增高。这样导致的黄疸称为肝细胞性黄疸。高。这样导致的黄疸称为肝细胞性黄疸。第六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比较项目比较项目正常正常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肝细胞性

44、黄疸疸病因病因先先天天或或后后天天原原因因引引起起红红细细胞胞破破坏坏过过多多。如如镰镰刀刀状状贫贫血血,血血型型不不匹匹配的输血等配的输血等各各种种原原因因引引起起的的肝肝内内外外胆胆道道阻阻塞塞。如如胆胆道道结结石石、肿肿瘤等瘤等各各种种原原因因引引起起的的肝肝细细胞胞受受损损。如如由由感感染染、药药物物、毒毒物物、肿肿瘤瘤引引起起的的肝肝脏脏病变病变总总 量量1mg/dL1mg/dL1mg/dL血血胆胆红红素素结结 合合0.2mg/dL未结合未结合0.8mg/dL尿色尿色正常正常较深较深深深深深尿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尿胆素原少量少量不一定不一定粪便颜色粪便颜色正常正常深深完全阻塞时,

45、白完全阻塞时,白陶土色。不全阻陶土色。不全阻塞时塞时 颜色变浅颜色变浅浅或变正常浅或变正常第六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三种黄疸血、尿、粪胆色素的实验室检查变化三种黄疸血、尿、粪胆色素的实验室检查变化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项目项目 指标指标 正常正常 阻塞性黄阻塞性黄疸疸 溶血性黄溶血性黄疸疸 肝细胞性黄肝细胞性黄疸疸 血胆红素血胆红素 总量总量 1mg/dl 1mg/dl 1mg/dl 1mg/dl 1mg/dl 1mg/dl 1mg/dl 1mg/dl 直接直接 0 00.2mg/dl 0.2mg/dl 间接间接 1mg/dl 1mg/dl 尿三胆尿三胆 尿胆红素尿胆红素 尿胆素

46、原尿胆素原 少量少量 不一定不一定 尿胆素尿胆素 不一定不一定 粪便粪便 粪便颜色粪便颜色 正常正常 变浅或变浅或陶土色陶土色 深深 变浅或正常变浅或正常 第六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常用肝功能试验及临床意义常用肝功能试验及临床意义1 1检测蛋白质代谢变化的试验:检测蛋白质代谢变化的试验:有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有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含量的测定以及清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含量的测定以及清/球蛋白球蛋白比值(比值(A/GA/G)测定等。严重肝功能障碍最常见)测定等。严重肝功能障碍最常见A/GA/G比值比值倒置。倒置。2 2检测血清中某

47、些酶活性变化的试验:检测血清中某些酶活性变化的试验:有有ALTALT、ASTAST、GGT GGT、ALPALP和和LDHLDH等酶活性测定。当肝细胞损伤时,血等酶活性测定。当肝细胞损伤时,血液中液中ALTALT和和ASTAST活性显著升高;活性显著升高;谷氨酰转肽酶谷氨酰转肽酶(GGTGGT)在急性肝炎时有轻度或中度升高;血清碱性磷酸)在急性肝炎时有轻度或中度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酶(ALPALP或或AKPAKP)是通过胆道排泄的酶,在急性肝炎)是通过胆道排泄的酶,在急性肝炎时轻度升高,阻塞性黄疸时明显升高。时轻度升高,阻塞性黄疸时明显升高。第六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2023/4/7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六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五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